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第七百四十七章 合纵伐秦

第七百四十七章 合纵伐秦




 各国的细作还是有点能力的,至少秦王炮的外形轮廓以及铸造用料等方面的资料,还是被打探出来送出了函谷关。


 可最为关键的东西,那就是如何让这大圭礼器响亮起来,却是无人知晓。


 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使用之前要将一包由丝绸包裹的东西塞进炮筒里,之后再塞进去铁球。


 铁球不难,很快就能做出来。


 丝绸各国也有,不算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东西。


 然而最为关键的,丝绸里面包裹的是什么东西,无人知晓。


 为了能够获得一份实物,各国细作们前仆后继的冲向秦人军营与仓库,想要拿到最宝贵的东西。


 可结果却是无一例外的全部失败了。


 各国都如此重视了,秦国自然是更加重视。


 每一包的发射药都有独属的编号,专门负责保护的军士们,每天都要检查三遍。


 而且无论是在仓库还是在军营之中,都是极度的戒备森严。


 军士们很清楚的知道,一旦丢失的话,按照秦律的连坐制度,所有人连带着家人都要跟着消失。


 而且除了嬴政安排的专管之外,哪位将军的命令都不用听。


 如此严密的防护之下,细作们自然是无法得手。


 至于制造工坊,大秦都没几个人知道具体的位置,更别说细作们了。


 重重困难之下,只有太子丹知道,最了解这丝绸内包裹什么的,除了秦王之外就只有那太傅。


 所以燕国的细作们偃旗息鼓,等待着太子丹离去之后再动手。


 太子丹并没有停留太久,秦王炮带来的可怕威慑力之下,燕赵之间迅速和解,太子丹自然也就没有继续做人质,乞求秦国出兵的必要。


 这边太子丹的车队离开咸阳城,那边燕国的细作们就开始在太傅府四周徘徊。


 太子丹留下的命令是,能够抓走送去燕国最好。


 做不到的话,那就直接处置掉!


 得不到的就毁掉,这是战国时代的通用准则。


 这还不算完,各国再度刷新了对秦国武力的认知,也深切的为秦国那不加掩饰的,满是进取心的,无比渴望的一统天下的心思所震撼。


 数百年的战乱下来,的确是有许多人想要结束这个人命犹如草芥的乱世。


 可对于各国的大王诸侯贵族们来说,他们希望结束乱世的是自己,而不是自己被秦人给结束。


 面对着秦国如此迫在眉睫的严重威胁,关东五国再度暂时放下了成见,又一次的联起手来。


 嗯,齐国不出意外的继续置身事外,无论各国使者如何劝说都不为所动。


 历史上齐国一直到秦国灭了五国,百万大军兵临城下了,都是选择直接投了,而不是出兵抵抗。


 至于根源,自然不是因为齐国人都是和平主义者,而是数十年前的那场五国伐齐,可把齐国给恶心死了,差点就亡国了!


 五国合众,甚至连周天子都给拉出来做大旗,要踏平秦国这个大周的马夫。


 这次五国合众的声势造的很大,各国兵马齐聚周天子之地,旌旗招展锣鼓喧天,联营何止数十里。


 众将先是拜了周天子,从周天子那里拿到了讨伐暴秦的圣命,算是拿到了大义的名分。


 当然了,这个所谓的大义名分,在这个时代里早已经是一文不值,也就是自己忽悠自己觉得好听罢了。……

 


 当然了,这个所谓的大义名分,在这个时代里早已经是一文不值,也就是自己忽悠自己觉得好听罢了。


 要知道早在周朝迁都离开岐山之后,他们就只剩下了名义。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周天子的这个举动,给秦国送去了口实,不久之后吕不韦就彻底灭掉了只剩下一城之地的周朝。


 商纣王派兵讨伐东夷的时候,被周人抓住机会打了个突袭,联合那些被纣王革新抢走了利益的贵族们,给纣王来了背后一刀,一举灭掉了商朝。


 周人吸取了这个教训,从那之后就将自己人安置在了最为安全的地方,将外人全都派遣到四周的蛮夷之地去披荆斩棘。


 一晃眼已经是过去了八百年,周人虽然避免了被偷家的厄运,可他们却是再无丝毫开拓进取的机会。


 到了此时,整个大周就只剩下了区区一座都城洛邑罢了。


 五国商议了一番,最终决定拜赵将庞煖为主帅,统领五国数十万大军去伐秦。


 从表面上来看,的确是声势浩大。


 可实际上的情况,却绝非如此。


 首先就是五国之间矛盾重重,像是赵国之前还在跟燕国打仗,甚至于主帅庞煖就是攻燕急先锋,杀了数万燕军。


 这种情况下,燕军怎么可能会服从庞煖的命令?


 三晋自己内部也是纷争不断,赵国想要三晋归一的心思,地里干活的农夫都知道。


 可魏韩两国,哪里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自然是龌蹉不止。


 至于楚国,曾经那个与晋国争霸的强楚,此时已经是被秦国给打怕了,而且他们历代都与秦国联姻,甚至此时秦王嬴政的王后都是楚王之女。


 这种情况下,楚国就是标准的在糊弄,典型的出兵不出力。


 各自都是心怀鬼胎,结果就是数十万大军聚集在了洛邑,压根就没有兵贵神速的念头。


 将领们整日里宴请不断,吃吃喝喝好不快活。


 军士们也是没什么战心,不是在内讧就是在劫掠洛邑,真是把周天子给气的差点抽过去。


 一直等到洛邑的粮食都被榨干了,秦国那边已经集结起来了应对的大军,这边联军才慢吞吞的出发。


 他们一路西行,先是攻克了没多少守军的蕞城,劫掠一番后继续前行,又攻占了寿陵城。


 再度劫掠,稍微提升了些许士气后,终于是来到了函谷关前。


 而此时秦军这边早已经是等的不耐烦了。


 秦军没有固守函谷关天险,等待联军粮尽之后自行离去,而是非常有信心的主动出击,在王翦的带领下,直接杀出了函谷关与联军决战。


 庞煖的能力很不错,甚至可以说能够与四大名将掰掰手腕。


 奈何虽然挂了个统帅的名头,可除了麾下的赵兵之外,其他国家的兵马压根就调不动。


 这种情况下与秦军决战,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秦国锐士们用横行天下的步卒战阵突击,在密集的弩矢掩护下,一举击败了被公推安排在最前边的韩**队。


 韩军的战斗力与战斗意志,那绝对是天下倒数第一。


 三家分晋的时候,先是魏国后是赵国,都是曾经先后辉煌过。


 可唯独只有韩国,那是从头到尾都是在挨揍。


 前阵的数万韩军,莆一与秦军接战,没抗多久就直接崩盘溃逃。……

 

 

(http://www.ccfang.cc/novel/AC27FHKH4dI.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