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重生从彩礼谈崩开始 > 150【不正常】

150【不正常】



  因为曾经穷过,所以陈洋特别能够理解大哥陈海这些人的心理。



  他们希望一个月发一次报酬,倒也不是真的等米下锅。



  更多时候是为了心里踏实。



  没办法。



  苦日子过得太多了,无形当中就有了一些不受控制的习惯。



  “具体的报酬我向杨磊交待了,最起码不会比市面上给的少”



  陈洋又说了一句。



  他不是不能直接给出价格。



  而是觉得没必要。



  既然把这个生意交给杨磊全权负责,那就不应该轻易插手。



  说不定杨磊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他这一插手,
 反而影响了原来的规划。



  “唉,什么时候我也能在城里买得起房”



  听着陈洋定下一年盖100套房子的目标,陈海除了震惊外,其实也很羡慕。



  以他现在的情况,想要在城里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看上去根本没一点儿希望。



  不想起这些还好,一想起来,
 他好像除了唉声叹气,
 再什么也做不了。



  因为差的太远了。



  他也不觉得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马上实现这个目标。



  一套房子,单元楼也好,独院子也罢,没有个三四十万块钱想都不要想。



  而他现在连三四万块钱都拿不出来。



  即便前两天听人说银行会给买房子的人提供贷款,允许按揭分期付款。



  可陈海也不敢有这种想法。



  像他这种没有稳定工作的人,真把房子给按揭了,后续每个月房贷也不见得能准时还上。



  “好好干,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



  陈洋深深看了一眼陈海,他觉得自己这个老大哥可能还不太清楚他们现在做的是什么生意。



  也低估了工地包工头的赚钱能力。



  “一套房子你即便只挣3000块钱,那一百套房子就是30万,30万块钱难道还不够你买套房子吗?”



  陈洋觉得自己有必要稍微提醒加刺激一下陈海。



  他虽然不知道杨磊给陈海定的报酬标准是多少,可作为包工头,一套房子下来陈海拿3000块钱应该还是很轻松的。



  “额…”



  陈洋这样一说,陈海果然呆住了。



  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情况好像并不是很差。



  是啊。



  陈洋把目标定的越多,他所能赚到的钱不也就越多吗。



  至于中间要付出多少辛苦,他倒是不太在乎。



  吃苦受累半辈子习惯了,忙一点闲一点儿,
 真没什么区别。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安全,毕竟是在工地上干活,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千万不能大意”



  陈洋又嘱咐了一句。



  到任何时候,与生命相比,金钱永远都是一毛不值的。



  大哥这些人已经够可怜了,但愿老天爷眷顾,别让他们再出什么意外。



  真要是出了意外。



  即便是陈洋也无法面对。



  ……



  陈海吃过饭就离开了。



  临走之前,陈洋也承诺,等过两天第一套房子正式开工的时候,他会特意赶过去的。



  就今年来说。



  陈洋对房地产生意还是抱着一定期望的。



  整个行业前景还不错,至少还有五六年的蓬勃发展期。



  现在手里头有点钱的生意人,只要有机会都想投资房地产行业。



  远的不说。



  陈洋就拿工行副行长孙志来举例子。



  据他所知。



  孙志他们的房地产公司今年又追加了不少于3000万的投资。



  美好未来城那个海市顶级小区是他们打造的。



  今年他们还准备打造一个比美好未来城更顶级的小区。



  而且现在已经把小区名字都定好了。



  就叫荣盛华府。



  在陈洋印象中。



  荣盛华府的确是一个全方位比美好未来城还要出色的小区。



  那里面住着的人,非富即贵。



  是静安区非常有名的“富人窝”。



  就连陈洋都打算等荣盛花竣工后,也买一套。



  家里人虽然都住不惯单元楼。



  可住不惯不等于不买。



  陈海前脚离开。



  陈洋后脚也出发了。



  他打算先去信泽财务公司转一圈。



  然后再去西环路张建国那里。



  时间都到了二月下旬。



  信泽财务公司的业务也已经全面铺开,彻底步入了正规。



  办公室里里外外到处都是人。



  大家都是来对接业务的。



  没办法。



  作为静安区当下规模最大的财务公司,信泽财务如今所拥有的客户已经超过了250家。



  而且这个数字每天还都在继续增加。



  这些客户每天随便来几家,就足以让办公室人满为患。



  过年前。



  陈洋虽然和房东老杜已经达成了整个楼层租赁合同。



  可是那几个房间现在正在装修改造,距离投入使用还得一段时间。



  在陈洋计划中,赶在五一之前,
 整个楼层所有的房子都能够投入使用,那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至于现在。



  还得继续将就。



  办公室这会儿由贾思宏全权负责。



  冯世贵和徒弟马晓都不在,
 说是出去注册营业执照去了。



  相对于之前刚上班那会儿,贾思宏看上去又变化了不少。



  他在办公事里吆五喝六的,最起码和客户沟通的声音很洪亮。



  陈洋也知道贾思宏能有这种变化。



  其实也都是被逼出来的。



  他是信泽财务公司的“老人”,在陈洋和冯世贵都不在的情况下,他要是再不管,那就乱套了。



  当然在纯专业领域。



  黄慧的存在感还是要更强一些。



  比如有个客户说是吴华之前把张发票的具体税率给弄错了,现在带过来让重新开一下。



  可不管是吴华还好,还是贾思宏也罢,一时间都不知道那个商品的正确税率应该是多少。



  两人大眼瞪小眼,差点给人家客户放了鸽子。



  在这种时候。



  黄慧挺身而出,她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强大的专业能力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一幕正好被陈洋给看到了。



  他也很欣慰,心想自己把黄慧招进来并且留下,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随着信泽财务公司的日益壮大。



  他们的团队硬实力也必须有所提升。



  就像是销售行业里有金牌销售一样。



  信泽财务也必须拥有自己的“台柱子”。



  而就现阶段来看。



  也只有黄慧有能力担任这个台柱子。



  去年刚毕业,但如今已经度过实习期的吴华被陈洋寄予了很大期望,她只要继续努力,就非常有可能成为信泽财务另一个“台柱子”。



  “挺热闹的啊,最近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吗”



  陈洋和几个客户寒暄了一下,便将贾思宏叫到了会客室。



  把信泽财务公司交给贾思宏和冯世贵,陈洋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放心的。



  这两人一个专业能力强,一个对外人际交往能力突出。



  一个主外,一个主内。



  配合得当的话,一般事还真的难不倒他们。



  “一切正常,按照你之前要求的那样,和去年年底耍赖皮没有给咱们付代理记账费的那几家公司全部都解约了,从复工到现在,陆续又增加了五十几家客户,咱们现在的客户总数已经达到了255家”



  贾思宏还真是仔细。



  他拿过来一个笔记本,那上面有他记录的所有新增客户名称,包括这些客户所处的具体行业和法人联系方式等。



  全部都标注清楚了,一目了然。



  陈洋要是想看,很快便能看懂。



  “距离300家没多少了,你和老冯商量一下,差不多达到300家客户的时候,再进行一次清理,进一步提升咱们公司在行业里的档次”



  陈洋点了点头说道。



  他这里所说的“清理”,实质上就是指挑选优质客户。



  作为静安区最大的财务公司,信泽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应该有独属于它的门槛和骄傲。



  简单来说就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和信泽进行合作的。



  “另外,等客户数量达到300家的时候,咱们也能考虑开分公司了。”



  在海市财会行业蓬勃发展时期,信泽财务公司作为其中的“领头羊”,没理由在这种关键时刻选择保守发展模式。



  相反,更应该大刀阔斧的向前。



  把生意作出静安区。



  要知道整个海市很大,不仅仅只有静安一个区。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



  信泽财务要是选择在海市其他县区注册成立分公司。



  那用不了多久,也可以快速发展起来。



  “和老冯商量倒是没问题,可那家伙最近的状态好像不太对……还是算了吧”



  贾思宏欲言又止。



  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这倒是把陈洋给搞的七上八下的。



  便马上追问贾思宏到底想说什么。



  或者是冯世贵最近出什么事了。



  相对于贾思宏。



  陈洋其实也知道冯世贵更可能出事。



  “也不是什么大事,老冯最近好像一直和蔡苗苗闹矛盾呢,光是这个周,我就看到他和蔡苗苗隔着手机吵三四次了”



  面对陈洋追问。



  贾思宏还是决定说了出来。



  情侣之间偶尔吵个架、闹个矛盾很正常。



  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可冯世贵这次不同。



  贾思宏甚至听到冯世贵用一些特别难听的话质问蔡苗苗。



  他们哪像情侣。



  反倒是更像仇人。



  “吵架?还是很频繁很激烈的那种?”



  陈洋用手指敲打了一下桌面。



  按理来说。



  这是冯世贵的私事,他不该过问。



  可是听贾思宏意思。



  还挺严重的。



  已经影响到了冯世贵的正常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



  他既然知道了。



  好像不过问一下也不对。



  “还有一件事,听老冯和马晓说,最近工商局那边注册成立新公司挺多的,好像还都是工程类公司,不知道又有什么动静了”



  贾思宏抠了抠头。



  其实不仅仅是工商局那边。



  信泽最近新增加的那些客户当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工程类公司。



  这听起来挺夸张的。



  可却是事实。



  “工程类公司?”



  陈洋愣了一下,不过马上就想到了什么。



  前世差不多同时期,石油公司出了一项新政策。



  那就是为了提升公司经营效益,以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自2010年5月1日起。



  石油公司将进一步向社会释放工程量。



  简单来说就是:石油公司想进一步瘦身。



  他们会把过去这些年很多都是他们自己完成的工程以招标的方式让社会上的各方企业来承包完成。



  这也是最近突然多了不少注册成立工程类公司的主要原因。



  其实。



  之前陈洋和李丽交谈房地产生意的事时,后者就向他透露过这个消息。



  还询问陈洋是否也打算搞一个工程类公司去凑凑热闹。



  要是真有这方面打算,她倒是可以帮忙介绍一些工程。



  真要说起来。



  李丽去年年底又注册了一个测绘公司,也和石油公司这个新出的政策有关。



  “这个事我多少知道点,老贾,你和老冯不是一直嚷嚷着也想搞点副业吗,这就是机会”



  陈洋不打算注册工程类公司。



  倒也不是怕钱要不来。。



  石油公司财大气粗,还没有拖欠工程款的前科。



  陈洋主要是嫌麻烦。



  没错。



  就是麻烦。



  不管是李丽还好,亦或者其他人也罢。



  给石油公司干活,一年下来想要狂赚很多钱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谓的工程量外包。



  其实也只是业务量很小的那种。



  大工程是石油公司的核心业务,他们不可能拿出来让社会企业做。



  在这种情况下。



  谁要是搞个工程类公司,一年下来赚个几万,几十万反而是最可能发生的事。



  几十万块钱的生意陈洋看不上,主要是没时间和精力去弄。



  但他真觉得这挺适合贾思宏和冯世贵的。



  先把公司注册好。



  后续通过别人的关系在石油公司多少“中点标”,很轻松的就把钱挣了。



  “你别说,好像还真是”



  经陈洋这么一提醒,贾思宏也反应过来了。



  信泽财务有不少客户的老板就是干石油公司外包工程的。



  贾思宏觉得自己完全可以通过这些人拿到“中标通知书”。



  实在不行。



  也可以不出面,直接入股某个工程类公司。



  如此一来。



  同样可以把钱给挣了,



  “10万之内,我都可以帮你们”



  陈洋不仅给贾思宏出主意,也愿意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去搞副业。



  贾思宏和冯世贵他们两个现在手里头多少应该有点积蓄。



  真要想搞副业是具备一定条件的。



  即便还差点,他这边十万以内也可以随时支援。



  而为什么设置10万这个门槛。



  陈洋自然也有他的理由……

 

(http://www.ccfang.cc/novel/3yMZLGJ2MpXV.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