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青云道 > 第四章 失故人相怜同病 得知己莫道无情(三)

第四章 失故人相怜同病 得知己莫道无情(三)




 许东阳回到孟家时,方在丑时之末,天色尚未见亮。他心中知道孟归农已时日无多,哪里还有心思睡觉,连忙又来到孟归农房中。此时房中点着的蜡烛已燃到七八分,火光一跳一跳,似是随时都要熄灭一般,映得房内忽明忽暗。


 孟家兄妹两个仍陪在房里,湘灵两手搭在孟归农的床边,已然昏昏睡去,两条细眉紧蹙,似是梦里还在惦记着爷爷的病情。孟楚歌坐在椅子上打着瞌睡,脑袋一点一点的,发出轻微的鼾声。东阳便也轻手轻脚地搬了张椅子,坐到孟归农的床前。


 此时的孟归农已是头发花白,原本微胖的身材已变得颇为消瘦,面色青黄,呼吸沉重,了无生气,全然没了当初富态的官宦模样。


 许东阳看了半晌,心中悲痛之余,想到这世上也许只有他才知晓自己的出身,如果孟归农离世,自己的身世也许就永远成了不解之谜。忽然之间,一个念头窜出来:马上将他摇醒,问问他自己的父母究竟是谁?他们因何离世?自己在这世上可还有亲人?为何如此狠心让自己一直无依无靠。


 正想着,忽然有如感应一般,那孟归农竟然微微张开了双目。东阳吓了一跳,还道是自己眼花,连忙用双手揉了揉眼睛,定睛看时,果然是孟归农已经醒转。


 东阳连忙起身上前,轻声道:“孟爷爷,你……你醒来了么?”他一出声,孟楚歌在旁也被惊动,待看到孟归农醒来,也是高兴不已,忙去唤了孟湘灵起身,三个小孩儿一起围坐过来。


 孟归农面色仍是十分灰败,但看来神智甚清,挣扎着想坐起身。楚歌忙道:“爷爷,您别急着起来,还是再歇息歇息罢。”孟归农摇摇头,费力道:“扶……扶我……”三人见他甚是坚持,连忙扶背的扶背,搭肩的搭肩,抬腿的抬腿,将孟归农上身扶起,靠在床头边。


 孟归农大口喘着粗气,好半天才略为平缓。他先是左右看了看孟家兄妹和许东阳,眼里露出几分慈爱之色,忽又想起什么,看着孟楚歌,口中含糊不清地道:“书……书,……斋……记……”


 东阳和湘灵均是不解,齐齐转头看向楚歌。孟楚歌侧耳细听,又略一思索,问道:“爷爷,你说的是书房里的书对不对?是不是那本叫做散斋杂记的书?”东阳和湘灵连忙又转头看向孟归农,见孟归农舒了口气,点了点头,显是说得对了。


 湘灵扶了扶孟归农的手臂,道:“爷爷,不是灵儿说你,你身子刚刚才好那么一点点儿,怎么就要费心费力的去看书?要我说,等回头你身子大好了,我们三个一字一句的读给你听好不好?”楚歌闻言也道:“是啊爷爷,咱们还是先不要看书了吧,不如我叫三叔给你煮点粥来喝?”


 孟归农听了二人的话,连连摇头,想说句什么,却一阵阵地咳了起来。


 许东阳因已听柳先生说起,孟归农其实已是油尽灯枯,时日无多,此时说起那本书来,定然不是想看看书那般简单,在旁道:“楚歌,我想爷爷此时说起那本书定然别有用意,你若是知道那本书在哪里,不妨去拿了来,看看爷爷有什么事情要交待。”楚歌听了,也觉得有些道理,道:“嗯,那你们先照看爷爷,我去去就来。”


 孟楚歌出去只片刻,便急急的赶了回来,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札,正是书房里那本《散斋杂记》。


 楚歌从小便喜好读书,常常在孟归农书房里流连不去,孟归农见孙子知书达礼,敏而好学,自是高兴不已,因此孟家书房里的书籍,十之**都被楚歌翻过。但唯独这本《散斋杂记》,孟归农曾郑重其事地告诉楚歌,此书乃自己所记之数十年家国大事,不得其允准,绝不许私自翻看。那孟楚歌向来是个好孩子,既然爷爷吩咐了,就果然真的不曾私自翻过一次,只是猜测那应当是爷爷做县令时所记的一些秘闻,就算读了,大概也是不懂的。……

 


 楚歌从小便喜好读书,常常在孟归农书房里流连不去,孟归农见孙子知书达礼,敏而好学,自是高兴不已,因此孟家书房里的书籍,十之**都被楚歌翻过。但唯独这本《散斋杂记》,孟归农曾郑重其事地告诉楚歌,此书乃自己所记之数十年家国大事,不得其允准,绝不许私自翻看。那孟楚歌向来是个好孩子,既然爷爷吩咐了,就果然真的不曾私自翻过一次,只是猜测那应当是爷爷做县令时所记的一些秘闻,就算读了,大概也是不懂的。


 不过,这也是因着孟湘灵不好读书的缘故。以湘灵的心性,若是孟归农说那本读不得,在她看来,那必然是要读上一读的。管他读得懂也好,读不懂也罢,只是若是不读上一番,只怕这些年来就睡不上一个好觉。


 孟归农见楚歌把书拿来,并不曾有误,老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勉力抬起手臂道:“开……开……”。楚歌点了点头,将书放在左手臂弯,右手拉开书札的封楔,将封皮打开,然后不禁“咦”了一声。


 东阳和湘灵闻声看去,楚歌将书示向二人,只见那书札之内竟然是一个空壳,里面嵌了一个四方的小盒子。


 楚歌将小盒子取了出来,三人一起仔细端祥,却见那盒子材质非金非木,颜色暗红,形状古朴,每个单面上都刻着奇形怪状的纹理,盒子上既无卡簧,也无锁孔,不知该怎样打开。


 孟归农又抬手向装小盒子的书盒指了指,湘灵眼尖,看到原来在盒子下面还有一张书笺。楚歌将纸笺取出,打了开来,见上面写了一段文字,于是轻声念了出来。


 那上面写的是:“古语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以凡人之家而坐拥地宝天材,是福耶?是祸耶?余已历之矣。幸有许氏仙侣,义气助之,孟氏传家之宝可以复存。且告传人:留之则宜,启之不祥。慎之慎之。某年某月归农于东白山下书并记之。”


 湘灵听了,尚未全解其意,道:“孟楚歌,这上面的字是谁写的?说的是什么意思?”


 楚歌沉吟道:“这些字是爷爷写的。他说,古人说过:某个人本来自己是没有什么罪过的,但因为身上带了不寻常的宝贝,在别人看来反倒成了他的罪过。意思就是说有图谋不轨的人惦记上他的宝物,这个本来没有任何罪过的人就会处于危险之中。我们一个平常人家,却有了世间少见的宝物,是福还是祸呢?我已经经历过了。所幸有许家夫妇义气相助……”说到这里,他忍不住抬头看了东阳一眼。


 许东阳也是心头大震,这是他第一次从他人口中听到自己父母的消息,不由百感交集,一时无语。


 楚歌继续道:“……我们孟家的传家宝物才得已留存。爷爷告诉我们:这件东西留着就好,打开就不吉祥了,一定要慎重。爷爷,我说的可对么?”


 三人同时向孟归农看去,却见孟归农倚在床边,嘴角含笑,双目却已闭上,象是又已经睡着了。湘灵走上前,轻轻道:“爷爷,爷爷……你又累了么?”


 许东阳正自心潮起伏,只觉头脑中有无数的难题想要孟归农告知,见孟归农此时情状,忽然心头莫明生出几分惊惧,急忙上前两步伸手去探了探孟归农鼻息,这一探之下,心头顿时冰冷一片,竟自坐倒在地,口里喃喃道:“孟爷爷……他……他……已经去了……”


 三个孩童见孟归农去世,俱是手足无措,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那静寂之中,哭声传得甚远。孟家这些日子以来,因着孟归农的病情,全家上下都是提心吊胆,便是睡觉也不安稳的,不一会管家孟三叔和几个下人就闻声赶来,又过一刻,那二娘王氏也哭哭啼啼地进了屋。


 孟三叔自少年时起来到孟家,随孟归农在外府为官,从孟归农到其子再到孟楚歌兄妹,在孟家服待孟家三代多年,真正可以算得上是心腹之人。此时见王氏只是不住痛哭,三个孩子年纪又小,未经过这等事,只得暂作决断,指使孟家上下诸人,一边为孟归农沐浴换衣、搭设灵棚,一边安排人采买诸多丧葬所用,又要通知杏林村众多乡邻父老,以备吊唁之事。……

 

 

(http://www.ccfang.cc/novel/3-K25d1BM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