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飘逝的岁月 > 第134章换米

第134章换米


 第134章 换米


 金勇按着店主的指点到曾经有过大柳树的地方看了看。这个地方已经成了沙地找不到房屋的痕迹,只是见到了被沙子填平了的那口井的井口。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他想像不出这里的人们是怎么解决吃水问题的。


 金勇返回郑家屯住了一夜第二天赶到黑玉,又坐汽车来到老口屯镇,一边寻访以前父母住过的老宅,一边打听绿豆的事情。有人给该镇的刘镇长报了信,镇长马上来找金勇说道:“是你想要买绿豆吗?”


 “我只是来打听一下绿豆的行情,合适的话买点也可以。”


 “那咱们到办公室谈吧。”刘镇长拿出烟盒抽出一支想给金勇,金勇摇头说不会抽烟,又听刘镇长说道:“听说来了个收绿豆的,我还以为南方来的老胡回来了呢。他到这来说要收购绿豆多少都行,运费和麻袋都是他拿钱。他走以后我马上到商店赊来了麻袋调集人手收绿豆,等我收上来四万斤的时候,他说在别的地方弄妥了,不要了,他个山瓜子,你说气人不气人?”


 “你和他怎么定的价格?多少钱一斤?他交没交定金?”


 “他拿了二百元定金顶什么用?俺俩定的价是三角五分钱一斤送到黑玉车站,我就压低二分钱做运费收的绿豆,收的时候是记账写了欠条,现在他说不要了,我怎么向老百姓交代?你如果要了这些绿豆就是我的救星,我还是三角五一斤送到黑玉车站,现在你如果压价我还是没法向老百姓交代。”


 “我可以收购这批绿豆,只是不知道质量怎么样。年前我在沱林发回去一批绿豆,那可是质量上乘一点杂质都没有的好绿豆。”


 “我收的都是老百姓又筛又簸、精心挑选出来的绿豆,保证比... ...


 沱林的好就是了。走,咱们到办公室谈。”


 金勇跟着刘镇长来到镇政府办公室,拿出介绍信给刘镇长看了,然后接过刘镇长递过来的一杯热水喝了一口笑道:“你没见过沱林的绿豆,怎么能说你收的绿豆就比沱林的好呢?”


 “沱林在北边,肯定比我们这里冷,光照不足质量差,同样的一口袋绿豆过秤就知道了,分量不够就说明问题。”


 “绿豆可以在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播种,八月成熟,没等天冷就收割了,比沱林更远的北边也种植绿豆,收成也不错嘛。今年风调雨顺光照足,哪儿的绿豆都不错,关键要看是不是像你说的又筛又簸、经过了精心挑选,如果做到了这些就没问题。你收上来的绿豆放在什么地方?咱们去看看怎么样?”


 “好,我带你去。”刘镇长领着金勇来到大会议室,指着堆起来的麻袋垛说:“这都是绿豆,每袋二百斤,一共二百袋。旁边的半袋是我怕掉分量多弄的,不算数。”


 金勇看见装绿豆的麻袋都是新的,垛底贴地是木板,上面铺了席子和塑料布防止受潮,觉得刘镇长是认真做了这件事情。这时刘镇长打开了几个麻袋,金勇仔细看了看,又伸手往每个袋子里边掏了一把看了,认为不错。他自己又挑了一麻袋打开看过后说道:“质量是不错,我就按你和南方人讲的条件每斤三角五全要了,麻袋和火车运费我负责,希望你把这批绿豆赶快送到黑玉车站发货,我在车站用汇票付给你全部货款。”


 “那太好了,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走,咱们回办公室聊,我打电话叫车队来运货。”


 “你们镇里有车队吗?”


 “镇里只有三辆车,不能算是车队。黑玉车站有汽车运输队,他们不仅搞运输,还代办货... ...


 运一条龙服务,找他们来就行了。你到这来还需要什么,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我尽全力帮你。”


 “你们这里还有什么特产?”


 “特产算不上,除了绿豆还有小米、毛嗑和大黄米,到了夏天就是大西瓜,遍地都是,这可是有名的黑玉西瓜。”


 “西瓜的事情到时候我给你打电话。大黄米有现货吗?多少钱一斤?”


 “村民家里有一些,但不会太多。市场价是四毛八,你如果要的多就便宜点儿,四毛二分怎么样?看你要多少吧。”


 “四毛二......我要十吨,你给什么价?”


 “再降二分四毛整,再少就不好收了。村民家里不会有这么多的大黄米,我收糜子加工后交给你大黄米,这样我可以保证质量。价格就定在四毛钱,你看行不行?”


 “可以,关键是保证质量。”


 “没问题,那这件事就定下来了。不过这次收糜子就不能打欠条了,因为我已经欠了村民的绿豆钱,再打白条就说不过去了。” 金勇想了想说道:“我付给你绿豆款,你先用这笔钱收大黄米,最后我一次结清所有的货款。”


 “好哇,就这么办。我想把各村要卖的糜子都收上来,多一点行不行?因为我们镇里的大型加工设备开动一次不容易,所以平常不用。村民平时加工那么一丁点的都是在各村加工厂的粉碎机磨出来的,糠多碎米多,远不如大机器加工的好。”


 “多一点没问题,那我就不能要村民家里的大黄米了。收糜子再加工需要多长时间?”


 “今天不算,五天后交货行吗?收糜子占用的时间多耽误事儿。”


 “行。你马上发了绿豆,我好给你开绿豆款的... ...


 汇票。”


 金勇看着绿豆装车然后又跟车到黑玉办了发运手续。回来又看着刘镇长带着人收糜子加工,顺便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在镇长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前辈们住过的地方,但这里早已盖了新房,传说中的小村庄如今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了,这得益于北面连绵起伏的高山峻岭多多少少挡住了风沙的侵袭。


 刘镇长带着人忙了五天,一共加工出来三万八千斤大黄米送到黑玉车站。金勇给他们结了账回到高阳,马友德对他这次出差办的事很满意,说:“大黄米弄的好,就是太少了。”


 “老口屯镇人们想卖的大黄米基本上都弄回来了,想要更多就得换地方。”


 “行了,这些大黄米留着咱们自己卖吧。苞米的事情有没有希望?”


 “我打听了一下,那边确实不产苞米。人家说咱们省昌图开原一带的苞米质量好产量高,何必舍近求远。”


 “昌图开原一带咱们插不上手,现在去了也没货,咱们就得另想办法了。别忘了,到了夏天要搞到出了名的黑玉西瓜。”马友德看了看表又说:“走, 咱们去吃饭吧。卢政学和吴玉芝两口子在咱们这附近开了个小饭店,包的饺子很好吃。”


 两人来到饭店,吴玉芝见了金勇说道:“哟,这不是金勇嘛,当年的小屁孩成了大老爷们了,日子过得怎么样啊?”


 金勇笑道:“吴姐,你比我大几岁呀?我是小屁孩你也好不了哪去。日子嘛,将就着过吧,大概不如你了。你给俺俩先炒盘鸡蛋和肉炒青椒,来一瓶白酒,然后准备一斤水饺。”


 “好咧。你难得来一回,这顿饭免费。”


 “那可不行,免费就不吃了。卢哥呢?”


 “他去买菜了,... ...


 一会回来。你们哥仨都挺厉害呀,老大摆弄菜棚子,一年四季种菜卖钱,听说你当了老师,老三开商店,好事都让你们占了,了不得了。”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好,给了咱们这号人一个发展的机会,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咱们还是感谢当今社会吧。”金勇看见卢政学回来了又说道:“卢哥你好哇,当上老板了,了不起。”


 “什么了不起,这个小店全靠马友德帮忙了,他们单位和来的客人都在这吃饭,亲不亲本队人哪。你们坐着,我把菜拿进去再说。”


 吴玉芝在他们闲话的功夫炒了四个菜和一瓶酒端上了桌,说道:“给你们加两个菜,这个免费行吧?”


 金勇:“吴姐太客气了,谢谢你呀。”他看见卢政学从里面出来又说:“卢哥,咱们一起喝点酒,唠唠嗑。”


 “不不,我还有点事儿,你们吃吧。”


 卢政学走后,马友德给金勇倒了一杯酒说道:“到了这就等于到了家,今天咱们随便喝酒随便聊,不用客气。从你到公司上班,咱俩还没好好喝顿酒呢,这事让梁坤数落好几回了。等忙过这一阵子,咱们把梁坤他们几个找来好好喝一顿。”


 “咱们这些人结了婚有家有业就和过去不一样了,一棵草顶一滴露水珠,都忙着工作和自己的小日子,忙忙碌碌就是一天,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想把这些人叫齐了可不容易。”


 “平常不行,找个星期天还是可以的。”马友德拿起酒杯喝了一小口又说道:“这人哪,小时候淘气,到了二十多岁就寻思找对象,等有了对象就有了孩子,这就开始忙起来了,特别的累,白天黑夜家里家外干起来没完没了。”


 “这话说的,你有家有业不干行嘛。”


 #b... ...


 br#“我给你算笔账,假设一个人活八十岁,这个时段能占一半。你算算,就算二十岁开始干活,干到六十岁就差不多了,六十岁退休嘛。人的好光景也就是四十年,过了这个时段人就老了,离生命的终点就近了。我看人生在世最有意思的时候还是二十岁以前,回想起来那时候才是无忧无虑。吃穿住睡都有人管,不用操心。”


 金勇笑道:“那我可是提前了,十五岁开始就有忧有虑了。”


 “你那时候父母不在了,当然苦一点了。现在咱们正处在最辛苦的阶段,不干还不行就得认命,人都是这么回事儿。”


 金勇给马友德的杯子里倒满酒说:“来,喝口酒再说。”


 马友德拿起酒杯和金勇碰了杯喝了之后又说道:“在二十到六十岁这个阶段里还得走正路,一脚踩歪了前面可能就没路了。改革开放,就像在春天打开了窗户,吹进来的是新鲜空气,可也有那么一点点不正经的味道也溜进了屋子,这个味道可以让一些人迷糊看不清眼前的路,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金勇笑了笑说道:“你是在提醒我呢。放心吧,别看我在外面会遇到很多事情,可我心里有数,不会让那一点点的味道熏倒的,这叫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没有点定力就别出来混了。不过我赞成你说的话,我会加小心的。”


 “咱们相处这么多年我了解你,对你是放心的。咱们这是扯远了,还是说说眼前的事情吧。现在的情况是大米滞销,虽说现在的老百姓日子好得过了一些,但想顿顿吃细粮还得过一段时日。现在的问题是咱们库存四十多吨大米,得想办法销售出去,最好是在入伏之前解决这件事儿,因为过了伏影响大米的质量。再就是收购苞米,这件事也得抓紧。咱们搞一次有奖销售怎么... ...


 样?买五十斤大米给一张兑奖券,卖出去一万斤就摇奖。供销社搞过一次,参与的人特别多挺热闹的。”


 “供销社搞过咱们再搞的话就没意思了,没有新鲜感。再说大米和供销社的一些商品不一样,那是生活必需品,而大米可以不吃或者少吃,吃别的粮食,我估计咱们搞的话效益不会太好。不过我有个想法,就是用大米换苞米。现在市场上一斤大米是六角五分钱,苞米是两角,咱们用一斤大米换三斤半苞米,咱们最好是用车把大米拉到沟沟岔岔的人家门口叫卖,这样就把两件事并一起办了,多出来的五分算是车工钱。”


 “这倒是个好办法,与其坐在家里等顾客上门,还不如送米下乡来得快。咱们在五个乡有分店,马上通知他们换苞米,换出去一斤大米就挣五分钱,对他们来说太划算了,也许咱们的大米还不够换的了。”


 “这几天有没有让我办的事情?没有的话我想回去帮老三换苞米,因为我熟悉双河的沟沟岔岔,几乎没有我走不到的地方。”


 “好,你回去帮老三换苞米吧,不过这边有事我就给你打电话。”  

(http://www.ccfang.cc/novel/6TFVJB5bV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