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初唐小国公 > 第三百四十二章 稻种

第三百四十二章 稻种




 王宁觉得倭国使臣的脑子可能是坏掉了才会想着找李世民主持公道。


 当然可能是觉得海军做了这件事后压根没有告诉李世民,而是私吞了他们的黄金,所以想借此让李世民惩治王宁。


 他们不知道的是,王宁还在想着怎么说服李世民让他能够光明正大的带着海军去倭国祸害一番,


 辽东的高句丽是李世民和朝堂大佬们的目标,倭国就是他的目标。


 听说倭国正处于所谓的“战国时代”,他都想带点大唐军中淘汰的武器卖到倭国去,谁实力弱一点就卖给谁,能赚钱不说,还能看着他们把脑浆子都打出来,何乐而不为?


 如今有了倭国使臣的告状,这件事倒是顺便解决了。


 李世民对倭国人打不打出脑浆子不怎么感兴趣,毕竟他连倭国是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自然也不会想着把大唐的疆土扩到倭国去。


 不止他如此,朝堂上的一众大佬也是如此,倭国在他们眼中完全就是一片未开化之地,连倭国之地是什么形状他们都不知道。


 只是如今被王宁用金子勾起了兴趣,王宁要是真能弄来金子,李世民倒也不介意王宁去折腾。


 说完了倭国的事情,王宁这才小心翼翼的说道: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有屁就放!”李世民瞥了王宁一眼,无语的说道。


 “陛下,陛下隆恩,封了臣这个怀化大将军,臣有些惶恐……”王宁尴尬的说道。


 “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别人都嫌弃朕封赏得轻了,就你觉得封赏的重了?”李世民好笑的问道。


 “陛下,臣年纪还小!”王宁解释道。


 “你家大郎如今虚岁有五了!朕的女儿如今还挺着肚子呢?你年纪还小?要不要脸啊?”


 李世民笑骂道,骂完语气也认真了些:


 “本来有人提议你封个郡公的,但你这个年纪封了县公就已经有些显眼了,再给你封个郡公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就被朕给压下了,等以后再给你补上!


 别担心那些有的没的,你的功劳就是封个镇军大将军都够格,区区一个怀化大将军没人敢说三道四。


 作为大唐皇家海军的大统领,连个大将军的衔都没有算怎么回事?


 有这自谦的闲功夫,还不如多跟知节他们学学!”


 “是!”王宁只能点了点头。


 “行了,还有其他事吗?”李世民笑着问道。


 言下之意就是没有其他事就可以滚蛋了。


 王宁连忙躬身说道:


 “臣还有一事请陛下恩准!


 前两日在庆典上,臣好像看到有林邑的使臣到来,不知道陛下还记不记得,臣和陛下说过,在林邑有能一年种三季的稻子!


 林邑天气湿热故能种三季,大唐的江南和岭南虽然不能种三季,两季总是能种的,刚好臣在苏州,可以先在苏州一带试验一番,要是能在江南等地推广这个三季稻,每年想来能多收不少粮食!


 臣想向陛下请道旨意,让人和这个林邑国的使臣谈谈,最好弄些稻种!”


 “真有能种三季的稻子?”李世民一脸怀疑。


 “陛下,这林邑国的使臣就在长安,一问便知!”王宁无语的说道。


 “既然是你提的,就你去谈吧,朕会让人去礼部通知一声,让他们配合你!”被王宁怼了一句,李世民也不以为意,不耐烦的摆摆手,看来还是不怎么相信。……

 


 “既然是你提的,就你去谈吧,朕会让人去礼部通知一声,让他们配合你!”被王宁怼了一句,李世民也不以为意,不耐烦的摆摆手,看来还是不怎么相信。


 从含元殿出来,王宁让人回家去通知独孤曼玉一声,就带着人去了长乐公主府。


 在长乐公主府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晌午时分才带着人到了礼部。


 礼部尚书还是李孝恭,只不过李孝恭喜欢在家里饮宴,很少到礼部来当值,如今的礼部大事小事都是左侍郎陈岩做主。


 如今已经五十岁的陈岩身材消瘦,面容古板,是一个真正的学问大家,而且和颜师古、孔颖达等人也都相熟。


 听说王宁带着人到了礼部,想起早上李世民派人来传的口谕,虽然不知道王宁到礼部来干嘛,还是亲自到礼部大堂,朝着王宁拱拱手:


 “下官见过三原县公!”


 “陈公您这可是折煞我了!您是长辈,唤我王宁便是!”王宁苦笑着拱手回礼。


 和颜师古相熟,陈岩自然也在颜师古口中听说了不少王宁的事。


 如今见王宁不以身份自傲,礼仪也不缺,陈岩难得露出笑容,笑着说道:


 “如今下官正在当值,这上下尊卑总是要讲的,三原县公不用介怀,快请坐!”


 分宾主坐下后,又寒暄了几句,陈岩才笑着说道:


 “今天早上陛下派人来传口谕,说是让下官等人配合三原县公,不知三原县公有什么事需要下官等人配合,下官等人一定尽心尽力!”


 “陈公言重了,我想见见林邑国的使臣,不知道陈公能不能安排一下?陈公要是得空,不如和我一起见见林邑国使臣?”王宁也不客气,笑着说道。


 “当然没问题,如今这林邑国的使臣应该就在四方馆里,要不现在下官就陪三原县公过去?”陈岩笑着说道。


 虽然打心眼里看不起林邑这些不知道在哪个旮旯里的小国,但人家毕竟是使臣,按照礼节,自然应该去四方馆见人家。


 王宁自然没有意见,便和陈岩一起带着人到了四方馆,随后四方馆的吏员便去通知了林邑国的使臣。


 林邑国的使臣听闻有人要见自己,便随着人到了四方馆前面的客厅,之前和陈岩见过几面,便朝着陈岩拱拱手,笑着说道:


 “见过陈侍郎!不知道这位是?”


 虽然语气里还带着点奇怪的口音,但吐字清晰,比江南之地很多官员的官话都说得好。


 “范使臣,这位是三原县公王宁!


 三原县公,这位便是林邑国的使臣范峮!”陈岩笑着介绍。


 “见过三原县公!”范峮显然对大唐比较了解,知道县公是什么地位,连忙拱手说道。


 “见过范使臣!”王宁也拱拱手回礼。


 双方分宾主坐下后自然又是一番寒暄,王宁倒是没怎么说话,只是若有所思的观察着范峮。


 在路上的时候,王宁就已经通过陈岩了解到范峮这次到长安朝贡带给李世民的礼物,除了十头训象,便只有二十斤沉香、珍珠一百颗。


 这些东西在大唐可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是真正的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这时陈岩笑着说道:


 “范使臣,冒昧来访,是因为三原县公有事想找范使臣商议!”


 “三原县公请说!”范峮点点头。


 “是这样,我听说贵地的水稻一年能种三季,不知是真是假?”王宁问道。……

 

 

(http://www.ccfang.cc/novel/67MJ7GC0bG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