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从恢复高考开始 > 第二百四十六章 战术

第二百四十六章 战术

这个时候,如果女兵小队,已经先行攻入敌人的阵地,在敌人刚刚重新进入阵地的时候,就组织起对敌人进行有效的杀伤,那对于保证我们大部队的战士们体力的恢复,效果肯定就非常好了。

其实就是那么几分钟的时间,只要这个时候战斗一打响,正在恢复体力的战士们就会不顾一切的继续冲锋了,所谓的人的潜能的激发,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时候的敌人是两面受敌,既要阻挡正面的冲锋,又要对付已经攻进阵地的人,定然会手忙脚乱,这样,正面冲锋的战士也好,侧面迂回冲锋的战士也好,就都得到了极大的支援,胜利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但是,先行攻入敌人阵地的女兵小队,所承受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应该说是在敌人群里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进行战斗,那可真的是压力山大呀!

那么,女兵小队应该怎样应付这样的局面呢?

常不为的战术是:攻其一点。

就是说,当女兵小队先行攻入敌人的阵地之后的战术动作是这样进行的。

1.常芬和刘英,交替掩护着向某一个方向纵深继续进攻,全小队都要围绕着常芬和刘英的进攻作战术支援;

2.李晓霞迅速的找到合适的位置,帮助常芬和刘英进行清除支援,重点消灭敌人的指挥官和机枪手;

3.张九霞也是马上找到最能够发挥火力优势的位置,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

4.崔松梅则对背后的敌人进行阻击,压制背后的敌人,保证突击前进的女兵们没有后顾之忧;

5.常不为则是机动力量,哪里紧急就支援哪里……

当然了,战场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预定的战术方案就是如此,临场看情况马上作出调整,那就看女兵们的应变能力了。

经过反复的演练,女兵们对于整个的战术意图都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配合上也更加默契了。

常不为又带着她们适应了几处不同的地形地貌情况,在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上的位置上的配合的演练。

跃进,行进间射击,前扑,侧翻滚,急停卧倒,翻滚射击,小扇面压制扫射,每一个战术动作都自然而然的根据地形实际情况使了出来,配合地形实际情况发挥出了最大的作用。

经过几天的实地的演练,女兵小队对于这里的山地作战的天气状态,地形地貌的适应,都基本上恢复到了在训练场的水平。

这样,常不为对于女兵小队的战斗力才算是稍微的放了一点心。

接下来常不为带着女兵小队开始演练防守,防守分为平原阵地防守和山地阵地防守两种。

平原阵地的防守,主要靠防守工事,这个工事的配置并不是挖一条沟就行了,如果是提前构筑工事的话,那么这个工事的战壕要纵横交错,起码要分为两道防线或者三道防线。

每道防线的工事还要分为前后两道战壕,前面的一道要修筑射击掩体。

射击掩体又分为散兵掩体和火力点掩体,散兵掩体可以自由设置,可以想象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原则来修筑。

火力点掩体的修筑要对阵地前沿形成交叉火力的封锁,所以火力点的掩体要修筑得非常坚固,能抗住一般炮弹的轰炸。

后面一道战壕是躲避战壕,以躲避为主,一般不修筑射击掩体,只修筑单兵避弹洞。

单兵避弹洞,就是在战壕的壕墙上挖进去一个单兵躲避炮弹的避弹洞,主要的作用是在敌人炮火覆盖我阵地射击时避炮。

第二道躲避战壕和第一道射击战壕之间有纵向战壕连接,形成“纵横交错”的防守体系。

防守敌人进攻的正面,一般不放太过密集的兵力。

主要还是以几个交叉的火力点封锁阵地前沿为主,这是为了避免敌人用炮火覆盖我阵地时产生大量的伤亡。

那么当敌人实行集团冲锋时,防守阵地上的兵力不足怎么办呢?

其实,真正打击敌人集团冲锋时的有生力量,并不是我们正面的火力,而是两侧的侧面的打击。

如果防守只是正面进行防守的话,敌人的注意力只注重前面就可以了。

如果在敌人侧面也有了同样的火力点的打击之后,敌人的注意力就分散了。

冲锋的敌人就不能够专心致志的向前冲击,还要顾忌侧面的打击,这样就能够非常有效的挫败敌人的冲锋进攻。

所以,主阵地侧面的火力点才是防守的重点。

因此,怎么布置侧面火力点的位置,就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侧面火力点不但要坚固,而且还要加以保护,确保侧面火力点的安全。

但是,很多的时候并不是事先就确定了要在某一点上进行防守,这就是遭遇防守。

这个时候,火力支援要马上展开对敌人的火力压制,然后前面的战士迅速的挖成一个单兵卧射掩体。

然后在火力掩护下再跃进,再挖一个单兵卧射掩体,后面的战士在前面战士留下的卧射掩体的基础上,迅速的扩展成单兵掩体。

就这样,一个一个的卧射掩体,变成一个一个的单兵掩体,然后再变成防守工事。

所以,在遭遇战中构筑工事战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接一个的扩展而成的。

前面的单兵掩体形成之后,要掩护后面对单兵掩体的扩展,后面的扩展完成后,则对前面敌人进行压制,再次掩护单兵掩体的形成。

山地防守主要就是进行“反斜面”防守。

首先,在防守的山地的“棱线”(棱线:就是制高点上最高的沿线)上构筑防守工事。

而且,同样是要分火力点工事的构筑和散兵工事的构筑。

火力点的工事依然是要足够坚固,火力配备要能够交叉封锁住阵地的前沿。

散兵工事也还是要能够机动灵活,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原则来构筑,而且一定要“纵横交错”,使战士们能够可前可后。

这个山地防守的“棱线”,是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进攻一方肯定会进行炮火覆盖的。

所以,在这个“棱线”后面的“反斜面”环形工事,就是防守一方构筑工事的关键所在。

我军不管是抗战战争中、解放战争中还是抗援战争中,这种“反斜面”环形防守工事的运用都是非常成功的。

特别是抗援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那就是“反斜面”环形防御工事教科书一样的样板。

 

(http://www.ccfang.cc/novel/IfFEf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