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 第五百零四章:悲喜各不同、开始上工

第五百零四章:悲喜各不同、开始上工




 韩立有没有帮孟再红检查身体谁也不知道,不过她走的时候原本拎着蛇皮袋的手倒背在了身后,看似像是在学一些领导样子,实则是在轻托着自己的后腰,并且走路的时候也跟往常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上河村在经历过知青院的闹剧以后,仿佛已经平静了下来。


 郝红敏在得知韩立开始炮制药材的时候,她专门找借口过来一趟后有点不好意思的开口问道。


 “韩立你这次要做什么药?”


 “这次做的是我练拳时需要的药剂,怎么了?”


 郝红敏尝试了一下,最终她也没说出请韩立单独帮忙做舒展止痛膏的事,话题迂回了一下说。


 “那个.你要是帮人做‘舒展止痛膏’的时候能不能多做一点,我母亲那边用的有点快。”


 虽然韩立对于郝红敏母亲用药膏的速度有点疑惑,但是这种顺手而为的小事他还是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下来。


 吴丽丽最近一直在给孙勇、牛德昌灌输自己回城听到的那些理论,一开始孙勇是拒绝的,因为他虽然稀罕吴丽丽,但是他更想早日回城上班或者上学,当然要是能有一个当兵的名额就更好了。


 但是牛德昌对吴丽丽的这个提议是万分赞同,孙勇眼看着两个人越说越近乎,这让他有一种被挖墙角、戴绿帽子的感觉,于是一咬牙也加入了这个讨论里面。


 随后他们就开始寻找其他的知青提起这个事情,话里话外还是吴丽丽说的那套,什么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属于脑力劳动者,不应该被村里的这些繁重的庄稼活跟限制住,村委会要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时间来思考如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等等。


 至于村民们每天去外面溜达着抓一些雪蛤回来卖给代销点,当然这个要靠运气和技巧,更多的人跑一天也抓不到多少只。


 由于这个时候山野间几乎没有什么野菜可挖,村里面大部分的嫂子、婶子、大妈每天都会聚集在代销点这里一边唠嗑一边给家人做着一些针线活。


 而那些小孩子们就更热闹了,他们现在只要有时间就会聚集到代销点这里看小人书,不过在云家姐妹的严格要求和提醒下,上河村的孩子们在这几天全都养成了洗手的好习惯。


 还有很多人加入了孟再红组织的打羽毛球队伍,这几批人让代销点门前始终充满着欢声笑语。


 这种情况让云家姐妹在代销点那边待着更有兴趣了,更何况侯玉华天天在在那边帮忙,很多事情对方都在抢着干,这让她们能够更专心的打球、唠嗑。


 韩立这两天想要找何米互诉衷肠的话,只能在她跟郝红敏下棋的空闲挨风缉缝。


 不过在张淑兰这个宅女不经常出去,韩立他在何米那边没有机会得手的话就会跑到这里帮她做一番心理治疗。


 韩立这几天在炮制药材无聊的时候猛然间想到,自己刚回来的时候何米交给了他好几封信,自己一开始来回串门走关系没顾上看,后来闲下来以后竟然把这个事情给忘记了。


 现在既然想起了这件事,韩立连忙来到北屋把那些信取出来翻看了一遍,


 这些信其中有两封信是来自冰城邮电局的傅伟红,她在信中说了这段时间收集到邮票,还有一些新年和工作上的琐事,这就是一封正常笔友交流的信件。


 韩立看完以后直接写了一封回信,首先说明自己去年回四九城过年了,今天回来以后才收到对方的信件,同时说了一下自己捡漏获得了一本集邮册的事,当然上面有清大龙和好多民国时期的邮票的事他当然没有忘记炫耀一下。……

 


 韩立看完以后直接写了一封回信,首先说明自己去年回四九城过年了,今天回来以后才收到对方的信件,同时说了一下自己捡漏获得了一本集邮册的事,当然上面有清大龙和好多民国时期的邮票的事他当然没有忘记炫耀一下。


 接下来都是韩立两个同学的信,她们都是在东北这块插队,不过跟韩立根本不在一个地区。


 这里面有两个今年回不了家,但是能够从村里面开出证明信的,她在信中的意思就是韩立过年要是不回去的话,大家可以约定一下时间出来聚一聚。


 这个提议到是不错,可惜韩立收到的时间太晚了,这些韩立都逐一回信说明情况。


 韩立打开的最后一封信是他在陕北插队的同学田晓霞,当初她写信求助的时候,韩立不但给对方汇过去了二十块钱,还寄过去了一大块很肥、很肥的腊肉。


 可惜在今天回四九城的同学里面没有见到她,不过等韩立打开信以后就知道对方过年的时候为什么没回来了。


 这个事情要是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穷”,要是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穷生奸计”。


 田晓霞在陕北插队的村子叫做苦水村,这个村子自古以来就缺水,可以说是陕北地区干旱区中的干旱区。


 天时、地理都让苦水村变的无比贫穷,在这里的人们也没有什么时间观念,人们的一切作息安排都根据天色,因为整个村子里面别说手表了,连一个普通的计时工具都没有,可以说是真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她在这里吃的最多的就是汤,白菜汤、土豆汤、萝卜汤,喝点带油花的汤就算是改善生活了,为此在这里时间长的老知青还专门编了一段顺口溜。


 知识青年爱喝汤,早晨喝汤迎朝阳,中午喝汤暖洋洋,晚上喝汤照月亮,喝汤喝的肚儿涨。


 苦水村别说电灯了,就连煤油灯和蜡烛都很少有人舍得用。


 而且这里住的都是窑洞,外面还亮着呢里面已经黑的看不清楚东西了。


 为了省点煤油,大家晚上吃饭的时候会端着碗走出自家的窑洞,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扯着家长里短,但是这里的风沙太大,很多知青根本享受不了这个待遇,她们宁可在屋里面摸黑吃饭,也不乐意在外面吃一嘴的尘土。


 这里因为太穷、而且路非常的难走,她们中间很多人连附近的县城都没有去过。更不要说吃过什么好东西了,所以苦水村大部分村民都坚持认为酸汤饺子和油泼辣子是天下最美味的食品。


 她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给村民讲解自己家乡各种美食的时候,他们一概不承认。


 你要是多说几遍的话,那苦水村的村民就会一致认为你没见过世面,而且一定没吃过酸汤饺子才会在这里胡咧咧,怎么说呢?苦水村的村民属于那种又穷又犟的性格。


 但是造成田晓霞她们今年不能回城的原因依旧是穷闹的,苦水村大队长的儿子相中了县城里面的一个姑娘,他们俩在上学的时候是同班同学。


 但是人家姑娘家根本就看不上他,更不愿意女儿嫁到苦水村这个苦沟沟里面来。


 女方为了让男方死心,于是就提出了一个天价彩礼,其中就包括必须在县城里面有房,哪怕是一间破窑洞人家也不嫌弃。


 这要是换成一般家庭当时就会打退堂鼓,但是大队长家有七个姑娘只有儿子这一个宝贝疙瘩,怎么可能舍得让儿子难受,更何况儿子要是娶了县城里面的姑娘,往后自己的孙子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城里人,拿一个吃商品粮的户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http://www.ccfang.cc/novel/GBAL9H3E5a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