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青云道 > 第四章 失故人相怜同病 得知己莫道无情(六)

第四章 失故人相怜同病 得知己莫道无情(六)




 且说许东阳得柳先生指点,开始踏上修行之旅,依法修习《太乙九玄经》。他自已虽然年幼,但自从小时以来,经历了诸多不如意之事,虽然生存不易,却也磨炼得心性十分坚定执著。如今既然立志专心苦修,便不肯留一点余力,每天至多只睡上个把时辰,除了在学堂的时候以外,就一门心思的在家中修炼。


 不过即便如此,在最初三个多月间,这太乙九玄功仍不见有丝毫进展。


 正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世间万事,终要讲究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在三个多月后的一个深夜,许东阳正在床上潜行运功,忽觉丹田之内,蓦然升起一股暖意,这股暖意初时只如蚕丝一般细小微弱,又如水银一般游动流转,在丹田内缓缓运行,良久方才渐渐散入经脉深处。但只要心念一动,那丝暖意又复出现,只是过于细小,尚不能运转随意。


 当日适值与柳先生见面之日,东阳便将此事告之柳先生,柳迎风听后大喜。原来这《太乙九玄经》原是筑基最难,这一丝暖意,正是第一缕太乙九玄真气,最是难炼。原本柳先生尚且以为,要炼出这第一丝真气最早还要大半年开外,许东阳竟以三月之功修炼出太乙真气,实是大出其意料之外。


 这几个月里,经柳先生指点,许东阳对《太乙九玄经》也有了一番领会。


 这《太乙九玄经》既是一本修真心法,也是一本道术典籍。按书中所言,太乙九玄功共分九重境界,十门道法,每达到一重层境界,便可习得相关法术神通。第一重气盾术,第二重御剑术和驱物术,第三重洞凡诀,第四重太乙神光,第五重坎离真火,第六重搜神诀,第七重太乙伏魔剑,第八重太乙九玄阵,第九重归元诀。


 初阶的气盾术、御剑术和驱物术与各派道法相差不大,都是一些入门的基本法术,可以随太乙九玄功的进境提高不断增加法术的威力。而自洞凡诀之后的道法,便是连柳迎风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有怎样的效用,就只能靠将来许东阳自己修炼出来,方能一窥究竟。


 这太乙九玄功还有一个奇异之处。一般而言,除非练就藏匿修为境界的特殊道法,世间高阶的修真者都可以轻易看穿低阶修真者的修真境界。这就好比一个成年之人,看到对面一个小小孩童,管他是三岁五岁或者十岁八岁,对他的身子骨和气力,总能估计个**不离十;而一个垂髻小童,脑袋里还没什么人情世故与身体肤格的感知,只晓得对方是个大人而已,又哪里猜得到他有多大的能为和力量?当然,境界之体验,比之年岁和气力又复杂得多了。


 太乙九玄功不同于其他心法之处,便在于即使是道行高深之人,也无法洞察修炼太乙九玄经的修真者的修为层次。也就是说,东阳修炼了太乙九玄功,即便只是很粗浅的境界,一个修真前辈也无法辩识他是个修行之人,更不知道他修炼到了何种程度,境界是高是低,道法是强是弱。


 此时的许东阳尚不知道,他所修习的,根本就是不当世的秘术道法,而是来头极大的上古修真典籍。只不过,这世上除了柳先生和他那位故人之外,谁也想不到这上古修真秘法在当世尚有流传,否则,定会引来无数修真门派和修真高手的争夺,那才是修真界的一场浩劫。


 自第一缕真气发生,许东阳体内太乙真气的汇聚速度仍旧极慢,直到一年以后,真气凝聚起来才有鸽蛋大小。又苦苦修炼了近一年时间,才隐隐有了突破第一重境界的征兆,这时算起来许东阳修习《太乙九玄经》已有二年之久。如今许东阳每日修炼太乙九玄功已达四个多时辰,只不过修行后精力不但自行恢复,反而愈加充沛,基本上连觉也不必睡了。


 这两年之中,许东阳的身体也改变颇大,从一个稚弱孩童变成了俊朗的小小少年,因为长时间闭门修炼,神完气足,个子也长得甚快。修真心法本就有易筋洗髓之效,身体更是与常人不同,举手投足之间,极是敏捷灵动,加之柳先生传授了他一些轻身格斗的法门,便是寻常武师,此时也不见得是他的对手。……

 


 这两年之中,许东阳的身体也改变颇大,从一个稚弱孩童变成了俊朗的小小少年,因为长时间闭门修炼,神完气足,个子也长得甚快。修真心法本就有易筋洗髓之效,身体更是与常人不同,举手投足之间,极是敏捷灵动,加之柳先生传授了他一些轻身格斗的法门,便是寻常武师,此时也不见得是他的对手。


 两年来,许东阳与柳先生可谓朝夕相处。平日里,柳迎风是学堂里的严师,弟子甚众,每天尽心尽力地教授杏林村众孩童诸般经史子集、子曰诗云;但两人独自相处时,柳先生却更象个慈父,除却传道授业,讲经说法以外,对许东阳更是疼爱有加,常常给他说些修真界的掌故,讲些做好人的道理,令东阳的心境与昔日相比,也大不相同。


 转眼之间,已是东阳修炼九玄经的第三个年头。


 这一年过了春分,天气比以往的年份都要寒冷些,孟归农一日外出归来,不小心跌了一跤,回家后便忽然染上风寒,初时还只是略略有些咳嗽,诸人皆未以为意,只是命家人去县城里抓了几副驱风散寒的草药服了。不想几日之后,病情忽然加重,竟至卧床不起,全身上下忽冷忽热,间或说些听不懂的胡话,眼见得整个人都渐渐消瘦了下去。


 孟家众人见此情形都乱了分寸,急忙去县城里去请郎中。但一个小小的偏僻县城又哪有什么名医圣手?那县城里只有一位老郎中医名尚可,年纪怕是已有六七十岁上下,他原是不肯远行出诊的,只因孟家急着救人,多说了许多的好话,又多花了许多银两,这才看在银子的面上,坐了马车从城里大老远的来到杏林村。一路颠簸,待得那老郎中到得孟家,早已是面色苍白,虚汗淋漓,自己倒象个大疾未愈的病人。


 老郎中休息了好半天,又喝了壶浓茶,方才缓过一口气来给孟归农诊病。一番望闻问切,检视之后,老郎中抚须沉吟良久,讲了一番医理,无非是风寒入体,邪气作祟,当春之际,夹湿兼证,肺有痰热,外邪由表入理,而孟归农年老体弱,是以又生他病,甚是难以根治。


 讲毕,又拿了纸笔写下药方,也不过就是荆芥、防风、柴胡、川芎、甘草、枳壳等寻常中药,并无什么稀奇之处。但孟家诸人早习惯了孟归农作主,此时孟归农卧床不起,一个个俱已是六神无主,把个普通医方也要当成仙丹妙药来看,免不了对那老郎中千恩万谢,留他吃过饭后方才恭恭敬敬地送了回去。


 老郎中走后,孟家人连忙煎了药给孟归农服了,一夜无话,到第二天看时仍旧没什么起色。有道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众人也知道这病了许久,不大可能会药到病除,只有照着药方接着给孟归农煎药。如此直到第三天午后,孟归农忽然清醒了过来,混浊的眼里闪出几丝清明,用了极弱的声音说道腹中饥饿。家人忙去煮了稀粥给他喂下,吃过饭后,孟归农脸上平添了几分血色,看来就是大病初愈的模样。



 本章完

 

(http://www.ccfang.cc/novel/3-K25d1BM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