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争魏 > 第两百八十七章 取字

第两百八十七章 取字



  “你要取字?”杨峥瞥了一眼刘珩。



  刘珩非常认真的点头,“羌胡都有名有字,我却没有,好歹咱也是西平第一猛将,现在西平没有字的,出去都没脸见人!”



  “你说什么?”杨峥呆了呆。



  “没有字的,出去都没脸见人。”



  “上一句。”



  “羌胡都有名有字,我却没有,这如何使得?”这厮绕来绕去的。



  “我怎么不知道你是西平第一猛将?”



  刘珩抓了乱糟糟的头发,干笑两声,“某之武勇,军中人尽皆知。”



  杨峥气乐了,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厮天生神力,再配上一杆狼牙棒,一力降十会,上去就是一阵猛砸,还真没有几个人能扛得住。



  “你问过蒙虓了吗?”



  军中与刘珩过两招的,只有蒙虓。



  当然,在杨峥看来,周旨或许也能跟刘珩争上一争。



  “再过三年,蒙虓也不是我的对手。”这厮脸皮厚归脸皮厚,说的却是真的。



  他才多大年纪?还未到巅峰。



  两军交战,千军万马,明枪暗箭,个人武勇不能说没有作用,但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



  当年陇西狄道人王双号称勇冠三军,还不是死在魏延刀下?



  但这也不是说,单打独斗,魏延一定就强过王双。



  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一如当年关云长万军之中取颜良人头,前提条件是,颜良中了荀攸的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



  “行了行了,王双猛不猛?有空多读读书,那才是真正的万人敌,对了,你刚才说干嘛来着?”杨峥被气糊涂了。



  “求将军赐字。”



  “这样啊。”杨峥沉吟着。



  三年的稳定,积极引导,羌胡们逐渐在汉化。



  以前杨峥担心他们心向曹魏,现在则没有这个忧虑了。



  这不是有几十年前的大汉,先有董卓,中有魏武,后有司马父子。



  一次次的折腾下来,皇权已经脆如薄纸。



  大义名分在汉民中有些影响力,但管不到这些羌胡头上。



  而宣义司不是摆设,在各屯田、待归村寨一次又一次宣讲,谁给他们饭吃,谁让他们过上今天的日子。



  刘珩主动来求字,让杨峥忽然惊觉时间流逝之快。



  当初很多青营孩子,现在已经独当一面了。



  可惜杨峥肚子里的墨水不多,憋了半天,没想出个合适的。



  名、字,这在时代意义非凡。



  关云长、张益德、赵子龙、诸葛孔明、周公瑾……



  “容我琢磨两日,为你取个响亮的字!”



  “好,最好能让敌人一听到就闻风丧胆!”这厮也不客气,还提了要求。



  杨峥心中一动,若是每个青营出色的孩子都由自己取字,岂不是无形之中加深了彼此的联系?



  历史上的十三太保,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孝、李存勖、李存审等等,拿出去就是牌面和气势。



  当然,更多的是赋予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杨峥越想越是兴奋。



  本想找杜预商量,让他帮衬一二,没想到杜预去设置西海府兵了。



  鲁芝也在忙着布置春耕事宜。



  找了一圈,只找到杜宽和张斅。



  两人一思索,张口就来,“仁义礼智信,忠勇孝勤俭。”



  像是用心了,又像是没用心。



  这两人在西平,整天一副强扭的苦瓜样,像是被绑来的一样。



  杨峥明明记得当初放张斅走,还让刘珩去送他上路,但他自己要留下来的……



  弄得杨峥也不好再康扣询问,只能自己回去翻竹简。



  花了整整一天,才凑出几个字。



  孟观字仁瞻,刘珩字仁辟,苏泓字仁渊,庞青字仁佑、孙阳字仁辅。



  大功告成,拿给刘珩看,岂料这厮当即就哭丧个脸,“仁辟,这不是人屁吗?”



  杨峥差点一口老血喷他脸上,“辟者,千军辟易!你懂不懂?”



  刘珩还是摇摇头,“这字不好。”



  “那你想叫什么?仁爱要不要?”杨峥感觉自己的辛苦白费了,一片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



  刘珩一脸恶心的摇摇头。



  珩者,横玉也。



  刘珩越长越像大猩猩,实在跟玉联系不起来。



  “你不是也认识几个字吗?”杨峥瞪着他。



  “将军取字与我自己取能是一回事吗?”这厮不是没有脑子,而是一般情况下,不愿意用。



  别人都去找书生和宣义郎取字,只有他找上了自己。



  这话也算是一句隐秘的马屁。



  一个从来不拍马屁的人,拍起马屁来,更容易让人中招。



  “仁武、仁爱、仁美,你自己选一个。”杨峥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凑出三个,让他自己选。



  “仁武,刘仁武,就要仁武!”刘珩大喜,欢乐的如同一个孩子。



  杨峥亲自赐字,在青营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除了孟观、刘珩、苏泓、庞青、孙阳,仁字辈的还有十一人,全是青营中的佼佼者,或者做出重要贡献者。



  有些年纪未及弱冠,但西平之事,一向是从权。



  这世道很多人未必活的到二十岁,十三四成婚的都大有人在,提前起字的司空见惯之事。



  渐渐的,杨峥赐字,在青营中成为无比荣耀之事。



  仁义礼智信,忠勇孝勤俭,则成为青营的校训。



  西平其他人取字,则非常有默契的避开这十个字。



  所有人都在忙碌。



  折冲府有杜预,春耕有鲁芝,羌务有姜伐野,情报有孟观,东面有张特,西面有周煜,南面有尹春……



  宣义司、屯田司、折冲府、九野营各司其职,并且越来越规范。



  杨峥反而得了一丝空闲,与妻儿相伴。



  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姜阿怜、彭青蝉肚子里各怀一个。



  长子杨毅与次子杨武已经三岁多,已经会说话,只不过见了杨峥,有些生疏,躲在姜阿怜与春娘背后,露出两对纯洁无暇的眼睛偷看杨峥。



  长女杨蓁、三子杨宏也都一岁多,咿呀学语阶段,倒是与杨峥非常亲昵。



  几个孩子被精心照顾,一个个都玲珑剔透,显然是娇生惯养。



  女儿倒是无所谓,别太过火就行了。



  但是男孩儿,岂能这么养?



  这兵荒马乱、野兽横行的时代,养儿如羊,不如养儿如狼!



  春娘是苦出身,姜阿怜彭青蝉羌女胡女出身,西北羌胡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更何况是女人。



  “再过两年,就把老大和老二送入青营之中!”杨峥一副不容置疑的语气。



  换来夏侯芷的两个白眼,三头苍狼温顺的躺在她脚下,仿佛三头小狗。



  前世杨峥看了一部疯狂讴歌草原的小说,以狼为图腾,鼓吹狼是神性的,不能饲养……



  但现实狠狠打了杨峥一巴掌。



  这三头狼每天吃饱喝足,比哈巴狗儿还要驯服听话,见了杨峥,还有些怕,躲在夏侯芷背后。



  “自己的孩子,你舍得他们?”夏侯芷懒洋洋的抱着杨宏。



  “现在不吃点苦,将来怎堪大用?”杨峥可不想“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出现在自己后代身上。



  若是算是河曲、西海、金城,西平的疆域已经不小了。



  杨峥孤苦一人、孑然一身的来到这个世上,有了血缘,就与这个世界建立了真正的联系。



  姜阿怜、彭青蝉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春娘则神色变幻,似乎听出杨峥的言外之意,不知在想什么。



  夏侯才女眼角余光略一瞟,怀中抱紧杨宏,脸上若有所思,“那就随夫君咯。”



  杨峥点点头,“此事就这么定了,慈母多败儿,每半年只准探望一次。”



  /131/131302/31240361.html

 

(http://www.ccfang.cc/novel/MRPEOmOaMZq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