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皇兄何不禅位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帝王心术(2)

第三百一十五章 帝王心术(2)

收复萧摩诃的过程比较轻松。

当然,这也跟高俨刻意营造的氛围有关,没有把话题往忠君爱国那方面去靠。

毕竟萧摩诃这个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反叛基因存在,或者说他这一脉都带点造反的血统。

历史上的萧摩诃是陈顼死后被陈叔宝信重的大将。

杨坚建立隋朝后举兵南下,萧摩诃也是关乎陈国安危的最重要一道防线,但他最终却主动放弃防守,让隋军趁虚而入,兵临建康城下。

当然,这其中固然也有后主陈叔宝的责任,因为这个家伙在萧摩诃带兵与隋军对峙的时候,睡了人家新娶的续弦,换谁谁不生气?

若说前面这一次还情有可原,但后面萧摩诃降隋后,因为觉得自己得不到重用,又联合汉王杨谅起兵造杨广的反,最终兵败被杀。

而他那几个儿孙也是不甘寂寞的角色。

早在杨坚还是皇帝的时候,次子萧世略便在江南举兵作乱。

按理说萧摩诃作为父亲是有责任的,但杨坚还是十分大度的没有追究他的过失,说萧世略只是受人利用,这也就罢了,可后来萧摩诃的孙子也参与到了杨玄感的叛乱之中…

但若说萧摩诃为何这么爽快的降了齐,实际上还是要归纠于他和吴明彻之间的矛盾。

实际上在南朝,因为陈顼倚重年纪老迈的吴明彻,让不少处于四五十这个年龄段的将领感到非常嫉妒,其中就有今年才四十一岁的萧摩诃。

要知道吴明彻北伐挂帅时已经将近七十岁了,以这样的年纪告老还乡颐养天年早就足够了,把位置腾出来让给“年轻人”最是合乎时宜。

但偏偏吴明彻不服老,尤其北伐之初,萧摩诃曾向吴明彻谏言,让他率大军直取寿阳,围绕扬州一带与齐军展开对峙,凭借南朝曾经在江淮积攒多年的“情分”唤醒江淮百姓对汉人王朝的归属感。

但吴明彻不听,非要兵行险着,还对萧摩诃口出恶言:

“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言下之意就是你萧摩诃只适合冲锋陷阵,出谋划策这种高级的玩法,你不行!

这话谁听了都生气啊,何况萧摩诃已经年过四旬,还让他像初出茅庐那样,领着一群毛头小子去冲锋陷阵?

更何况萧摩诃本身就热衷于追逐权力,被征调过来听一个老头子指挥已经足够郁闷了,现在还要他做先锋小将去与人恶斗?

可即便心中再不情愿,萧摩诃也只能捏着鼻子答应,并依靠一身过硬的本领把史万岁他们耍得团团转。

但很可惜的是,一意孤行的吴明彻最终还是兵败了,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萧摩诃脑中只闪过一个念头,那就是终于把这老头给熬死了,可很快问题又来了,他该何去何从?

凭他的眼光已经瞧出陈国这回只怕要倒大霉,哪怕侥幸回到江南,最终也难以与齐国匹敌,而就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碰上了高俨。

所以吴明彻的死讯对萧摩诃来说就像是去掉了挤压在心中的一块巨石,让他整个人身上的阴郁之气一扫而空,还有心情与高俨说起了笑。

高俨对萧摩诃的履历如数家珍,并在乎他将来造反的潜在可能性。

在高俨看来,臣子造反那是皇帝无能的一种表现。

比如贞观朝,李世民的那些心腹爱将唯一造他反的大概也就侯君集一人,但那时的李世民实际上年纪不小了,且侯君集造反也是受了太子李承乾的蛊惑,毕竟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大唐太子的岳父。

换句话说,他其实不是为自己造反,而是为了自己的女婿,自己的外孙。

但高俨就没这个烦恼了,他与萧摩诃的年龄差足足有二十几岁,年龄上巨大的优势足以把后者牢牢镇压到老死在床上的那一天。

因此高俨当场就把齐国空缺已久的右骁卫大将军赐给了萧摩诃,使后者感动得当场落泪。

就是不知道等萧摩诃得知现在的右骁卫根本就没有一兵一卒的时候,脸上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要知道当初鲜于世荣走的时候,把整个右骁卫的家当都给搬空了,连根毛都没剩下!

这也是朝廷为何迟迟不重建右骁卫的原因。

无他,唯花销太大啊,一支军队光有人可不行,大到军械、战马,小到火头军的锅碗瓢盆都得重新准备!

可谁让原来的右骁卫是晋阳贵族的私兵呢?

人家总不能把自己积攒的家业平白无故的送人吧?

这也是目前齐国军队的一个缩影,绝大多数军队身上多少都带着一些私兵的特征,让高俨在一开始任命这些大将军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

若是扒开了看,晋阳贵族们还是各自带各自私兵的大将军,唯一不同的就是每一卫下面的两位将军和一位都督是高俨后来安插进去的。

其实这些人也大多来自鲜卑贵族,差别只存在于相互之间派系不同。

但这便是高俨的帝王心术,启发源自于正在南边苦苦挣扎的宇文邕。

宇文邕虽然被宇文护掀了桌子,但他这个人身上还是十分有可取之处,尤其是对待降臣方面,宇文邕可以说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历史上北周破齐,宇文邕在邺城鏖战分身无术,于是托重臣韦孝宽去劝降东雍州刺史傅伏。

起初傅伏不答应,还还对劝降的韦孝宽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皇兄何不禅位

“事君有死无二。”

宇文邕见他性情这么刚烈,显然报了死国之志,这让周武帝非常的不爽。

后来北周破齐,俘虏了齐帝,宇文邕又遣降臣再次招降傅伏。

傅伏隔着汾水问周国官员:

“齐帝现在在哪里?”

周国官员回答:

“已经被擒获了。”

传伏于是“仰天大哭”,作无奈之状被迫投降。

宇文邕问投降的傅伏:“为何不早降??”

但这一句话把傅伏给问哭了,他边哭边说:

“臣三世为齐臣,食齐禄,不能自死,羞见天地。”

宇文邕听罢心里闹矛盾了,这家伙杀还是不杀,委实不定啊!

但周围有很多降臣和兵士目光,让周武帝瞬间拿定了主意,于是亲自上前拉起傅伏的手,说:“为人臣子,应当向您一样啊。”

宇文邕还把自己吃剩下的羊肋骨分给傅伏,对他说:

“骨亲肉疏,所以相付。”

大概意思是你这人值得我以骨肉相托,以心腹相待,并将守卫宫禁,保卫自己人身安全的重任交给了傅伏。

但这还没完,宇文邕还专门跑去叮嘱傅伏:“如果马上用你做高官,我怕降臣们嫉妒,你努力侍候寡人,不要去担心前途富贵。”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傅伏已感激涕零,就如同现在高俨身边的萧摩诃一样。

但帝王心术还不尽于此,宇文邕回头责问被俘虏的齐帝,傅伏当年给北齐立了大功,你却薄待功臣,实在不该!

但不是所有北齐的降臣都有傅伏的待遇。

在北齐真正掌权的贵臣,如高阿那肱、穆提婆等,他们在投降一年后,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被宇文邕罗织罪名纷纷斩杀。

为何?因为这些人对北周没有丝毫用处,他们的声望和人脉依旧会在投降后的齐国官员们中产生极大的的影响。

就如同吴明彻之于陈国那样,所以在抓到吴明彻的那一刻,纵使吴明彻表露出了归降的意愿,但高俨还是毫不犹豫地当着兖州军民的面,把他的人头给剁了下来!

喜欢皇兄何不禅位  

(http://www.ccfang.cc/novel/IJ2ELFC41MB.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