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二十三章在京城安家

第二十三章在京城安家




 陆炳拉着王道秋出了内宫监铁匠工坊,这次陆炳比较有人性,知道王道秋不会骑马,他就让手下备了辆宽大的马车,他和王道秋一起坐着马车出城。


 大明王朝的宛平县,位于北京的西郊,是北京的附郭县,宛平二字取自于“宛然以平”之意,其辖区包括后世的北京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海淀区。


 永定河就自宛平县中间穿过,永定河可以说是流经北京的最大一条河流,它全长六百五十多公里,上游两大支游,北支为发源于内蒙的洋河,南支为发源于山西宁武的桑干河。洋河和桑干河在朱官屯汇合,也就组成了这永定河。


 王道秋和陆炳坐着马车,就来到了宛平县的永定河边,面对那滔滔的永定河,陆炳指着脚下那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荒滩说道:“解元郎,刚才你在内宫监里的话,陆某听明白了。可这要在永定河边建铁厂,咱们恐怕就要把主意打在这些荒滩之上了。解元郎你看这些荒滩,现在快入冬了枯水期,它自堤岸到水面,足有二十丈宽,等到七八月永定河洪水期,这些荒滩都会被洪水淹没。”


 “咱们在永定河边建铁厂,如果要征用河边的农田,朝廷上的那些大臣肯定是要闹的。毕竟那些河边的农田,都是上好的水浇地。我朝以农为本,水浇地拿去建工坊,这绝对是找死啊!所以咱们要想在这儿建铁厂,就只能填高这些荒滩地了。毕竟这些荒滩地是无主的荒地,要弄这些地,只要跟宛平县衙打声招呼就可以了。”


 “而咱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陆某觉得应该是最适合建铁厂的。解元郎你看,这儿的河道有近百丈宽,这水足够多。而且这地方离官道不远,交通方便,周围又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到时铁厂建立这儿,铁厂里工匠的吃喝,附近农户就能供给。”


 陆炳说的是事实,封建农业社会吗!耕地是根本,尤其是这些河边的水浇地,那更是被国家重点保护的,所以建铁厂这用地不能打河边农田的主意,只能打这些荒滩的主意。


 而陆炳选的这个地方,王道秋往身后望望,也的确就是一望无际的北京大平原,交通方便且能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这是优点,同样也是缺点,缺点一就是安全问题,熟悉历史的王道秋可知道,在嘉靖二十九年八月时,蒙古人就会杀到北京城下。而把铁厂建在北京城郊的大平原上,这不就是送给蒙古人抢吗?


 至于说什么穿越人士可以改变历史,那为什么要改变历史呢?不让蒙古人的马刀,让大明的皇帝和满朝文武们,深刻的认识到大明军队现在有多垃圾,那下一步的军事改革又怎么进行呢?而如果没有一支剽悍的军队,又谈何日不落帝国?


 所以对于四年后的那场蒙古同胞北京一月游,王道秋虽对北京周边的百姓有愧。但他觉得自已在这事上,到时只能提前动员人们撤离了,而至于到时到底能救多少人,那就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除了安全上的原因之外,不能把铁厂建在这北京城郊的这大平原上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王道秋还考虑到了北京这地儿的气候,以及铁厂的规模等因素。说白了就是这点河滩地太小了,装不下他的理想。


 考虑明白了这些,王道秋望着永定河两岸的地形地貌,他心里也有了个初步的规划。于是他向陆炳说道:“陆大人,您选的这地是很不错。但是咱们要建的铁厂到底有多大,您心里可能还不大清楚。我这么跟您说吧,王某心中的那个铁厂,他一年的产铁量,应该比我大明现在全国的产铁量,还要多几倍,甚至是十倍。”


 大明王朝朝廷一年征收的官铁是一千八百万斤,折合后世的计量单位,不到一万吨。但大明全国的铁产量可超过十万吨。王道秋说要建产量是大明全国产量几倍,甚至是十倍的铁厂,这让陆炳听着有些像天方夜谭了。……

 


 大明王朝朝廷一年征收的官铁是一千八百万斤,折合后世的计量单位,不到一万吨。但大明全国的铁产量可超过十万吨。王道秋说要建产量是大明全国产量几倍,甚至是十倍的铁厂,这让陆炳听着有些像天方夜谭了。


 于是陆炳一脸懵逼的样,直盯着王道秋问道:“解元郎,你这话太大了吧?”


 “大吗?陆大人,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宣化那边绝对不止一座红石山。只要人手够,咱们围着红石山,用炸药炸,然后人再上去把炸下来的铁矿石装车运走,上万人一天采个上千万斤铁矿石没有问题。上千万斤的铁矿石,至少可以炼四百多万斤铁,而咱们大明朝廷一年一千八百万斤的官铁征收量,在咱铁厂也就是四五天的产量。四五天抵现在朝廷一年的官铁征收量,那一年呢?”


 “还有仅这京西宛平它的煤、石灰石,就足以支援起一个超大铁厂。更何况这永定河的两大支流,洋河和桑干河两岸各府县,有的是煤田、石灰石和烧耐火砖用的粘土。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凭什么咱们不建一个旷古未有的大铁厂?”


 王道秋把理想说的是证据充分,慷慨激昂。陆炳听了想想也是,只要宣化那边的铁矿石是实打实的巨大,那再加上自己宛平这儿的煤、石灰石,确实足以支撑起一个超大铁厂。


 超大铁厂、超大铁厂,陆炳嘴里反复念叨着这四个字,突然间他想起了昨日,他在西苑永寿宫中,嘉靖帝对他说的那些话。以及嘉靖帝为什么坚持要亲眼见一见,那红石头到底能不能炼出铁水。和如果这红石头到时真炼出铁水后,嘉靖帝为什么说要去亲眼见一见那红石山。


 懂了,懂了,皇上昨天在听到这事的时候,他应该也像王道秋现在一样,有个大铁厂的梦想吧!毕竟如果真能掌握这么一个大铁厂,这不但以后不愁钱花了,更重要的是皇权从此有了钢铁的支持,那就更稳固了。


 想到了嘉靖帝可能的大钢铁计划,陆炳再看看自己选的这地儿,他的确是小了,也存在安全的隐患。于是想明白了这个,陆炳忙就呵令手下,去找两艘船来,他要跟王道秋一起沿河而上,去给未来的铁厂重新选址。


 平原地带人口密集区,大河边船不难找,陆炳一声令下,他的两拨手下骑马,很快就分上下两个方向,去寻合适的船了。


 没一会儿,陆炳的手下支使着船夫,把七八艘船撑到了陆炳的面前,让陆炳挑。陆炳挑了两艘又大又干净的船,就带着王道秋向永定河上游驶去。


 之所以是向上游而不是向下游,是因为永定河下游都是一望无际,人口稠密的大平原。而永定河上游都是山区,山区不但有利于安全,还有利于征地。


 上了船后,王道秋就想着穿回图书馆去查资料,于是他就对陆炳表示,有些事他还要进船舱冷静的想一想,让陆炳不要打忧他。然后他就进了船舱,灵魂穿回了图书馆。


 在图书馆里,王道秋就开始查阅后世这门头沟地区的地理资料。经过一阵认真仔细的查阅,王道秋把自己的目光,锁定在了一个叫王平煤矿的地方。


 根据史料记载,王平煤矿井田范围东至永定河河道,西至木城涧煤矿工业广场,南至九龙山的十字道。煤田东西走向六公里,南北相距五公里,煤田面积十三点五平方公里,而且这里的煤,还是那种埋藏浅易开采的炼焦无烟煤。


 资料里还说王平煤矿不但就在永定河边,它还挨着南涧河,而这条南涧河的上游,就有一座储量惊人的鲁家山石灰石矿。


 这也就是说,炼铁三大原材料,这条南涧河边,可以提供煤和石灰石两样,只需将铁矿石从宣化龙烟铁矿运来即可。……

 


 这也就是说,炼铁三大原材料,这条南涧河边,可以提供煤和石灰石两样,只需将铁矿石从宣化龙烟铁矿运来即可。


 在图书馆里查到了自己想要的,王道秋就还魂回了这十六世纪。


 因为不确定这三四百年来,这地方地名的变化,王道秋走出船舱,就踱步到了撑船船夫的身边,带着套人家话的目的,跟人家攀谈道:“船家贵姓啊?”


 “呦,当不得贵人问,小的姓陈,家里行二,熟人都叫小人陈老二。”


 “哦,原来是陈大哥啊!那陈大哥,你在这永定河上跑船多少年了?”


 “呦,贵人可别这么称呼小人,小人当不起,贵人您叫小人陈二就行了。小人十五岁在这永定河上讨生活,一转眼有二十二年了。”


 “二十二年了,那你对这永定河两岸应该是很熟悉的喽,那你跟我说说,这宛平县都有几条大河注入这永定河的。要那种长十里以上,河面宽十丈以上的。”


 “噢,贵人要问咱宛平县注入这永定河的大河啊,那这还真没几条。这不,贵人前面不远就有条南涧沟,有十几里长,七八月丰水期时,这河面有个三十几丈吧!那现在枯水吗,也就十三四丈吧。”


 南涧沟、南涧河,只一字之差,这应该是没错了。找到了地儿,于是王道秋跟船家陈老二说道:“船家,船在前面南涧沟停一下。”


 “好的,贵人。”


 跟船家陈老二说完话,王道秋就去到船头,跟陆炳去聊天了。


 船行了十几分钟,到了南涧河与永定河的交汇处,船家陈老二按着王道秋的吩咐,将船停在了河口,并高声提醒,船到南涧河口了。


 站在船上,王道秋指着这南涧河口,对陆炳说道:“陆大人你看,这条南涧沟现在河面就十三四丈宽,夏季丰水期可以有三十多丈。如果咱们在这河口向上两里处,炸山造一个坝出来,把这河水堵住,那这二里的河道至少可以填出一百五十亩的平地来。如果再算上周围那些缓坡,到时咱们把这些缓坡上面那些石头,开出来填河道,那现在这河道两边的缓坡,又可造出四五十亩的平地,这一加就是两百亩的平地了。”


 “还有这永定河,现在沿南涧河两边的那些,枯水期露出来的荒滩。那时咱们再筑一个堤,那至少又可以围出百亩的地来,到时咱们可以用这百亩地,堆铁矿石、焦炭和废矿碴。”


 “至于筑坝吗,咱们可以把那坝筑五丈高,平时将水拦在里面,将水位保持在坝前四丈左右。然后再在两侧山腰三丈处,各开两道大的水沟,平时这水沟里的水居高临下,自己流到咱们的厂区里,供咱生产生活用,不用咱费力去提水。在夏天山洪时节,把那俩水沟面向永定河的闸门打开,以便于外速泄洪。”


 “同时在堤坝的中间,咱们也可以设几个闸口,底下连几条水道,再在水道里装水轮机。利用水流直冲而下的动力,转动水轮机,再把……。算了,陆大人,我这么说可能太复杂,我就问陆大人,您见过水力舂米吗?”


 从小生活在湖北长江边钟祥的陆炳,这水力舂米,他当然是见过的。于是面对王道秋的这个问题,他有些疑惑的问题:“水力舂米,我小时候在安陆时见得多了,这东西在安陆基本上村村都有啊!我跟皇上小时候溜去乡下玩,看到那东西自己一提一落,一下下的敲打底下的那些稻谷,皇上那会儿都叫这东西是磕头机。”


 嗑头机!挺形象的,小嘉靖大才啊!知道陆炳知道这水力舂米,王道秋松了一口气,既然人家知道,那这东西的原理就不用再解释了。于是王道秋又接着说道:“噢,陆大人知道那东西就好!那陆大人我问你,如果咱把那嗑头机底下的稻谷,换成烧红的铸铁呢?”……

 


 嗑头机!挺形象的,小嘉靖大才啊!知道陆炳知道这水力舂米,王道秋松了一口气,既然人家知道,那这东西的原理就不用再解释了。于是王道秋又接着说道:“噢,陆大人知道那东西就好!那陆大人我问你,如果咱把那嗑头机底下的稻谷,换成烧红的铸铁呢?”


 “解元郎,你是说让那水力舂米,变成水力煅造,就像铁匠师傅一锤锤,锤打那些铸铁一样?”


 “陆大人聪慧!”


 “哎呦,这哪是陆某聪慧啊!这是解元郎你大才啊!是呃,这水力既然能舂米,自然也是能打铁的。解元郎,你太聪明了!”


 陆炳得到王道秋的提点,立马就想到了水力煅造机,这原理太简单了。毕竟咱老祖宗己经拿这,舂了上千年的稻谷了。



 本章完

 

(http://www.ccfang.cc/novel/GfJG9JLBJM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