书房文学 > 堡宗别闹 > 第八百六十八章 名臣的璀璨风姿

第八百六十八章 名臣的璀璨风姿


 广安二十年。


 大明上皇朱祁钰年迈,不再为广安帝分理政事,二十一岁的太子朱佑桢坐镇乾清殿,担起重责,处理日常民生政事。


 朱佑桢已经大婚三年,太子妃是锦衣卫指挥使朱骧的女儿朱珺——朱珺和朱佑桢、朱佑桤之间的故事,终究还是落入了俗套。


 其实也不俗套。


 因为两兄弟之间并没有因为这事反目,朱佑桢和朱珺之间纯粹的日久生情自由恋爱,嗯,这是单纯的日久生情。


 不过朱佑桢大婚三年了,朱珺还未生子,这成了朝廷上下的压力。


 太子三年了都没生出一个儿女,当然要愁了。


 二十岁的朱佑桤,任然呆在京畿十王府里,有事没事就跑文华殿和乾清殿去打秋风,到文华殿那边,还算守规矩,到了乾清殿,在太子面前,那叫一个无法无天,只要朱见济、朱祁钰不在,嗯,还得太子妃朱珺不在,其余时候,不管是有没有朝臣在乾清殿汇报政事,朱佑桤到了乾清殿,茶泡起,点心吃着,翘着二郎腿躺在软榻上快活得很,就算是朱佑桢在处理政事,朱佑桤也敢随意插嘴,插科打诨的和朱佑桢谈天说地,搞得群臣一度以为他朱佑桤才是大明太子。


 对此,太子朱佑桢也是欢喜的很。


 处理了政事,两兄弟有事没事就一起喝酒、打猎、踏青、投壶……玩得那叫一个快乐,搞得太子妃朱珺都在怀疑,他们两兄弟才是两口子!


 果然,除了那点事之外,男人还是更喜欢和男人在一起玩耍。


 反倒是十五岁的朱佑槟,作为朝王,在朱佑桢入主乾清殿的时候,便就藩朝鲜汉城,藩王府邸的权柄极高,可以节制朝鲜两大承宣布政使司的政事。


 但无兵权。


 财政方面也一样,受京畿节制,没有独立的自主赋税权。


 广安帝还是担心朝王朱佑槟造反。


 如此设置下,京畿这边肯定不会亏待朝王府,钱管够,而节制两大承宣布政使司,又充分让朱佑槟感受到了藩王的权柄。


 只要朱佑槟不是个极度充满野心的人,就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广安二十年,随着土地改革的彻底推动之后,原本造反的地方也被金戈集团军强势镇压,京畿对地方军事的掌控前所未有的牢固,原本还在造反或者想要造反的云贵川土司们见状不对,纷纷上表请求归顺,并且亲自到京畿负荆请罪。


 广安帝朱见济仁厚,只略施薄惩。


 改土归流在经历过这一波意外之后,终于在全国所有土司辖境内推动并落实下来,之后,大明改土归流的第一功臣朱见深功成身退。


 但朱见济是知道朱见深的能力的,没有给朱见深退休的机会。


 正好,中南半岛总承宣布政使司总左布政使张鹏致仕,朱见济给足了张鹏面子,搞了一个大张旗鼓的欢送仪式。


 毕竟是帝师嘛。


 而且张鹏这些年在中南半岛矜矜业业,中南半岛的稳定,张鹏功不可没。


 之后,越王朱见深移藩中南半岛,任然封越,但补张鹏的缺。


 这又进一步拔高了张鹏在青史上的评价:他的位置,竟然是由一位对大明有着耀眼功绩的藩王来补缺,可见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越王朱见深也很意外。


 他没想到广安帝陛下竟然放心他去坐镇中南半岛。


 虽然没有兵权,但这可是封疆大吏。


 而且在中南半岛捞钱也是“合理合法”的,当然,朱见深没必要捞钱,因为朱见济给他的待遇是相当高的。


 朱见济甚至分了大明皇家银行的干股给他。


 毫不夸张的说,有了这份干股,朱见深这一脉几辈子都不愁吃喝了——其实这个局势有点尴尬,朱见济削藩了,可如今大明两大藩王,朝王朱佑槟坐镇朝鲜,越王朱见深坐镇中南半岛,反而比削藩之前更为强大。


 唯一的弱点就是两大藩王都没有兵权。


 但天高皇帝远,这两大藩王或者其后人,一旦拥有了财富,就有豢养私军的操作空间,对大明疆域的大一统存在威胁。


 朱见济显然也想到这些事了。


 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最有效的一项,当然是擢升了朝鲜和中南半岛两个地方的锦衣卫的权力,加强地方三司监督体制。


 广安二十年,朱见济四十五岁了。


 过了不惑之年。


 这个年纪,恰好是一个帝王最巅峰的年华。


 上皇朱祁钰彻底不理政事后,朱见济本该移宫乾清殿,但他住惯了文华殿,不乐意搬家了,所以把太子赶了过去。


 何况经过二十年,大明的政治中心早从乾清殿转移到文华殿了。


 这几年下来,朝堂又有一批老臣驾鹤西游。


 一代功勋巨臣杭敏驾鹤西游,作为这些年广安最心腹的臣子,朱见济给的待遇很高,其他的就不说了,仅仅是一个谥号,就直接追谥文正。


 这是文官最高谥号。


 关键是对于这个谥号,满堂朝野,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合理。


 以杭敏的功绩,当得起文正二字!


 吏部尚书白圭也驾鹤西游了。


 白圭是朱见济的老丈人,但论功绩却远不如杭敏,可也是一代名臣,他任吏部尚书这几十年,大明吏治一直很好,几次整顿吏治,使得官场风气清明了许多。


 当然,这些年朱见济为了发展,也发起了吏治整顿,所以哪怕到了广安二十年,全国的贪墨现象还是很严重。


 属实是给朱见济背锅。


 但这并不影响白圭在青史上的评价,毕竟朱见济的诸多改革措施中,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下沉,虽然这些部门的京畿总部占据主要功绩,但吏部的配合功不可没。


 因此白圭的嗜好是文成。


 文官谥号排行第二。


 还有一个国之肱骨也在这一两年逝世了:施辛。


 作为大明火器时代的领路人、开创者、拓新领头羊,因为东宫军研院的改制,施辛的官职一直不高,哪怕逝世之前,也只是挂了个大学士的虚衔。


 但他的功绩有目共睹。


 朱见济给他的谥号,是文正!


 而另一位,大明的财神爷,扮演着当年夏元吉那个角色的户部尚书陈循驾鹤西游后,朱见济给其追谥文正。


 大明当下经济上的富有,陈循居功至大。


 自此,广安帝二十年的时候,大明就已经出现了四位文正一位文成。


 于谦、杭敏、施辛、陈循,为文正。


 白圭,文成。


 何等的盛世名臣璀璨风姿。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http://www.ccfang.cc/novel/-Hb3dE5dC8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