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紫罗兰与自由法国 > 第八章 世界大战(1)

第八章 世界大战(1)

(1939.5.10-1939.8.26)

法兰西的精神——马恩河与索姆河的勇气与不屈,启蒙运动与大革命的昂扬,为国家献身的热忱——都到哪里去了?难道它们真的随着先烈的脚步长眠于六尺之下了吗?

————

法兰西的外交部长博诺——这个在苏台德危机、慕尼黑会议期间一贯坚持对德退缩的软蛋——信誓旦旦地宣布: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的去职不会对该国的外交政策造成什么大的改变。

但是正如这个仿佛失心疯掉的法国官员的许诺被希特勒接连打脸一样,斯大林也不准备给他留面子。

布尔什维克领袖的老战友维雅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同志上任后不久,苏联外事部门便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小事”:苏联驻柏林大使阿列克谢·梅列克洛夫突然拜访了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恩斯特·冯·韦兹塞克,询问后者关于苏德关系的看法。

意外之余,后者回答道:“德国希望与苏联建立互相满意的经济贸易关系。”

而苏联大使的回答对于英法而言可谓是晴天霹雳:“意识形态的分歧没必要干扰俄国与德国的关系。”

苏联的柏林大使接着离开了。

这次寒暄总共用时不到十五分钟,却在国际上掀起了滔天巨浪。4月28日希特勒在国会的发言仿佛也印证了苏德关系的转变——在他歇斯底里的演说中,居然一次也没有像之前一般提到“堕落的”和“犹太的”俄国。

英法似乎要失去他们最重要的潜在盟友,这样可怕的前景令法国的驻柏林的大使库隆德(一年前还是法国驻俄国大使,但因力主建立法苏同盟而被调去了德国)寝食难安。

大使委派武官斯特林上尉返回巴黎报告(情急之中把斯特林的姓都拼错了),但他在巴黎的上级却丝毫没有任何焦虑感。斯特林吃了闭门羹,根本没见到博诺外长,他在外交部盘桓了数日,最终也只能灰头土脸的回到驻地。

结果返回柏林后不久他便收到了外交部朋友的电话,朋友在电话中说:外交部建议军人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插手外交。

这鬼话气得这位目光长远的军官当场砸了电话,如果不是还顾忌自己还肩负着共和国的使命,斯特林上尉恐怕就会成为慕尼黑会议以来第二个叛国的驻外武官,虽然没有第一位富歇将军那么劲爆罢了。

(富歇将军时任法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军事代表团团长,在得知法国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后,他撕毁自己的法国护照并加入了捷克军队)

有这么一位吃里扒外的外交部长,未来情况糟糕到什么样子都不会让人感到奇怪。但好在仍由理智且忠诚的外交官在为国家奔走斡旋,那位可敬的驻德大使敏锐且准确地发现,苏德之间达成协议是极为困难的,因为两国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势不两立决定了二者的联合势必会动摇各自的统治合法性。

他判断苏联是想通过与德国加强联系来向西方盟国施压,因此库隆德大使依然不遗余力地游说着朽木般的外交部。

不过他的阻碍又不仅仅在外交部,军方也对同苏联结盟抱有疑虑,因为波兰是无论如何都不允许苏军过境的。罗马尼亚虽然也担心自己的独立受到威胁,但来自德国和匈牙利的威胁近在眼前,态度倒比波兰更软化一些。

这些本该外交部出面解决,但外交部如今比行将就木的棺材瓤子还要迟钝。他们不仅不愿意为法苏同盟铺平道路,甚至就连与波兰结盟都犹豫不决。四月末的时候,国防部长甘末林将军与波兰军事代表团达成了一项军事协议,而军事协议又需要一份政治协议做铺垫,这份政治协议外交部长博诺就是死活不肯签。

甘末林将军找到了总理达拉第,声称“必须立刻签字”,但最终又没了下文。部分是因为议会当时正在为所谓的“比例代表制”吵得不可开交,右翼政党为了防止左翼再次联合成人民阵线执政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场漫长的议会拉锯一直持续到六月末,整个春天法国政府都处于这样的麻木状态。

等不到那个时候,到6月6号,德内尔的心绞痛已经严重到了不得不去看医生的地步。

“最近遇到什么烦心的事了吧?”富博先生只观察了一番德内尔的神色,便找出了他的病因。

德内尔黑着脸回答道:“最近还有什么好事吗?”

“夏天可是巴黎最美丽的时节,处处莺歌燕舞,你还有薇尔莉特夫人这样美丽的女士的陪伴,去郊区散散心,或者去游乐宫听听演说,还可以去看航展……总而言之,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谁知道这样的美好还能持续多久?”

富博吸了一口气,伸出了自己的食指虚指着天花板:“戴泽南先生,就算你为国家担忧,也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再这样持续下去你连体检都通过不了,还怎么再次服役?”

这样的劝说令陪伴他而来的薇尔莉特眉头微皱,她并不希望让·德内尔再被征召。但见到阿让很认真的点了点头,并询问医生如何治疗,她也只好听之任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决定了。”在离开诊所之后,德内尔对薇尔莉特说道,“一起去看航展吧。”

“好。”薇尔莉特非常满意地眨眨眼睛,伸出义肢捋了一下鬓角柔顺的金发。

一同参观航空展是CH邮局的老传统了,大多数员工和手记人偶都来到了布尔热机场,霍金斯还邀请了自己的女儿和女婿。

1939年的航展倒也没什么轰动性的新闻,唯有几架英国的战斗机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是皇家空军的大鹏。印象深刻并非是因为他们有多先进,而是因为这款带炮塔的双座战斗机的长相实在是惨不忍睹。

“那个炮塔就像个瘤子一样。”泰勒无情地吐槽道。

不过德内尔倒是被一架喷涂着法国空军机徽的战斗机吸引了注意力,他对身旁的薇尔莉特说:“这架飞机很漂亮,而且从数据上看来似乎比现役的MS.406要更好一些。”

“确实如此。”一个路过的记者插嘴道,“德瓦蒂纳D.520比MS.406的性能更优越,按道理来说更适合作为法国空军的主力机型。只不过法国空军对早一步试飞的MS.406一见钟情,因此对他不屑一顾。”

“而且这架飞机的机头是三角形的,有点像小猫的鼻子。”

薇尔莉特可爱的评论逗笑了在场的男士们,那位记者向薇尔莉特脱帽致意,正要与这位着名的手记人偶和她身旁的德内尔寒暄几句,却突然被他的同事叫走了。

“非常抱歉,我是美国的记者威廉·夏伊勒,本想与二位闲聊几句,但现在看来不得不失陪了。”

“请自便,夏伊勒先生。”薇尔莉特微微躬身致意道,“我是……”

“薇尔莉特·伊芙加登·布干维尔女士,这恐怕没人不知道。”夏伊勒笑着回应道,“那这位先生呢?”

“让·德内尔·戴泽南,向您致敬,先生。”

“我没有想到居然有幸在这里见到着名的战争英雄。”夏伊勒的脸上明显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但恕我唐突,据我所知您今年应该只有……四十岁?”

“承蒙关切,您说的一点不差。”德内尔回答道。

那位美国记者的惊讶之色尤甚,虽然他还想继续和二人聊聊,但他的同伴已经开始催促了,他也只好再次表达歉意,随后匆忙离开了航展现场。

“能让一位记者如此匆忙,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无论发生了什么,阿让,今天你的任务就只有看好这场航展!”薇尔莉特“恶狠狠”地挥舞起“铁拳”警告着面前憔悴的邮递员,“这是我的命令!”

虽然航展看过了,但薇尔莉特却没有放过德内尔的意思,她呵斥了要为公公买报纸的泰勒,径自把一脸无奈的德内尔拖进了电影院。当时电影院正在放映新上映的影片《全城共舞蹈》,放映厅里一片莺莺燕燕,德内尔和薇尔莉特倒像是一对来看电影的兄妹。

“再这样衰老下去,你都要被别人当成我的父亲了。”薇尔莉特没好气地教训着身旁的德内尔。

德内尔弱弱地提出了自己的提议:“那你可以多熬夜,也变得衰老一点。”

“我不要!”

突然灭掉的电灯让两人安静下来,很快,胶卷旋转的声音传入两人耳中,放映开始了。这部电影让在场的观众如痴如醉,但其中的乐观态度却让德内尔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割裂感。

导演真的是法国人吗?现在法国的情况有什么可乐观的……

电影放映结束已经到了晚饭时间,两人和同样去看电影的几个同事汇合,去餐厅吃了一顿大餐,随后大伙便快活地回到了各自的家中,于德内尔、薇尔莉特和泰勒而言就是回邮局。

不过有些事总是躲不过的,第二天德内尔在分拣邮件的时候,看到了昨天令那位记者匆忙离开的“大新闻”——保皇运动“法兰西行动”的领导人夏尔·莫拉斯正式成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这个臭名昭着的国家公敌居然成了“四十不朽”之一!

失态的德内尔抓破了准备地送给顾客的报纸,他闭上眼睛进行了一次深呼吸,随后看到莫拉斯的当选受到了教皇的特使的热情祝贺,于是他立刻将自己脖子上的十字架摘下来,直接扔进了垃圾桶。

这一惊人的丑闻并未引起了舆论的哗然,共和国上层与民众的割裂已然宽若鸿沟,威廉·夏伊勒后来痛心疾首地写道:“民众的反映无比淡漠,甚至已经不想追究是哪些人投了赞成票,没有人再愿意相信精英们的操守。对于大多数巴黎市民而言,换一些议员又能怎样?还不是些一模一样的祸害。”

喜欢紫罗兰与自由法国请大家收藏:(www)紫罗兰与自由法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http://www.ccfang.cc/novel/QBeXoMJvdyK.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