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明朝最狠一个东林 > 第二百一七章 井井有条

第二百一七章 井井有条

韩裳道:“继业,你招来的那三十六员矿工,将他们按照十二人一队,设一队长。”

“三队为一旗,设一旗总,旗总肯定是你当,队长由你任命,任命的方式你自己定,抓阄,比武,看眼缘,你随意,明白吗。”

李继业道:“额明白。”

韩裳道:“他们带来的家属,待会儿到天君那里落户,然后让他们休整一下,我要分派任务给他们。”

李继业问:“什么任务?”

韩裳道:“咱们这个地方,太靠近蒙古了,虽然蒙古人近些年不再光顾这里,但是咱们在此生聚久了,蒙古人可能还是要来。”

“所以我要这些矿工,在地里挖地道,这些地道先通到城里,当然地道里要多分岔路,多修迷宫,还要布上陷阱。”

“要让咱们的人熟悉地道,让敌人摸不着头脑。明白吗?”

李继业道:“哦,原来是这样啊,额明白了,这些矿工都是苦孩子穷命,一天不挖洞就闲的慌,明日就叫他们开工。”

韩裳道:“嗯,你看着办就是了。”

于是,在镇北堡中民众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李继业所率矿工旗,也没有闲着。

矿工们分成各个小队活动,在田间地头,开挖地道。

地道设计的密如蛛网,四通八达,枝杈繁多,又防敌袭,内设机关,可杀敌寇。

这些地道高约二米,宽约一米,虽则狭窄,但其乃是遇险走避之场所,也就不算很逼仄。

而且这些地道,又都通向城堡,想来遇到敌袭,百姓如果不在城堡中,自可以通过地道,快速退回城堡,不必害怕遭到敌人的杀戮。

现在矿工的人力不够,韩裳只能修这么些地道,如果条件允许,他还打算将地道延伸到附近山中。

不过就算这些地道修的不算太多,也让镇北堡的民众感到万分满意了。

至少在蒙古人,或者其他什么强人杀过来的时候,他们多了一分保命的手段。

如此,经过韩裳的精心打理,镇北堡城修葺完毕,民有居所,城有防务,民心乃大定。

此后韩裳令马天君分田地,按照政策,家中有愿意参军入伍的,叫分好田,家中无男丁,只有女儿的,女儿嫁与军兵为妻者,亦分好田。

余者所分田地,并非好田。

听说有这么个政策,百姓参军入伍的热情,自然是极高的,一时间报名者众。

不过根据政策规定,参军限额一百零八人,年龄在十八至三十五岁之间。

家中只有一个男丁的,不许参军,只有女儿而不肯将女儿嫁与军兵为妻者,也不能分到好田。

这样一个政策,自然令有些人家颇为不满,他们打算找马天君说项,说政策并不合理。

结果却叫杨德胜带人乱棒打出。

马天君觉得这事儿做的过于操切,于是向韩裳进言道:“大人,百姓只是不了解我们的政策,我自与他们分说便是,为何不问青红皂白,便要责打?”

“如此,我们会失去民心的。还请大人派人安慰那些被责打的百姓。”

韩裳道:“是吗,天君,一群人带着锄头,扁担,嘴里没个正经,聚集在官府门口,那叫跟你反应问题吗,那叫无理取闹。”

“记住,在百姓还不文明之前,就是流氓,对付流氓,就要用流氓的方法。”

“我这次还算仁慈,没叫德胜下杀手,就算是他们祖坟冒烟了。”

“再说了,你在江南的时候,你们那里的地方官收税的时候,是讲道理收的吗?还不是派公人苛索而来。”

“讲道理,我们如何在这蒙古人、土匪、流寇横行的地方立足?”

“记住了,在镇北堡,我们说了算,不满意的人可以走,流民遍地都是,不怕招不到人。”

韩裳说了这么多,马天君考虑了一下,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点点头,说道:

“大人说的对,我真是书读的太多,成了酸儒了。我这就去办事。”

韩裳道:“天君,记住,你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谁不服气,就叫谁收拾铺盖卷儿走人,咱们镇北堡,不收没规矩的人。”

他这是给马天君打气。

“我记住了。”

马天君说完,就走了。

“德胜。”

韩裳又叫杨德胜。

杨德胜道:“在。”

韩裳道:“马秀才到底是江南的书生,办事儿仁弱了些,帮衬着点儿。”

杨德胜道:“是。”

“你去吧。”

韩裳道。

“是。”

经过这点儿小插曲,分田地的事儿,再无波澜,流民百姓都老老实实地按照自个儿的条件,挑选土地,然后领地契,划分田界。

明朝末年,田地减产,固然有气候寒冷,连年干旱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苛捐杂税太多。

缙绅豪族占着地,不交税,平民百姓占的地少,却把缙绅豪族该交的税也交了。

这种劫贫济富的官府统治下,普通百姓种地,就等于慢性自杀。

所以百姓纷纷逃荒,粮食才减产严重的。

所以,陕北干旱少雨不是问题,可以深挖水井,修缮引水沟渠即可。

一般而言,明末的地方政府才没有兴趣修缮河渠,可韩裳毕竟是要做大事的人,他当然要派人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做这种事儿,自然又是李继业的矿工司出马。

这年头,陕北的地下水水位太深,挖个井都跟搞石油勘探一样,没个十几米,别想见着水。

等到水井挖好了,水渠疏浚好了,已然是阳春三月。

不过北国的大地,依然寒风料峭,气温极低。

照这个情况,把麦苗种下去,也会被冻死。

这种情况下,韩裳便命令专门造一大房,房子墙壁具为夹层,其底部以石炭起火供暖,暖气充入夹层之中,使大房子成为温室。

在温室里,韩裳叫流民中的匠人做出四至五层木床,木床上覆之以沃土,土中栽种春小麦。

屋顶使用柴或者牛粪生火制造光照,昼夜不息,以此方法育种。

等到天气转暖的时候,就可以把麦苗移到田中种植。

 

(http://www.ccfang.cc/novel/7qLRB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