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综武江湖:我为大理寺卿 > 第三百十二章 诛杀文颉

第三百十二章 诛杀文颉



  “杨兄!这些罪名,你已经查实?!”



  以左佥都御史李寻欢为首的监察御史们突然觉得自己好废物。



  折腾这么些天,最终只找了文颉的两条罪名。



  看看人家大理寺少卿杨大人,一夜的时间,文颉就已经有七条大罪了!



  “清源兄,你说的这些可有证据?!”



  证据当然得有,就算没有证据,也得创造证据!



  杨清源从档案之中,取出了两个布袋!



  其中就是之前在文府“找到”的碎纸片和武功秘籍!



  “这是从文府之中找到的证据,至于文颉豢养的死士,刺客还关押在大理寺的地牢之中!在文颉的府上也搜出几套铠甲!兵刃无算!一切都是有据可查!”



  李寻欢看了杨清源手中的证据,对着一旁的几个监察御史说道,“诸位,还得辛苦你们和大理寺的同僚对接一下!去简单清点一下文府死士的数量。”



  待到众多监察御史离开之后,李寻欢在再次打开奏疏和证据!



  “杨兄!这些证据是假的吧!”



  杨清源闻言,眼中露出笑意。



  若说朝中最了解的杨清源的人,李寻欢必然稳居前三,这封奏疏实在太不像杨清源的风格了!



  之前杨清源的奏疏,说理清楚,证据完整,条理清晰!特别是对案件的分析和断罪在朝中的首屈一指!别无二家!



  但是李寻欢现在看到的这封奏疏,罪名叠加,证据链也不完整,与杨清源平日的风格大相径庭。



  “这可不是我的奏疏!”



  杨清源的话让李寻欢微微一愣,但随即反应了过来!



  这种奏折的风格,他太熟悉了!



  “这是……”



  “这是我替李兄所写的奏疏!”



  果然,如李寻欢所料,这本奏折是按照都察院监察御史的风格所书。



  监察御史可风闻奏事,证据?!那是什么?!



  都察院要是有证据就不是弹劾你那么简单了!而是直接请你去都察院喝茶了!



  相比一般的监察御史,杨清源的这封奏疏已经算是证据充分了!



  “杨兄此举目的为何?!”



  “杀文颉!正天道!”



  李寻欢不明白,杀文颉为何要用这种手段,以都察院目前找到的证据,判文颉一个死刑绰绰有余!



  杨清源摇头苦笑,李兄的政治敏感度依旧不够。



  昨日程青松已经提点两人,但是李寻欢并没有懂程青松话里的意思!



  “李兄,你们都察院给文颉定下的罪名是杀人和奸淫吧!”



  “难道如此之多的人受害,还不足以让陛下杀他!?”李寻欢反问道。



  “以文颉之罪,可曾冒犯陛下?!”



  “不曾!”



  “以文颉之罪,可曾作乱谋逆?!”



  “不曾。”



  “以文颉之罪,可曾动摇社稷?!”



  “……不曾。”



  李寻欢已经明白杨清源话中的意思。



  “难道在陛下眼中,这上百人命!还不值得文颉一死?!”



  杨清源沉默不语。



  文颉在动手掳掠的时候,都是调查过那些女子的背景的,都是神都四周县城的农家女子、商贾妻妾。



  这些人要不是无权无势,即便是知道了文颉的身份,也不敢伸冤。



  偶尔有一些头铁,不惧文颉的人,也被文府的家丁、死士处理了!



  底层百姓,在这个时代是没有人权的,民意之中没有他们,青史之中没有他们。



  若是这一百多条人命可以换来帝王在青史之中的一句“仁德宽厚”,那大多帝王皆是求之不得。



  李寻欢接过杨清源手中的奏疏,“文颉之罪,当诛!”



  “那就拜托李兄了!”



  -----------



  今日御书房中,显得有些拥挤。



  凤阳勋贵的代表中山王徐忠寿、宋国公冯成,赫然在列。



  至于杨清源的最佳对手,凤阳勋贵的猪队友,卫国公邓镇却不在现场。



  上次的事情实在是把凤阳勋贵给吓到了,卫国公邓镇对杨清源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吓得这次凤阳勋贵都没敢带上他!生怕他再次带崩全场。



  除了凤阳勋贵,还有钱牧谦、于延益、长孙辅机、李宏毅四位大学士,管理宗人府的诚王。



  以及都察院正、右都御史程青松,刑部尚书卫东来,大理寺卿少杨清源,左佥都御史李寻欢。



  “陛下!前左屯卫大将军文颉之罪,皆于奏疏之中言明!其罪查有实据,罪臣文颉有负天恩、罪大恶极,臣等不敢专断,唯伏陛下圣裁!”



  周帝打开了奏折,上书六条大罪!



  奸淫、杀人、枉法、勾结倭寇、豢养死士、私藏兵甲!



  这份奏折是删减版的!有些事情,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比如文颉勾结赵王麾下大将。



  这中山王府的大小姐徐妙怡便是赵王正妃。



  完整版的奏疏,在昨日夜间,李寻欢、杨清源便连夜入宫,奏请天子。



  -----



  昨夜,御书房中。



  “李卿,你奏疏所言之事,可属实!?”



  “回禀上位,皆查有实据!其中部分罪状,是由杨大人发现的!”



  周帝将目光转向了杨清源。



  “杨卿!?”



  杨清源上前半步,“陛下,臣于翠华山张家村抓获文颉之时,也同时抓获了其豢养的死士、刺客合计五十四人!其余十六人因为反抗抓捕被当场击杀!”



  “七十名死士?!”



  周帝心中已经信了七分。



  “不仅仅是死士,半年之前,为大理寺剿灭的杀手组织‘判官剪’也与文颉有所勾结,其匪首崔判官,唯文颉之命是从。”



  “那其中的勾结倭寇、赵王可有实证!”



  李寻欢从袖中取出了两只黑色的丝绸布袋,由随侍的西厂厂督雨化田递交给了周帝。



  周帝打开第一个布袋,其中所装乃是一些未曾燃尽的碎纸片和两个信封!



  “上位,这是微臣在搜查文府之时,从一堆灰烬之中找出的碎纸片,此外还有未曾燃尽的信封两只!”



  周帝也从中取出了信封,其中一个应该是文颉给对方回信用的,上书,吾弟张世美亲启。



  张世美此人,周帝是知道的,那是赵王麾下亲信大将,燕城指挥佥事。



  再看手中残余的纸片,上方有着“燕城指挥佥事”,“才华倍胜于吾”、“北境战事”、“练兵”等关键词。



  周帝心中已经确信此事!



  有的时候,残缺的证据,比完整的证据,更有说服力。



  在人的潜意识里,自己推测出来的,永远比别人告诉你的,更可信。

 

(http://www.ccfang.cc/novel/8iGD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