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巡河诡事 > 第三百六十章 姚立国的遗物

第三百六十章 姚立国的遗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这才想起来,当时我着急爬上青铜棺椁找吴静涵,当时只顾注意棺椁里有没有吴静涵,忽略了里面并没有尸体。棺椁里没尸体?这无疑于花园里没有花,果园里没有水果。


 现在想起来,才觉得事情不对劲。


 我深吸一口气,仔细回忆那一幕……


 当时我顺着青铜锁链爬向棺椁,先是看到棺椁盖拉开着条半米多宽的缝隙,里面是口黑色的棺材,吴静涵就是躺在这口黑色的棺材里,而这口黑棺材却没有盖儿,更没有尸体。


 当日从黄河地下空间出来后,我曾详细了解过古代棺椁。


 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


 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


 木棺出现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至龙山文化已出现木椁,用于氏族中之头领。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条叠压成方形或亚字形的椁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


 至周代,棺椁制度化,规定: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称地也,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四重称大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别为三重、二重、一重。


 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无椁。后世帝王、贵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


 简单说棺椁是古代身份的象征。


 在古代,尤其是前秦时期,金属的价值是现在人想象不到,使用金属器物,更是一种身份和财务的象征。


 那口青铜棺椁足够震撼人——怎么可能下葬后,没有严丝合缝呢?更不可能忘记给里面的棺材弄个盖儿吧!


 最邪门的还是棺椁的主人失踪之谜。


 大舅昏迷前说,不能让里面的东西跑出来……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进入到禹王庙时,那东西已经跑了出来?


 其实最邪门的是,吴静涵怎么昏迷在了青铜棺椁内呢?而且她自己竟然还不知道。


 这么一想顿时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医生赶过来,检查了一番,说大舅身体还很虚弱,需要好好休息,不让我们再打搅他。


 俩人刚出病房,刘立伟的手机就响了。


 他接起来,“嗯”了两声后,朝我微微一笑:“兄弟,我有个紧急会议要开,就不能陪你啦!有事随时打电话吧!”


 “谢谢伟哥啊!这边应该也没啥事……快去忙吧!”


 吴静涵贴上膏药,觉得浑身发冷,还总觉得很困,我想让她也在医院住两天,她拒绝了。


 田振打来电话,声音有些低沉:“鲁东,今天有空回趟站里?”


 “有啊!”一听这话,我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这才两个月时间,贺站长、老洪、李国治、韩建立、姚立国,先后死去,这事想起来,总让人觉得有种悲凉的感觉。


 “那你尽快来吧!明天一早搬家公司的车就来,你也来收拾一下吧!这院子已经被附近一家养鸡的买了去,以后……以后就不是咱们的家啦!”


 话语里带着几分无奈和伤感。


 “我这就过去啊!振哥。”


 拜托医生、护士照看着点大舅,其实这纯粹是句客套话,一个昏迷的人还需照顾嘛?


 出了医院大门,直接打车直奔水利站。


 黄河水利站河口站的招牌已经被拆了下来,于晋和田震正在清理办公室里的物品,几个集装箱放在门口,站长办公桌上还放着我进厂后第一天拍得合影。


 当日的情景如闪电般射来。


 当时李国治非要让我坐C位,我左边是李国治,右边坐着贺站长,当时照相的师父喊“123”,让我们一起喊“茄子”,这一刹那,所有人脸上的笑容像是被定格了。3800


 再次看到这张合影照,我难免有几分伤感。


 帮着收拾完办公室,把所有的物品都放进了集装箱,田振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咱们去帮助姚哥收拾收拾家吧!他在这里住了二十年……需要给他捎过去的,咱现在就给他捎过去。”


 我和于晋点了点头。


 姚立国的宿舍不算大,小户型的两室一厅。


 里面家具也不多,我们把他用过的被褥、衣服全都集中到了院子里,然后点了一把火。


 食堂的胡婶或许看到烟火了,也哭着走了过来,她一手提着一摞纸钱和黄香,一手拿着一瓶北京二锅头。


 来了也不说话,把纸钱扔进火里后,又围着火堆把整瓶二锅头撒到了地上,撒完最后一滴酒,忽然嚎啕大哭起来。


 听说胡婶也在水利站干了十几二十年,老兄弟姊妹感情好,这很正常,可也不至于这么夸张啊!


 于晋的情绪受到了感染,也小声哭起来,边哭便学着胡婶的样子,往火里扔东西,他抱起个鞋盒子正想扔,被我一把拉住了。


 “看清楚里面的东西再扔啊!”


 于晋哭着回道:“人都不在了,还看啥啊!不管是什么,都给姚哥送过去吧!”


 鞋盒子抱在手里沉甸甸的,里面明显不是鞋子。


 赶紧拆开,发现里面放着十几个厚厚的信封。


 姚立国的信?


 姚立国属于复制人,又能给谁写信呢?或许可以从中发现什么线索


 我赶紧把最上面的牛皮纸信封拆开,让我想不到的是,里面竟然是一摞泛黄的黑白照片。


 我又赶紧拆开了剩下的几封,里面也都是照片。


 藏这么多照片干啥啊!


 我随便拿起几张,这是几张学生的合影,看穿着和照片泛黄的程度,应该有些年头了,翻到第三张照片,上面左下角有几个歪歪斜斜的小字——“一九五三年合影留念”。


 一九五三年?


 我赶紧仔细看照片上的人,先是感觉有几分熟悉的感觉,随即认了出来,这是当时清理爷爷遗物时,翻出的照片啊!


 是爷爷中学合影照。


 难道……


 果然,在照片上看到了年少的爷爷和姚立国。


 继续翻,有几张是六十年代末的,我在上面除了找到姚立国外,还看到了二叔。


 这更证明当初在虫皿苗寨的山洞里,假韩建立说的那番话没错,姚立国参与过我们一家三代人的成长,既和我爷爷是同学,又和我二叔是同学。


 他为啥保存着这些照片呢!难道复制人也有感情?


 回忆这段时间的相处,其实姚立国对我还是蛮不错的,只是以前不知道他和我家还有这么特殊的关系。想想他也是个可怜人,命运根本没法自己主宰。


 又一想,我们其实也都一样,世上有几个人可以主宰自己命运?


 一边继续翻着照片,脑中五味杂陈。


 忽然其中的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看到照片上的人,我忍不住惊呼起来。  

(http://www.ccfang.cc/novel/Bsczx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