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弱闯江湖 > 第十五章 教皇子做人

第十五章 教皇子做人




 从青龙城回到上西府,我立即带着夫人解红缨回富贵村吉祥屯老家,陪父母过年,只不过,这次一同去我家的,还有一个三皇子金永康。


 至于白千娇、魏可轻、沈破风及其他诸将,因为过年了,我命他们都回家,和家人过年去。白千娇家还有个把她养大的管家和一众白家家仆,就算是她的家人,她也有意回白家大宅看望他们。


 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只不过,这个三皇子,实在是矫情的很。


 我看,皇帝老子可不是派给我一个徒弟,而是派给我一个“爹”来!


 一路上,三皇子嫌弃骑马太颠簸,到吉祥屯路又太远,乡下人太少,不热闹,村里饭菜也不如皇宫细致,没有宫女奴仆伺候,住的土炕也非常硬,屋里还冷......总之,这个三皇子挑剔了一路,我很不耐烦,但我尽量忍着,为了过一个开心的年节。


 好不容易熬过了正月十五,爸妈对我说:汗青,你是五府节制卫将军,又是三皇子之师,不能在家久居,不问政事。爸妈都挺好,不用惦记。


 我明白,爸妈的意思是叫我回去上班。


 我也觉得,差不多该回府了。


 于是,我带上三皇子这个“爹”,和我夫人一起赶回上西。


 到了府衙,我上大堂端坐,召集众官员和将领开会议事。


 一来让大家都见过三皇子,二来让众人各报工作情况,有事早说,三来安排接下来的事。


 大家都没什么事,说过年期间,天下太平无事。


 我说:路修完了,银行和各工厂都开办了,年也过完了。再过一阵子,就会春风吹,而后就是农耕时节了。大家要做好准备,我还要几个项目,就是挖水渠,挖水井,建供水管网,让所有耕地,乃至山上,都有水源,这样农民种地不用自己打水浇灌,也不用怕天气干旱了。所有耕地都能有沟渠顺利排涝,这样就不担心下大雨了。供水管网不仅要覆盖耕地下面,也要接入各家各户,这样大家也都能吃上自来水了。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太明白我在说什么。


 千百年来,都是靠天吃饭,天雨人大喜,没雨就求神;天旱地就旱,庄稼不收年年种。还没听过所有耕地都有水和排水沟渠这种事,山上也要挖出水源,这些就更难办了。


 我知道大家还有疑虑,因为耕地通水渠,并不是难事,难就难在所有耕地都有水渠,山上的山地和林地,也建设出水源,这就非常不容易做到了,再加上家家户户都有水到家,这种工程之庞大,几乎是办不到。


 于是,我又说:不久,我就告诉各位,详细怎么去办。没事诸位就散会吧。


 大家散会之后,三三两两的还议论这通渠之事,都摇头晃脑,直说太难,天方夜谭。


 我却不这么想。能不能干成,干的对不对,最起码,你得先想到啊,先去想。所有错的都想过做过了,那么剩下的就是正确的了。爱迪生造灯泡的时候,就知道之前的失败都是告诉他,那些材料不适合做灯泡,这有什么问题,如果一干就成,一想就行,那就没有难事了。


 如今大夏国有耕地10亿亩,上西府来说,有人口50万、耕地30万亩。


 如果在耕地附近打井的话,按照每10亩地一个水井来算,需要打井3万口;打一口井需要10人干10天,如果召集10万人10天就可打井1万口,那么用30天的时间,10万人就可完成打井3万口。


 仅仅是打井,还不够,有的井有水,有的井没有水,怎么办。……

 


 仅仅是打井,还不够,有的井有水,有的井没有水,怎么办。


 对没水的井,就埋水泥管,用水泥管道相互连接,接入江河湖及溪流,并多安闸门。


 管道形成管网,井形成井网,管井联合供水,就可以一定程度不再担心干旱。


 不仅要铺设供水管网,还要铺设更大直径的排水管网,也安好闸门开闭。下雨大,发生洪涝危险时,各地块就开闸排水,确保耕地不涝。排水管网接入江河,只要设计好水路走向,没有问题。


 我的计划雏形虽是大致如此这般,但实施起来,还需要根据各块耕地的地形、山水的形势、水文走向和雨水丰沛情况来综合考虑,做好设计,统筹考虑好,供水和排水防涝防汛都考虑在内,于是,我找来上西府各村的老农户、负责农业技术指导的农司、管维护河流防汛和懂水利工程的一些专门师傅,一起来探讨一下我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大家看我这么耐心的向他们求教,都畅所欲言,我让记录员都记下来,好仔细琢磨。


 最后讨论完,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有钱,人手足够,水泥管足够,打井,建地下管网,挖沟渠派水防涝,这些都没啥问题。


 整了半天,还是银子的问题。


 既然是银子的问题,那就没有问题。我赵汗青的上西府,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我让总管萧顺负责打井工程。


 让总办秦和负责管网工程。


 银子由税队队长花得少及时拨付。反正银库有的是银子,取之于民,用之于农,办点正事,不怕花银子。银子不花,也是被老鼠咬坏,反而不美。


 上西府打井和建地下管网,是大工程,是否能够成功,我心里也拿的不准。


 这一天,我还在深思打井和供水管网及排涝、自来水入户等工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忽然魏可轻来报,说府外来二人,正是青龙城卖地图那名少年和他的母亲。


 我心中顿喜,此时,我正缺此少年。我赶忙出门迎接。


 见到这位少年及其母。此时二人,看起来,神采奕奕,衣服整洁,面庞干净,俨然换了模样。


 我将二人迎进府中交谈。


 我问少年:何方人士,家有什么人。


 少年答:小人名徐大禹,母亲尚徐氏,父亲三年前因病故去,家中只我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父亲生前在北俱神州州衙地理司任职,主要勘测大夏地理水文山川,一生都在大夏各州游走,小人也跟随父亲游历过大夏四十神州,对地理水文略知一二。因常年游历在外,父亲故去后,家中存银已不多,部分用来葬父,部分用来给母亲看病求医,剩余勉强支应生计,已穷途末路,无奈在青龙城沿路摆摊,别无所能,只会画些地图之类。一连摆摊七日,无一图售出。幸遇魏可轻将军,慈惠恻隐,搭救我母子。此恩没齿难忘,今特来投奔上西府,祈将军大人收留。


 我笑道:好!言而有信,说来就来了,很好!徐大禹,本卫将军,正有事和你商量。命,徐大禹为上西府治水司命,由府衙安排住所,配丫鬟2人,家仆2人,轿子两顶,轿夫8人,所有吃穿用度,一应开销,都由公家支付,并给饷银,每年,先按白银1000两给付吧,以后经济好些,再说其他。


 徐大禹听后,感激涕零,一年一千两的俸禄,对徐大禹来说,属实相当高了。


 而我,就是要重赏这个地理专门人才,无论是修路还是打井、找水脉、分析水源等等,都需要这么个人才,并且我还需要他,教会更多的人。不给厚禄,单单靠感情,那又能维持多久呢?……

 

 

(http://www.ccfang.cc/novel/BHdI3bHBHK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