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第三百四十七章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第三百四十七章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云泽本以为那王重荣是个小人物,只需一战就能解决。岶


 然而让他惊异的是,王重荣居然是个极有决断之人。


 得知李云泽带着兵马杀过来,怒火中烧的王重荣当即拍桉而起,调集麾下将士浩浩荡荡的直接放弃了河中府,北上转进往晋地而去。


 别人不知道,他王重荣可是知道的。


 那黄巢的精锐主力,基本上都是被李云泽所灭。


 之前更是一战就将秦宗权给灭了,如此金箍棒挥舞之下堪称横扫千军的勐男岂能正面迎战,他又没有水帘洞!


 如此果决的做派,真的是让李云泽大跌眼镜。


 他虽然有数千具装甲骑在手,可这一路上要过河要翻山还有关隘阻挡,哪里能追的上。岶


 至于说带着所有兵马一起上,那就是笑话了。


 身边数以十万计的百姓跟随,李云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王重荣玩躲猫猫。


 没办法,他只能是拿出小本本,加粗加重的将王重荣给记录在小本本上,还画了个圈圈以示重点。


 这么多个世界走下来,但凡是上了他的小本本的,就没有一个好过的。


 在王重荣之前的名字是朱温,只不过朱温因为送的礼物很讨李云泽的喜欢,所以排名下降已然是排在了王重荣的身后。


 至于小本本上的其他人,像是皇帝李儇,太监集团头子田令孜,五姓七望世家门阀什么的,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


 河中镇的事情算是个插曲,不过效果还是很显着的。岶


 李云泽接下来前往汴州的路上,各路军镇无人敢于起小心思,甚至就连百姓们主动投奔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在这个武力为尊的乱世之中,拳头大能打才是最有效的通行证。


 汴州,看名字就知道这是哪儿。


 没错了,就是汴梁城的汴州,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东京开封府。


 这里的名气大,是因为战乱时代是各方势力的争夺焦点。


 而之所以是争夺焦点,则是因为这里位于天下正中,交通发达东南西北想打谁打谁。


 当然了,方便出兵打别人的同时,这里也极为容易受到攻打。岶


 李云泽对这儿太熟悉了,虽然说与二百多年后有很大的不同,可毕竟是汴州是开封府,这世上再无谁能比他更加熟悉这里。


 大军开到了汴州,迅速接管了城防。


 李云泽入城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搜罗妹子充实后院,而是将之前衙门里的人统统赶走,换上他从长安城带来的人。


 这点很重要,华夏千年以降都没办法改变的一件事情,就是地方上那盘根错节的力量。


 无论他们表现的如何,是做好人好事还是做恶人恶行,根源都是地头蛇盘踞地方。


 以前叫做豪强,现在叫做门阀,以后叫做士绅。


 李云泽相信以自己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地方力量无人敢于找事儿,甚至还会主动投效,给钱给粮给族人给妹子,一如光武大魔导师。岶


 可这不是他想要的。


 他在的时候,地方势力自然是老老实实,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无人敢于炸刺。


 可等他走了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露出本来面目,成为腐蚀国家的蛀虫。


 所以他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将当地的地方势力连根拔起。……

 


 所以他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将当地的地方势力连根拔起。


 事情进展顺利,虽然有些波澜阻碍,可在数万甲士的横刀面前,什么样的阻碍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情。


 而且李云泽还能顺势给他们挂上随地吐痰,出门遛狗不牵绳,来见自己喊冤的时候先迈的左脚等等罪名好生清洗一番。


 家族财货自然收缴,宅院统统拿下,田地更是不用多说。岶


 在清理地方势力的同时,对于汴州各处的城狐社鼠与有活力团体的打击也是同步进行。


 对付这些城狐社鼠们很容易,难对付的其实是他们身后的地方势力。


 有了地方势力的暗中支持,有活力团体才能无恶不作。


 可若是先行把地方势力解决掉了,那这些城狐社鼠们也就真的是人人喊打,哪怕是一群农夫都能用锄头给处置掉。


 至于说顶替他们的人选,都是李云泽在长安城的时候所招募安排的,以及军中退役军士。


 他招募的读书人很清楚大唐朝廷是个什么货色,他们留下的话绝对不会有好下场,毕竟位置有限,他们这种没有跟脚的压根站不住。


 所以全都跟着李云泽走了。岶


 而且李云泽在军中开设扫盲班,教授军士们读书识字。


 白天行军的时候,人人背着一块木板,木板上写着身后同袍想要学的字,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


 晚上睡觉之前,随军的读书人就会以营为单位,将军士们聚集起来传授一个时辰的学识。


 不要求精通圣人之言,只要能读书会写认识字就行。


 而且军士因伤退役或者是到年纪了退役又或者是自己主动申请之后,都会得到妥善安排。


 】


 要么入各地衙门,要么是在田间地头为乡老村正。


 所以军士们的学习热情很高,而李云泽又提供了充足的笔墨纸砚与木牌等等资源,整支宣武军都在快速向着有文化的军队转变。岶


 退役军士们的良好待遇,又反过来激发了军中的学习热情,同时士气与对李云泽的支持度也是在快速增强。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每当军士们立下功勋之后,选择用功勋换取财货奖励的越来越少,大家都积攒着功勋,准备等到退役的时候安排个好的前程。


 安排完军中之事,接下来就是安排数以十万计跟随自己来到汴州的百姓的生活。


 不仅仅是他们,汴州当地数十万百姓的衣食住行也都要落在了他的肩膀上。


 大部分的藩镇节度使是不管的,只要能够按时收到钱粮汉子妹子们就行,至于民众死活,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至于说将大部分的粮食都给收走之后,农夫们会不会饿死,朝廷上上下下与各地节度们,基本上是不会去管的。


 饿死就饿死,反正大唐百姓多的是。岶


 李云泽不行,他不是来做藩镇的,他是来拯救在乱世之中苦苦挣扎的百姓的。


 而且他很清楚人口才是一切的根基,所以他不但不能饿死百姓,还要尽可能的让他们活的更好。


 现在已经是中和元年的七月,马上就是秋收时节。


 李云泽一边整理田亩,为跟随自己的百姓们发放田地,一边向整个汴州下辖六县表态,今年的秋赋全部免了。


 此言一出,上上下下全都是一片哗然。……

 

 

(http://www.ccfang.cc/novel/AC27FHKH4d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