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第六百八十二章 定三越 (下)

第六百八十二章 定三越 (下)




 二月初,长安城的使者终于是抵达了东瓯城。


 这次的使者还是李当户的熟人,他的二弟李椒。


 在李云泽身边做郎官的李椒,带来了天子同意东瓯国内附的请求,并且将此地改为闽中郡。


 闽中郡是前秦时期设置的郡,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东瓯国与闽越国一南一北瓜分了此郡。


 李云泽任命李当户兼任闽中郡的郡守,等到收复闽越国之后,两地合二为一重归一体。


 欧望被封为关内侯,带着一众东瓯国的贵人们,随着李椒一起返回长安城去。


 这边剩下的事情,就要全都交给公孙敖他们了。


 公孙敖对于地方上的事情不感兴趣,他一心想要尽快南下去闽越国。


 可被任命为闽中郡郡守的李当户,却是忙着用海船运送人口物资,忙着修建海港道路,反倒是将此事耽搁下来。


 催促了几次,得到的都是推脱,公孙敖也是怒了,直接找到了正在督造海港的李当户。


 “李郡守。”


 公孙敖面带不爽,语气也是直的很“今天你给本将一个准话,船队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南下去东冶(胡州)!”


 李当户也不生气,笑呵呵的先是请公孙敖落座,然后亲热的给他倒上酒水,之后才开口说道“好让将军知晓,非是某不愿运送兵马南下,而是造船厂那边有一批新船下水,很快就能入


 列服役,到时候加入船队之中,一次可运送近两万大军,夺取东冶必然把握大增。”


 喝了杯酒,公孙敖的火气也是略微降了降,他再度出言询问“何时可以出发?”


 “下个月。”李当户解释说道“新船下水后也要多方测试,方可入列使用。不过某向将军保证,最迟下个月底必然抵达海港。”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而且到时候这边海港也是初具规模,方便上船。也囤积了不少的粮草军资,一旦拿下了东冶,方便运送军资过去。”


 再度饮下了一杯酒水,公孙敖干脆起身向外走去。


 离开之前,他留下了一句话“若是下月底不能至东冶,本将必当上奏天子!”


 李当户送公孙敖离开,倒也没怎么生气。


 毕竟说到底,公孙敖去攻打闽越国,那是在帮他。


 毕竟他这个闽中郡的郡守,还有一半的土地在闽越国的手中。


 李当户也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三月底的时候,再度扩充的船队终于是集结在了距离东瓯城数十里的海港外。


 近两万兵马,通过紧急抢建的几条深入海中的栈道,依次登上了大小不一的海船。


 数日的登船结束后,船队向南行驶,直奔东冶而去。


 从东瓯城到东冶城,陆地上的直线距离大约七八百里。


 看似不算太远,可实际上这段路程山林密布,河流众多,湖泊沼泽遍地。


 从陆地上过去,就算是闽越国敞开了让汉军走,没几个月的功夫也走不到。


 原因很简单,这等复杂难行的地形条件下,兵马数量越多,所需要的后勤支持也就越大,而人员与物资的数量提升到了一定的程度,在这等近乎于没有道路可言的地方,自然是难行。


 可从海上走,那就不一样了。


 船队从东瓯出发,虽然风向不太好,可也仅仅是用了四五天的时间,就来到了东冶的外海。……

 


 船队从东瓯出发,虽然风向不太好,可也仅仅是用了四五天的时间,就来到了东冶的外海。


 看着远处隐约可见的陆地,心情大好的公孙敖当即下令“登岸!”


 抢滩登陆这种事情,不是说随便在岸边找块地方就能上去的。


 像是海岸边的悬崖峭壁自然不用多说,压根过不去。


 而礁石密布的地方,同样也不适合两栖登陆。


 岸边遍布红树林,以及沼泽地的地方,也是不能去。


 最为合适的,其实就是沙滩。


 而且还得是距离城池较远的沙滩,否则一旦被察觉,那就失去了袭击的突然性。


 登陆的时候遭遇迎头痛击,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甚至因此而失败。


 虽然没什么经验,可李当户与公孙敖,却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之前在东瓯城的时候就选了个好地方,现在到了东冶,同样是选择了一处距离东冶城数十里的沙滩。


 这里很是荒芜,就连渔村都没有。


 事实上,之前在东瓯城下被击败的闽越国兵马,到现在都没想明白那些汉军究竟是如何出现在自己身后的。


 自然而然的,东冶城这里也不会想到汉军是从海上来的。


 毕竟这个时代里,可是从未有过大规模的两栖登陆的事情出现过。


 而且大汉那儿都是属于地广人稀,山林密布的闽越国这儿自然也不例外。


 就算是渔民,也没有出现在这附近,很自然的就给了汉军从容登陆的机会。


 其实东冶城的外海上有不少小岛的,这些小岛倒是挺适合登陆。


 只不过这次的目标是东冶城,上了小岛也得再度横渡海峡,所以干脆直接上岸。


 花费了数日的功夫,通过驳船一次次的运输,总算是将万余汉军以及相应的军资送上了海滩。


 上了岸的公孙敖,立刻下令人马带着物资往岸上走,在距离岸边数里地的地方才建立营寨。


 原因很简单,之前在东瓯城外海登陆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导致晚上海水涨潮的时候,淹没了海岸上不少的物资,还带走了一批人。


 吃过了亏,自然不能在同一个坑里倒下两次。


 略作修整,待到上岸的将士们精神状态恢复了些许,公孙敖就急急忙忙带着兵马直奔东冶城而去。


 此时闽越国这儿,得知汉军加入战场后,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


 他们动员了人马,在边境线上布防,阻挡汉军的攻击。


 闽越国东边是大海,西边与大汉豫章郡接壤,在边境各处重要的路口都布置有兵马。


 尤其是在与东瓯国接壤的北边,更是重兵驻防。


 至于南边,则是南越国。


 闽越国这儿,已经派出了使者去番禺,以唇亡齿寒为由,请求南越国出兵相助。


 可以说,闽越国已经做了自己能够做的所有事情。


 然而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汉军虽然在外围豫章郡等地布置了不少的人马,可那都是牵制用的,真正的攻击竟然是从大海上过来的。


 而此时身处于腹地的东冶城,反倒是觉得有大海作为屏障,并没有留下多少守军。


 因此,当公孙敖亲自带着大军出现在东冶城外的时候,城内毫无疑问的陷入了巨大的慌乱之中。……

 

 

(http://www.ccfang.cc/novel/AC27FHKH4d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