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飘逝的岁月 > 第123章收米

第123章收米


 第123章 收米


 金勇离开粮店中午时分回到岳母家。这时凤龙已经把村长和会计找到家里来了,金勇认出村长就是自己和凤芝结婚时的主持人崔文辉,说道:“村长你好。多年不见你还和以前一样不见老啊。”


 “你好你好,老林家的二姑爷金老师,你还记得我呀。听你大舅哥说你到这来要买二十万斤大米,这是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跑这么远的路到这来能开这样的玩笑嘛。”


 “你和粮库的人谈过了吗?什么结果?”


 “我去只是了解一下情况,没和他们做进一步的商谈,什么结果都没有。不过他们的优势是明显的,大库里有现货,人力物力都没问题,只要签合同就可以马上装车发运。”


 “这不算什么大事儿,我们村也能办到,而且保证不比他们差。如果你要是和我们村签合同的话,不出三天就发货。”


 “看来村长是有准备了,能不能说出来一起合计一下?如果合适咱们就签合同,我着急用货。”


 “我和张会计是合计了,村民都急着卖大米,怎么也不能把你这个大买主放走了。你可是俺们村的姑爷,应该往俺们这边使劲儿。你岳母家今年怎么也得卖八千斤大米,你能看着不管嘛,要不然她家的银行贷款怎么还?我这说的可都是大实话。”


 金勇笑道:“村长,你还是说正题吧。”


 “那咱们明天一早就开始收大米,村里出工收大米,卖米的人家有棒劳力的就得出工。麻袋嘛,用过一次的行不行?一点毛病也没有,和新的一样。”


 “可以,只要结实没有窟窿眼就行。”


 “这样的麻袋粮库多的是,一... ...


 块钱一条,我找两个人去弄来。不管谁家卖二百斤大米就拿一块钱。运输的问题就好办了,乡政府早就下通知了,能卖出去十吨以上大米乡政府就免费出车送到火车站,并且负责联系车皮,火车运费就得你出了。乡政府有汽车队,其中有十二辆能拉十吨的大卡车。再说一下价钱,在吉林凡是卖大米的国营粮店或者粮库部门统一批发价一斤三毛二,这个没有商量的余地。俺们可是急着卖大米,给你降两分钱,三毛钱行吧?”


 金勇摇摇头说道:“我看不行,这个价说不过去。”


 “三毛钱够说了,村民种地不容易,再低他们就会有想法了,以为我收了好处费了呢。”


 “村长误解了,我的意思就按国营批发价收大米,质量好就行。”


 村长脸上有了笑容,“哦,是我想错了。金老师放心,我保证质量没问题,收米的时候你大舅哥两口子和我把质量关,不好的就退货。你要是三毛二收大米加上火车运费到家就不挣钱了,老板开除你怎么办?还是按我说的办吧,俺们不差二分钱。”


 “不差二分钱?二十万斤就是四千元了,这可不是小数目。按批发价村民都有点亏,就按三毛二收吧。还有麻袋钱也别让村民拿了,这些事我可以做主,回去交差没问题。”


 村长面有喜色,问道:“那咱们是不是可以签合同了?你的货款怎么办?”


 “村长放心,我带汇票来了,见货付款,保证不欠账。”


 岳母进来说道:“饭好了,不管多大事儿吃完饭再说,喝点酒暖暖身子。”


 村长:“今天就不喝酒了,等办完事我请客,咱们好好喝一顿。这顿饭一饭一菜一汤就可以了,把辣白菜拿来,要整棵的。”


 “... ...


 你想吃一饭一菜一汤就回家吃去,我这是招待姑爷,没带你的份。”


 “呵呵,你要是不说我可能真就走了,现在我就赖在这了。有好吃的都拿来,有好酒我也不客气。金勇老师,我是你岳母家的常客,哪怕炖了一只鸡我也能吃上一条鸡腿。”


 酒菜摆上桌,金勇和村长等人边吃边聊,村长说道:“现在市场大米价上不去,最高价也就是三毛五顶天了,你花三毛二买米再加上运费拿回去肯定不挣钱。你为这里的村民着想我理解,可你要是赔大了我的心情也不好受啊。” “在我们那边的大米价只能提高不能降,因为那边今年风灾水涝很严重,水稻大面积减产,这些大米弄回去肯定不会赔钱就是了。” 凤龙:“咱们中国地盘大就是好,咱们这边大丰收,他们那边就减产,要不然咱们的大米卖给谁呀?”


 张会计:“你说的是什么话?会不会说点好话?也不分个场合乱说一气。”


 金勇:“张会计,你细算一下,我买一百吨大米弄到家要花多少钱?”


 “我算算......一条麻袋装二百斤大米,一百吨就是一千条麻袋,这就是一千元。我家有火车货运价格表,来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把大米运到高阳站每吨五元钱,这是五百元。大米三毛二一斤的话,二十万斤大米就是六万四千元,共计六万五千五百元。”


 “那我填一张六万六千元的汇票给你支配,给我五百零用。”


 “这个我能办到。汇票到了银行,他们肯定要扣贷款,这可是个麻烦事儿。”


 “还贷款是应该的,你可以和银行的人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办好。还有个事儿,收大米得选个存放地点,有合适的地方吗?”


 “有哇,村外的大道边有粮台... ...


 ,在那装车卸车非常方便。那还是当年建宣传站的时候,咱们崔村长藏了个心眼特意修的水泥台,非常结实,就是为了村里装卸车方便。旁边还盖了小房,堆放货物的时候晚间可以值班。那个粮台不要说堆一百吨大米,就是堆五百吨都可以。”


 “老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马上给你开汇票,你带着它到银行先把钱落在你们村的账户上,村民卖米是给存折还是给现钱,你和银行的办事员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办好。我的建议是为了减少麻烦收米的时候不给现钱,给他们发存折,这样既安全又方便。”


 “对呀,还是当老师的聪明有见识。林凤芝有福气找了个好丈夫,还给村里带来了福气。”


 村长:“下午咱们就得动把了。会计去银行,我呢,到村部用大喇叭通知大家伙做准备,明早七点半开始收大米,地点在粮台。张会计,咱们收米就得过秤装袋子缝口还得堆垛,你看用多少人合适?”


 “怎么也得二十个人,你掂掂用谁合适,然后用大喇叭喊一下。喇叭一响,黄金万两,咱们村要热闹了,有的人家下午就得加工稻子。”


 村长:“你先别说没用的,说点正事。咱们现在大的事项定下了,细节还得合计一下。我看咱们不能按户平均收米,平摊就不合理了,大户地多可以多卖点儿。就像老柳家,除了自己家按人口分的地,还承包了三十亩涝洼地,这么多年几乎都是白忙活,今年可就走了鸿运,他家卖两万斤大米都没问题。”


 “收米不按户的话,就得按人口平均才行,要不然村民意见就大了。我的意见是有承包地的户可以按承包亩数多卖米。老柳家是最大的承包户,其他五户总共包了十二亩,这就是四十二亩,每亩多卖五百斤大米怎么样?二十万斤拿出来... ...


 两万一千斤,剩下的按人口平均。”


 “我看行,这比较合理,就这么定了。”村长放下筷子又说:“我先去村部,然后去卖麻袋,你们慢点吃吧。凤龙两口子在二十人之内,你们俩负责检查质量和斤数,张会计记账。明天早晨六点出工的二十人就得先把大米送到粮台过秤,七点半开始收其他人家的米。” 村长走后不久,村里的大喇叭响起了他那洪亮的声音,虽然他说的是朝语,但金勇还是听懂了大概意思,这要归功于凤芝的帮助。村长说了收米的方法、时间和地点以及注意事项,他一再强调质量问题,卖的米必须用筛子过一遍,不得有碎米和糠皮。收米的人现场检查质量,不合格的一概拒收,取消该户的卖米资格。接着又点了二十人名单和他们要做的事情。


 这个通知在喇叭上连说了三次,金勇没想到在别的地方几乎销声匿迹的村喇叭在这里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吃完饭,他特地到那个所谓的粮台看了一下,这是一个约有二十米长、八米宽水泥灌筑的台子,看上去非常坚固。旁边的小屋里有砖炉和小炕,他想:“弄得不错,在这里堆放大米没问题。”


 晚上,凤龙放桌子准备吃饭时,村长和会计各带一瓶酒进了屋,村长道:“金老师,我向你汇报一下情况,我把麻袋弄回来了,是我一条条选出来的,存放在粮台旁边的小屋里了,还把两台磅秤和簸箕弄到了小屋。原来打算一元一条麻袋,我和粮库管事的商量了一下,价钱降到七毛了。我还和乡政府的主管农业的副乡长说了咱们收大米的事儿,他说明天下午派十辆大卡车来运大米。车站那边更没问题,只要大米到站台,保证在二十四小时内发货。”


 金勇笑道:“你是村长,我只是布衣草民,对我说汇报可担当不起,咱们一起商量就行了。... ...


 来,你们俩上炕说吧。凤龙大哥知道你们能来,已经给你们俩准备了酒杯和筷子。”


 两人上炕拿起了酒杯动筷子吃喝起来。会计对金勇说道:“我到银行把汇票款落到了村账户,还说了你来买米的事情,银行的人说要扣村民贷款,我说买米人交待了,一手钱一手货,他的买米钱必须交到卖米人手里当面结账,其他人都不能动一分钱。银行领导决定明天派两人来收贷款还帮咱们发存折,那咱们可就省事了。”


 金勇笑道:“你这办法高明,多找了两个义工,姜还是老的辣呀。”  

(http://www.ccfang.cc/novel/6TFVJB5bV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