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魏晋干饭人 > 第1116章 书局散落各地

第1116章 书局散落各地



  笔趣阁顶点
 www,最快更新魏晋干饭人
 !



  第1116章
 书局散落各地



  除了洛阳,西平和陈县等有书局和学堂的地方也领命举行了考试,考试合格的学生都要去书局学习半个月。



  书局的师傅们教他们排版、上墨、上纸、印刷等工作,还会从中挑出好苗子来学习刻字和烧铸。



  在学习的这半个月里,各学堂和书局收集好他们的意愿,再一起商量,然后将各人分配好。



  这些学生有个统一的名称——学徒,他们有半年的实习期,通过以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工匠。



  工匠现在地位可不低了,赵含章看重匠人,除了优待流民中的工匠,给他们更优厚的待遇外,还派人重金寻找墨家学派的传人,想要发扬墨家。



  加之,赵含章严令八岁以上的孩子入学,不论身份,即便是奴仆之子也可进学堂一起读书,这样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阶级间的界限。



  而匠,从收置流民开始就受到优待,与识字的文人一样的待遇,这也让他们的地位飙升。



  如今安顿下来的灾民和流民,谁不想成为一技之长的匠?



  他们甚至私下传言,识字的人也属于匠,他们的一技之长就是识字会数。



  所以学生们是很以成为工匠而自豪的。



  书局和学堂除了给各地新书局分配新学徒外,还会选出一两个老师傅带他们。



  说是老师傅,但其实他们也才进书局一年到三年,现在书局里的师傅,不论是做哪一项的,只要满一年,都算是老师傅了。



  没办法,书局的岁数太小,工人有限,找到的有才艺的匠人,基本上都去负担更重要的工作去了。



  除了人外,各书局还会送新书局不少烧铸好的字模。



  各书局管事这才明白,为何书局的字模早已够用,但赵含章一直严令各书局工匠不得停止雕刻烧铸字模,还给他们规定了每个月必须完成的字模数。



  各个书局的常用字都是一千个字,全部根据《千字文》来刻,除此外就是一些生僻字,也会备用,但基本上每个字只备三个字模,而有些生僻字没准备的,需要用到时就现刻,所以刻字工匠每个书局都要有。



  常用的字模,每一个字都至少有十个。



  一般书局还要时不时的刻印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可再怎么样,也不会每天都要刻字模。



  但之前上面一直有具体的要求,每个刻字工每个月都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烧铸出合格的字模,各书局也不得侵占他这部分工作时间。



  其实,忙起来的时候,尤其是印教科书和邸报时,书局的管事是有怨言的,觉得他们做的是无用功,明明书局忙得脚不沾地,却还是得去做不需要的字模。



  这会儿,赵含章命他们把储存的字模拿出来,一个书局对标三个新书局,必须要送足额的字模过去时,他们这才意识到赵含章早已布局。



  任务完成的书局自然无惧,当即派人去库房里把收好的字模取出来,开始委派衙门的人给他们对标的新书局送去。



  而没有完成的书局,赶紧趁着学徒们还在书局里学习,立即命刻字工抓紧时间刻字和烧铸,向上则说,字模会和老师傅学徒们一起送到。



  各地也立即开始选地建造书局,还跑去纸坊里买纸,采购各种材料,就等师傅们就位了。



  除了书局,赵含章也容许各地开始建造纸坊,但纸坊对工人的基础要求没那么高,不必在学堂招工。



  要做纸,首要就是力气大,然后才是动作灵巧,所以从民间便可招工。



  各地纸坊也在培养工人给新纸坊送去,离得近的,抢到纸坊落地名额的县令还可以选好工人后送去旧纸坊中学习。



  这样反倒少了工匠迁移的安家费等。



  一般来说,书局和纸坊最好放在一个地方,但实际操作时,为了平衡各县的势力,刺史们都会分开两个县放。



  又不是司州和豫州这样重要或者繁华的大州,其他州,人少,经济萎靡,分开两个县放,还能让两个县多些活力,只放在一个县,岂不是好处都给了这个县?



  长远发展来说,不妥。



  司州,除了洛阳有书局和纸坊外,赵含章还在其他郡县共三个地方设了书局和纸坊,更不要说豫州了。



  豫州的西平书局和纸坊已经天下闻名,听说西平书局出的书全国售卖,江南江东一带也很追捧,纸坊亦是。



  哼,西平纸坊共有纸二十八种,然而分出来的工匠只会五种,皆是平常用纸,质量好一些,贵重一些的,全以工匠入坊时日尚短,学不会为由打发了。



  说到底,还不是怕他们抢生意,以后那些种类的纸张只能从他们那里买吗?



  听说洛阳纸坊的纸都没这么多种类和贵重。



  豫州的陈县书局和纸坊也不错,除此外,其他郡县还另有三座书局和纸坊,是目前拥有书局纸坊最多的州。



  而其他州,最多一个书局一个纸坊,还有很多州没有呢。



  只是一想便忍不住嫉妒赵铭埃



  刘琨也趁着混战抢到了一个书局和一个纸坊的名额,在斟酌过后,他决定将书局放在彭城,书局可是好东西,放在眼皮子底下好管理。



  纸坊嘛,他也想放,但下属们说的也有道理,不能把肉都给彭城吃了,给另一个县喝汤,这样其他县有了希望才不会闹起来。



  于是他选了选,最后定在了下邳国的淩县。



  赵含章让人给各州送去书局和纸坊的建造图纸,所以天下的书局和纸坊真的很像分部,内部不敢说一模一样,却也有七八分相似。



  区别只在一些细节上。



  各地以最快的速度建起书局和纸坊,然后开始根据单子采购材料。



  纸坊的工匠最先到达,但制作纸张的树皮、草茎等需要浸泡时间,书局还是只能先从其他纸坊先采购纸张。



  字模和书局的各项工匠一到便可开工,各州刺史、郡守和县令对此都很看重,亲自去书局看他们印第一版,嗯,试印的是这一个月的邸报。



  当然,印制过程中还有各种各样不尽如人意的小毛病,但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



  于是他们大手一挥,当即道:“多佣千字文》和《新算学》,从今以后,我们州学堂的教材就从本书局出,再也不用去其他书局排队抢购,还花销路费了1



  (本章完)

 

(http://www.ccfang.cc/novel/RPEOmPG1Zq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