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争魏 > 第四十八章 掳掠

第四十八章 掳掠



  “属下有一谋,可破当前窘境。”杨峥拱手道。



  “兴云快快道来。”



  “贼人袭我,我亦可袭贼,将军可分遣得力将士扮成贼人,杀入羌地,掳其人口,掠其粮草,烧其村寨,既可增我军实,亦可练兵!”杨峥盯着夏侯霸的眼睛。



  贼人的优势其实只有地利,凭借西南山势,四处流动。



  魏军来,贼兵四散,魏军去,贼兵聚合,复来。



  “此计……”夏侯霸目光闪动,神色颇为犹豫。



  他出身高贵,光明磊落,不肯行此绝户计也情有可原,但兵者诡道也。



  寻常手段,根本对付不了贼人。



  计策献上去了,能不能用全在他自己。



  杨峥静静的等待着。



  其实他献此计,一半也是出于私心。



  枹罕就是这么个情况,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想发展只有把脑筋动到异族身上。



  若被采纳,就可以掳掠夷狄充实自己。



  “此计稍缓,待诸夷酋首会盟之后再论。”夏侯霸终究是拒绝了。



  杨峥一阵失望。



  不过这也正常,夏侯霸性格豪爽,渴望与敌人在战场上正面对决。



  但眼下的形势,别人未必肯给这个机会。



  所以夏侯霸在杨峥心目中,只是一员合格的战将,而不是统帅。



  终究无法超越邓艾、郭淮……



  出了军议堂,杨峥向李弥赔罪,“适才一时情急,言语多有冒犯,司马勿要责怪。”



  李弥身上有太多书生气,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想当然的计策。



  “兴云何出此言,你我都是为了将军,当各抒己见才是,若将军采用你的计策,不费长安一兵一卒,确实可行。”



  听他这么说,杨峥就放心了。



  “若羌人首领都来会盟,也就不需行此险计。”



  李弥笑了起来,“如此甚好。”



  杨峥反复观察了几次,见他的确没有怪罪的意思,也就释然。



  在洮阳等了四五日,只来了两个氐人首领,俄何烧戈等羌人连影子都没。



  夏侯霸的杀一儆百之计无疾而终,所有羌人都不配合,你去杀谁?



  羌人也看出夏侯霸的窘境,悍然围攻临洮、襄武,还捣毁境内田地。



  四方告急文书如雪片一样飞来。



  屯驻在武都的郭淮措辞愈发严厉,就连长安夏侯玄也来信询问。



  陇右形势,一向牵动不少人的目光。



  杨峥再度谏言,“将军若再犹豫不决,耽误春耕,整个陇西必会糜烂。”



  这一次,李弥也跟着一同劝谏,“将军身负大将军重托,若连区区羌乱都平定不了,岂不令他人笑话?”



  这种话杨峥自然不敢说。



  众口一词,夏侯霸终于下定决心,“好,他们不仁,就休怪某不义!”



  杨峥长长松了一口气,虽然多有波折,但好歹还是按照自己的预想在走。



  此后,夏侯霸将诸军一分为六,每部三百到一千不等,向西向南杀入羌境。



  杨峥也有了出兵的机会。



  五胡乱华之后,失去中原王朝的压制,边地异族逐渐壮大起来。



  历史上的西秦、吐谷浑、党项等,都是主动融合了当地的羌人。



  就连与大唐分庭抗礼的吐蕃,也是一部分羌人迁徙至高原融合当地部族形成。



  汉魏对边地处理都还行,打压、拉拢、分化,诸族还算服服帖帖。



  但到了司马晋,就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



  别人家统一之后,至少有个几十年的巅峰期。



  司马家刚刚统立国,就有亡国之象,大封群臣,批量生产世家豪族,又废除了汉魏以来的屯田制度,任由门阀圈禁土地奴役人口,对周边异族的税赋提高到曹魏的三倍……



  杨峥望着大好河山,忍不住一阵腹诽。



  所谓羌地,其实并不贫瘠。



  这个时代从青海至蜀西,都算是羌地。



  水草丰美,物产丰足,牲畜遍地。



  盛唐时,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羌人生产水平不如汉民。



  而中原王朝自黄巾之乱之乱以来,陷入内卷当中,征伐不断,很多内地都荒废了,自然没有余力经营这里。



  三月下旬的天气,风中已经带着暖意。



  羌人部落如同形成散落在草原河谷山川之中。



  铁蹄踏碎了他们的春梦。



  等了一冬,没等到春风,等来了杨峥的铁蹄。



  两百骑兵挥舞着环首刀,如春风一样拂过面前的小部落。



  杨峥见过当时枹罕城的惨状,手中的环首刀没有丝毫仁慈。



  但凡站着的人一律被砍倒。



  铁马长刀无疑最有说服力。



  夏侯霸一再绥靖,换来的是贼人的变本加厉。



  几千人的部落,转眼间便臣服了。



  杨峥押着俘虏、牲畜满载而归。



  如此场景接连不断上演着。



  魏军的杀伤力破坏力显然在羌人之上,烧杀掳掠,心狠手辣。



  而且夏侯霸还承诺,掳掠之物六分归己四分上缴。



  魏军顿时热情高涨。



  自陇西至阴平、金城,到处是“打猎”的魏军。



  一些坞堡里的汉民也主动出击。



  能在西北立足,当然不是老实巴交的农人。



  陇西之南之西,遍地刀矛。



  隔壁金城郡的坞堡热情也被点燃。



  羌人本就一盘散沙,各为部落,强行聚集起来,也是各怀鬼胎,在正规魏军面前不堪一击。



  羌人很快就受不了了,主动派人请求会盟。



  杨峥才刚刚开了个头,虏获的羌人也才两千,牲畜也没多少,自然不愿罢手。



  陇西诸将也尝到了甜头,纷纷谏言不可轻信羌人。



  不能他想打的时候就打,不想打,一句话就不打了。



  夏侯霸也不会傻到这个时候收手。



  羌人主动求饶,说明计策管用。



  然而,羌人首领联名上书郭淮,声言夏侯霸残害羌人百姓。



  武都立即派来信使。



  “羌氐夷众素为西部屏障,若逼之过甚,必投蜀人,重小利而忘大义,非是长久之计,有损夏侯之名……”



  这份信还算温和,不过其中威胁的意味不言而喻。



  郭淮没有轻信羌人之言,但显然不想陇西再这么乱下去了。



  杨峥忍不住一阵哀叹,由此也可见夏侯霸的处境并不如意,处处受制于人。



  不过见好就收的道理还是知道的。



  真掀起汉羌大战,想收场就没那么容易了。



  夏侯霸沉声道:“今日之后,诸军不得出战。”

 

(http://www.ccfang.cc/novel/MRPEOmOaMZq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