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 第269章 不见祁连山上雪,错把甘州作江南

第269章 不见祁连山上雪,错把甘州作江南



  塞上江南嘛,那肯定是自己的目的,但却不是最后的。



  徐齐霖笑了笑,说道:甘州的重要之处,不在于富庶,不在于发达,而在于地理位置,对中原之地的安全屏障。



  王方翼点了点头,说道:待征伐高昌后,河西便成后盾,可谓安全。



  徐齐霖嘿嘿一笑,没说话。



  就现在而言,没人把吐蕃当成敌人,哪怕曾经打到潘州。事实上,吐蕃的实力也确实不足,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竟能成为大唐的劲敌。



  而西域还真不会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吐蕃是从陇右这个方向,占领河西的。



  当然,徐齐霖说得太多,看得太远,也没那个必要,更不会让人相信。他要做的,只不过是在甘州尽到本分,在吐蕃迎娶大唐公主时,再使点坏。



  正在此时,一阵马蹄声响,竟是鲁达带着几十人赶过来,这几十人中看相貌就有近半胡人。



  看见徐齐霖,鲁达老远就跳下马来,上前施礼拜见。



  起来吧!徐齐霖抬了抬手,说道:这么快便要启程了?



  鲁达躬身拱手,说道:回阿郎,某已经招齐了人手,不敢多做耽搁。



  徐齐霖点了点头,勉励道:放牧牛羊,蓄养马匹,本是你所长,某也没有太多要说的。但这个畜牧场,是多种经营,很多事情你还要与周管事多多商议。另外,向他学读书写字,也是你的工作。



  阿郎抬举,小的全懂。鲁达深施一礼,说道:请阿郎放心,小的定尽心尽力,与周管事好好相处,把畜牧场经营好。



  嗯,能说出这话,足见鲁达的长进。徐齐霖笑着颌首,又叮嘱了几句,才让鲁达带人离去。



  在张掖往西,临近酒泉的边界,山丹县那里,美水茂草,山中冬温夏凉,最宜发展畜牧业。



  徐齐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收益,便把这个担子交给了鲁达,算是对他这么长时间忠恳办事的回报。



  放牧牛羊,蓄养战马,制作乳酷,这不仅有经济效益,还有着军事意义。虽然大唐现在不缺战马,也不缺养马之地。



  可在古代,战马数量依然是一力强弱的衡量标准,多多益善。



  而且,在初至甘州时,徐齐霖为了加快耕种速度,使用了战马拉犁。所以,马匹在甘州,既是军队的坐骑,又能够充当耕牛的角色。



  说到用马耕地,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一部叫《战马》的电影,那是欧洲的事情。



  而中国的马耕技术其实很早就有,通过史书确定的则出自汉代。在西汉以后,铁制农具的质量和数量大增,传播迅速,马耕和牛耕在中原之地已很普遍。



  但中国的实际情况,却决定了牛耕最流行,马耕的数量很少。



  首先是中原王朝的马匹数量并不是太多,战马则更要少一些。保持一支强大的军队,就必须要有庞大的战马。



  而百姓手中的驽马,作为拉车的动力,一旦战争爆发,也会被国家大量征用。



  其次则是应用少导致技术上没有进步,而挽具改良和马蹄铁掌的应用,则使马耕在整个欧洲成为主流。有趣的是,轭挽却是从中国传入欧洲的。



  但在徐齐霖看来,在中国牛耕流行的主要原因还是养马的成本太高,老百姓难以承受。



  俗话说:牛吃草,马吃谷。没有天然草场的情况下,在中原地区养马,哪怕是拉车的驽马,也是要消耗粮食的。



  如果是战马,消耗则会更高,甚至达到惊人的程度。根据古人测算,养一匹马所需土地,如果用来种粮,可以养活二十五个人。



  牛则不同,比较耐粗饲,就算吃的不怎么好,还是可以耕作。这样计算下来,用牛耕地的产出当然更高。



  而徐齐霖用马耕地也是逼不得已,他也知道这个办法不可能在中原流行,更不用说南方的水田了。



  但他要加快建设速度,甘州又是土地众多,正适合马耕这种大范围耕种方式。



  也就是说,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土地数量少的小范围耕种,用牛更为经济,马耕则成本过高。



  经过这样的实践经验,徐齐霖又找到了一个在中国牛耕流行的原因。马耕适合大规模的种植园经济,牛耕则适合家庭的农业生产。



  可耕牛少的瓶颈却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没牛就用马,喂养成本高,可马能拉车驮物,比牛还要多一种用途。或者说,多一个经营的路子。



  至于中原地区的饲料问题,徐齐霖也有解决的办法。只要产粮足够,大可以把田地分出一部分,种植苜蓿,或种大豆。



  徐齐霖比较倾向于种大豆,只要土壤和环境适合,大豆榨油后的豆饼豆粕,就是喂养马匹的精饲料。



  想法是有了,徐齐霖并没有急于上奏李二陛下,而是先在甘州作试点。恰好,甘州便是很适合种黄豆的地方,又让徐齐霖得了一宝。



  所以,除了棉花,徐齐霖大量种植的第二种经济作物,便是黄豆。



  在中国,大豆的种植历史很悠久,又被叫做菽,五谷之一,但是作为榨油原料却很晚。



  这个事情对于徐齐霖,曾经很迷惑。后世到处都是大豆油,咋到了古代,就基本上没有呢?



  其实,跟牛耕马耕一样,人们考虑的是投入产出比。大豆的含油低,用压榨法的出油率不到百分之十;而芝麻,也叫胡麻,则能获得百分之三十五的出油率。



  所以,古代的食用油,以荤油为主,植物油则以芝麻油最多。而大豆,因此也种得少,人们还没注意到加工后的副产品豆饼豆粕,是一种优良的动物饲料。



  徐齐霖还注意到这个时候的人们,即便在冬天,也很少食用豆芽菜。那可是号称蔬菜,维生素啥的很多呢!



  他当然不会知道,直到宋朝时,豆芽菜才普遍食用,成为与笋菌并列的素食鲜味三霸。



  同样,豆芽菜很少吃,豆腐更是没见过。徐齐霖倒不是特别喜欢吃,只是又发现了历史记载或传说的谬误。



  后代学人也曾对豆腐的起源详加研探,争论不休,东汉刘安的发明权怕是不保。



  由于在汉代到唐代历代文献中,皆无制作或食用豆腐的文字记载。大多数学者认为豆腐或是自唐代中后期出现,在宋代才流行起来。



  不论怎样吧,徐齐霖发现了种大豆的广泛收益。再加上产量比芝麻高,还有养地作用,终于是在甘州进行了大量种植。



  种什么,不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考量嘛!大豆的应用如此广泛,还愁没人种?



  等大豆种植量大了,家庭养马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家里有了马,耕地总是短时间内的劳作,闲下来拉个货跑个运输,不又是一项收益?



  徐齐霖想到的是一连串连锁效应,而不是让农民被桎棝在那一亩三分地上。依靠土地的产出,温饱已是好的,啥时能致富啊?



  你有十亩地,种一亩棉花,种一亩大豆,其余的种粮食。用不了两三年,家里人身上衣服,床上铺盖,喂养的牲口,基本上就全照顾到了。



  农闲时再拉个脚,或是倒腾个小买卖,三五年后,差不多就是小康之家了吧?



  徐齐霖想得挺好,就准备着在甘州试点完毕,以充分详实的数据说话,改变大唐现在的生产生活。



  这些目标还有些长远,没个几年工夫看不出效果,但他刚至甘州接任,便给了远在京城的亲眷们带去了快乐和惊喜。



  李二陛下赶到冰霞宫时,饭菜已经摆好。小丫头们都等着着急,新城更是馋得直舔嘴唇,不停地嗅吸空气中的肉香。



  父皇,你来得这么迟?新城抚着小肚肚,表示自己都饿坏了。



  哈哈哈哈,李二陛下捋须干笑,说道:是父皇不好,让新城挨饿了。



  说着,他在座位上坐下,摆手道:那便开始吧!朕也想知道齐霖都送来了什么特产,徐家厨子又做出了什么新菜式?



  小昭跳下来,指挥宫人把食盒打开,一样一样地摆在桌上,还做着介绍。



  这是用甘州野生牦牛肉做的红烧牛肉,这是用甘州发菜做的凉拌菜,这是发菜烩猪手,这是用甘州孜然烤的羊肉串



  新城咕咚咽了下口水,声音之大连她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兕子咯咯一笑,给小妹挟了一筷子牛肉,说道:吃呀,新城。



  都吃,动筷吧!李二陛下盯着那盘象头发缠绕在一起的拌发菜,很是疑惑地问道:这象头发的,叫发菜?



  小昭点着小脑袋,说道:我哥信里说了,这个发菜是地上长的,就和蘑菇木耳是一个品种。



  哦,李二陛下小心地挟起一筷子,放进嘴里嚼了嚼,不停颌首道:味道不错,口感比藕丝鹿角菜更好。



  徐惠对这发菜好象有点过敏,筷子伸到一半又缩了回去,挟了块牛肉细嚼,点头道:肉质鲜嫩,甚是可口。



  兕子嘴里嚼着,连连地嗯嗯点头。



  新城正拿着一串羊肉吃着,味道独特而鲜美,与以前吃的迥然不同。



  小昭在旁边解说道:哥哥信里说了,这发菜有解毒清热理肺化痰的功效,对陛下和公主殿下们的身体十分有益。



  齐霖有心了。李二陛下轻轻颌首,吃得也是滋味甚美。



  没想到甘州有这么多好吃的。小昭坐了下来,嘴上却还发出羡慕之语,蓝天白云大漠草原绿洲,在甘州都能看到,我都想去领略一番了。



  那可不行。徐惠毫无商量地开口拒绝,停顿了一下,又缓和语气说道:等你长大了再让齐霖带你去。



  小昭知道这就是没戏了,低头吃饭不语。



  李二陛下呵呵笑着,说道:好几千里路呢,可不是说去就能去的。等齐霖回京述职,再说带你去的事情。



  小昭马上抬起头,问道:陛下什么时候召他回京述职?



  这个——李二陛下眨巴眨巴眼睛,说道:总要一年之后,看他那边经营得如何再说。



  哦,那还有点希望。小昭脸色稍霁,还是小孩子心性,吃了一会儿,脸上也逐渐恢复了笑容。



  父皇,吃完饭去看大牦牛哇!兕子抬起头,笑嘻嘻地说道:已经赶到御苑,听小昭说很威猛的样子。



  你们去看吧,朕还有朝政要处理。李二陛下自是见过牦牛的,却也想让身处深宫的爱女见识下新物种。



  小昭在旁开口补充道:一共是三头牦牛,家里宰杀了一头,剩下两头都送进宫里。还有发菜孜然等物,是哥哥进贡的。做菜的方子,我也带来了。



  好哇。新城终于发出了声音,以后还能吃着呢,真是太好了。



  李二陛下笑了笑,说道:齐霖已经上了奏报,朕告诉他不要糜费,千里迢迢,日后不要送来了。



  徐惠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英明。臣妾亦要写信,告诉他只管把甘州治理好,便是报效朝廷,不辜负陛下所期了。



  小丫头们互相瞅瞅,心中不乐意,可也不敢说反对的话。



  爱妃,朕便说过,齐霖到哪里都是会享受的。李二陛下笑着指了指桌上的菜肴,说道:怎样,这下你也该彻底放心了。



  徐惠笑了笑,说道:臣妾确实不再担心,齐霖信中表示极有信心,两三年之后,便还陛下一个塞上江南。



  停顿了一下,她又接着笑道:他还写了两句诗,是对甘州日后的畅想。



  只是两句诗啊——李二陛下捋须笑道:朕说他是憋诗,爱妃还为他申辩。罢了,朕听听这两句诗如何?



  徐惠也很无奈,小弟就这么一句两句地往外崩,说是憋诗也不为过。



  虽是两句,臣妾看却是极好的。徐惠还是为小弟辩解了一句,才开口吟诵道:不望祁连山上雪,错把甘州作江南。



  李二陛下稍作沉吟,笑着点头,说道:确是极好的诗。齐霖有此雄心壮志,朕便等着看那塞上江南吧!



  .....................

 

(http://www.ccfang.cc/novel/767LRSHcPF.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