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红楼沉浸式围观 > 第58章 听噩耗

第58章 听噩耗




 在车上的时候, 殷庆的心情并不轻松,他知道老太太请的这顿早饭不是那么好吃的。


 自家的丫头做出这样的事儿来, 也确实有几分不地道。


 因为殷庆和杨太太大早上来了, 所以消息传到了荣国府,目前当家的贾政一身官服等着,只是正经的姻亲, 不能不见面,他是特意推辞了去衙门的时间, 就是为了接待殷庆。看到他们下车,贾政立即上前打招呼, 因为贾政还要去衙门里当差,他连番告罪说没有尽到地主之谊, 殷庆就非常客气,双方互相客气了足足一刻钟, 殷庆才送贾政坐轿子去衙门。


 贾赦对殷庆那近乎狗腿的态度忍不住冷哼了一声。评价到“奴才样”


 桂哥儿跟着笑嘻嘻的哼了一下。


 殷庆转过身看着贾赦叹口气, “你能不能算了,走,见老太太去。”


 殷庆心里想着你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你知道你比你兄弟差在哪儿吗都不惜说你


 老太太一早就见到了杨太太, 也得知了昨日云芳干的事儿。


 要说生气吗


 非常生气, 这是以下犯上, 忤逆


 做儿媳妇的哪能收缴了公公的印章,这是干什么这是想夺爵位


 以下犯上,忤逆,这些宗法家族里最不能容忍的事儿都发生在了昨天晚上。


 但是,事儿要看对谁呢贾赦也确实不像样子了些。


 老太太能对王家拿出十分耐心去容忍,对王夫人管家管的管七八糟, 家里跟遭贼了一样丢了那么多的东西显出几分包容,也能对云芳这以下犯上的事儿哈哈一笑。


 她知道,殷家对于王家而言,那就是狼吞虎。无论是狼也好,虎也罢,哪有好惹的,既然开门让他们在家里斗起来了,那么得到好处的同时也要忍着点别的东西。


 她嘴里说了一句“万不可再有下次了。”


 这就是她的态度。


 不生气,不发火,不打骂,不评价,只要求不能再有下次了。


 杨太太心里松一口气,立即近乎保证一样的说“有下次不来求老太太了,我带了她回去,日后不让她出来丢人了。”


 邢夫人这个时候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就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反应。


 云芳立即跪在老太太跟前认错,磕头,保证。


 这事儿算是翻篇了。


 老太太就开始和杨太太说些家长里短,说的高兴了哈哈哈笑起来。就老太太这养气功夫,云芳在一边看着,真的不佩服不行。


 这时候贾赦和殷庆来了,殷庆是数十年后第一次来拜见老太太,老太太显得非常感性,又哭又笑“一转眼,你都是做祖父的人了”


 擦了一把眼泪,把桂哥儿接到怀里抱着,让人叫宝玉过来。


 对殷庆说“我这些孙子里面,也就瑭儿,琏儿,宝玉最出色。”


 这三个都是嫡出的孙儿,殷庆在一边态度谦卑的听着,奉承着老太太。嘴里一直夸奖老太太的几个孙子,连带着去世的贾珠,殷庆也能说出点事迹来“当时见到了他,晚辈的小儿子说那是荣国府的大公子,就立即去拜见,大公子那真的如芝兰玉树,谈吐温和待人亲近。晚辈高兴极了,总想给他做点什么,想问问缺什么不,晚辈找来献上去,最后问了一遍才知道什么都不缺,当时还想着,荣国府什么没有,哪里需要晚辈出力。想想当年老公爷在的时候,带着我们骑马拉弓,那真是恍如昨日,这些年晚辈也没什么出息,不及几位兄弟,也没脸往您跟前来”……

 


 这三个都是嫡出的孙儿,殷庆在一边态度谦卑的听着,奉承着老太太。嘴里一直夸奖老太太的几个孙子,连带着去世的贾珠,殷庆也能说出点事迹来“当时见到了他,晚辈的小儿子说那是荣国府的大公子,就立即去拜见,大公子那真的如芝兰玉树,谈吐温和待人亲近。晚辈高兴极了,总想给他做点什么,想问问缺什么不,晚辈找来献上去,最后问了一遍才知道什么都不缺,当时还想着,荣国府什么没有,哪里需要晚辈出力。想想当年老公爷在的时候,带着我们骑马拉弓,那真是恍如昨日,这些年晚辈也没什么出息,不及几位兄弟,也没脸往您跟前来”


 “不可这么说,当日你爹的事儿,老公爷也十分内疚,说是没照顾好你们,晚年一直念念不忘,唉,他们老兄弟都是过命的交情,老公爷觉得对你爹总有愧疚”门外有丫鬟说“宝二爷来了。”


 一群人转头看屏风那里,贾宝玉转过屏风,立即看到一群人看到自己,但是他没有停顿,走到众人前面先对着老太太拜下去了。


 老太太先是对宝玉说“这是桂哥儿的外祖父,咱们家的老亲了,叫伯伯吧。家里大老爷二老爷小时候是和你伯父常在一起玩耍的。”


 对殷庆说“这是宝玉。”


 老太太说的客气,把殷家的地位抬高了不少,殷庆和杨太太不能真的把自己当成荣国府的老亲,殷庆亲自扶起宝玉,杨太太让丫鬟立即奉上表礼。


 殷庆连连赞叹“不是晚辈奉承老太太,小公子真乃是世家子弟。”


 这气度很难养出来,有别于外面的贩夫走卒和暴发新荣之家,这身姿动作和走来时候的淡定从容,真的是靠富贵家族才能养出来的。


 宝玉已经对着殷庆和贾赦拜过去了,接着拜见杨太太和邢夫人,最后是云芳。


 宝玉对着一套流程很熟,每次家里来客人,他都要被拉出来,客人总是喜欢问他些读书的事儿,再看看他的玉。


 这次也做好准备了,却不想殷庆没照以往其他客人的流程走,而是转头跟老太太说“老太太,您别嫌弃晚辈说话鲁直,小公子真的是璞玉,需要好好雕琢才行。不知道是读书还是习武,还是二者兼有”


 老太太一脸发愁“他身子骨弱,也没让他习武,只读了一些书。”


 “攻读什么经典呢”


 做学问总要有个方向啊


 “如今跟着私塾读些杂学。”


 “那也行,”殷庆对老太太说“杂学学的好了也能成大家,别的不说,我们姑爷就是算术不错才被征召的。小公子喜欢什么杂学”


 贾宝玉喜欢什么他喜欢做胭脂,和姐妹们玩耍,这当然不能说。


 贾宝玉只能退而求其次“如今在读诗经。”


 “诗啊这个好啊,认真研读必有收获啊。”


 这本书可是一本春秋时候的外交黑话大全,连孔夫子都说“不读诗,无以言。”据说春秋时候,外交场合都是吟唱诗歌的,诗经收录了不少。多少重大的场合,这些国君使臣在剑拔弩张或者是言笑晏晏中吟唱着诗完成了一次外交,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知所谓虚头巴脑,但是这是一种贵族特有的含蓄,委婉,给予对方体面。也保留了在尔虞我诈下的一层朦胧的和气。


 后来孔夫子重新编纂,更是把这种作用放大了。凡是不会在外交场合吟诗的都会被列国笑话,就连秦国和楚国这种被认为蛮夷的诸侯国也是死命的学诗,盼着在大家讲黑话的时候别弄错了切口。


 直到最后时间来到了战国,大家不讲和气了,也不给对方体面了,自然在会盟的时候也不吟诗了。……

 


 直到最后时间来到了战国,大家不讲和气了,也不给对方体面了,自然在会盟的时候也不吟诗了。


 但是这本书除了当外交黑话大全之外,还有很多作用,一本好书,真的能从里面学到很多。


 所以殷庆由衷的感叹“读诗好啊”


 尽管这样,殷庆还是没现场考一考宝玉,最后殷庆离开,宝玉也没机会背一下其中的内容。


 等到事情处理了,殷庆夫妻两个再三和老太太替女儿说了软话,眼看着快中午了,才双双告辞。老太太还想留着他们吃午饭,但是殷庆也说了“来的匆忙,家里老人还等着呢,回去的迟了怕他们担心。”


 老太太这才不留了,还对上次殷庆帮忙找人托关系感谢了几句,又让鸳鸯打包礼物,老太太是做足了面子,除了亲自送他们出去,简直是做到了无微不至。


 老太太没有亲自送,是因为殷庆是个晚辈,作为同辈人,贾赦让老太太赶着出去送送亲家。


 杨太太和邢夫人在二门口尬聊,因为贾赦和殷庆聊的时间比较长,他们不走,杨太太不好上车。


 贾赦和殷庆这个时候聊的是昨日晚上的事儿。


 殷庆说“我这稀里糊涂的到现在也没明白,我闺女为什么把你印章收缴了”


 “还能为什么你管那么多干嘛,你让她还给我。”


 “你先说你昨天干嘛了”


 “老爷我昨日收了薛家五百两银子,给他们疏通。听说户部在裁撤皇商,我替他们打个招呼。”说到这里斜着眼看殷庆压低了声音免得周围听到“我就不信你们家没干过这种事儿。不过是用了瑭儿的名头,你闺女就让一群婆子冲老爷的屋里,你听听这是人儿媳妇该干的吗你们殷家就这教养,我告诉你殷庆”


 殷庆压着他的手,“我记得小时候,老公爷教你,我在一边听着,至今还奉若圭臬。他老人家说,人在富贵的时候,能用银子做的事儿就别用人情,人情贵重,越用越薄,是这么说的吧你怎么五百两够干吗你难道红口白牙的跟户部说,户部就听了你好歹拿点好处啊,五百两户部他们怎么分”


 “老爷都没想过跟他们分。”


 “你糊涂啊”殷庆摇摇头“你这是压根捞一笔就算,没想着给薛家办事儿。”


 “你算是看出来了,老爷是真不打算给薛家出力。才区区五百两,老爷也是见过世面的,他们拿五百来,老爷只办五百的事儿。”


 跟这老东西说不明白,殷庆就说“我不跟你说了,我闺女也是为了你们家好,你好之为之吧。”


 “让你闺女把她的人手从老爷的院子门口领走,她反了天了,还派人看着老爷我。我等会去找薛家的大小子,问问他,为什么要给老爷那么少的银子,都是银子太少了才惹得昨日的事儿。她的狗奴才拦着出不去,你”


 殷庆就觉得贾赦的脑子有毛病“您能不能当这事儿过去了别再嚷嚷了行不行”丢不丢人啊


 “不能”


 薛蟠在梨香院一下子跳了起来“妈和妹妹你们说啥吃这个哑巴亏不能吃,凭什么啊,老子给了他们五千两银子,结果他们吞了四千五事儿没办成,老子还不能说,成什么了成冤大头了”


 薛姨妈拉着儿子“你坐下听我说。”


 薛蟠昨日在窑子里过夜,今儿刚被找回来带着几分宿醉未醒,很轻易的被他妈拉着坐下来。


 眉间有一点胭脂痣的香菱端着一碗醒酒汤进来,薛宝钗接着双手捧着给薛蟠,薛蟠谢了妹妹端着就喝,连勺子都没用。……

 


 眉间有一点胭脂痣的香菱端着一碗醒酒汤进来,薛宝钗接着双手捧着给薛蟠,薛蟠谢了妹妹端着就喝,连勺子都没用。


 薛姨妈看着他喝汤,开始说“赖大一家在这荣国府树大根深,他娘赖嬷嬷更是老太太跟前的红人。赖大兄弟俩个,赖大在荣国府当大管家,赖二在宁国府当大管家。咱们如今借住在这里,你姨妈又不管事儿了,再闹起来没法子住下去”


 “住不下去就走,咱们不是没房子。”薛蟠把碗塞给了香菱,“一个奴才罢了,妈你担心什么当日咱们在金陵的时候,咱们是什么人家,没人敢惹咱们,都是咱们横着走,如此在京城反而受气,妈忍的下去我忍不下去。”


 说着就往外走,薛姨妈知道他的脾气,立即喊着门口的婆子们“快拦着”


 但是薛蟠毕竟是个年轻大小伙子,刚喝饱了汤,人也清醒了一点,门口守着的几个力气小的丫鬟拉不住,他挣脱出来之后直接去了男仆们住着的房子。


 薛姨妈和薛宝钗没跟上,加上男仆们住的院子比较远,而且这些女主子不靠近男仆的院子。所以薛蟠立即叫上一二十个壮汉手持棍棒扁担门杠找赖家的麻烦去了。


 赖家的日子过的是荣国府仆人里的头一份,虽然身份是奴婢,但是外面的乡绅人家还真的比不过这些豪门的豪奴。


 赖嬷嬷就是简配版的荣国府老太太,家里也是男女仆人一大堆,宝玉房间里的大丫鬟晴雯就是赖嬷嬷以前买的小丫头,带着去见老太太,老太太看晴雯伶俐,赖嬷嬷献上去才成了老太太房里的丫头,转而伺候宝玉。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儿了,可见那时候的赖家,已经是在荣国府做奴才,回家做主子了。


 这一天上午,赖二的媳妇来拜见婆婆,见到了嫂子赖大家的坐在一边让一个丫鬟慢慢的捶着肩膀,而且看嫂子一脸憔悴,不像是睡好的样子,就坐下和嫂子婆婆说话。


 “我听说昨日有人在西府聚赌,三奶奶威风的很,二话不说直接把人卖出去了。连在家里面过一夜都不乐意”


 赖大家的听了之后脸上带着苦笑“可不是嘛,就因为这事儿折腾的我昨天大半晚上没睡。”


 赖二家的就说“我常听人家说西府东院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如今那些人个个跟锯了嘴的葫芦似的,一步路不敢多走一句话不敢多说,每次见面就是想问问他们,也是跟河蚌似的。更不敢说一点儿东院跟主子们的事儿。老太太既然把家里交给了三奶奶,我看着往后还有的磨呢,人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前几天三奶奶什么事儿都没做,我看着昨日是第一把火烧起来了。”


 赖大家的叹口气“我不是背后说主子们,三奶奶也是,二太太都不管的事儿她管什么


 非要在老太太跟前显摆一下自己手段了得也真是不顾及长辈的脸面,将来有她后悔的时候。二太太未必愿意把手里的管家权让出来,只等着往后看吧,还有的闹呢。”


 赖二家的问赖嬷嬷“您老人家经历的多见识广。您说说往后咱们家怎么办是听小主子的还是听老主子的”


 刚才两个儿媳妇儿在说话,赖嬷嬷一直没出声。这个时候小儿媳妇儿问到了,赖嬷嬷叹了一口气。


 “听小主子的还是听老主子的后面的奶奶太太们争得再多也不如外边爷们儿说话要紧。听谁的不听谁的,要看看外边的爷们儿谁说话管用。


 三爷说话有用,就听三奶奶的。二老爷说话有用,就听二太太的。”


 赖二家的微微一笑,明白婆婆的意思了,赖嬷嬷也确实是家里的定海神针。


 赖嬷嬷的大孙女也在,虽然是个奴婢出身,却没有进去伺候过主子一天。也是跟大家闺秀一样,身边领了好多丫鬟,日常养的金尊玉贵,平日也是读书吟诗过日子。说句不客气的,荣国府的几个姑娘都没她过的快活自在。……

 


 赖嬷嬷的大孙女也在,虽然是个奴婢出身,却没有进去伺候过主子一天。也是跟大家闺秀一样,身边领了好多丫鬟,日常养的金尊玉贵,平日也是读书吟诗过日子。说句不客气的,荣国府的几个姑娘都没她过的快活自在。


 也因为是读了书,也因为是享受了与身份不匹配的富贵,养了一种有别于父母的脾性,带着几分清高,其实和大哥赖尚荣一样,看不起贾家的主子,却又是依附在贾家这棵大树上的一根藤。


 听了祖母的话,忍不住皱着眉头“这么做岂不是跟墙头草一样,老太太能容得下咱们三奶奶和二太太恐怕也容不下咱们。”


 这话说的屋子里面的长辈听了都不开心。谁是墙头草,谁都不是墙头草。主子是谁是荣国府的老太太吗,是二太太吗,是三奶奶吗


 都不是,是荣国府的权利啊


 赖嬷嬷倒是没有生气。小孩子嘛,没什么见识,家里面多教教就行。


 “咱们家是荣国府宁国府的大管家,谁是家主自然要听谁的。”


 赖嬷嬷这话刚落下来,外边突然闹腾了起来。


 就有一个婆子进来,急匆匆地说“薛大爷打进来了,要找咱们家大爷呢见人就打,已经打坏了咱们家老爷。”


 她嘴里的老爷就是赖大,赖嬷嬷听了莫名其妙。


 赖大家的瞬间站起来“凭什么打进咱们家这是不讲理,让人打回去。”


 “慢着”


 赖嬷嬷说“薛家是客,咱们是奴才,先让他打。我倒是要看看他说什么。”


 荣国府的后面巷子里 ,薛蟠正带着家人在赖家打打砸砸。惹得那些不当差的奴仆们都出来看热闹。都围着看,但是没人进去拉,开玩笑,赖家家有奴才,大家邻居也是奴才,干嘛给赖家帮忙


 前面荣国府的大门口,贾赦还在送亲家出门,殷庆临要上车,拉着贾赦还说“我瞧着宝玉是个好孩子,样样都好。”


 贾赦冷哼“还用你说,上车滚蛋吧。”


 “你要是有心,就回去跟老太太说一声,杂学也罢,诗也好。让他下苦功夫钻研吧,舍不得孩子吃苦,免得将来和你一样。”


 “你这话什么意思”


 “你看你急的,我小时候是见过你的,宝玉和你当年也没差别了。不一样的是你当年是你祖母溺爱,他是他祖母溺爱。你们何曾有区别”


 年少时候背负着家族希望,全家溺爱。长大后发现文不成武不就,那点子学问没外面路口摆摊写信的贫寒学子多,那一点的力气没有码头上扛包的脚夫大。会一点艳词银曲,甚至不能博歌姬一笑年轻还能说一句俊俏多情,年老就成了色中恶魔,于国于家无益。假如能思想高于常人也就罢了,可偏偏平庸至极。


 殷庆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去吧,天热了,别晒着了。”


 “滚蛋吧。”贾赦还要回去挨骂,他是被老太太赶着出来送客的,送完还要回去,明明他昨日受了大委屈,可在老太太眼里,他就是个废物点心,心里十分不舒服。


 就在殷庆准备登车的时候,外边有小厮骑马赶过来。很明显这些小厮们都显得非常疲惫,且行色匆匆,有的到了东院门口,有的到了荣国府门口。


 贾赦这老纨绔就算是再不顶用,看见这些小厮立即脸上变了颜色。


 “这是跟着贾瑭的人,怎么回来了”


 殷庆这个时候也不上车了。两个人急匆匆的朝着那些小厮们跑过去。


 这些小子们先都非常疲惫,下了车之后身体摇晃了几下。……

 


 这些小子们先都非常疲惫,下了车之后身体摇晃了几下。


 “我们三爷病了,已经坐官船回来了。那些送他回来的大人们送他进宫见驾,三爷让我们来跟老太太老爷说一声。”


 殷庆立即问“病的怎么样”


 “在江南的时候严重了一些,一路上坐官船有大夫照料。如今好了一些了,只是精力不足尚需调养。”


 那就是在江南病的很严重了,严重到皇帝不得不令他暂时放下江南的事情,让随行官员特意坐官船走水路将他送回京城。


 殷庆也不走了,让人送杨太太回去,就拉着贾赦一块儿到宫门外等着。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荣国府。老太太一听,脸上止不住担心起来。连连在嘴里念佛,开始求佛祖菩萨保佑。


 这消息也吓着了云芳,刚得到消息的时候云芳几乎是有点手足无措。回神之后趁着人不多,赶快把仙草叫到自己身边“你不是说要回来了吗怎么没说他是病着回来了”


 仙草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仙草一直在云芳身边,对外边的事情了解的不多,人家给她传什么消息,她就向云芳传递什么消息。


 仙草就劝云芳“奶奶,您先别急,咱们慢慢等,反正人已经到了京城了,还能进宫,可见并不是很严重。”


 云芳也只能这么想,所以多少表现的坐卧不宁。


 老太太跟前连邢夫人一起,婆媳两个都忍不住念叨着菩萨保佑。而王夫人收到了消息之后,忍不住眉头跳了一下。


 “真的没有听错,是病着被送回来了”


 “是啊”


 王荣家的带着一种佩服的语气“没想到那马道婆还真厉害。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马道婆已经在佛前点了灯许了愿。三爷还是病着被送回来了。”


 王夫人听了之后,对着王荣家的看了一眼。问“让你打听殷家的人一早来这里见老太太是为了什么,你打听了嘛”


 “打听了,老太太院子里的婆子都说是昨日三奶奶生了气卖了人,她娘家的人才赶快赶过来想要替三奶奶描补描补。”


 王夫人不太信这个说法,卖人是自家的事儿,殷家也不用特意来一趟。而且听说昨日东院的热闹把大老爷的名帖等物品收走了。


 心里尽管想不明白,想着自己知道了贾瑭的消息,就去老太太跟前也要表示一下关心才行。毕竟都知道了,自己不出面显得做婶子的不慈。,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本章完

 

(http://www.ccfang.cc/novel/Ic1bF7H96I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