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书房文学 > 美利坚1881:他们叫我传奇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来自远方的信
翻页 夜间

第三百四十一章 来自远方的信




 陈剑秋现在有点烦。


 他当然不知道自己无意中开除的那位意大利技术员,给显赫一时的杜邦家族带来了多沉重的打击。


 这个庞然大物的反击,让他有点始料未及。


 如果说上一次和洛克菲勒家族之间的争斗,最终是因为洛克菲勒无暇他顾,或者实在是瞧不上新墨西哥这块穷乡僻壤的而以平局告终的话。


 那这一次火药协会的所作所为,终于让陈剑秋见识到了19世纪这些资本家族在美国的只手遮天。


 所有的硝酸和硝石供应商,几乎在同时,都停止了对罗斯威尔军械厂的供货。


 他们不会为了一个小公司而得罪整个火药协会。


 陈剑秋原想着去收一些零散的,甚至是手工作坊的东西。


 比如,在南边的一些州,至今会从动物,比如蝙蝠的粪便中提炼硝酸钾。


 他甚至打起了之前藏宝洞那些蝙蝠和厕所的主意


 可陈剑秋发现,这些都是杯水车薪。


 零星的供应,根本不足以满足现在罗斯威尔军械厂的生产需求。


 如果生产不出无烟火药的子弹,那罗斯威尔1882,也没有理由卖得出去。


 勃朗宁现在几乎每天都能在车间里看见陈剑秋的身影。


 “勃朗宁,我们的原料库存还有多少?”看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陈剑秋问道。


 “有还是有不少。”勃朗宁指了指门外的那几个大仓库,“但如果再采购不到,没几个月就会消耗完。”


 “你得想想办法。”他眼巴巴的看着陈剑秋。


 陈剑秋没有说话,而是陷入了沉思。


 如果实在不行,那自己只有去纽约找阿斯特了,看他有没有办法在欧洲联系到卖家。


 但就算有人愿意卖,那价格肯定是惊人的。


 这些资本家从来不是做慈善的,他们最擅长趁火打劫。


 另外,他还得提防着杜邦那帮人在边境的海关使绊子。


 真的,有点麻烦。


 从军械厂的车间里走了出来,陈剑秋沿着罗斯威尔镇的街道骑着黑萝卜晃悠着散心。


 现在的罗斯威尔镇,和一年前的那座破落小镇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镇上的居民,已经接近三千多人。


 其中大部分是通过“特殊方式”取得了公民身份的华人,还有一些白人和墨西哥人,以及拉丁裔的人。


 得益于这里没有金矿也没有银矿,气候干燥,草场质量一塌湖涂。


 尽管通了铁路,很多人仍然不知道这里的存在,以为这里只不过是一片被上帝唾弃的荒漠。


 但其实这个城镇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其他的西部小镇。


 最重要的是,这里其实什么都有,而且,非常的安全。


 陈剑秋经过了夜校的大门口。


 “abandon,a-b-a-n-d-o-n,abandon......”


 “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朗朗的读书声和歌声从学校里面传了出来。…


 陈剑秋想了想,还是在大门口下了马,拐进了夜校。


 他原本临时起意,想去开一堂“思想政治”课。


 可当他走进院子的时候,却发现张大年正坐在屋子的台阶上,手里拿着一封信正在乐呵。……

 


 可当他走进院子的时候,却发现张大年正坐在屋子的台阶上,手里拿着一封信正在乐呵。


 陈剑秋走到了张大年的面前。


 正在读信的张大年,突然感觉自己面前的阳光被什么人挡住了。


 他抬起了头,脸上依然带着笑容。


 “乐啥呢?大年叔?”陈剑秋挨着张大年坐下了,笑着问道。


 “老朋友来的信。”张大年用手搓了搓那张皱巴巴的纸,说道,“有些我不太认识,才到学校来找人替我念。”


 “念完了?”


 “嗯。”张大年又开始乐呵。


 看样子他已经知道信里面写的是什么了,只不过可能是扔坐在这里回味。


 老朋友?


 陈剑秋有点没太明白。


 张大年一个TPJ的将领,远渡重洋来到美利坚,隐姓埋名在科罗拉多州,他哪里来的朋友?


 张大年见陈剑秋没说话,便把手中的信递给了陈剑秋。


 陈剑秋打开信纸一看,立刻被上面工整的字迹吸引到了。


 这封信来自南美洲,智利,尹基克地区。


 写信的人名叫翁德容,信的内容疑似口述代笔。


 这位张大年的旧相识,从那片大陆上逃出来后,漂洋过海来到了南美洲这片大陆。


 他们被当成猪仔,卖给了秘鲁人。


 在这里他们根本没有被当成普通工人来对待,而是成为了尹基克地区硝石矿坑里的奴隶。


 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被强迫拿着挖掘工具列队走下深达百米的矿坑,在昏暗的电灯下,展开持久的高强度工作。


 但随着智利、秘鲁、玻利维亚三个国家为了阿塔卡玛沙漠里的硝石矿大打出手。


 他们,起义了!


 所以,他们现在是智利军队中的一员!


 陈剑秋深吸了一口气。


 他没想到,在这片大陆的另一端,居然还有一支在为着自己生存奋斗的TPJ。


 “你们是怎么联系上的?”陈剑秋扭过头,有点好奇地问张大年。


 “那不是他那边立稳了脚跟嘛,另外战事急,就派人一路找老战友。”


 张大年爽朗地大笑了起来。


 “他知道我们有些人在美国,所以同样派人到美国来了,你记不记得之前我在替你拢人,他的人看见了,就过来了,我们恰巧就这么碰上了。”


 “这封信还是他们从科罗拉多州给我捎回来的,第一封信啊,真不容易,一来一回就得好久。”


 张大年感慨道。


 陈剑秋本来想问张大年为什么之前从没跟自己提起过这个事情,不过出于尊重,这句话并没有问出口。


 或许是老人没意识到。


 亦或许,老人认为,美利坚和智利相距甚远,两边再有什么联系,也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朝思暮想,所以现在“硝”这个字和“N”这个字母,无时不刻在他的脑海里浮现。


 【鉴于大环境如此,他的双目,对于这两个东西已经有了自动的感知度。


 所以,在刚才的信纸上,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硝石矿”这三个字。


 远?远又怎么样?


 哪里有矿,哪里就有我!更何况,那里还有张大年的故人在。……

 

 

(http://www.ccfang.cc/novel/7GKbc5EJdBL.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