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寒门小娇妻 > 第一百二十章 可有参加童生试

第一百二十章 可有参加童生试



  “三日之后,庐阳书院将会正式开学!”



  “到时候,你便持我之门帖,自可拜入庐阳书院门下。”



  说完,李白崇找来一个精致的帖子,只见这名举人老爷挥毫泼墨,顷刻之间便有带着他所持印章的帖文出现在黄廷晖与老族长的面前。



  “我的名帖!”



  “只此一张!”



  说完,李白崇抚了抚自己的胡须,神色肃然。



  “有这名帖,晖哥儿便能进那庐阳书院读书了?”



  老族长抚了抚那张名帖,一脸的激动。



  “那是自然!”



  “以老夫举人的身份,又兼得庐阳书院的教习。”



  “若是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到的话,这举人身份、这教习身份又有何用?”



  能够考上举人的士子,哪个不是从千军万马之中杀出去的?



  李白崇自然是有着身为举人老爷的骄傲。



  “那是!”



  “那是!”



  老族长嘿笑道,看到李白崇写下的那名帖,他显得比黄廷晖还要激动许多。



  “晖哥儿!”



  “晖哥儿!”



  老族长唤了黄廷晖两声,黄廷晖这才从遐思之中回过神来。



  “快将名帖收起来!”



  得到老族长的吩咐,黄廷晖立马向前走了一步,将那名帖收入怀中。



  “举人老爷,廷晖多谢了!”



  “都说瑞安县的士人之中,唯有李举人的字为当世一绝,今日一看,果是如此!”



  “廷晖刚才一时间看痴了!”黄廷晖对李白崇拜了拜,他与李白崇说道。



  “哈哈哈……”



  “哈哈哈……”不得不说黄廷晖这琢磨人心思一块,还是颇有造诣的。



  只是一番话,便让李白崇心情瞬间愉悦。



  “谬赞了,谬赞了!”



  “不过是手熟尔,旁人高抬我了!”



  李白崇抚着胡须,与黄廷晖哈哈大笑了起来。



  纵然是如他一般执拗、有原则之人,也是在乎名誉、也是喜欢别人夸的。



  黄廷晖这番话,可以说是说到李白崇的心坎里了。



  要不然李白崇也不可能如此高兴。



  果然如此!



  黄廷晖暗暗想道,之前听老族长说李白崇年少时,字写的不好看,他只能跋涉数十里路途去求一名书法大家教自己写字。



  终日不辍!



  人便是如此,对于自己跋山涉水、付出极大代价才得来的东西,才会更加的珍惜。



  李白崇跋山涉水去求学、这才练的一手的好字。



  他自然对自己的字,自然会有一种自傲。



  “对了,廷……晖哥儿,你眼下可是过了童生试?”



  李白崇突然想起一件事,他看向黄廷晖问道。



  童生试?



  听到李白崇这么一问,黄廷晖的脸色露出了尴尬至极的笑容。



  那二混子,狗叫了都会摇头的主。



  他连字都怕是没有识全,又哪里敢去参加童生试。



  顶着个读书人的名头,到处招摇撞骗的主。



  去参加那童生试,也不就露馅了?



  更何况童生试要求同考者五人互结,并且有本县廪生作保。



  像以前黄廷晖那个混子,读书不成、偷鸡摸狗的手段一流。



  更是成天与地痞流氓之类的人混在一起,又有谁愿意与他互保、愿意给他作保呢?



  “学生尚未参加童生试!”



  虽是极为尴尬,但黄廷晖还是硬着头皮与李白崇说道。



  “尚未参加童生试?”这下轮到李白崇目瞪口呆了。



  虽说黄廷晖年岁不大,也不过是刚成婚而已。



  只是童生试一个门槛,就拦住了不知多少读书人。



  李白崇甚至是听说有百岁老人,依然是参加那童生试。



  不过黄廷晖断然不是因为才华问题,而迟迟不能参加童生试、不能通过童生试之人。



  只是《望岳》一篇,足以让许多士子为之叹服。



  似乎是看懂了李白崇眼中的惊诧,黄廷晖只能解释道:“起初家贫,无人愿为学生作保。”



  “父母相继离世,荒废了不少年华。”



  听到黄廷晖这么一解释,似乎一切便能说得通了。



  甚至听完黄廷晖的这些描述之后,李白崇点了点头,“原来是这般!”



  “虽说庐阳书院收录学子向来是不拘一格,不问学子之籍贯、身份,无论贫贱富贵皆是一视同仁。”



  “但在庐阳书院求学的学子,多是通过了童生试的读书人。”



  “往年童生试中的县试多二月举行。”



  “县试由知县主持,一般考五场,分别考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



  “县试要求有同考者五人互结和一名秀才保举。”



  “此事我会为你安排,你尽管备考便是……”



  “留给你的时日不多,这段时间你要多温习温习功课,以你之才华,通过县试想来不难。”



  “至于府试多在四月举行,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县试已录取的士子得以参加,连考三场,府试通过者方可参加院试。”



  怕黄廷晖对科举之事不太了解,李白崇又是细细介绍了一番。



  科举考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省试、殿试。



  其中县试、府试、院试为一阶段,乡试、省试、殿试也是另外一个阶段。



  通过县试、府试,可称之为童生。



  通过了院试之后,可以称之为秀才。



  乡试为举人,这时候便已经是有做官的资格了。



  至于通过省试则被为进士。



  那时候,只要通过了省试已经是可以高枕无忧了,毕竟得到进士身份之后,一般是不会做罢黜的。



  除非哪个不要命的,做出了把皇帝老子给骂上一通的事情。



  至于殿试,不过是进一步区分这些进士的起点罢了。



  古代取士都是为皇帝服务罢了,所以取士当然是要由皇帝来决定的。



  故而才会有殿试这一关,也由皇帝亲自点出状元、榜眼、探花等名次。



  在士人,或者说在老百姓的称呼之中,县试、府试、院试为“小三元”。



  “乡试、省试、殿试”则是为大仨元。



  虽说小说之中多出现连中“小三元”,“大仨元”的桥段。



  但那只不过是作者的极限yy罢了。



  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之中,史书上有记载的连中三元的文武人员人物一共有18位。



  而古代状元有504位,至于中进士之人更是如过江之鲫。



  连中三元的概率与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有的一拼。



  至于连中六元,在另外一个世界的科举史上,仅有一人做到而已。



  这个人就是明朝的黄观。黄观从县试到殿试,均为案首。



  所以被称为“六首状元”。



  时人更是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



  /92/92329/26732380.html

 

(http://www.ccfang.cc/novel/Gr1WN1KxjZbx.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