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争魏 > 第六百九十八章 高下(二)

第六百九十八章 高下(二)



  杨肇在西陵进展不利,被长围挡住。



  徐胤的水军当然也敌不过江东的水军。



  局面顿时陷入胶着。



  种种不利,让羊祜对此战略有些悲观。



  不过,此时天意依旧眷顾晋军。



  陆抗凭借长围,以弱势兵力内挡步协,外拒杨肇。



  但陷入对峙往往也是陷入苦战之时。



  吴将朱乔、俞赞对东吴的前途灰心气馁,率数百部曲投降晋军。



  杨肇大喜,二人皆是陆抗麾下宿将,对吴军的虚实了如指掌。



  传信羊祜,羊祜也大喜过望。



  认为此是破敌之良机,亲引重兵与杨肇合军,欲一举攻陷长围。



  朱乔、俞赞的投降,对吴军士气打击极大。



  秋雨连绵,整个吴国都在风雨之中飘摇。



  陆抗在寒凉的雨水中巡视围上诸军,身边的亲随都灰心丧气,士卒们也都如丧考妣,但陆抗脸上并无气馁之色,一如往常般温和沉静。



  「时局不利,不如撤走乐乡,防守长江之南。」左奕建议道。



  吴军虽然建起长围,但兵力不足以全部防守,一直是虚虚实实,杂以夷兵。



  现在,夷兵的士气更加低落,不少人窃窃私语。



  「连日已有不少人逃跑。」吾彦比往日消沉了几分。



  晋军加上西陵城中的步氏兄弟,兵力接近吴军的四倍。



  一个杨肇就让吴军艰难防守,若江陵城下羊祜的五万大军扑上来,与后方步协步阐内外夹击,长围还怎么守?



  而且吴军还要防守整条长江防线。



  陆抗目光在夷兵中扫来扫去,夷兵们的眼神躲躲闪闪。



  忽然,陆抗长笑一声,「此天赐良机也!」



  众将皆茫然。



  「乔、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陆抗指着夷兵防守的一段围垒道。



  此地也是防线最薄弱之处。



  吾彦瞬间就明白了陆抗的意思,「都督是要在此设伏?」



  「不错!晋军内不相协,必欲速战,左奕、吾彦、蔡贡听令,各引一千精锐换下夷兵,国家存亡在此一战!」



  「领命!」



  秋雨渐大,但吴军被陆抗振作起精神,枕戈而待。



  次日,羊祜果然引兵前来,合兵六万之众,气势汹汹的发动猛攻。



  羊祜也声东击西,先攻其他围垒。



  暗令杨肇引两万精锐静待时机。



  但羊祜的一切计谋、行动,全都被陆抗料中了,无论羊祜怎么猛攻,就是不调左奕、吾彦、蔡贡的三部精锐。



  最危险的时候,步阐引军杀出,内外夹击,陆抗提剑上阵,率领亲卫血战。



  大战从晌午打到黄昏。



  双方都精疲力竭,长围下尸体堆了一层。



  很多将领对陆抗的安排充满疑惑。



  但陆抗就是不改变心意。



  果然,黄昏时分,晋军鼓角大作。



  杨肇率两万精锐与朱乔、俞赞猛然杀出,直奔左奕、吾彦、蔡贡设伏之处。



  秋雨瑟瑟,羊祜与士卒一样站在风雨中。



  中原之国命,其实就在这一战。



  击败陆抗,拿下西陵,就挡住了秦军东出的一条道路。



  然后以倾国之力,蚕食东吴。



  以东吴弥补中原,在然后与秦军决胜东西。



  此时此刻,他忽然想起在姑臧时的日子。



  虽然心中有几分歉意,但为了家族,只能为司



  马家尽忠职守了。



  放眼望去,杨肇的进攻异常顺利。



  晋军精锐已经爬上围垒,似乎吴军真的疲乏了。



  毕竟他们只有两万多人马,能抵抗到现在,已经出乎意料了。



  只是,围垒上太安静了。



  羊祜心中猛然一震,「不好,是埋伏!」



  几乎是同一时间,仿佛一道闷雷在围上连续炸响。



  「杀!杀!杀!」



  无数刀矛忽然刺出,无数弩箭暴雨一般袭来,掀起阵阵血浪花,最先登上城墙的千余晋军瞬间倒在血泊中。



  围上吼声如雷,战鼓震天。



  左奕、吾彦、蔡贡三军杀出,极其生猛,有人提着环首刀直接从一人多高的围上约下跳入敌群之中,砍死数人,然后被晋军乱刀砍死。



  吴军虽然兵少,却人人搏命。



  杨肇兵多,本以为信手拈来,却遭到迎头痛击。



  陆抗亦引精锐人马从西面围攻。



  晋军兵败如山倒。



  杨肇惧吴军之势,引兵败退。



  吴军诸将欲追击,但陆抗虑步氏兄弟引军杀出,遂擂鼓,摇动旌旗,令士卒大呼。



  步氏兄弟不敢出击。



  而杨肇更加惊惧,丢盔弃甲,冲动羊祜的后军阵脚。



  陆抗再以轻兵追袭之,晋军惨败,羊祜也被败军裹挟。



  长江之上,舳舻千里,帆樯如云,鳞次相比,丁奉的水军先司马伷的步骑赶到荆州水域。



  晋军的优势尽去,东吴占据优势。



  羊祜知事不可为,加之军粮转运困难,士气低落,遂下令诸军退还襄阳。



  陆抗引兵围西陵,步氏兄弟成瓮中之鳖。



  至十二月,陆抗督军攻破西陵。



  步氏一门老弱,尽数屠灭,故吏旧将,皆夷三族,大江之上浮尸数千。



  除了送入洛阳为质的步玑、步璿,其他的人全被赶尽杀绝。



  其后陆抗请命赦免城中数万军民。



  至此东吴荆州大权全部落入陆抗手中,麾下人马大增。



  晋吴大战仓促开始,又仓促结束。



  永安城内。



  荆州的战报一封接一封传来。



  罗宪埋怨道:「若是一年之后爆发此战,则我军必能趁机东进!令狐子俊自恃陛下故旧……一意孤行。」



  计谋是对的,但时机却不对。



  丁奉水军赶到荆州,也就意味着这场大战结束了。



  即便司马伷的五万步骑赶来,也只能望江而叹。



  同样,秦军在丁奉水军面前,也占不到任何好处。



  更何况此战陆抗表现出来的才能震动天下。



  三万吴军,击败八万晋军,攻破三万兵力驻守的西陵,晋军的一举一动都被陆抗的预料之中。



  一颗璀璨将星划过三国的夜空。



  杜预对这个结果并不惊讶,「此战并非毫无意义。」



  「哦?」罗宪讶然。



  「东吴绝非一战可定,羊祜之教训不可不引以为戒。」



  仓促出战,只能落荒而逃。



  罗宪点头称是,「孙皓虽暴虐,然国中并非无人。」



  杜预道:「令狐刺史回调长安,某亦回成都编练士卒,训练水军,积蓄粮草,打造战船,此战虽免,但数年之后,东吴必有内乱,时机总会有的。」



  /131/131302/31668095.html

 

(http://www.ccfang.cc/novel/MRPEOmOaMZq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