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第五百零二章 太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五百零二章 太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含元殿内的众人忙着见风使舵,忙着给李云泽歌功颂德。


 然而此时的李云泽,却是压根没在意这些贵人们,干脆利落的动身离开了含元殿,直奔玄武门而去。


 听着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响,一路来到玄武门的城门楼上,入目所见皆是星光灿烂的火光,宛如璀璨星河。


 仿佛无穷尽一般的长安城百姓们,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握着兵器不断掀起声浪。


 “保扶太子,保扶太子”


 这个晚上得知消息,逐渐汇集到玄武门外的百姓们,何止十万之众。


 他们忍受了太久,现在终于是得到了情绪宣泄的出口。


 人群之中有许多都是王贵等人联络发展起来的人手,各个拿着兵器穿戴着甲胄,在火光的映照下一片亮色。


 对于李云泽来说,眼前的这些百姓们这才是真正的大唐。


 要知道大唐尚武,府兵制下的青壮,几乎各个都接受过军事训练,有过上番戍边的经历。


 宋朝号称打仗的时候有百分之七十的胜率,可大都是防御战,而且很多都是在西夏甚至农民起义军身上刷的数据。


 而大唐之强,却是打出去在敌军国土上大战,压的对手连靠近大唐本土都做不到,这是本质上的区别。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其根源就是府兵制下大唐近乎于全民皆兵的深厚底蕴。


 当李云泽的身影出现在点燃了无数火把的玄武门城楼上的时候,下面的武装百姓们欢呼雀跃,疯狂的为他呐喊。


 这都是李云泽用自己一心为民的名声,用长时间的供养与支援,用自己免除苛捐杂税,重新分发田地的许诺换回来的。


 没有这些,百姓们疯了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跟着太子起事。


 当然了,李三郎那忽视百姓的诸多骚操作,导致民心军心尽失也是重要原因。


 红光满面的李云泽向着下面的百姓们挥挥手,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狂潮。


 无数百姓向着李云泽热情回应,向着他呐喊欢呼,认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认为自己终于可以苦尽甘来过上好日子了。


 这要是换个正常情况下的穿越者,估计大概率不会履行之前对百姓们的承诺。


 原因很简单,这会得罪大量的利益群,从而引起连绵不绝的乱事。


 大唐的王爷公主都有自己的亲兵甲士,门阀世家振臂一呼就能拉起队伍,勋贵们更不必多说,他们可都是武勋之家


 一旦起乱,后果会非常严重,甚至动摇皇帝的根基。


 所以正常情况下跟这些人妥协得到支持,才是损失最小,掌权最快的选择。


 而且此时已然是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征兆,各地节度使手握大权,并且与朝中大员门阀世家勋贵子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旦乱起,必然会酿成大祸。


 为了能够稳住这些人,妥协与交易是必然的选择。


 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利益群的实力实在是太庞大了。


 可李云泽是个挂逼啊。


 他有时空门在手,自然不需要对利益群妥协。


 大不了直接把脸面扯下来就是。


 看着外面无数拥护自己的百姓,神色略显激动的李云泽深吸口气,缓缓举起了手中的铁皮喇叭。


 “诸君,大事已成”……

 


 “诸君,大事已成”


 此言一出,城外的百姓们反倒是逐渐安静下来。


 起事之前那真的是千般思绪万般念头,想着事成之后将会如何如何。


 可此时得知真的成事了,一时之间反倒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人群之中一身甲胄的王贵,却是当即怒吼“太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人开头做了引导,就像是在擎天大坝上开了一个泄洪的口子。


 无数百姓当即符合“太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越传越远,越传越大。


 宛如滚滚惊雷一般,从玄武门前一的传递到了整个长安城。


 刹那间风起云涌,仿佛整个长安城都在回荡着这声怒吼。


 这声音是如此的雄壮嘹亮,甚至隐约间透过了西内苑,传入了含元殿内。


 众人面面相觑,真心是没想过那些百姓们,竟然能够掀起如此浩大的波澜来。


 “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皇帝,诚不欺我啊。”


 焦头烂额的李林甫,哪怕长袖善舞成功的从李三郎的沉船上跳到了李云泽的船上,却也依旧忧心忡忡。


 他太聪明了,看人也太准了。


 他算是看的明白,太子是真的英明神武,是真的宛如太宗再世。


 面对这种强势的帝王,自己想要维持以往的权势做个权臣,那就是在痴人说梦。


 现在能够保住性命并且跳船成功,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抬头看了眼殿外的天色,李林甫看向殿内被软禁的众皇亲国戚世家勋贵们嘱咐“大家都准备准备,天亮之后禅让大典立刻进行。”


 已然晋升为礼部尚书的贺知章,犹犹豫豫的问了句“李相,要不要请陛下去禅让大典禅让的时候陛下不在,这恐怕不合规矩”


 听闻这种废话,李林甫非常干脆的翻白眼,甚至都懒得解释。


 人家大军入宫,你跟人家讲规矩


 太子真要是个讲规矩的,现在他就已经是废太子了


 天边逐渐泛起了鱼肚白,喧嚣了一整夜的长安城,终于是迎来了明亮的曙光。


 杨国忠等人组织起众多百姓,借用各家的炉灶做了大量的热食送到皇宫前,向所有人免费饮食。


 哪怕是出力最少的百姓,也是跟着喊了一夜的保扶太子,一顿热饭算得了什么。


 高进忠带着人手,挨家挨户的去敲门,敲那些勋贵门阀,朝中大臣们的家门。


 往日里眼高于顶,没有红包连门都别想进去的门房,见着来唤自家主人的高进忠,一个个点头哈腰笑容满面的迎接。


 昨晚没去含元殿赴宴的,全都被叫去了永宁门东边的太庙。


 禅让大典这种事情,没人敢于不去。


 不去那就是不承认新皇的合法性,那就是跟新皇对着干。


 真要是如此,别说是新皇派甲士来慰问,问问你准备什么时候去死了。


 就说那些热情高涨,认为自己参与了泼天般大事的长安城百姓们,就会将他们的家都给抄了。


 哪怕是真的卧病在床的,也得让家仆们抬着床去太庙。


 日上三竿之时,太庙内外早已经是人山人海。


 皇亲国戚,大臣勋贵,世家门阀的人聚集于此。……

 

 

(http://www.ccfang.cc/novel/AC27FHKH4d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