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逆赵 > 第七十四章攻城

第七十四章攻城




 耶律大石把目光看向了身后的军需官,然后问道:


 “盔甲都发放下去了没有?”


 军需官赶紧答道:


 “回大将军的话,盔甲全部发放完毕,粮食和军饷全部发放下去了,现在将士们战意高涨。”


 耶律大石略微低头,深邃的目光看向了银国大营,似乎想要找出些破绽来。


 却发现对方行军布阵都非常的稳妥,顿时觉得对方不简单,看来对方的主帅一定是银国中的智将。


 就是不知道是完颜宗望,或是完察宗辅。


 上京路这边战况愈发紧张。


 远在东京汴梁的赵国君臣也得到了消息。


 宋佶只感到自己好像哔了狗一样。


 前些日子还是传来了银国大败,耶律大石甚至阵斩几万女真兵。


 这些日子却是风云变幻,城头又是变换大王旗。


 边境的探子又传来了梁国大败的消息,甚至还丢失了不少府郡,更有甚者,探子还匆匆来报,大梁国这些契丹贵族还丢失了不少投石车呢。


 宋佶忍不住扶住了额头,这是要闹哪一样呀?上京府的大梁国国朝名将耶律大石呢?


 不多时,皇宫内匆匆来了几道身影。


 分别是禁军太尉高俅,还有西军太尉童贯,还有宰相蔡京等人。


 没错,虽然被自家儿子给背刺了,咱们蔡相公在家称病了好几个月。


 结果在人脉的帮助下,咱们蔡京蔡太师寻得了名医的帮助,火速康复。


 其中太子的阵营也发了不少力,蔡京也是知道了朱家父子被剿灭的事情,可是一直没有发作。


 一方面他要面对自家儿子的背刺,还要面对薄情天子的落井下石。


 经过一番蓄力,又重新回到了朝堂。


 而东南和朝廷谣言四起,有人说是蔡京蔡太师的杰作。


 蔡京,蔡太师只是摇头微笑表示拒绝,并表示这一切跟他无关,一切皆是坊间所为,御史大夫风言奏文罢了。


 随着官家的召见,众人皆是一言不发,他们已经习惯了官家在这件事情上当墙头草了。


 说多错多,做多错多。


 大家伙都了解当今官家的性子,见小利而忘大义,遇大事而惜身。


 只有咱们童大人童太尉,略微有些着急。


 宋佶虽然是急在心头,却要表现出天子风度,他淡定地问道:


 “北边又出了大事,这回银国的完颜阿古打估计是要动真格的了,特地派遣了他二太子完颜宗望为主帅,号称领兵十万攻打大梁国。


 这些日子又发来了信件,催咱们赵国出兵,不日,银国的使者又要抵达京师了。


 想不到这才几日的功夫,又出了这般变化,诸位以为该如何自处?”


 童贯童太尉急不可耐的发言说道:


 “官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还是趁早出兵为妙,咱们就攻其不备,趁早拿下大梁国的南京。


 毕竟咱们早就和银国约定好了,他们攻取大梁北都,咱们攻取大梁南京。


 已经拖了许久,不好再食言而肥,丢了大国威信。”


 咱们赵国的天子也是心动不已,不动声色的把目光看向了其他人。


 其他人皆是不敢发言。……

 


 其他人皆是不敢发言。


 这时,高太尉这时候说道:


 “陛下,此事还不好妄下结论,还有一人咱们还没提到呢,陛下莫非忘了大梁国的国朝名将?”


 耶律大石!!!


 大赵国的君臣心中,默默的升起了这四个字。


 现在这位平辽大将军的名声在三国也是非常有名。


 虽然只有女真的大银国知道实情。


 可这并不妨碍大梁国和大赵国的想象。


 耶律大石他的实力全凭这两大国想象。


 毕竟拥有轻松“歼敌数万的实力”。


 宋佶也忍不住心里面咯噔一下,然后叹了一口气说道:


 “童太尉,让部队随时准备开拔前线,并且多派探子,一定要把前线的情况摸清楚。


 如果女真人惨胜或是大胜,等他们攻克上京城击杀擒拿耶律大石,便是我赵国出兵之日。


 若是女真兵大败亏输,那咱们就派使者和耶律大石商量一番,看能否花重金买下燕云十六城。


 若是对方不允,若是大梁国损失惨重,实力不足,你在相机行事。”


 童太尉虽然心有不忿,可是也没办法反抗自家的官家,只好痛快的说道:


 “官家妙计安天下,咱们若是如此行事,进退有据,有理有节,不怕落人诟病,给予把柄。


 官家大才,末将心服口服,愿意遵命行事。”


 “好!你我君臣携手共图大业,未来可期,到时青史留名不在话下。”


 宋佶脸上露出得意之色,仿佛真干出了什么大事一样。


 青史留名是真,只不过留下的是恶名。


 然后又是老生常谈的那一套,各种分析国家大事,然后童太尉在他旁边给他咱们陛下洗脑,打气,打鸡血。


 虽然高太尉有些不待见这副嘴脸,可也没办法阻止,只能偶尔插那么几句嘴,然后帮忙分析一下局势。


 君臣聊得不亦乐乎。


 又过了许久的功夫,话题才渐渐冷淡下来,等到局面有些冷场之时。


 这时,梁师成在旁边提醒他道:


 “官家,最近江南可是来了不少折子呢,刚才您还说要跟相公们好好商量一下,没想到两浙路居然发生了这么多大事。”


 宋佶,虽然被打断,却是没有生气。


 反而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然后把目光又看向众人,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唉,最近江南来了不少折子,有人弹劾韩世忠,还是有人弹劾杭州府的知府董非。


 当然,遭受非议最多的还是咱们楚王啊,他不过一半大孩子,也不知道从哪得罪这么多人,倒是有趣。”


 说这话,咱们官家又叹了一口气,却把目光撇下了老僧入定的蔡京蔡太师。


 咱们蔡京蔡太师没有接这个话茬,一言不发。


 反倒是高俅高太尉骂骂咧咧的开口说道:


 “啍,官家,楚王殿下的为人咱还不清楚吗?肯定是有人妄图捏造罪证,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不过是栽赃陷害,想要泼脏水罢了?


 必定是有些蠢官碌虫盯上了两浙路转运司,这才行那胡乱攀咬之事。”


 看到高大人第一个出来反驳,咱们官家并没有感到诧异,他也是第一时间,就知道对方得了自家傻小子的好处。……

 

 

(http://www.ccfang.cc/novel/AH6FEed2A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