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第七百二十九章 愤怒的赵姬

第七百二十九章 愤怒的赵姬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写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尤其是在大秦这儿,那就更困难了,因为他们用的可是竹简呐。


 在木牍与竹简上写字,那是越小越好,所以李斯写大篆有些吃力。


 ‘书同文,车同轨’确定李斯发明的小篆为官方文字,是在祖龙一统天下之后,现在用的还是大篆。


 一笔一划的在竹简上写字,李斯写的满头大汗。


 倒不是说写的有多难,他从小就是在竹简上写字,早就习惯了。


 让他落汗的缘由,在于书写的内容。


 “.废丞相之职,分其权于内阁。内阁设六人,各领一份丞相之权。天下诸事交由内阁处置整理,安排妥当送交大王阅览决断”


 “.革三公九卿制,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主政务.”


 “.设五军都督府,掌管统兵之权。调兵之权,归于大王之手。兵部主后勤,人事,选将,兵籍,军械,军令诸事.”


 “.大理院,都察院,太常院,光禄院,鸿胪院.”


 “.”


 李斯是越写越心惊,这完全就是一套全新的朝廷架构啊!


 这套架构之下,大王的权力将会被提升到巅峰状态。


 李云泽基本上等于是照抄了大明的朝廷架构。


 虽然封建时代里,数千年来基本上就是一个循环接着一个循环,一个家族接替一个家族,本质上基本没什么改变。


 可其统治天下的制度,却是一代代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在最重视也是最懂得如何驭民的儒教推动下,到了明朝的时候基本上已然是达到了巅峰近乎于完美的程度。


 当然了,李云泽也不是拿过来就用,还是有些修改的。


 像是太监批红这种事情就被取消掉,还有兵权要集中在大王的手中等等。


 不给太监机会,那是因为从赵高起到李莲英,太监基本上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典型代表。


 毕竟做不到身残志坚,那就只能是尽可能的搞破坏了。


 而兵权集中,则是为了避免唐朝那种藩镇割据互相攻伐,导致生灵涂炭的状况出现。


 至于说后世流行的那些观点学说,这个时代没法动。


 等到李云泽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与细化分置的详细安排与内容,例如某个衙门的职能,人员配备等等。


 做完这些的时候,已然是午夜时分。


 颤抖着手的李斯,看着自己面前堆满了案几的竹简,抖着手看向李云泽“还有吗?”


 他是真的痛并快乐着。


 痛是写了这么久,实在是非常难受。


 快乐则是在于,开拓了眼界,得知了许多前所未闻的知识与消息。


 别的不说,就李云泽所提出的细化职能这一点,就是他所难以想象的。


 大秦这儿对权职的划分比较模糊,最显著的就是丞相几乎能够插手所有的大小事务。


 至于三公九卿的制度,也是大而化之。


 像是李云泽这般直接细化到了每一个部门负责的每一份职责的,至少李斯是从未见过。


 “暂时就这些吧。”


 意犹未尽的李云泽扫了眼李斯那还在颤抖的手,嘲笑说道“这才多少字,就抖成这样。若是让你写一篇百万字起步的书册,岂不是要生生累死?”……

 


 意犹未尽的李云泽扫了眼李斯那还在颤抖的手,嘲笑说道“这才多少字,就抖成这样。若是让你写一篇百万字起步的书册,岂不是要生生累死?”


 “百万字?”


 李斯非常干脆的躺下“某从小就熟读各家书册,加起来也不过几十万字而已。世上若是真有百万字的书册,那某一定生吃了。”


 李云泽摇摇头,没再跟他说在后世,百万字不过是刚刚起步而已。


 当然了,主要原因还在于大部分的百万字起步的著作,那都是以水为主。


 第二天,当兴致勃勃的嬴政翻看那堆满了案几的竹简的时候,整个人的眼睛都在放光。


 以他的能力来说,自然是能够看得出来,李云泽的朝堂革新建议,是极大的弱化了臣子们的权利,而集中强化了大王的权势。


 最为关键的兵权与人事任免权,都掌握在了大王的手中,那就等于是掌握住了一切。


 身为大王,这等好事情那当然是热烈欢迎的。


 只不过.


 “太傅。”依依不舍的放下了手中的竹简,嬴政起身走了过来“寡人很满意,可问题上如何通过?别的不说,吕相肯定会反对。”


 二十年后的嬴政,拿出这东西来自然是立刻执行。


 可是现在,几乎被彻底架空的吕不韦,当然不会允许这份革新正式通过。


 “他一个人反对,又有什么用?”


 李云泽笑吟吟的解释道“大王只需要将人选公布出去即可,那些人会让吕不韦‘主动’通过的。”


 “被分薄了权势的只有吕不韦与昌平君,可更多的人却是得以进入朝堂获得权势。”


 “大王无需自己出面与吕不韦打擂台,那些被大王任命的人,会主动出头的。”


 倒霉的只是两位丞相,可那些分到了权势的大臣,当然不会允许吕不韦与昌平君挡住自己升官发财的道路。


 面对着汹涌的‘民意’吕不韦也扛不住啊。


 想明白了这些,嬴政当即笑了“太傅果然奇男子也,让寡人头疼许久的相权之事,轻描淡写的就能解决掉。”


 “只是。”嬴政收敛了笑容,说出了自己的疑惑“寡人手中此时没有那么多得用的人手,轻易将官职发出去”


 “大王。”


 李云泽继续教导“只要能够抓住人事任命权,让谁做什么位置都无所谓。只要时机合适,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更换。权势巩固之后,不用借口也行。”


 嬴政恍然,的确是这么个道理。


 现在纠结的不是这些职位没有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占,而是先行赶在吕不韦巩固权势之前,把事情给办妥。


 等到巩固了权势,那还不是想换谁就换谁?


 “太傅,可有合适的人选?”


 “大王身边那些年轻人的父辈就非常合适。”


 “不过太后那儿.”


 “太后那边无须担心。”李云泽吐槽道“没有那个举车轱辘的,太后是不会驳了大王面子的,更何况现在太后只有大王这么一个儿子,她不支持你还能支持谁?”


 开心之中的嬴政没有多想,笑容满面的就准备召唤诸勋贵们来面授机宜。


 至于李斯,则是神色古怪的盯着李云泽。


 他见过那个举车轱辘的,毕竟那场景实在是太过于震撼,让他自惭形愧。


 至于那句现在太后只有你一个儿子,更是让人耐人寻味。……

 

 

(http://www.ccfang.cc/novel/AC27FHKH4d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