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唐朝好地主 > 第1501章 澳国除,李治亡

第1501章 澳国除,李治亡

澳国



  定南港。



  港湾里,风和日丽号是一艘大型武装商船。此时这条外表上看着很温驯的大帆船,却已经悄然张出了爪牙。



  船舷的炮窗门虽然还没有打开,可一门门火炮两侧,炮组的炮手们全都准备待命之中。



  连6战连的队员,都已经披上了胸甲。



  刀出鞘,弓上弦。



  这艘拥有三十六门火炮的武装商船,正屏息静气的等待着。



  甲板上,船长赵铁柱手举着千里镜正在观察着码头上。他在等待着信号,这次他远航来此,可不是来做生意的。



  此行,他奉有一项顶级秘密任务。



  宣诏的使者已经上岸,如果李治不识时务,不肯奉诏接受大华皇帝对他的册封以及安抚,哪怕是流露出一点点的犹豫和反抗,那么岸上的大华宣诏官都会向他打出信号。



  到时他就将率领他的风和日丽号炮轰定南堡,派出6战队和水手们登6夺取定南堡,将李治擒拿,若李治胆敢反抗,格杀勿论。



  当然,若是李治肯奉诏,那么他接到的命令就是不用行动。



  赵铁柱也不愿意看到约定好的信号,一年前他曾经来过这里。那个时候的这里,一片荒凉,可一年多后再来,这里居然已经有了一座如此漂亮的小城。



  远远比不上中原,到处都显得很落后,可这里毕竟是遥远的南大6。李治带着那点人飘洋过海来到这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起这里的一切,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赵铁柱并不愿意看到这里流血,中原的权力更迭,就让他过去,这里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里不应当有什么大唐人和什么大华人,这里应当有的只有汉人。



  “如果·······我们真要动手吗?”赵铁柱望向身边的大副。说是大副,其实这位大副才是这次行动真正的负责人,这位是飞骑的一位副统领。



  堪称皇帝心腹,堂堂飞骑的副统领亲自前来,可见皇帝对于此事的看重。



  副统领是个脸上有道刀疤的中年男子,脸色冷漠。



  “你在置疑陛下?”



  “不敢。”赵铁柱连忙道。



  飞骑是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地方,关于飞骑,相当神秘。虽然这个衙门其实就是汉京外城的纱帽街上,非常普通的一个衙门。但关于飞骑,坊间却一直有着种种的传闻。



  把这个衙门说的神秘异常。



  不过飞骑确实有许多神秘之处,就比如,飞骑对外只公布了大统领的名字,但对于飞骑的副统领等许多官员,对外却根本不公布名字。



  大家甚至连飞骑有几个副统领都不知道,下面的各个厅局里有哪些官员,也不知道。



  正如站在他面前的这副刀疤副统领,跟他同行了一路。可赵铁柱却连对方姓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名字了。



  这人来的时候,拿着的是皇帝的手诏,还有飞骑大统领的命令,另有御史台和内阁的公文,上面只说是飞骑副统领来办差,让他全面配合。至于这刀疤副统领叫什么名什么,各处都没说。



  这位大统领也并不是一个人来的。



  随他上船的还有一百多人,说是某6战连,可赵铁柱却总觉得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6战连的,甚至都不像是军人。这些人比起军人,更加的让人觉得不寒而粟,这些人像杀手胜过战士。



  直到今天之前,赵铁柱都并不知道,他此行的任务居然是有可能来杀李治的。刚刚宣诏使下船前,他才被告知这一消息,当时他是极为震惊的。



  “做好你的本份,刀剑并不需要自己会思考。”



  刀疤第一次主动的跟他说话。



  赵铁柱曾经是位海军军官,深深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很多时候,上面要求他们不要思考。因为军人学会了思考,就会置疑。而军队不论是出于保密还是其它原因,都更强调的是服从。



  军人就是那把刀剑,而刀剑是不需要思考的。



  将军是握着刀剑的手,其实手也不是真正控制刀剑的人,控制手的是大脑。



  对大华将士们来说,掌握军队的就是内阁是皇帝。



  赵铁柱默默的在心里叹息一声,期望李治能够聪明一些。大华皇帝对李治不错了,对整个李家也还很善待。



  比如这次,皇帝有两手准备。



  现在上岸的是宣诏官,给李治封赏,还给他准备了许多物资补给。可若李治不识时务,不肯跪服大华天子,不肯顺应时势。



  则皇帝还有给李治准备的第二样东西,那就是死亡。



  既然不肯臣服大华,不肯接受这改朝换代,那皇帝也不会再留这个祸患。



  码头上。



  王安焦急的劝着李治。



  虽然大华代唐的消息着实的震撼着王安,可毕竟也是老江湖,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甚至在他心里面,其实早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



  张连李世民都敢废,那他为何不敢废承乾?



  张既然有代唐的威望和能力,他为何不做?



  一切尘埃落定,心里反而有种解脱般的感觉。



  反正都已经是放逐澳州这片蛮荒大6,那么做大唐的臣子和大华的臣子区别也不大了,何况张还表现出了这么大的善意,不管他这善是伪善还是真善,王安都认为不用太去较真。



  李治充耳不闻。



  跪伏地上,久泣难停。



  “大唐,亡了。”



  宣诏官只是静静的站在一边,他没有再去催李治。



  遭遇此家国大变,李治又还这么年轻,肯定需要一些时间的。



  “殿下。”王安小声劝谏。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李治长身而起,走到使者面前,单手夺过诏书,打开看了一遍。



  忽然哈哈大笑。



  “张倒是好大方,居然如此惺惺做态,呸。”



  李治对着诏书吐了一口口水,然后用力撕扯,将之扯碎,然后扔到地上,拿脚乱踩。



  宣诏官冷着脸看着。



  这一切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倒是王安,在李治喊出张名字的时候,他脸色已经大变了。在这皇权时代,皇帝的名字是不能乱喊的,必须避讳。连写到皇帝名字的字的时候,都要避讳,更别说这样公然喊出名字。



  哪怕是普通人,直接称名道姓也是相当不礼貌的行为,何况还是这样喊皇帝姓名呢。



  仅是这一句,若皇帝要追究,就能办一个大不敬甚至是欺君的罪名,李治有九条命都不够死的。



  李治却已经不管不顾了。



  “我李治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就是做鬼,也不会做他华国之鬼。一点虚名假利就想要收买我?呸,让张做梦去吧。”



  宣诏官弯腰捡起那封已经不像样的诏书。



  “李治。”



  他也直呼其名。



  “你知道,这些诏书究竟有多珍贵吗?其实你好好想想,古往今来,有多少新朝能如当今陛下这样善待前朝宗室的。不说别的,就说你们李家,当初又是如何对待杨家的。”



  “陛下如此仁义,如此善待李家,这份诏书,无价之宝。可你却弃之如草履,真是让人叹惜。”



  “呸,老子不稀罕。宁做大唐犬,不做华朝人。”



  “李治,本官谅你一时冲动,可以给你悔过机会。”



  李治冷冷而笑。



  “不就是一条命吗?你以为我会稀罕吗?想要就拿去,别惺惺做态了。今天装的这么仁慈伪善,只怕要不了多久,我也会死于非命。”



  虽然宣诏官一次次的给他机会,王安也在旁边苦劝,可李治根本已经无所谓了。



  哀莫大于心死。



  大唐亡了,李治也不想自己的余生,都成为了一个亡国之人,被永远的放逐在这片异域之地。



  “张贼,我诅咒你不得好死!”



  李治拔出腰间长剑,那本来是一把贵族佩剑,更多的是礼仪性质的宝剑。



  宣诏官退后几步,护卫在他旁边的侍卫们立即拔剑挡在前面。



  李治哈哈大笑几声,将剑架到了自己的脖颈上。



  “殿下,不要!”王安惊呼要去夺剑。



  可是李治心意已决,用力一横。



  锋利的宝剑割开了颈侧动脉,鲜血喷射而出,剑滑落,李治倒地。



  王安晚了一步,他抱住李治,伸手去按住他的脖颈,想要压住出血口。可怎么按也按不住,血喷涌而出,很快将他的手将他的衣服染红。



  宣诏官伸手推开护卫们,站在那里看着李治。



  “李治,你又何必如此呢?”



  李治瞪大着眼睛,“我恨张,更恨承乾,他看不透这个狼子野心的篡位者,他丢了大唐的江山。我恨不能手刃老贼,此生我也无法回中原杀了此贼,倒不如了结了自己,我李治此生,只为大唐之人,绝不做他张贼之臣。”



  “张贼,不得好死!”



  李治振臂高呼,声音慢慢衰弱。



  王安高呼着大夫。



  宣诏官却抬起手,以眼神制止那些要去喊大夫的人。



  “李治自绝于人民,如此不忠不孝之人,救之何用,就随他的意,让他去吧。”



  王安苦求,可使者根本不理。



  他眼看着李治的气息渐无,最终身体变的冰凉,成为一具毫无生气的尸体。



  宣诏官亲自检查了下李治的尸体,现确实已经死了。



  他长叹口气,站起来环顾四周。



  “澳国公李治自杀身亡,澳国无子嗣继承,按制国除。我宣布,现在起,澳国由大华朝廷收归管理,尔等可有意见?”



  王安抱着女婿李治的尸体泣声。



  码头上,那些本来因为中原船只到来而欢欣的澳国百姓,则都低头沉默着。



  当宣诏官问到第三遍的时候,有人跪下。



  然后越来越多的人跪下,最后只剩下了王安还抱着李治坐在地上。



  宣诏官目光扫过,在王安和李治的身上停留了那么一下,然后转过。



  他看着跪满码头的那些澳国百姓,满意的点下了头。
 

(http://www.ccfang.cc/novel/NNYI1XZDOO.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