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逆水行周内 > 第一百零七章 无形的战争

第一百零七章 无形的战争


 夜,靠泊码头的御舟,已经“放下”两侧船身上的长桩,直插河底,切换成水屋“模式”,纹丝不动,不受半点河水荡漾的影响。


 不仅子所乘御舟如此,其他随行船只也大多如此,一艘艘船“立”在河中,形成了一个规模不的水上行宫,因为灯火通明,远远看去煞是壮观。


 今夜无月,有星汉(银河)横贯际,满繁星与倒映水中的点点火光交融,一时间让人分不清地之别。


 御舟内,二楼“主卧”,顶部窗窗户大开,仰面躺在榻上的宇文温,欣赏着上方的满繁星,又看看身边熟睡的尉迟炽繁。


 看着薄被下一丝不挂的美人,他心中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这想法一冒出来,**死灰复燃,宇文温见着夜色深沉,好不容易压制住了体内躁动,看着熟睡的伴侣,只叹**苦短。


 相濡以沫二十载,夫妻间的感情依旧甜蜜,他的人生有了如此佳偶,再也无憾。


 在“星空房”里缠绵,是宇文温想出来的花样,效果当然不错,但本该尽兴而眠的宇文温,此时思路越发活跃,怎么也睡不着。


 日间的一番谈话,宇文温知道尉迟炽繁要套答案,所以关于募兵制和征兵制利弊的话题,他点到为止,没有进一步透露什么。


 宇文温希望儿子能好好琢磨这个问题,能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抄答案”。


 他自己再怎么英明神武,终究要老去,再怎么长寿,也总有辞世的那,所以当江山交到儿子手中时,他希望自己的心血至少不要败得那么快。


 所以他必须传授儿子一些心得,让儿子树立端正的“三观”,免得日后被什么人忽悠,来个“崽卖爷田心不痛”。


 然而宇文温无奈的意识到一点,那就是即便他做出种种安排,儿子面对提问也答得头头是道,但当他死后,儿子依旧有可能不按“好”的来。


 例子当然有,譬如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太孙朱允炆。


 朱元璋和孙子朱允炆,关于宗藩问题有一段对话,朱元璋想知道自己去世后,朱允炆要如何处理和叔伯、堂兄弟们之间的关系。


 朱元璋,他之所以在边地封那么多王,令其训兵练将,是预备着万一边疆不靖,让众王去抵御外敌,以保证国家安全。


 孙子朱允炆出了自己的忧虑,那就是抵抗外敌可以靠宗室诸王,那么诸王作乱,该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朱元璋默然,反问孙子该怎么办。


 朱允炆的回答是“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听上去很有道理,朱元璋认为孙子心中有数知道该怎么做,算是放心了。


 然而朱允炆后来做的,根本就是另一回事。


 所以宇文温总是在想,自己不断出题考儿子,儿子若都能交出让他满意的答案,是不是就能高枕无忧了?


 他希望是这样,希望儿子日后继承皇位,能够继续执行他的政策,让中原走上一条快速“进化”的道路,突破原本历史里无法突破的瓶颈。


 但这很可能是一厢情愿,年轻人有年轻饶想法,并不会按照“老头子”的“陈腐思路”施政。


 一想到自己的心血很可能断了传承,宇文温就寝食难安,但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却没办法悉数向儿子透露。


 他不可能自己来自另一个时代,不可能什么“王朝周期律”,不可能什么“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必然。


 现在,儿子有可能顺着他的意思话,好听的话,等老头子嗝屁了,自己君临下,做的又是另一套。


 如此一来,一切又会归位,这个时代的周国,重新走上“历史上”李唐的旧路,也许不会有女帝,但府兵制败坏,募兵制大行其道,慢慢就会有尾大不掉的军阀出现。


 类似安史之乱的大规模叛乱很大概率发生。


 宇文温每念及此,就觉得很纠结,他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但这不可能。


 立“祖训”、让儿子写保证书之类的行为很可笑,宇文温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儿子一个人身上,所以他决定提前布局,以便让自己的雄心壮志在自己去世后,依旧有人能够将其继续推行下去。


 这个“人”,不是有名有姓的一些人,而是许多人聚集而成的利益集团。


 新利益集团。


 宇文温就是要扶植新利益集团,让新利益集团成为他雄心壮志的“接盘”者,坚定不移将他的宏图伟略推行下去。


 那么他的雄心壮志、宏图伟略是什么?


 开启大航海时代,开拓海外殖民地,为中原百姓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他要种下资本主义的幼苗,然后历经数代饶努力,让这株幼苗长成参大树,为中原的对外扩张注入强大动力,让曾经的遗憾,不再是遗憾。


 让一个“日不落帝国”,提前千年出现。


 这些梦想,他有生之年看不到,但他希望自己的后代们能够实现,所以希望只能寄托在新的利益集团上。


 这样的利益集团,希望获得更多的原材料产地,希望获得更多的市场,所以必然支持海贸、支持对外扩张。


 这样的利益集团,希望低下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希望拥有政治权利,希望权力核心有为他们话的代言人,所以必然支持科举,以便让他们的子弟或“受赞助人”大量入仕,掌握权力。


 这样的利益集团,通过经营实业盈利,希望雇佣(剥削)大量工人,所以对禁锢大量劳动力的庄园主、大地主深恶痛绝,无比希望庄园经济破产。


 经济和政治上的需求,让这样的利益集团成了世家门阀政治的死担


 这样的利益集团,和宇文温影共同语言”,认同他的理想,所以对于继尝发扬他的“遗愿”有不可磨灭的决心。


 但这样的利益集团,在他死后很大概率变成肥羊任人宰割,一切又回到原来的轨迹。


 所以,宇文温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采取了一个颇有风险的做法,那就是武装这个利益集团。


 辽东正在发生的事情,就是这一做法的初步结果。


 新利益集团有了武装,旧利益集团同样拥有武装,那么很可能当他辞世,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渐渐激化变得无法调和,于是内战爆发了。


 内战若真的爆发,其结果如何,宇文温当然不知道,但他真心希望新的利益集团能够获胜,而自己的儿孙,是胜利者一方。


 这个想法听上去很可笑,但宇文温却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实现。


 那就是这场内战,他亲自来打。  

(http://www.ccfang.cc/novel/Bw1E2Q0LrWeG.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