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四百五十七章:死无葬身之地

第四百五十七章:死无葬身之地


 张安世召集了人,只大抵地交代了一下赈济的事。


 对于这事,其实他没有什么好关心的,或者说,并不觉得需要格外的。


 太平府的存粮是足够的,就算不够,也有其他的办法解决。


 而直隶这边,交通运输也完全没有问题,尤其是铁路的铺设之后,几乎可以完全确保粮食的调度。


 至于从上到下,犹如蛛网状的官吏,大多都是当初太平府培养出来的,他们较能奉公守法,至少就算有一些污秽的事,那也是藏着掖着,不似其他的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简直就是明着来,脸都不要。


 所以这不过是下达一个命令的事,下达了命令之后,让长史府和高祥来主持大家讨论一下,哪个县受灾最严重,需要多少钱粮,如何运输,要抽调多少人力,其他各县如何帮忙安置,诸如此类的事,就不是张安世所擅长的了。


 所以在大抵的给大家打了鸡血之后,张安世便至王府的小殿,紧接着,便开始召集其他人来。


 大事开小会。


 很明显,张安世现在想办的是大事。


 来的人,有海政部的侍郎杨溥,有锦衣卫指挥使同知陈礼,有商行总掌柜朱金,除此之外,竟还有一些大商贾。


 这其中一人,竟是当初的状元马愉。


 马愉的商行,如今规模已越发大了,他主营的乃是船运,除此之外,也经营了不少海外的产业。


 市井之中,都在猜测他的身价,至少在两百万两以上。


 这已属于个人资产的极限。


 规模做大,就不免需要跟官府打交道,打的交道多了,偶尔也和朱金这些人有一些关系。


 此番,张安世让朱金寻一些商贾来,朱金从身边的人之中,遴选出一些,其中就有马愉。


 因为照着张安世的吩咐,这些人至少有足够的头脑,身价也要足够,最好主营的乃是航运和外贸云云。


 张安世没有选择人一定要可靠。


 因为可靠过于主观,商贾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绝对可靠而已。


 但是头脑清醒很重要,因为只有清醒的人,才不会利令智昏,为了图谋眼前的小利,而得罪郡王府,做出背叛张安世的事。


 众人聚在一起,低头喝茶,此时却心思各异。


 对于陈礼等人而言,殿下这一定是有大事要商量,却不知是什么事。


 而对于马愉等人而言,芜湖郡王殿下突然相召,确实令他们觉得荣幸倍至,何况来的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大人物,更显得自己能被殿下看重,分外的不同。


 不过他们心里也略有担心,这般被请来,会不会是殿下缺银子了,想从他们身上,找补一点银子来花花?


 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在直隶之外,经常有这样的事发生。


 此时,张安世笑了笑,开了口:“今日大家都来此,难得聚在一起,尤其是马先生等人,百忙之中,还能抽空来一趟,实在是叨扰了。“…


 这话很客气。


 马愉等人,心凉飕飕的,这堂堂郡王殿下,无端端的来跟你说这样客气的话,还用猜吗?不是惦记着你的命,就是惦记上你的银子了。


 当下,马愉立即道:“草民人等,仰赖殿下多年,若无殿下关照,又如何能有草民人等的今日。殿下治太平府以来,对商贾多有提携,上下官吏,对草民人等也彼此相善,大家都说,这太平府不愧是太平二字,当真是清平世界。”


 他的反应很快,先是谦虚,而后迅速给张安世戴一个高帽子。


 殿下平日里就关照大家,大家都感激,你今儿可别宰我们一刀啊。


 张安世又笑了笑,马愉也不知,张安世是否听懂了这些话。


 却见张安世颔首道:“与你们为善,这是实情,提携就言过其实了,不过是做了一些分内的事而已。”


 马愉微笑着道:“却不知殿下有何赐教?”


 “谈不上赐教,只是有一些大事,需要大家群策群力而已。”张安世开门见山。


 他已猜测出马愉这些人的心思,这些家伙们,心眼太多了,一个个都是八面玲珑,与其在这绕圈子,不如索性说出自己的意图。


 于是他接着道:“事情是这样的,现在天下各地大灾,朝廷呢,又命文渊阁胡公钦命赈济,这样大的灾荒,前所未有,本王对此,却颇有几分担心,所谓防范于未然嘛。所以呢……还得请大家帮帮忙,想办法,多弄粮食来,本王想好了,要开新粮,其一,得靠海运,如今……咱们的海船多,若是船运的舰船,能够在回程时,统统装载满粮回程,那么……可就解决了大问题。”


 马愉等人有些诧异,海上运粮,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利润太低了,远不如回程时,带西洋的特产利润高。


 不过他们却又松了口气,因为张安世毕竟只是让他们帮忙,而这个忙,也只是少挣些银子而已,毕竟还没有动手抢他们,这已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只是越是这个时候,马愉等人的面上却不肯放松,因为这事虽然对自己有损失,可只是多赚少赚的问题,还算是容易办到,自己越显得为难,不容易办到,这郡王殿下才晓得他们这些人为了帮忙,花费了不少的代价。


 这就好像做买卖一样,对方开了价码,你若是答应的太轻易,对方非但不会兴高采烈,反而会怀疑自己的价码是否开低了。


 张安世随即笑了笑道:“当然,好处也不是没有,诸位的舰船,运回来多少粮,海关那边,统统暂免关税,将你们的粮食,折算成……嗯……积分。而后再根据积分,给你们适当的免税额度,总而言之,不教你们吃亏的。”


 此言一出,马愉等人大为振奋。


 若如此,就意味着……他们的损失可以大大的减少,毕竟他们做的乃是长久的买卖,既可借此机会,帮郡王府一个忙,又没有大的损失,这样的事,当然是求之不得。…


 许多时候,对马愉这样的大商家而言,人情比直截了当的金银要好。


 “殿下说到这个份上,草民们怎敢不尽心竭力,请殿下放心便是,草民人等,一定想尽一切办法,运送粮食,只是殿下需要多少粮。”


 张安世道:“有多少要多少,你们只管运,其他的不必管。”


 马愉人等倒也不再多问了,满口答应:“有殿下这句话,那么就看我们的。”


 张安世满意地道:“那本王拭目以待。”


 马愉等人,心满意足地走了,他们都是精明的人,晓得这是一次机会,在自己不遭受多少损失的情况之下,在郡王面前表现的越好,对自己将来在太平府长久经营,才更有好处。


 商贾在太平府虽没有太多的歧视,不似其他府县,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可也没有太多的特权,依旧还受制于当地的官府,哪怕只是这一次能与郡王府攀上交情的机会,对他们而言,也弥足珍贵了。


 既然要将事办好,那么就要立即制定出一整套的航运办法出来,怎么样趁着季风和出航的好时候立即放出大量的舰船出去,又如何火速与吕宋、安南、爪哇、马六甲等粮产地早早联络,让对方的粮,早早先囤积在港口,以便随时装载,迅速返航,力求能多运一趟是一趟。


 除此之外……这船要扩大装载量,还有粮食的保存问题,也需有所准备。


 总而言之,这事一定要漂漂亮亮地办成。


 甚至各大船行,怕也隐有一些竞争,若是别人办的比自己好,一方面难免教同行看轻,另一方面,人家运的多,在殿下那边看来,只怕也觉得自己是在敷衍。


 做买卖的人,最清楚不过,很多时候,买卖做的未必是只是那么一点蝇头小利,看的乃是态度问题,有的商贾,分明货美价廉,可偏偏态度不好,反而给人一种商誉不佳的糟糕印象。


 尤其是这个买卖的对象乃是能拿捏他们,甚至决定他们生死的芜湖郡王殿下了。


 唯有尽心竭力,想尽一切可以运输更多粮食的办法,才可显现出自己为了殿下的事,操碎了十万分的心,长远而言,他们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


 马愉等人走了,此时这殿中,只剩下了自己人。


 可场面一时间变得异常的安静。


 张安世站起来,背着手,嘴紧紧地抿着,态度却不似对马愉等人那般的愉快和谦和。


 却是冷着脸,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杨溥、陈礼、朱金等人跟随张安世也是不少日子了,看张安世如此,自然是知晓郡王殿下一定有什么心事。


 对外人的和悦态度,毕竟只是对外的,现在关起门来,摆出一副臭脸,这才是自己人有事要商量着。


 朱金干笑一声率先道:“殿下,这直隶各府县的粮,应该足以应付眼下直隶的灾情了,殿下何故要花大气力,教人运粮呢?”…


 张安世却是绷着脸,抬头扫了他们一眼,答非所问地道:“你们觉得胡公这个人怎么样?”


 这个问题很突然,也有点不好回答。


 三人面面相觑,都从另外两人的眼中看到了诧异。


 当然,杨溥谨慎,没有开口。


 朱金毕竟是商贾,对于高高在上的胡公,自然无法评价。


 倒是锦衣卫指挥使同知陈礼,想了想,便道:“根据许多的情报来看,应该是个真老实人。”


 他将真字咬得很重。


 锦衣卫有专门的情报研究的千户所,会通过无数发生过的事,对某个人产生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


 张安世却是突然勾起一笑,只是这笑意显然不达眼底,道:“一个这样老实的人去赈济,你们会不会担心?”


 “这个……可不好说。”杨溥想了想道:“胡公毕竟有巨大的名望,何况……”


 张安世摆摆手,打断杨溥:“我们不要心存侥幸,一旦存了侥幸之心,那么可能……事情就会往最坏的方向发展了。”


 “新政走到了现在,也已不再容许我们……继续只盯着太平府或者直隶这么个一隅之地了,是该眼睛放远一些。何况,这样的大灾,关系太大了,有道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总是做最坏的打算才好。”


 杨溥皱眉,道:“从前就算遇到了灾情,也都能应付过去,这一次……”


 张安世摇摇头道:“今时不同往日,你们难道忘了,这些年来,大量的太平府货物冲击天下各府县的乡间,再加上大量壮力流亡,已经使天下各府县原有的生态,已经发生了改变吗?这种改变……依我来看,反而会使士绅更加的劣化,也即是,环境变得越糟糕的时候,这最后一点礼义廉耻的温存,也会消失不见。”


 张安世两世为人,太清楚这种局面了,乡绅和士绅的劣化,几乎是每一个王朝末期时最重要的特征。


 因为灾害的频繁,人力的缺失,土匪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乡村开始凋零的时候,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几乎所有的士绅和乡绅,都会选择不择手段。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肯同流合污的,那么迎接他们的,可能就是破产了。


 现在虽不是王朝末期,可实际上,新政给予天下各府县带来的冲击,其实已经不亚于王朝末期的各种灾祸了,根据锦衣卫带来的一些奏报来看,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了端倪。


 这就好像吃鸡一样,毒圈不断的在缩小……这个时候,单凭原有的乡俗或者是道德,已经无法约束这些本来就在地方上掌握着权柄的人了。


 想到这些,张安世脸色越发阴沉,沉声道:“所以我现在需要粮食,有多少要多少,不只要靠运粮,还需要咱们从其他地方搞来粮食,海政部这边,水师的情形如何,传达命令下去,暂停操练,所有人……乘大小舰船,下海捕捞海鱼。”…


 顿了顿,他像是又突的想到什么,又道:“噢,对啦,除此之外,在没有受灾的江浙一带,也想办法,收购一些粮。总而言之,打着咱们直隶赈济的名义,给我有多少粮,弄多少粮,不惜一切代价。”


 朱金立即露出了肉疼之色。


 张安世看一眼朱金,却是笑道:“不必心疼,只要有粮食,将来……花出去多少,咱们都能成倍的挣回来,吃不了我们的亏。”


 “当然……若是胡公当真有本事,而这各地的父母官以及士绅们还有几分良心,倒也还好。或许这只是本王多虑,咱们可能要吃一点亏。可若是这些人,当真敢胡来,那么他们不仁,就别怪咱们无义了,到了那时候,教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说到最后这段话的时候,张安世的脸上带上了几分狠色。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众人岂敢再多说什么?


 一直以来,都是张安世这位郡王殿下拿的主意,自然也无人敢质疑。


 众人纷纷道:“遵命。”


 张安世的脸色这才轻松了一些,便又道:“水师指挥使,叫他赶紧从松江水寨给我赶来,我有事交代。”


 ……


 海政部下设的水师,乃是从前的水路巡检司改变来的。


 当然,人员得到了大量的补充,舰船也得到了大量的增加。


 而现在的水师都指挥使,其实是半路出家,早年就是模范营出去,立了功,便送去了水路巡检司任巡检。


 而如今,又招募了一批从模范营中退役下来的骨干,进行了一些水师方面的培训,算是将这个架子搭了起来。


 这水师一切都是草创,万事开头难,不过这个时候,水师并没有强大的对手,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慢慢的建立一套水师的体系。


 这都指挥使叫陆谦,陆谦得了张安世的诏令后,便火速地赶来了郡王府。


 张安世客气地接待了他,此时正是正午,张安世在小殿中教人摆了一桌丰盛的酒菜。


 张安世先落座,而后带着几分亲和地招呼陆谦道:“来,坐下说话。”


 虽然张安世看着很随和,但是陆谦还是不敢放肆,硬绷绷地说了:“是。”


 陆谦其实是有点手足无措的,他欠身坐下,身子坐的直直的,也不动碗快。


 张安世道:“何时动身的?”


 陆谦便忙道:“昨夜,听闻殿下相召,便赶了来。”


 张安世像是没看到陆谦的不自在一般,依旧亲和的样子,他夹了鱼片吃下,一面道:“很是辛苦吧,来,不用客气,先填填肚子吧。”


 陆谦应了一声,这才拿起了快子,机械地夹了一块肉吃进嘴里。


 张安世随口道:“水寨那边,情况怎么样?”


 陆谦忙将口里的那口肉吞下,道:“现在有人员两千七百九十五人,大小舰船一百四十三艘,不过卑下对此……还不精通,所以……雇请了一些下过西洋之人,作为水师教员,其余的,只要不是出海作训,便都以模范营的规矩在水寨中操练,卑下以为,其他的不论,这训练有素总是不会错的。”  

(http://www.ccfang.cc/novel/JoRZwe9NOEY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