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舆情
书房文学小说推荐阅读:瀛海录之芙蓉花开、
我有一座模拟城市、
唤汝、
大反派:开局当纣王,收服苏妲己、
仙灵家族传、
四合院之开局一只旅行青蛙、
我的异次元书娘、
此处禁止玩梗、
玄幻:授徒万倍返还,为师无敌了、
八荒风水镇万道、
舆情
翌日。
各大新闻媒体平台在极端的时间内,先后发布了多则内容大致相同,仅有些许描述方面的语句略有出入的报道。
刚一发表,这片报道便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这事儿的影响实在太大太恶劣,无数人,尤其是东州市民都在死死的盯着这事儿。
只不过,刚开始,评价大多都是正面的,大家都在叫好,觉得解气,亦或者抨击幕后主使赵昆博,觉得他罪该万死,仅有少数人持怀疑态度,发表了些带有阴谋论气息的评论。
当然了,这年头,移动媒体行业才刚刚走上正轨,所以网上评论其实也不多,又或者说,大部分群众还不习惯网上评论这种事儿。
基本上,都是有人在电脑或手机网页上,看到了这
则新闻,然后和自己的伙伴、朋友们在“线下”进行讨论。
当然,他们浏览新闻的时候,也有部分人会顺带着看看新闻评论,甚至直接参与到评论当中。
其中,又以相对较为赶潮流、比较时髦的,用上了刚刚兴起的“大屏”触屏智能手机的群众居多,毕竟在APP上浏览新闻、评论,可比在网站上来的方便的多了。
舆情监控科的刑警得知线上线下的消息之后,有些诧异,便立刻找到赵黍离,将这事儿转告给他。
“不奇怪。”赵黍离听了报告后,摇摇头说:“刚开始,大家伙儿还没想那么多,但,舆情随时有转向的可能,你们得做好准备,密切关注着舆情动态才行。”
“我明白。”他点点头,接着又问道:“那,最近出现的那些负面评论,要不要删掉?”
“删掉干嘛?”赵黍离摆摆手:“不删不删,这种
言论堵不住的,而且一旦删除,搞不好会起到反效果,反而导致群众们想太多。再说了,线上的评论你们可以删,线下的讨论又怎么办?总不能堵住他们的嘴吧?”
“你在舆情监控科也干了这么长时间了,在这方面应该很有经验才对啊,至少也得清楚,删除评论永远都只是最蠢的办法,要懂得堵不如疏的道理,还是想法子引导舆论,防止出乱子才是正途。”
他迟疑了片刻,接着问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就按照昨天吩咐你的,发动媒体,也刊登一则报告,将赵昆博的作案动机公布出去。不过得看准时机,瞅着舆论风向刚刚转变,出现不可控趋势的时候,再将报告刊登出去,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将那些阴谋论者的言论,真正从苗子上砍断,让他们一时半会之间想不出什么别的言辞,就算想出来了,广大群众经过这么一出,对他们
说的话也会将信将疑,才能从根子上稳定舆情。”
“否则,广大群众没有经过这么一出,未对阴谋论者的言论持怀疑态度,我们就先把报告公布出去了,那帮家伙再说什么鬼话的时候,群众指不定又会左右摇摆。”
舆监科的刑警依旧有些迟疑,说:“道理我倒是懂,可是,检方那边毕竟还没正式接手本案,宣布立案调查,咱们就这么公布赵昆博的作案动机,恐怕不太好吧?会不会打草惊蛇了?”
“放心,不会。”赵黍离摆摆手:“凌晨,我就已经和高厅汇报过本案的最新进展,以及我的想法了。高厅早已同意我的意见,而且,已与省检的领导通过气,放心吧。”
“更何况…咱们刑侦总队虽然并无职权直接调查职务犯罪,但这桩案子毕竟是我们移交过去的,咱们自然拥有监督的权力与协查的义务,这点也得到了检方领导的肯定。”
赵黍离顿了顿,随后笃定的说道:“所以,那帮家伙,我已经派人监控起来了,跑不了,不用担心打草惊蛇。”
随后,他又忍不住叹了口气,暗想:“还有啊,检方领导虽然同意侦办本案,但下边的人可未必会乖乖照做,里头的弯弯绕绕太多了,咱们得谨防他们出工不出力…”
“这种情况下,利用舆情给他们施加点压力,恐怕是能督促他们尽心尽力尽责,至少拿出应有的态度与效率去将本案给侦破的最简单直接的办法了。”
当然,身处高位,自该谨言慎行,以免被人抓住把柄加以攻讦。哪怕有些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他就是不能戳破,因此,这些话在心里过了一遍之后,便立马压下去了。
“这样,”组织了下语言后,赵黍离说:“报道内容,你这么写:经初步调查发现,赵昆博曾因南盐集团个别高管滥用职权、渎职溺职导致公司破产,至此
怀恨在心,蛰伏积累数年后倾尽身家展开疯狂报复。”
“关于南盐集团管理人员渎职一案,警方、检方已联合展开具体调查,调查工作完成后,将公布调查结果。”
“具体的就不用说了,把以上几点意思点名就好,你再让文职这一块的同事润润色。”
“好。”
…
中午一点,如赵黍离所料,舆论风向果然开始转变,关于本案另有蹊跷的言论开始大规模出现,有彻底点爆舆情的趋势。
与此同时,舆监科开始介入,试图引导舆情,但收效甚微。
显然,媒体喜欢抓眼球的新闻与言论,甚至某些无聊媒体不惜刻意断章取义、歪曲事实,而群众则具有在更不愿意看到负面事件的同时,又更愿意相信负面
新闻的矛盾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拿出点实质性的东西,恐怕很难真正扭转舆情。
于是,两点半的时候,便又有一则报道在各大正规媒体平台刊登发表,报道大致说明了赵昆博的作案动机,以及南盐集团某些管理人员疑似涉嫌渎职犯罪的情况。
这一下子,群众的注意力瞬间转移——相比于食品安全问题,渎职犯罪同样相当敏感,群众非常关注,更别说,还是与食品安全问题挂钩的渎职犯罪。
一时间,舆论风向再度转移,不过半小时左右,便很少再有人谈及赵昆博自首是否另有蹊跷,而都在关注渎职人员究竟是谁,又干了什么。
某些阴谋论者尚不死心,但,他们的言论很快便被早已转变的浪潮彻底淹没。
(http://www.ccfang.cc/novel/3vepnGm5vZ6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