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逆赵 > 第十五章宣传

第十五章宣传




 朝会散去,宋佶带着梁师成准备回后宫之时,冷不丁问了一句,道:


 “构儿在文武百官中却有如此高的声望?今天这种情况,朕还是头一次见呢。”


 梁师成摇头,言道:


 “不至于,官家,今日之事颇有蹊跷,老奴还得多想一番。


 就最简单一点,就凭着每年几十万贯的收入,就想把满朝文武给收买了?


 随随便便收拾那么几个相公,把他们家族连根拔起,尾数都不止几十万贯。


 楚王何德何能?他是被称之为财王不错,可他又不是财神,还有聚宝盆不成?”


 想把朝堂上那些核心大臣全部收买,这不得每年打点个一两千万贯?


 宋佶瞬间就被点醒,昏君不一定都是傻子,相反有的人还特别聪慧。


 只是他们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治理国家,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反应过来的他,瞬间就把目光放在了朱家身上,笑道:


 “原来如此,怪不得这么多人捧杀构儿,朕若是再多心一点,都忍不住动手了,何况外人乎。”


 暂时不清楚对方的后招,隐相梁师成也仅仅是猜出来一个大概,此事跟江南的朱家父子肯定脱不了关系。


 看来对方提举楚王为两浙路转运使本就是个巧合,而不是后宫泄密,否则对方怎么没有提及市舶司?


 双方歪打正着,打了一个默契的好球,这才引发了咱们宋官家的不满。


 手底下的官员全部都是沆瀣一气,那他这个官家还能落着好,到时候别不是众叛亲离?


 经过梁帅成的解释之后,宋佶才明白此事没有这么简单。


 梁师成,突然感觉有些好笑,刚才蔡京派系那些人原本一副大获全胜的模样。


 后来听闻楚王成为了提举杭州明州市舶司之后,又是一副死了爹妈的表情,原来如此。


 梁师成同蔡京有矛盾。


 在党争中成长起来的蔡京把前朝风光的朝臣尽数打压,哪怕这些人有很多已经死了也不能放过。


 蔡京把他们视为奸邪,亲自把他们的名字书写在石碑之上并发往各地政府,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全都不可以录用。


 这批被蔡京视为奸邪的人,就有苏轼。


 苏轼已经死了,但他的文章禁止流传,已经流传的全都毁掉,他的家人不可为官。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梁师成出场了。


 他十分委屈的对宋佶说:


 “我的先辈有何罪?”


 恩宠之人做此模样,宋佶一下就心软了。


 仔细一想,苏轼确实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于是废除了“禁止苏轼作品流通的禁令”。


 苏大学士的诗词文章,终于得以保存。


 蔡京也被他打击报复被贬到了杭州,这才发生了后面这些事,联合童贯起复,重用朱家父子大搞花石纲。


 首先不提,为了避免再生事端的楚王,先拒绝他们的恭维,然后快步上了马车直接回府去了。


 其他大臣都是议论纷纷。


 “高太尉,我怎么觉得此事颇有蹊跷啊,为何满朝文武都在帮助楚王殿下,莫非他根基如此深厚?”


 “老夫也不知,老夫还有事要忙,就不多打扰,打扰了告辞!”


 临走时,高俅忍不住补一句:……

 


 临走时,高俅忍不住补一句:


 “我高家的蹴鞠比赛过两日开赛,诸位别忘记赏脸。”


 另一边:


 “太师,怎么又让楚王占尽了便宜,是谁许出去的市舶司这道口子,这样下去财王的名号就要变成货真价实了。”


 “不慌,此事有朱家父子兜底,怕他不成……”


 相比于梁师成高俅的淡定,太子党反而有些惶惶不安。


 大伙都没想到,官家居然要在杭州和明州开设新的市舶司?这不是白送给了人家两个聚宝盆吗?


 楚王殿下身价倍增,更有不少人动了巴结的心思,太子殿下气恼,惹得群臣议论。


 暖风吹得游人醉,欲把西湖比西子。


 经过十几天的辛苦赶路,还是中带着近千人风尘仆仆的赶到了杭州城。


 早早就散衙的杭州知府董非,早就恭迎在城门外。


 虽说不是广平郡王亲至,可是人家既然来了书信嘱咐一番,董非这个知府还是得亲自迎接的。


 (董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最喜欢用他这个龙套了,这回开书,他又隆重登场了。参考《大明小文人》董非!)


 说起董非来,可以倒出来几桶苦水来。


 大赵的官场都是讲究仪态型表,长相正派,落落大方,可以加分不少。


 才学文章最出众可以当状元,可是再有学识,如果长得不好看的话,一辈子都当不了探花。


 老董出生的时候,父母给的硬件设施太差,坐驴车去找整容大夫整容,只需花两个铜板。


 用一个铜板坐车去问大夫能不能整?


 大夫告诉不行,然后再用一个铜板坐车回来。


 当年董非进京赶考,一路过五关斩六将。


 当时点为县试院首,县尊大人一看这副尊容,吓得连夜把第二名换了上去,并一致通过了全体考官的同意。


 董非也没有气馁,非常争气,一路过关一路考,后来直接考到了殿试。


 时任董非座师的江南大儒杨绎,乃是负责考试的主考官。


 董非殿试的名额就是他报上去的,最终有二十人要被咱们官家点为状元,榜眼,探花,其余人为二甲及递。


 可他见过董非的尊容之后,连夜扛着马车辞官回家,奔回了江南,临走时骂骂咧咧毫无文人风骨。


 放言道:


 “老夫无地自容,旁人若知道此人中榜,非得误以为老夫收了多少银子呢。”


 后来董非上殿,官家惊为天人,回去洗了好几遍眼睛。


 高俅高太尉热切地拉着他的手问道:


 “这位壮士,可愿去西北厮杀,添为将军?”


 董非出了家门,能把狗一吓一跳。


 差点被咱们宋官家刷了下来,正巧宋构仗义直言几句,替他求了个情。


 于是,他就被发配杭州上任,俗话说恶贯满盈,县城附郭,他成了杭州知府下面县令。


 后来方腊果挟民众攻城,官员逃逸,知府连他家的狗都带走了,就没通知董非。


 咱们董大人就被迫跟着守城了。


 守城的士兵一看上官们都跑完了,于是架起了当时官位最高的县令董非,他被强行带到城门楼上。


 然后攻城的贼寇看着董非凶神恶煞的模样,不由的动作一滞,被赶过来的官兵打下城去。……

 


 然后攻城的贼寇看着董非凶神恶煞的模样,不由的动作一滞,被赶过来的官兵打下城去。


 赶巧的是西军来援,这才保住了杭州城未失。


 杭州城上上下的官员都被朱家父子派过出去顶锅去了,一个个全部发配岭南。


 于是,作为唯一的面子工程。


 坚守城池立下大功的某人,被别的郡守知府们一步步夸大功劳并上报到御前。


 相公们:???有军功的文官,那得赏赐。


 董非稀里糊涂的就从七品县令成了杭州府五品的同知府。


 意思是暂代知府一职,要是表现良好就升为从四品,成为正式的知府。



 本章完

 

(http://www.ccfang.cc/novel/AH6FEed2A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