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红楼沉浸式围观 > 第170章 各损失

第170章 各损失




 从高处看, 更能清晰地看到山门前那一片狼藉。


 云芳就转头和那个聊得正高兴的老尼姑说“师太,你看看那边儿是不是出事儿了。”


 老尼姑满脸笑容地听到这话,嘴里说着“阿弥陀佛, 施主怎么了”就跟杨太太告罪了一声, 站起来来到了云芳身边。她以为云芳又闹幺蛾子呢, 满脸微笑顺着云芳的手往前面看了一眼,顿时吓得三魂六魄都跑没了。


 “这这这”


 云芳就说“我瞧着这排场应该是王府的马车。除了他家,没人在山门那里扯布障。”


 老尼姑这个时候急得跺脚,来不及跟杨太太说话就提着衣袍飞快的下山去了。


 杨太太站起来来到了云芳身边,手搭凉棚向下看了看。


 云芳一脸震惊的样子“哎呀,也不知道这到底怎么样了, 看样子撞得挺厉害的。求菩萨保佑,可千万不要出事啊。”


 杨太太转头看了一眼云芳, 就觉得挺惆怅的, 养大的丫头片子已经学会装模作样了, 或许早早的就已经不是个好惹的人了, 然而总觉得她还小。


 杨太太也没说什么, 就跟云芳讲“现在下山去吧,估计等一会儿官府就来人了。”


 要想装模作样, 就从头到尾一个模样,既然粉墨登场了,这戏是要唱下去的。


 这种事儿实施的时候非常简单,想要在官府和王府的彻查之下瞒天过海可就不容易了。


 当云芳扶着杨太太下山的时候,整个香叶寺已经被团团围住。


 已经有人开始对寺庙里的这些人分类了。


 这时候就有一个满脸横肉的婆子来到了云芳和杨太太面前问道“不知道太太奶奶来这里干什么的”


 云芳就说“我和我娘来这里还愿的。”


 这婆子就问“什么时候来的”


 “早上。”


 “跟寺庙里提前打招呼了吗还是突然决定要来的”


 “我们早半个月都已经跟这里的师太约定好了。”


 这个婆子又问了一些问题,问明了杨太太和云芳的身份之后叩头赔礼道歉,说是职责所在,得罪了。


 杨太太就好言好语地安抚了一下这个婆子, 随后就和其他一些女眷等着官府将大家疏散。


 至于还愿的事儿,过几天再进行。


 这寺里的尼姑都已经被拘拿了,就是云芳他们不介意山门前的事儿,这个时候也没有尼姑能主持还愿这个事了。


 大家都被集中在一处房间里,天气又热,连口水都没有,周围全是抱怨声。那些看守这间屋子的婆子都知道这里坐着的都是一些官员家眷,就不敢太为难她们,急急忙忙的找到现场的官员,问问这些女眷们什么时候送走。


 刑部和顺天府的官员都来到了现场,这里自然也少不了北静王府的人,北静王府的人是赶来最快的。


 当这些官员和北静王府的属官一起勘察现场的时候,北静王才姗姗来迟。


 贾琏也跟着一起在现场勘查,这里有更专业的刑部人员,所以他们顺天府的官员更像是打下手的。


 当北静王来了之后,贾琏跟府尹谢大人说:“您先在这里安坐,下官家里和那边儿的王府有点儿交情,王府碰上这样的事儿,下官过去说两句话。”


 谢大人点了点头,贾琏拱了拱手,便过去王府那边和北静王打招呼。


 北静王的脸色很难看,这事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冲着北静王府来的。他看到贾琏过来于是便以兄弟相称,虽然脸上难看,但是态度很温和,贾琏顺嘴安慰了他几声,声称自己职责在身不便久陪,便想告退。……

 


 北静王的脸色很难看,这事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冲着北静王府来的。他看到贾琏过来于是便以兄弟相称,虽然脸上难看,但是态度很温和,贾琏顺嘴安慰了他几声,声称自己职责在身不便久陪,便想告退。


 北静王拉着贾琏的胳膊不让走,平时荣国府的人滑不溜手,他更想和荣国府的人多来往一番,自家正好有了这样的祸事,北静王就以此向贾琏诉说自己多么难受惶恐。


 “也幸好是王妃身边坐了几个人帮她挡住了。虽然未曾受伤,但是受了不小的惊吓。本就是后院女眷,实在是与外面的事儿没什么瓜葛,若是有人对小王心怀不满,尽管冲着小王来,又何必祸及家眷呢”


 说着就用袖子擦了擦眼泪,贾琏就觉得特别腻味。大男人哭哭啼啼的让人觉得太柔弱了些。


 但是贾琏也要硬着头皮劝她“王爷,现在不是难受的时候,不知道王府里面太妃心情如何,是不是也因此烦恼您是一家之主,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着急,不然家中的内眷岂不是更加惶恐。”


 “你这话说的对”


 北静王还想拉着贾琏多说几句,顺天府的一个差役就跑过来喊贾琏“贾大人,刑部的几位大人要咱们在旁边搭把手。”


 贾琏眼神往旁边的谢大人那里瞄了一眼,就见谢大人瞧着这边,就知道以谢大人的脾气是不想和这些人扯上关系。这是打发人来叫自己回去,立即把自己的胳膊从北静王的手里扯了出来,急急忙忙地告辞“王爷,您先坐着,差事急切,容下官先去帮忙。”


 说完像是一只后面有猫追的老鼠一样拔腿就跑。


 跑到了刑部的那些官员旁边,贾琏很热情的问“各位大人,有没有我们顺天府能做的事儿在下义不容辞。”


 刑部的官员来了五六个,其中一个中年官员就说“我们带来的人手不够,让你们的人手把周围一些百姓们拢到一起,问他们前前后后都发生了什么都看到了什么”


 贾琏这个人有几分急智,谢大人又是一个能臣,顺天府的人自然是早早的做了功课。


 贾琏就和这些官员说“我们刚才已经问过了,他们说事情非常凑巧,有一个经常往这里送香油的货郎挑了两坛子香油,上坡的时候在地面上碰碎了油坛子。那些油留在石板上没有清理,所以马车下来的时候就滑了一下,后车撞前车才成了这个样子。”


 其中一个年轻的官员问“那你们有没有问到有人故意往这里面扔鞭炮”


 贾琏摇了摇头“这倒没听说。”


 这个年轻的刑部官员有点看不上顺天府的人,就说“若是没有那一串鞭炮倒也能说这是一桩意外。可偏偏有人扔了一串鞭炮,那就是蓄意谋划。”


 贾琏立即点头称是“是是是,您说的对,我们没有问清楚,这就让人去打听。”


 贾琏转身想走,为首一个上了年纪的却说“且慢,现如今查问这些人的口供不是要紧的事儿,你打发个人把老谢请来。”


 没过一会儿顺天府的府尹谢大人便走了过来。


 刑部为首的老官员就说“老谢,你破案也是高手。你跟我说如今最要紧的是什么”


 谢大人呵呵一笑,对着这些刑部的大小官员拱了拱手。


 “最要紧的自然是要把幕后之人找出来。这幕后之人,十有就在这群百姓里面。”


 刑部年纪最小的那个官员却有些不服气,问道“谢大人为什么这么说”


 “做了事自然要来看看现场,要是不亲眼看看,心里面就觉得不舒服。特别是有些人做坏事的时候,很想看看效果如何,事情闹的越大,越是得意,越是想让人知道,越是想要显摆,所以就在这不远处,刚才被拘起来的那些百姓里面就有一个幕后之人。”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谢大人觉得幕后之人已经逃脱了。“咱们也可能来晚了一步,若是事情刚刚发生能立即控制住最近的几条街道,幕后之人说不定逃不脱,咱们来的时候他可能只看了一眼就已经离开了。”……

 


 “做了事自然要来看看现场,要是不亲眼看看,心里面就觉得不舒服。特别是有些人做坏事的时候,很想看看效果如何,事情闹的越大,越是得意,越是想让人知道,越是想要显摆,所以就在这不远处,刚才被拘起来的那些百姓里面就有一个幕后之人。”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谢大人觉得幕后之人已经逃脱了。“咱们也可能来晚了一步,若是事情刚刚发生能立即控制住最近的几条街道,幕后之人说不定逃不脱,咱们来的时候他可能只看了一眼就已经离开了。”


 刑部的老官员点了点头“那个挑着坛子洒了油的货郎才是关键人物,只要这人能找到,事儿就好办了。这人找不到,那幕后的人就是脱钩了的鱼儿,已经游入大海了无痕迹。”


 他们站在一起就没再说什么,听明白的听不明白的都觉得这事儿很大,没过一会儿刑部的一个官员急匆匆走来,从袖子里面抽出了一张纸,对年纪大的这个官员说“大人,已经查出来了,死了两个人。


 是北静王府属官的家眷,两个死者是主仆关系,当时双双被甩出马车,那位奶奶是甩出来的时候撞到了头,成了重伤,刚才重伤不治已经没了。丫鬟是被马匹踩踏,大夫说五内皆碎,也是重伤不治。其他人的伤势或重或轻,或擦伤,或撞破额头出血,大夫说都能救得回来。”


 大家都没说话。


 刑部年轻的官员就说“从死者身上查,倒推一番,看看谁和她结怨这也是一条路子呀”


 除了他很兴奋之外,其他人都不说话。


 刑部管理女犯人的狱婆在这时候找到他们,说“各位大人,里面都是些官家奶奶,这个时候吵闹着要回去呢。请示下,什么时候让她们走”


 这位为首的刑部官员说“都是谁家的记下了吗把名单给我。”


 看到名单之后,他心里暗自叫苦。


 这幕后之人,根本没走


 而且也压根儿没打算要走。


 凭着这些年的经验,他一眼能看出来,这些女人中就有幕后之人。


 如果是在平时,他是一定要好好的审一审问一问,可案子牵扯太广了,今日朝中各派的人差不多都聚齐了。要是再掀起事儿来,又是一场大风波,江南的局面都成了这个样子,京城再乱起来,可怎么办怎么才能糊涂的结案呢


 他看看北静王府那边,这事儿是瞒不住的。


 再看看顺天府的人,他把纸张折叠好塞进了袖子里。


 对狱婆说“都放了吧,天气太热,这些人娇贵的很,中暑了又是咱们的不是。”


 说完对身后的官员说“发下海捕文书,追查扔鞭炮的泼皮和送香油的货郎。”


 谢大人一笑,也知道刑部想糊弄事儿。


 刑部的官员找到了王府的属官。


 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和什么人结怨了”


 这问题让王府的长史没法回答。


 眼下这件事儿肯定是有人报复,而且还是蓄意报复,每一步都是人家算计清楚的。如果刑部官员敢说这是意外,王府的长史能一口吐沫吐到对方脸上。人家也没说这是意外。人家直截了当的问你们和什么人结怨了那这真的没法回答。


 结怨分两种和王爷有公仇,和属官有私仇。


 北静王虽然在私交上没什么仇人,但是他作为一个异姓王,天生就和皇室不对付,自然也和朝廷里面一些保皇党不对付。不仅如此,有些读书人也看不上异姓王,觉得不是正统。


 这个范围这么大,所以没法说。……

 


 这个范围这么大,所以没法说。


 再有就是属官在外面惹了仇人引来了算计,这种事儿不是没有,而是王府长史没法掌握。一来是属官太多,二来是人家的私事只要人家不讲,谁能立即知道


 刑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我告诉你了,人家就是冲着你们来的。


 第二个问题就问到了长史的脸上“自来你们王府就是开衙建府自己办事儿,不知有我们能帮上的忙吗”


 刑部问的是我们能查,但是你们愿意让我们查吗


 必然不能啊


 一旦答应,皇帝的手立即伸入王府的事物里面,不把北静王府这个缩小版的朝廷查得天翻地覆再刮一层皮肉不算完,甚至凑着这个机会要干掉北静王府也不是不可能。


 长史立即笑着回答“没有的事,我们才不会和人家结怨呢,我们太妃王妃自来是与人和善,我们家也向来乐善好施。这本就是一桩意外,我们王府也查清楚了,今日的货郎喝了点儿酒,所以一时不察才碰碎了坛子。


 哎,虽然我们家的人没了,但是这也确实是意外,怪不得别人。我听说你们还发下了海捕文书,算了算了,撤销了吧,人家既然是无意的,我们也就不追究了。这事儿就当没发生过。”


 刑部要的就是这句话,于是立即收队回衙门。苦主就说没事儿当没发生过,顺天府也不想做愣头青,这事儿刑部都不管,难道顺天府管于是也收拾东西带人回去。


 北静王吃了这哑巴亏,回到轿子里就铁青着脸。


 然后回到王府里又是一番鸡飞狗跳,既然刑部的小官员就能看出来死者死的有些蹊跷,顺着死者的关系逆推,十有能找出线索,王府里面也有能人,回去之后半天内就找出来里原因。


 死者找人给殷家投了水痘,报复父兄在江南被杀,下令杀人的是殷祺。


 北静王知道之后气的当时就砸了一套瓷器。


 “这些无知妇人,这是要坏了我的大事”


 朝廷里有两条约定俗成的准则告老回乡后不追究和不对孩童下手。


 就是抄家灭族,也不会对未成年孩子执行死刑,大都是流放,是生是死看这些孩子的命数了,命硬了活下去,顶不住就死在路上。


 这些人对孩子下手被抓个正着,人家报复回来,不仅没人同情,还会纷纷指责北静王府破坏规则,太过分再说了钦差在江南杀人也是有理有据,杀人的流程是上报京城核准的。你们在上报的时候不救,人死了要报仇,这是什么意思


 官场的官员不会把这件事儿理解成女眷私自动手,只会认为是王府做事不地道。你事先不施救,事后要找茬,讲不讲理


 异姓王不是正统,北静王最在乎的就是风评。以前在读书人那里营造自己是个贤王,故意把自己往闲云野鹤读书喝茶的印象上靠,全被这件事给破坏了。他就能想象那些读书人背后会怎么说,说自己柔奸成性 。


 北静王气的差点晕过去。


 王府的一些主要官员聚集在他跟前。


 其中一个人捏着胡子说“殷家的小儿子殷叡,就是个国子监出身,他的同门如今人数众多,一旦摇旗呐喊,声势极大。”


 殷叡是国子监出身,讲究同门同年同乡的读书人圈子,这种国子监出身的还会加一条同学


 北静王问“他们杀人了还不满足”


 这个捏着胡子的人说“怎么会满足杀人是为了泄愤,只能让殷家气顺,宫里能不能气顺咱们还不知道呢。”……

 


 这个捏着胡子的人说“怎么会满足杀人是为了泄愤,只能让殷家气顺,宫里能不能气顺咱们还不知道呢。”


 就有一个人对北静王说“江南保不住了。


 这事儿因江南女子而起,势必要在江南结束,咱们苦苦支撑了半年,在这件事上怕是要丢盔弃甲了。甄家那里,咱们早做打算才好。”


 北静王没有说话,他之所以和江南联络起来就是为了图江南的钱,以前以为江南是他的钱袋子,而甄家就是掌管钱袋子的好人选,没想到事情急转直下。


 江南的钱现在拿不到了,不仅拿不到了,那些以往笼络的官员获罪,江南到处哀鸿遍野,就是那些想要到京城里面找靠山的墙头草,这个时候也因为大环境不好而缩了起来。


 甄家现在不是帮手,而是累赘。没有这件事,王府也要考虑怎么撇开甄家,这就是为什么北静王和王妃去年还是恩爱夫妻,今年就成了聚少离多的怨偶。


 北静王想了一会儿,“面子里子总要留一样。这样吧,我去宫里跟皇帝认错,甄家和江南就交出去了,换他让殷家闭嘴。”


 在回去的路上,杨太太问“你说,北静王府真的愿意吃了这个哑巴亏吗”


 “愿意啊因为北静王知道,皇帝对于北静王府用的这一招叫做伐而不攻,其实就是水磨工夫,一件事是不会让他们立即倒下的,要一件一件累积,钝刀子割肉放血让王府虚弱,虚弱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能一棍子打死,王府也知道,在不断挣扎,所以目前彼此相安无事。


 要是北静王府认输了,我哥哥就要回来了。”


 杨太太就说“你倒是知道的多。”


 云芳就搂着杨太太的胳膊“我哪是知道得多,不过是家里面的那点事儿让我给想明白了。我们家的笑话您最近听过没二太太最近抖起来了,薛家的姑娘一直想嫁给宝玉兄弟,用的就是这招伐而不攻,如今薛家的姑娘正对着二房钝刀子割肉呢。”


 杨太太摇了摇头“最近一些日子我也不出门就没有听说过,叫我说你们家那二太太也该早点儿下定决心。若是愿意两家结亲,那就痛痛快快的把事给办了。若是不愿意,就放人家姑娘早点儿去婚配。这样一直拖着可怎么好我听说这是亲姨妈,亲姨妈能做出这样的事儿”


 云芳跟着叹口气,“有时候,亲戚还不如外人呢。”


 “你这话说的对。”


 车子到了东院门口,云芳下车,看着载着杨太太的马车走远了。


 刚进门,王善保家的就喜气盈盈的来跟云芳报喜“奶奶,您不在家不知道谁家来送礼了,是北静王府。”


 云芳动作一顿“他家干嘛来的”


 “说是补送给三哥儿一份满月礼。”


 “不是送过了吗”


 “太太也是这么说的,王府的女人说话可好听了,后来太太被说的高兴,就收下了。”


 云芳觉得,更应该说成邢夫人被人家绕晕了,迷糊着收下了。


 云芳去了邢夫人的院子里,邢夫人抱着长生正哄着,就潦草的指了一堆东西说“这是北静王府送来的。”


 云芳就说“不年不节又没什么事他们往咱们家送什么礼再说了,人家是王府,咱们家如今门上挂着公府的匾额,却又不是公府,哪敢这么大模大样的收人家的东西。 ”


 “我也是这么说呀,但是人家女人放了一点信儿出来,我的脑子就有点不够用了。人家说他们郡主比咱们长生大了那么一点,说了一堆的夫妻相,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我就这么一犹豫,东西就留下了。”邢夫人拉着云芳“你说他们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要和咱们结亲”……

 


 “我也是这么说呀,但是人家女人放了一点信儿出来,我的脑子就有点不够用了。人家说他们郡主比咱们长生大了那么一点,说了一堆的夫妻相,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我就这么一犹豫,东西就留下了。”邢夫人拉着云芳“你说他们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要和咱们结亲”


 云芳一口气梗着,只能先安慰邢夫人“叫我说太太就是胡思乱想,也不过是几个来送礼的婆子嘴上没把门说了几句不该说的闲话。您倒是在这里多想


 你回头再想想,要是真有这种事儿都是双方父母透点意思出来,哪有让奴才来回传话的。再说了,他们家郡主和咱们家孩子年龄都那么小,谁知道将来什么样,咱们这种人家哪有定娃娃亲的。”


 就是他们有这意思,云芳也不会答应。


 “你说的也对,确实是这个道理,你看看宝玉,婚事一直往后推,这不就是待价而沽的意思吗小孩子也是这样,咱们家孩子我是觉得聪明伶俐,万一将来考不上状元,人家王府说不定还看不上呢。”然后自言自语“这王府也不行了,派出来的这几个女人都是碎嘴子。可见这几年没了管教,不成样子了。”


 云芳跟着笑笑,跟邢夫人说“这事别让老太太知道。”


 “看你说的,我有那么傻吗”


 云芳挤出个笑容,邢夫人是不傻,不过很多时候就是个憨憨。这时候门外进来一个丫鬟,手里拿着拜帖,进来回话“太太,三奶奶,住在北面的薛太太想借着咱们家的园子摆一日戏酒,请您二位明日去呢。”


 云芳接了帖子,问“谁答应借园子给她们用”


 “二太太许了薛家用一片地方。听说薛家的大爷要回来了,薛家太太说,这位大爷出门了这么长时间,全须全尾的回来了,所以就高兴,想请大家乐一乐。”


 邢夫人就说“跟薛家的人说我们去。”又跟云芳说“明儿咱们抱着孩子去,白来的戏酒为什么不去乐一乐更何况又在咱们家,更自在。”,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本章完

 

(http://www.ccfang.cc/novel/Ic1bF7H96I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