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426章 知道了,朕会多多赚钱

第426章 知道了,朕会多多赚钱




 皇帝喝了口茶,然后又道:“朕已让通政司那边也要改制,以后所有奏本先分类好再送来。”


 即以后送过来时,通政司先处理一遍,按六类分好,不确定哪部的单独一类。


 这次来的匆忙,朱高煦当时也没想到,现在才想到。


 此时皇帝挥挥手,众大臣赶紧停下,纷纷凝望,等着皇帝说话,竖起耳朵听着。


 除了杨溥外,其余的人要么是在永乐初就为内阁的,要么是废太子和朱棣重臣,现在还能在新皇帝面前干事,当然非常紧张。


 “有些奏折可能不属于六部,比如请安、献策(包括没当皇帝前,还有劝进)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请安这种奏折,在清朝是最流行,下面的封疆大吏们没事也能上个奏折,向皇帝请安,皇帝还要批复,知道了,就差说声谢谢你全家了。


 明初这会部分文官还是要点脸的,没有动不动向皇帝请安的。


 但新皇帝上任,下面还是会有人这么干,朱高煦看到这种奏折就想骂人。


 我请你吗哟。


 “这些也单独给杨士奇。”


 众大臣再次点头。


 “你们看完奏折,先把自己的意见,写到纸上,夹在奏折中,最后统一再登记到另一张纸上。”


 朱高煦这时扭头挥手,后面钟显赶紧挥手,一波小宦官走了上来。


 宦官们给他们七位大臣桌边上放好笔墨和纸。


 其中纸有两种,一种是夹在奏折里的,普通公文纸,一种是最后统计归纳到一起的羊皮纸。


 羊皮纸上还画了个奇怪的表格。


 第一行第一排写着:奏折来源。


 即上奏的是谁,什么官职。


 第二排写着:大概何事,因为有些奏折可能很长,所以简单用几个字说明奏折何事。


 第三排写着:伱的批复。


 几位大臣更觉的挺新奇,估计是新皇帝想出来的。


 胡广想说几句恭维的话,但想了想,没好意思说。


 朱高煦又道:“你们奏折看完后,感觉比较重要的,放在前面,特别重要的,在夹纸最下面,写个重字。”


 皇帝说的比较多,但众人都认真听着,记好,生怕遗漏一个字。


 说完之后,随着朱高煦一挥手,众人赶紧忙碌起来。


 先把一堆奏折按类分好,然后埋头开始看起来。


 没一会杨士奇那边弄了好大一堆奏折。


 朱高煦目瞪口呆,因为杨士奇是不属于六部的。


 怎么反而最多?


 他让钟显随便拿一本过来。


 打开第一个奏折,是陕西右政使杜智的奏折:“臣恭请皇帝陛下圣安,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后就没有了。


 朱高煦抬头:“杜智在陕西右布政使之前是干什么的?”


 其他人还在思考,黄淮立马道:“永乐二年,杜智以北平知府,升陕西右布政使。”


 杜智原来是北平知府,朱棣的人。


 朱高煦立马在下面批复:“着吏部谪其为福州驿夫。”


 然后扔到身后一个箱子里。


 他身后有七个箱子,分别代表六部和其他。


 正本到时会送往吏部处理,副本交由六科廊存档,然后由报房编发邸报,公开发布。……

 


 正本到时会送往吏部处理,副本交由六科廊存档,然后由报房编发邸报,公开发布。


 这其中会少了将来司礼监批红的一步,因为司礼监这个权职被朱高煦取消了。


 当然,以后可能出现皇帝早死,太子继位还年幼,那皇帝批复这步怎么办?


 当由内阁代批,也不能让宦官专权。


 不过朱高煦想过,满清除了康麻子和末代皇帝,就没有皇帝年幼过,所以只要后面改制到位,严加管理皇子们,理论上是不可能出现皇帝年幼的事。


 通常皇帝年幼,都是朝政动荡不安,政局大乱引起的。


 杜智肯定想不到自己拍了个马屁就被贬为驿夫。


 朱高煦这招也是学的朱棣。


 永乐二年,云南布政司左参政张定,以罪谪为德州驿夫


 当时朱高煦刚到云南没多久,张定上书不知什么事,被贬为驿夫。


 那张定平时对朱高煦还是比较尊敬,临走时还来拜访了朱高煦,眼巴巴看着他,可惜朱高煦那会也无力帮他。


 想到这里,朱高煦挥手示意钟显把刚刚扔掉的奏本又拿回来,他又后面写了句。


 着升德州驿夫张定为大员左布政使。


 钟显看的嘴角微抽,他左右看看,低头小声道:“陛下,这个要陛下写圣旨的呐。”


 “。。”朱高煦。


 钟显也算比较好学,跟着朱高煦进入皇宫后,该学的也都学会了。


 钟显说布政使这种级别官员,要么皇帝亲笔写圣旨,要么翰林院官员写圣旨,再皇帝用玺。


 朱高煦不动声色点点头,心想真是麻烦。


 翰林院距离这里几里路,去叫他们写完圣旨再回来盖玺,来回差不多得半个时辰以上。


 皇帝下个命令还这么麻烦?


 朱高煦想了想,以后改成内阁来写,皇帝用玺。


 “黄淮,你来帮朕写个圣旨。”并道,以后除了诏书,皇帝临时的圣旨,可由内阁代拟,皇帝用玺。


 这么重大的事件改变,换明中期,肯定要朝堂争论好久,但现在朱高煦一句话就改变了。


 人多好办事,当天一百多奏折,半个时辰不到就全部批完。


 然后七位大臣批的,分成七堆摆在各自身前。


 他们认为最重要的都在前面。


 另有统计的羊皮纸在边上。


 朱高煦先粗看了下羊皮纸,然后拿下七位大臣认为比较重要的奏折:“你们换个位置,重新看下这些奏折。”


 “看看其中还有没有你们认为比较重要的。”


 七人纷纷换位置,再次各找一堆看了起来。


 朱高煦拿到十几本比较重要的,先看了一遍,然后批复,有时会点头,有时会摇头。


 重不重要,其实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秤。


 立场不同,显然想法也会不同。


 没一会,朱高煦看到户部尚书夏原吉的奏折。


 这应该是昨天送到通政司的,所以今天夏原吉和他见面时,他还没开始看。


 夏原吉说大明现在兵马太多了,仗也打完了,陛下是不是可以裁减些兵马,因为花钱太多。


 大明军队以前都称饷粮,几乎以粮为主,朱高煦为打赢讨逆战,不但养着军士,还花钱。……

 

 

(http://www.ccfang.cc/novel/7H8K5K9J2M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