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从恢复高考开始 > 第一百零七章 上山

第一百零七章 上山

其实,常不为早就饿的前腔贴后腔了,一大早就没吃饭,一直饿到了中午,就这么半斤面条,就常不为的那个饭量,也就是三分之一饱吧,如果真让常不为吃饱的话,那就再来五个馒头。

现在常不为就只能忍饥挨饿,不能说,更不能流露出饿的样子。

没有什么不能忍的,想想以前看书里面说的红军长征时候吃草根吃树皮煮皮带的那个苦,自己这都算是享福的呢。

吃完午饭一行人扛着行李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平山储木场,储木场听说是上山归塄的生产队的民工副业队,非常的热情,给常不为他们找了一间会议室歇脚,等着带队的来办手续。

等到下午五点多了,人家储木场都快下班了,崔军大哥和老七才满头大汗的赶到了。

储木场也是真的缺人手缺的急眼了,派人帮着崔军办好了手续,然后又帮忙找了一辆正要上山拉木头的“大件车”,告诉“大件车”司机,务必今晚把这些民工送上“太平庄塄场”。

那个“大件车”司机听说是上“太平庄塄场”的民工,二话不说,着急忙慌的噎了几口馒头,喝了几口汤就催着常不为他们八个人启程。

崔军和老七也是没吃饭,好在老七有经验,路过平山饭店的时候买了一大兜子馒头,一问陈绍武,才知道敢情这些“大老憨”就是中午吃了之后,到现在也是啥啥没吃呢。

于是崔军就把这一大兜子馒头分了,一个人分了二个,都是青年小伙子,二个馒头就是几口就没了,喝点热水,肚子里暖暖和和的,好坐车上山啊。

到外面那个“大件车”跟前一看,常不为他们都倒吸一口凉气!

啥叫“大件车”呢?就是拉长木头的专用车。多长的木头算是长木头呢?就是长度六米以上的木头。

这个木头原来是树,这个树被锯倒了之后,还得再锯成一段一段的,这个就叫木头了,就不叫树了。

一棵树,可以锯成许多的段,但是要看树干的状态,也就是树干直溜的程度来分段,就按一段直溜最长的尺寸截断,所以,一棵树有可能截断成八九米长,也可能截断成三四米长的木头。

那么六米长以上的木头是用一种专用车来运输的,这种车没有车厢,汽车驾驶室后面就是一个大转盘,这个转盘上有一道约二尺宽的铁横梁,横梁的两端各有一根竖立的档杆,这根铁档杆厚有半尺多,宽有一尺多,高有二米多。

汽车驾驶室后面这个大转盘下面有一根长铁轴,连接着后面的一个带着和大转盘上面一模一样的铁横梁,同样两端有竖立的档杆的架子。架子下面是带差速器的车轴,车轴两端各有两个并排的汽车轱辘。

这个拉木头的专用车就是利用木头本身的长度和硬度,在前后两个横梁上摆好木头,再一层一层的摞起来,直到达到两端档杆的高度,然后用钢丝绳一勒,再用绞盘绞紧,汽车就稳稳当当的把木头从山上塄场拉到山下的储木场了,然后再从储木场装火车运往全国各地。

常不为他们今晚上山要坐的,就是这个“大件车”的大转盘上。

腊八晚上,正是三九天最冷的那几天,坐汽车外面也就算了,你应该有个车厢啊,没有车厢也就算了,也应该平一点啊。

一根铁横梁,上面还有为了不让木头滑来滑去的凸起,虽然这凸起不是很尖锐,但那也是凸起啊,它硌得慌啊。

老七找来了不老少稻草袋子,这玩意软和,又耐磨,垫着坐不错。“大件车”司机又找来些铁丝,绕着汽车驾驶室和两根档杆把常不为他们八个拦住,说是别跑半道冻僵了再掉下来可就麻烦了。

准备停当已经晚上七点半了,“大件车”司机一轰油门,“大件车”晃晃悠悠的向山上开去。

虽然上山的汽车速度并不是很快,但那也是汽车不是,怎么算也有三四十迈的车速,所以那寒风是嗖嗖嗖嗖的刮啊,常不为他们谁也不说话,似乎默默地忍着就能更抗冻似的。

汽车摇摇晃晃的开,常不为他们默默地忍着,不知道啥时候能到,约莫开了有一个小时吧,汽车停了下来,司机下来看看有没有啥问题,有没有冻僵的,一看都没啥事,司机上车,继续。

常不为脑袋已经冻麻木了,已经不知道在想什么了,就是冷,真冷!透心的冷啊。

那心都直往一起聚,聚呀聚的,聚的多了,就一会儿哆嗦一下,那心一哆嗦,身子也跟着哆嗦,连嘴都跟着哆嗦,上牙直打下牙,嘚嘚嘚嘚...那么的哆嗦……

常不为都不知道过了多久了,“大件车”终于拐进了一个有灯光的大广场,大概有一个屯子那么大的大广场。

大广场的边上有几栋房子,房子上面的烟囱上还冒着淡淡的烟,常不为他们看见了烟囱,就像看到了火堆呀,心里都没那么冷了。

司机停好了车,下来给常不为他们解开拦挡他们的铁丝,常不为他们一个一个的“爬”下车,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摔倒的,腿都冻的不好使了,慢慢的遛了几步,仗着都是小伙子,一会儿就血脉通畅了。

常不为他们在司机的指引下进了一栋房子,进来之后常不为他们才知道,这就是“工棚”。

工棚里面挺暖和,几个大油桶做的炉子,可劲的填木头柈子,那铁炉子都烧红了,真热乎。

常不为他们赶紧的解开棉袄,围着大铁炉子烤了有半个小时,总算热乎过来了。

在东北的冬天,人在外面时间长了,一进热乎屋子,最好是把棉衣解开,这样热气能迅速的热到人的身体。

如果是一直就那么穿着棉衣服,那热气得把棉衣服里的凉气热透了之后人才能感觉到热乎。

所以,冬天在东北,有人一进屋,主人肯定是要说这么句话:“快点,把棉袄解开,上炕头暖和暖和。”

这时候一个操山东口音的人来了,问道:“你们是上太平庄塄场归塄的民工吗?”

老七连忙说:“是,是。这不刚下车么,暖和暖和。”

这个山东口音的人说道:“太平庄塄场离这还有十二里地,你们是等一会坐拉木头车上去还是走着上去呢?”

 

(http://www.ccfang.cc/novel/IfFEf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