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紫罗兰与自由法国 > 第八章 “作决死斗争” (2)

第八章 “作决死斗争” (2)

红军统帅部向保卫莫斯科的各条战线上的指战员通报了1941年11月17日在莫扎伊斯克防线的沃格克拉姆斯科地带爆发的一次小规模战斗,这场战斗的规模确实很小,红军方面的参战者只有28人,但他们表现出的勇气却足以震撼千军万马。

在见习政治委员克洛奇科夫索耶夫少尉的带领下,这支隶属于哈萨克第316师的反坦克排依靠极为有限的装备,同威胁师侧翼的德军装甲部队展开了殊死搏斗。面对汹涌而来的德国坦克,他们依靠一门45毫米反坦克炮、两杆反坦克枪和许多反坦克手雷艰难抵抗,在战斗的最后,甚至有几名无畏的哈萨克士兵怀揣反坦克手榴弹躲在弹坑里装死,然后在德军坦克即将碾过头顶的时候一跃而起,与敌人同归于尽。

28名指战员最终全部牺牲,他们不仅为红军和红海军的同志们留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还留下了一句催人奋起的口号:“身后就是莫斯科!Москва3анами!”

其实克洛奇科夫所耶夫少尉的原话是:“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但这句话相对于战斗口号来说实在有些长,甚至足以当作一个简单的战争动员。而且并非所有官兵都是俄罗斯人,“俄罗斯虽大”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号召力。

就像步兵316师的绝大部分官兵都是哥萨克人,他们背井离乡奔赴战场,保卫的只能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联盟,而不是什么“大俄罗斯”。

潘菲洛夫28勇士的事迹不止令427团的苏联军人动容,就连罗贝尔等法国飞行员也钦佩不已。

卢申科结束会议后不多久,通讯兵又来到了飞行员中间,唤罗贝尔去团部接电话。

电话是比约特从莫斯科打来的,他先向罗贝尔就其获授红星勋章以及击落第六架敌机二事表达祝贺,然后又向他传达了一个好消息:“自由法国晋升了你们所有人的军衔,你和阿尔贝特少尉晋升中尉,另外两位飞行员晋升少尉。此外,我们还将从北非抽调飞行员赶赴苏联参战。”

“那感情好。”罗贝尔对晋升没什么感触,但却十分期望自由法国向苏联增派人手,“苏联远比英国更值得我们帮助。”

“哈哈,没错,就算英国人没那么恶心,也远比不上苏联人勇敢。”比约特在电话那边笑道,“现在莫斯科这里到处都在宣扬潘菲洛夫师、波多利斯克军校生和第4坦克旅的战斗事迹,他们的事迹确实伟大,但并非遥不可攀,你的养父就曾经立下毫不逊色于潘菲洛夫师的功迹。”

罗贝尔当然知道比约特为什么突然提起自己的老爹,于是他决然回复:“我也不会辱没我的养父。”

“我当然相信你,克吕尔少尉。”比约特对罗贝尔的表态深感满意,并没有听出后者语气里的异样,他继续同罗贝尔商议了如何安顿法国飞行员的伤员。

法国飞行员参战不足两月,虽然幸运地无一阵亡,但如今还能升空作战的也只剩了罗贝尔一人:拉帕奇诺已经确定残疾,恐怕只能退伍,往日还算帅气的斯蒂宾脑壳都少了一块,还不清楚能留下什么后遗症,骨折的阿尔贝特估计至少三个月之内是没法升空作战。

比约特建议把他们全都送回到自由法国境内,毕竟除了阿尔贝特,其他两名伤员对苏联人来说都成了纯负担,尤其是现在苏联什么物资都紧张。

“他们都是相当不错的飞行员,回到咱们那边伤愈后还能帮忙训练新手,多米尼克上校可一直嚷嚷着缺人呢。”

“多米尼克长官已经升任上校了啊?他现在还好吗?”

“据说最近有点上火。”

“哦?”

“买不到好飞机。”比约特解释道,“英国人只肯给我们老旧型号的喷火,如果不是多米尼克上校跟他们据理力争,英国人甚至打算把已经完全淘汰了的飓风给我们,简直就是打发乞丐。”

“那美国那边呢?”

“美国人只打算给我们P-40,不过他们现在也没什么好飞机。倒是你的养父戴泽南准将在美国召集了一批飞行员志愿者,法国人美国人都有,他们准备到北非来作战参战,据说其中还有一个着名飞行员。”

“谁呀?”罗贝尔有些好奇。

比约特在电话那头思索了一会,终究还是没能想起那个人的名字,只能回答:“我对飞行领域不熟悉,不记得那个人的名字了,只知道他是咱们法国飞行员的先驱,还是个作家。”

“安托万·德圣艾修伯里?”

“或许是吧,那个人确实有个贵族姓氏。不说这些了,大后天有一班开罗来的飞机,我明天就派人把阿尔贝特接到莫斯科,红空军也批准了,你记得和你们团长说一声。”

罗贝尔答应下来,挂掉电话后立刻向李尔斯维克和卢申科说了比约特的安排,两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出于这两个月来与法国飞行员并肩作战的情谊,两人还决定为阿尔贝特办一个欢送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团里连食堂和俱乐部都被炸了,这个欢送会的寒酸程度可想而知。不过阿尔贝特不仅无意挑剔,甚至生出惭愧之意,特别是在得知所有法国飞行员只有罗贝尔还留在团里继续战斗之后。

这个本为法国飞行员建立的歼击机团,如今竟只剩罗贝尔一个法国人还能继续作战,对法国人而言实在有些尴尬。

卢申科为此宽慰阿尔贝特道:“这个团只是为方便苏联飞行员与法国飞行员交流而设立的,它自始至终都是红空军的部队。我们本想借此机会同贵国飞行员交流技术、分享经验,只是形势所迫,不得已之下,红空军才让我们承担了远多于最初设想的战斗任务,这是红空军的问题,不是法国飞行员的问题。”

李尔斯维克同样感慨道:“你们参战以来,带领苏联飞行员驾驶落后机型前后击落敌机12架,你们四个人的战绩就有8架,这在红空军里也算不错的了。考虑到我们以执行对地攻击和护航任务为主,能有这种成果已属不易。”

这个过分寒酸的欢送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没有美酒蛋糕,只有烧酒烤土豆。新来的几个苏联飞行员兴致好得出奇,但罗贝尔看得出来,他们闹腾的动作下隐藏的是惶恐的心情,红军歼击机部队的伤亡率即使难称最高,也仅轻微落后于前线轰炸机部队了。

想到这里,罗贝尔起身离开板凳,坐到阿尔贝特的床边,拍了拍自己这位老战友。

“嗯?”

“我想让你帮我寄两封信。”

“你自己给邮差呗?不比我带回莫斯科快?”阿尔贝特不明所以。

“目的地是法国。”

“我哪有这本事?!”

“先放在你这里。”罗贝尔说道,“将来祖国光复,就能寄信了呗。”

阿尔贝特想提醒罗贝尔,如果本土光复,他从苏联一样能寄信回法国,但他刚要开口,便被罗贝尔和蔼但坚决的眼神堵了回去。

“何至于此。”明白了罗贝尔心意的阿尔贝特一声叹息,向自己的老朋友伸出了手。

罗贝尔牵动嘴角,将一个月来写出的厚厚一札信放到了战友手里:“一是可惜,我牺牲了六个僚机,他们个个都是十七八岁的帅小伙,在该做春梦、谈恋爱的年纪摔成了肉酱……比起他们,我至少还结了婚,有了孩子。”

“二呢?”

“二是不服,我要给他们报仇,不然怒气难消。”罗贝尔深呼了一口气,“以前咱们飞机不行,被德国人吊着打。马上咱们要有雅克-1了,我非得把那些欠日的德国佬像拍蚊子一样拍死,让他们看看谁才是天空的主人。”

阿尔贝特哑然无语,只能嘱咐罗贝尔一定要保重。

虽然这家伙大概率根本不听。

第二天,自由法国就从莫斯科派了一辆车,接走了阿尔贝特这个伤员,以及罗贝尔的信件。在信件相当靠后的部分,罗贝尔写道:

“你一定要遵守我们之间的承诺,在我死后及时改嫁、‘另寻新欢’啊,我现在是顾不上许多了。”

“我现在完全理解了养父的心情,尽管我的理智告诉我,战争中军人的杀人与被杀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看着我的战友们先后离去,我已经不再有所恐惧。我的心里只有愤怒,能够焚尽所有侵略者的愤怒。”

“你的丈夫要去与德国鬼子决一死战了!”

…………

“这就是您当年能够在高地上死守不退的原因吗?(英语)”

面对小杜瓦崇拜的眼神,德内尔略显尴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我的祖父和父亲都已经去世,我自认为孑然一身、无所牵挂,所以越发无所顾忌,但这是不对的,完完全全不对的。无论什么时候,人都得惜命,没有什么比性命更重要。(英语)”

老杜瓦显然对老战友的劝诫非常满意,他一边收着鱼钩,一边毫不客气地对儿子说道:“听到了吗,小子?这可是来自协约国第一勇士的警句,你马上也要入伍了,给我记着点!不要去信小巴顿那个二愣子的鬼话,什么将军的最好归宿就是被战争中最后一颗子弹打死,那是纯放屁!(英语)”

“我知道,爸。”小杜瓦说完,不顾水上的浮标已经开始晃动,又问德内尔道,“可您后来的表现也不像是惜命的样子啊?(英语)”

德内尔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提醒自己这位“粉丝”鱼要脱钩跑了,待后者手忙脚乱收线的时候,才不急不慢地淡然否定道:“我是很惜命的。(英语)”

“你知道戴泽南将军是怎么和远征军扯上关系的吗?(英语)”老杜瓦在一旁卖了个关子。

“因为表现卓越又精通英语,才被提拔到美军联络处中?(英语)”

“是因为拒绝让部下发动必死的进攻,于是让尼维勒把他当成了那个要从重处置的典型,结果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从团到师,最后整个军都哗变了。”老杜瓦向瞠目结舌的儿子揭晓了谜底,“之后上任的贝当向我们求助,请潘兴将军向法军要他做顾问,以免令法国陆军颜面扫地。(英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http://www.ccfang.cc/novel/QBeXoMJvdyK.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