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明鹿鼎记 > 【0980 韦爵爷辞官】

【0980 韦爵爷辞官】


 现在只有魏忠贤一个人反对韦宝,或者说最高层当中,只有魏忠贤旗帜鲜明的反对韦宝。


 韦宝大概能猜出魏忠贤是怎么想的,无非是怕自己进一步做大。


 韦宝此时彪着根烟,躺在床上,看重屋顶,暗忖,看样子,想顺应潮流在魏忠贤底下发展是很难了。


 本来韦宝是没有动过搞倒魏忠贤的心思的,因为在天启皇帝死之前,魏忠贤稳如泰山。


 韦宝是知道历史进程的人,现在离天启皇帝死,最少还有一年半,这可不是短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自己一定斗不过魏忠贤,与魏忠贤斗,一定没有好处。


 这就很尴尬了,不斗没有好处,斗也没有好处,十足的左右为难。


 次日,就在魏忠贤的阉党骨干们在想着怎么进一步整治韦宝的时候。


 韦宝做了一件震惊整个朝野的事情。


 韦爵爷称病,请求辞去所有官职回乡居住。


 官员主动致仕还乡是常有的事情,不算稀奇,稀奇的是,可没有哪个官员,在没有死父母的情况下,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致仕还乡的啊。


 大明朝的官员有很多优惠条件,也有极大的面子,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况且,就算厌倦了官场生活,也没有哪个人才十五岁年纪,才入仕途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致仕还乡的吧?


 况且还不是一般小吏,堂堂正三品大员,主持海防总督衙门工作,蓟辽督师府总监军!手握山海关,直接控制五万精锐边军。


 这是何等的重臣啊!


 而且还刚刚封了侯爵,这是何等的殊荣。


 平常人梦寐以求的人生,人家韦宝入仕途不到一年就已经在巅峰了。


 韦宝辞官的消息传出,所有人都惊骇不已,不知道是不是皇帝和魏忠贤要整治韦宝,因为与韦宝有关系的人真不少。


 唯独只有韦宝的岳父英国公张维贤非常淡定,张维贤也非常佩服自己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婿,觉得韦宝的确是非凡的人才,居然会想到辞官这样以退为进的招式。


 辞官这招,需要很大的魄力,谁舍得辞去来之不易的高官?舍得轻易抛弃荣华富贵?


 另一方面,韦宝一辞官,将让魏忠贤的党徒们所有的攻击都化为泡影,无从下手。


 韦宝在京师和北直隶都提拔了很多官员,大多都是五品以下的小吏,都是各个衙门主要办事的官员。


 既有阉党,也有东林党,多数则是中立派官员。


 说韦宝没有势力,韦宝的确没有什么势力,至少在官场上是这样的,韦宝喜欢请客,但私下很少与官员接触看,都是李成楝和吴三辅等人出面接触。


 所以不能说韦宝拉帮结派。


 但要说韦宝没有势力的话,官场上,提拔的人,引路的人,那是座主关系,韦宝至少是上万官员的座主!


 这么庞大的官员数量,如果一旦有人整治韦宝,将牵连极其广大,并且牵涉的大多是底层办事官员,真的有可能让大明的庞大行政机器瞬间瘫痪。


 还有一点是韦宝没想到的。


 本来按照道理,开辟通商口岸,打开海贸会有很多人反对,可并没有,似乎都因为魏忠贤反对而变了风向。


 阉党集团毕竟在大明官场还是少数,只是他们暂时把持了权势罢了。


 阉党集团在整个大明的老百姓当中就更没有什么好印象了。


 所以,阉党集团反对的东西,东林党和中立派大臣不说倾向于支持,至少是不会反对的。


 其中最尴尬的是顾秉谦、魏广微和黄立极三人,三人明明是阉党分子,现在却因为挑头代替韦宝向皇帝上了关于开辟通商口岸,打开海贸,以及整编合并大明所有水师的奏本之后,处境弄的相当尴尬。


 因为奏本已经递上去了,现在魏忠贤纠集人手对付韦宝,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如果一起弹劾韦宝,等于弹劾他们自己,如果不弹劾韦宝,他们是阉党领头羊,他们应该怎么办?


 倒是韦宝的辞官奏本一上,给了三个人灵感,也纷纷跟着辞官。


 这一来,引起了一股非常热闹的风潮。


 魏忠贤的阉党集团并不是明目张胆的弹劾韦宝,而是从各个角度说明开辟通商口岸,打开海贸这项新政的危害。


 就事论事,有人反对,就应该有人支持。


 东林党并没有多少人支持,因为没几个人喜欢开海。


 中立派更是很少参与斗争,尤其是不敢与阉党集团斗,谁也不会惹祸上身,否则就不叫中立派了。


 这样一来,本来应该是一面倒的事情,却因为很多韦宝提拔的官员纷纷加入辞官大军,而显得韦宝这边的声势非常雄壮。


 这些人也支持开海和整编合并大明水师,就辞官,其他都不谈,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因为韦宝被整出现的情况。


 “李元忠,陛下有没有私下谈过韦宝的事情,有没有说起韦宝辞官的事情,和韦宝主张新政的事情?”客巴巴问道。


 李元忠是天启皇帝身边新近的侍从太监,客巴巴是点过头的。


 李元忠在皇宫中之所以能爬的这么快,韦宝的政治资源帮助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这个李元忠很有点手段,既能讨好客巴巴,也能逢迎魏忠贤,能在宫中各派势力中夹缝求存。


 “陛下没有说过,但陛下应该是想支持韦爵爷的想法的吧,只是碍于厂公,有所迟疑。”李元忠实话实说道:“依着奴婢看,陛下万万不会批准韦爵爷辞官归隐的。陛下十分看重韦爵爷的才干,也很喜欢韦爵爷,认为韦爵爷是大明一等一的人才,是神童。”


 客巴巴点了点头,关于韦宝的事情,客巴巴也和魏忠贤闹的有些不愉快,双方有分歧。


 “我也这么看,你有机会的时候,对韦爵爷说句话,就说让他收回辞呈,走走样子便可以了,若是他坚持辞官,会寒了陛下的心。”客巴巴道。


 “夫人放心,奴婢有机会的时候,一定为夫人把话带给韦爵爷。”李元忠赶忙道。


 客巴巴点了点头,“这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你要看准时机。”


 客巴巴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知道朱由校喜欢韦宝,而她自己也喜欢韦宝,另一方面担心韦宝触怒了天子,从此失宠。


 宫中都是人精,李元忠一下子就把握住了客巴巴暗中支持韦宝的意图。


 这两天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心情不太好,他不是一个勤奋的皇帝,尤其不喜欢处置难以决断的事情,现在又冒出韦宝想辞官这一项,这就更让朱由校烦心了。


 韦宝是他刚刚下旨升迁的官员,并且破例嘉奖了侯爵的名位,这几乎已经位极人臣了。


 而且时间间隔这么短,一个个刚刚获得官场名利的大臣,说辞官就辞官,老百姓会如何看待这件事?


 会不会引起大明百姓对大明朝廷,对他这个当皇帝的人无端揣测?


 韦宝只是提个建议,具体还没有试行,便已经将大明上下搞乱了。


 魏忠贤知道韦宝和大批官员辞官之后,更为愤怒,觉得韦宝这是在与自己公开叫板了!


 所以魏忠贤又再次请来阉党骨干们商议该怎么办。


 “千岁,既然韦宝自己提出来辞官,这是很好的机会,千岁设法成全了这厮便算了吧。”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道。


 一众阉党骨干们纷纷点头,都说这个办法好。


 魏忠贤叹口气,“你们尽是说些没用的话,赶走韦宝一直很容易,现在人家自己要辞官,再追着不放,别人除了说我们无用,不能容人,还能说什么?而且,那些边军知道本来可以拿到银子,却因为赶走了韦宝,而什么都拿不到,只能进一步抬高韦宝在军界的地位,你们有韦宝那么能搞银子吗?”


 “千岁,韦宝能做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如果开辟通商口岸,整编合并大明所有水师就能搞到银子,我们何必要韦宝做?不如索性我们自己派人做就是了。”新任兵部尚书崔呈秀筹谋划策道。


 魏忠贤摇头道:“谈何容易,咱家已经在陛下面前否了这两条,现在咱家又再支持,陛下会怎么看?而且,你们谁有本事主持这件事?你们谁有本事一下子拿出九百万两纹银出来?”


 “可以先向大户借银子啊,咱们可以包出去,给有本事的人做,海防总督衙门,多少人眼红,我就不信大明只有韦宝一个人有本事搞银子,别人就不行。我估计如果是韦宝搞,可能也会这么做,要不然韦宝为什么一直强调他自己并不想出任海防总督衙门。可当初还不就是他韦宝向千岁提出要设立海防总督衙门的吗?他韦宝别看年纪轻轻,老谋深算的很呢,每一步都是想好的。”崔呈秀道。


 田尔耕也赞同崔呈秀的观点:“千岁,崔大人说的话不错,韦宝的确是一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主儿,咱们就不能被韦宝牵着鼻子走,他要辞官,咱们索性推他一把,我还不信了,大明缺了他韦宝还玩不转了?本来他韦宝就只是一个入仕途还不到一年的人,咱大明二百多年,不是都走过来了,难道以后缺了韦宝,还就不走了吗?”


 魏忠贤被手下这帮人说的有点心动了,道:“反正咱们自己出头再弄韦宝,肯定不合适!韦宝辞官,这应该是内阁的事情,该让他顾秉谦去做!可咱家不知道顾秉谦这个首辅现在是怎么想的,之前他可是站在韦宝一边说话的,还有黄立极和魏广微两个人也站在韦宝一边。”


 明朝皇帝废除宰相,确实使得皇权得到了加强。


 但也给皇帝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正所谓“内外诸司皆咸决于上”,使得整个帝国的运转全都依靠皇帝一人来控制。


 朱元璋是个典型的“劳模”,他虽有些冷酷严苛,但对于治国理政,可谓矜矜业业。他每日“眛爽临朝,日晏忘餐”,在洪武十七年,曾八天内处理大事三千二百九十一件,每天平均要处理四百多件,确实配得上劳模这一称号。


 但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似乎忽略了一些事情。


 他所开创的朝廷运转体制,皇帝每日的工作量是按照他勤于政务的工作态度,按照他理政的才能和自身的意志品格来设定的。


 他的子孙虽然日后也姓朱,但这种能力和品格是不能遗传的。


 历史表明,一个王朝越是到最后,成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帝往往是有些退化的。


 并且废除宰相后,皇权至高无上。


 如果君主昏聩无能,荒怠朝政,很难有一股力量给予纠正。


 因此,明太祖虽然严禁宦官干政。


 但明朝宦官势力的崛起,恰恰是在洪武朝便埋下了隐患。


 明太祖驾崩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朱允炆是一位受到过良好儒家教育的君主。


 其为人温文尔雅,颇有仁君之容。


 因此,他对于宦官的态度也是和正统儒家的观点,和他的祖父一样,认为宦官只是下人,必须要严加管束。


 但在靖难之役中,在建文帝身边备受管束的宦官成为了朱棣的情报来源。


 朱棣因此掌握了京城的虚实,方才一举成功。


 而朱棣原本王府中的宦官们也多随他一同参战,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等到朱棣登上了皇位后,便认为宦官们忠于自己,将其视为心腹,对宦官也多加委任,如监军、出使等职。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对大臣们进行监视,明成祖时设立东厂,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掌握。


 东厂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宦官势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明朝宦官问题的开端。


 太祖时朱元璋以自身为标准所设立的这一套体制,在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身上开始难以运行起来。


 首先,废除宰相,权力开始归于内阁,内阁在处理朝廷大事时,是通过票拟制度。


 正常来说,内阁将政务统一意见,处理妥当。


 然后交给皇帝审批,皇帝认为同意,便朱批下发。


 但永乐以后的皇帝往往没有其祖宗们的工作能力,因此产生了“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的情况,产生了大臣们受制于宦官的奇葩局面。


 到了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时,更是严重违背了明太祖不准宦官读书写字的祖训。


 在宫中设立了“内书堂”,专门教宦官读书认字。


 俗话说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教宦官读书认字,可谓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使得太监们不光有了权力,还有了对付大臣们的智谋。


 明朝的宦官有二十四个衙门,每个衙门里宦官们的首领被称之为太监。


 在这二十四个衙门之中,司礼监和御马监是权力最大的两个。


 司礼监专管内外奏章,御马监专管皇帝兵符。宣德时,产生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务,他们一个负责提皇帝代笔批红,一个负责盖章。


 这两个职务可谓位高权重,凡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权监都出自于此。


 到了明英宗时,太监王振颇受英宗信任,权倾朝野。


 肆无忌惮的王振甚至将明太祖当年立在宫中不许宦官干政的铁碑直接盗走,可见其气焰嚣张。


 而英宗时,宦官的势力已经开始染指到了兵权。


 到了明宪宗朱见深时,明朝宦官势力扩张完成,太监们玩弄权术,监视大臣,干涉朝政和军事成为了常态。


 明朝宦官势力存在之久,权监巨监数量之多,其首要原因,仍然在于皇权的加强。


 太监虽然干涉朝政,但是在皇权与文官集团的较量之中,太监始终是皇帝的一个助手,帮助皇帝压制文官集团。


 其次,明太祖朱元璋虽然严厉禁止宦官干政,但恰恰是其加强皇权的诸多措施为后来宦官势力的崛起埋下了隐患。


 最后,成祖以后的明朝皇帝们多荒于朝政,将宦官作为亲信,使得宦官有了可以干涉朝政的机会。


 现在魏忠贤想搞倒韦宝,就要用到首辅顾秉谦。


 “千岁放心,这顾秉谦、魏广微和黄立极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他们的事情我了解清楚了,他们帮韦宝上奏本,这是韦宝找了他们,他们以为韦宝是千岁的人,才答应的,这是被人当了刀子使了。”崔呈秀道:“千岁让人带话,让他们立刻准了韦宝辞呈,呈报给陛下便是。这是韦宝自己要辞职,内阁也都准了,陛下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如果陛下挽留韦宝,我们就大肆说韦宝辞官只是装装样子,不信那韦宝皮厚到不理会百官态度的份上。”


 魏忠贤叹口气:“搞倒韦宝,咱家是不担心的,咱家还是担心没有了韦宝,马上要弄九百万两纹银的事儿,交给谁来办?”


 其实魏忠贤要搞倒韦宝的态度并不是很坚决,只是觉得韦宝近来权势上升的太快,也不怎么给他送银子了,觉得韦宝愈发难以控制,才想着借韦宝向陛下建议的机会,阻挠一下,并且敲打一下韦宝。


   

(http://www.ccfang.cc/novel/AQa1q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