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 > 第259章 吃大食堂啰

第259章 吃大食堂啰



  这一次的演出获了奖。



  袁校长得到了县教委,和县红星乡教育办的嘉奖。



  小媳妇儿熬成婆婆的他,总算去掉了校长这个职务前面的“代理”两个字。



  现在的袁校长,走路也步履稳健了、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也可以背负着双手装稳重了。



  据说,



  袁校长因为底气十足,他现在就连尿尿,那个力道也是大的非常的可怕。



  学校里的厕所,后面是一排蹲坑,前面则是一道很长、很臭的尿槽。



  历经陈年累月的沉淀,尿槽里面的尿垢,已经厚的比墙皮还厚。



  就那么厚实、板结的尿垢,袁校长都能把它给“呲溜”掉一层!



  而陈晓端。



  则被县教育局树为工作模范、先进教师、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工作者、荣威县文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红星乡高级小学教学骨干...



  总之,



  因为这一次获奖,陈晓端获得了一大堆的荣誉!



  工资也提了两级。



  她如今也算得上是名利双收、金钱和荣誉一个都没少得了了。



  眼见陈晓端这边的发展态势,已经越来越好。



  并且她的处境,现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放心不少的罗旋,便着手将自己的户口,正式从正兴大队迁往小老君生产队去了。



  反正,



  自己的户口虽说不在正兴大队了,可那边还有自己的熟人、有自己的房子。



  那房子的大门上,还挂着“红星乡优秀小社员”的光荣牌牌呢!



  有了这层光金光闪闪的保护罩,谁还敢对自己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



  回自己的家,住自己的房,吃自己的粮...



  谁又能多说什么?



  要是遇到那种混不吝的、敢对自己乱嚼舌根子的人,信不信罗旋分分钟都能摇一大帮子人,去狠狠地锤他一顿?



  只要罗旋在正兴大队的那栋房子还在,根就在。



  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回正兴大队里去居住上一段时间。



  只是没有了那边的粮食定额罢了。



  不过,这倒没关系。



  咱是那种缺粮食的人?



  自此。



  罗旋便在正兴大队、学校里,红星乡街上,还有小老君生产队,都可以落脚。



  现在谁也摸不清神出鬼没的罗旋,到底是在哪里居住,也搞不清罗旋一天天的,究竟在干啥?



  学校里面,



  袁校长和陈晓端,他们根本就不管罗旋的事情...反正罗旋身上的荣誉很多,“小升初”的时候,这是能够加很多分数的。



  因此陈晓端和袁校长两个人,并不担心罗旋会因为荒废了学业、而考不上初中。



  哪怕分数实在是凑不够的罗旋,还可以走“特招”这条路嘛。



  多大点事儿!



  所以,即便罗旋平日里很少在学校露头,也没有人会去干涉。



  他们只以为罗旋跑到山里面去打猎、或者是回正兴大队,忙活代销店的事情去了。



  其实,



  这段时期的罗旋,主要还是在山里面带领着狩猎队的人,还有卜耀明、杜仲杜鹃他们,躲在深山老林里忙着开荒。



  而在此期间,卢刚和卢苗分别都给罗旋写过两封信。



  卢刚在信中催促罗旋,赶紧将户口往江内市里迁!



  并且在信中,卢刚还告知罗旋:他在那边,已经办理好了所有的落地接收手续,只等着螺旋去。荣威县里面,将自己的户口摘出来就行...



  而卢苗则是盛请邀请罗旋赶紧去市里面生活,请罗旋一定要抓紧时间,处理好手头上的那些琐碎事情。



  等到了市里面安顿下来,卢苗就能和罗旋时常在一起,探讨学习、和音乐创作上的事情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冬天。



  此时,



  各个生产队眼看着就要开办了“大食堂”了。



  生产队里正在组织人力,修建一个大大的茅屋,准备作为灶房。



  这一天,



  罗旋和杜仲他们在山里开荒回来,杜仲非得拉着罗旋去他家吃饭。



  而杜鹃则跟着狩猎队的那些家伙,往位于小老君山脚下那个窝棚里去。



  不知道杜鹃,现在是不是和狩猎队里面的那个“三世”,两人之间擦出了一点火花。



  反正现在的杜鹃,还有卜耀明的女儿卜小雨,总是爱往狩猎队那个窝棚里去...



  或许是这两个姑娘,她们看见罗旋又到县里面去,拿回来一堆奖状、获奖证书之类的东西。



  杜鹃和卜小雨,可能心知罗旋终究不是留在小老君的人,便转移了她们追求的目标了吧...



  这样也好,免去了自己不少烦恼。



  “杜仲叔,你家还有那么多的腊肉、香肠,得赶紧吃掉啊。”



  罗旋一进门,便指着杜仲挂在灶台上方的那一堆腊肉香肠,“等到再过几天生产队的食堂,正式开办之后。



  你家里这些东西,恐怕统统都得拿到集体食堂里面去,由生产队统一规划使用了。”



  杜仲一瞪眼,“吃集体食堂,不是都由公家来提供粮食,给我们敞开肚皮去吃吗?



  咋,我家的香肠腊肉,他们都要提走?”



  由于生产队里办食堂,这是个新鲜事物。



  大伙儿不要说没见过,就连听都没听说过,世上居然会有这样子的好事情!



  所以,



  大家只以为到时候,自己两个肩膀扛着一张嘴,只管跑到大食堂里去吃饭就行了。



  “没那么简单。”



  罗旋摇摇头,“到时候你们家里的粮食,还有这些腊肉、香肠,都是需要统一交到大食堂里去,由集体上统一安排的。”



  “啊?原来是这样的啊。”



  杜仲望望自家那一堆黑乎乎、油亮亮的腊肉,心中实在是舍不得,“娟儿她娘,割腊肉香肠,煮!统统都煮来吃了。”



  杜鹃娘看看香肠,再看看罗旋。



  一咬牙,“行!这几天,咱顿顿吃香肠腊肉。等到晚上,我抽空再回娘家一趟,给那边也提上几斤过去。”



  杜仲一家子人,对于罗旋说出来的话,那是深信不疑的。



  现在既然罗旋这么说了,杜仲老两口,便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这个大干香肠、猛吃腊肉的决定。



  与此同时,



  同样对开办大食堂,抱有保留态度的那些社员们家中,这两天也是在大吃特吃。



  平时煮菜的时候,只敢数着“一滴、两滴”那么放猪油的人家,这两天都是论勺放油了:一勺两勺的猛往菜里面放油。



  这可把他们家里的小屁孩们,给高兴的直跳脚:“好耶好耶!有猪油吃啰!有那么多油渣....娘,我要吃3块!”



  家里的大人,一想到再过不了几天,就能敞开肚皮去吃公家的粮食。



  一个个的也是开心的不得了、人人都是笑逐颜开,“行!今天晚上,就给你们一个人吃上5块油渣!”



  “好耶好耶,有油渣吃啰...”



  ~~~~



  没过几天。



  上面一声令下:所有的生产队里的大食堂,立即开伙!



  全体社员们,以后别在家里做饭了,大家都去大食堂里吃!



  敞开肚皮使劲吃!!



  与此同时,



  无数支民兵队相互对调、交叉去别的生产队社员家中检查。



  那些家里存有粮食的,都拿统统拿出来,放到生产队的大食堂里去统一调度、使用。



  家里还有腊肉、香肠的社员,也别弄啦!



  有福同享嘛!



  提上香肠、拿着腊肉,都放到大灶上去,让全体社员们都尝尝...



  家里有肉的社员,这下子可就发了愁。



  但那些家里面一年到头、也见不到荤腥的人家,却是笑歪了嘴。



  直喜得像周大爷那种家里一贫如洗、连耗子都待不下去的家庭,一个个乐不可支!



  哈哈哈,叫你们攒腊肉来眼馋人!



  叫你们出门就用腊肉皮擦嘴!



  嘿嘿...现在,也该轮到咱滋润一下下了吧?



  哼!



  还是老话说得好啊:吃到肚子里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几天后,生产队里的大食堂,正式开始为全体社员们,提供免费的一日三餐。



  这一天,



  罗旋正走在路上,便远远的看见走在前面邱桂英。



  “哇,罗旋,你还能成为城里人、吃上公家粮呢!”



  邱桂英拿着大大小小的盆,正前往“小老君生产队食堂”去打饭。



  这条路上,平常只有罗旋偶尔会出现。



  罗旋同样是拿着大盆小盆,去食堂里打饭吃。



  不要钱的饭,不吃白不吃,吃了也是白吃。



  正好还能给自己省点粮食。



  邱桂英今天去打饭的路上,正好遇到了同样也是去打饭的罗旋,邱桂英便开口道,“罗旋,以后你能成为城里人,我真是替你高兴呢!”



  自己以前在正兴大队的时候,卢刚和卢苗父女俩,来乡下的动静闹得不小。



  人家有吉普车呢!



  因此罗旋有可能会把户口,迁移到城里的消息,在整个正兴大队一带,这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罗旋嘿嘿一笑,“现在生产队里,吃饭又不要钱!我干嘛要把户口办到城里去,还得吃自个儿家的粮食呢?”



  邱桂英因为连续吃了好几个月的饱饭,如今的她,身子已经舒展开来。



  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山茶花。



  再加上以前总是欺负她们娘母俩的那个曹子高,如今已经没了根。



  他就是有犯罪动机,也没了那个犯罪工具。



  心情大好、生活滋润的邱桂英,如今变得明显开朗了不少。



  “罗旋,我得谢谢你一声。”



  邱桂英道,“我弟弟在学校里有了你的照顾,不但天天能够吃得饱,而且现在已经没人敢欺负他了。



  小刚他如今的学习成绩,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了呢!”



  邱小刚现在人身安全有了保障、也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去。



  再加上罗旋,偶尔也会给邱小刚讲解一些知识难点。



  如今,他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见邱桂英感谢自己,



  罗旋开口道:“这些都是小事情。以前我们算是同学,现在我们好歹也是邻居了,有什么事情相互帮忙,也是应该的。



  难道我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会不帮我吗?”



  “会呀!”



  邱桂英想也不想的就回道,“什么忙我都会帮你。你要什么,我也都会给你...”



  说到这里,邱桂英似乎感觉到自己失言了。



  只见她俏脸一红,抱着盆急急忙忙的就往前跑,“快点去食堂里打饭,去晚了饭菜可就凉了哟...”



  她所居住的房子这个方向,只有一个邻居,也就是那位被阉割了的曹子高。



  然后再往深山里走上两里多路,则是罗旋在小水潭边,新盖的那几间茅屋了。



  再往后面的深山走....那边有狩猎队那些缺德家伙布置的捕兽夹、有他们挖的各种陷阱。



  更吓人的是,这些家伙还会时不时的乱开枪,枪子儿飞去就没个准!



  因此,现在通往小老君土匪窝那边的路,基本上就算彻底断绝了。



  轻易没人敢到里面去。



  地广人稀,前后无人。



  罗旋最是喜欢这样的地方,很是方便自己在山里面开荒种地。



  到了生产队的大食堂里面。



  此时,已经有不少的社员们,都拿这大锅小盆子打好了饭菜,正三三两两的往回走。



  小老君生产队,基本上没有什么平地。



  因此,这个新建的大食堂规模也不大,容纳不下近200号社员在里面就餐。



  所以生产队干部们,便因地制宜的想了一个办法:让社员们都把饭菜打回家里去吃。



  这个时期,



  根据上级精神,严禁大伙儿家里私自开火做饭,所有社员家里的粮食,统统都得收归到食堂里来统一使用。



  而且不分白天黑夜的,还有民兵在村里面巡逻。



  要是谁家的烟囱敢冒烟,那是会受到处分的。



  见罗旋抱着好几个大盆过来,不少社员都打趣罗旋道,“罗旋,你们那个狩猎队那么多人,咋不叫他们过来吃饭?



  非得让你跑这么远来打饭,等你把饭菜端回去的时候,恐怕都凉了。”



  罗旋嘿嘿一笑,“他们都在深山老林里面折腾,谁知道跑哪去了?



  等我把饭打回去,给放在他们的窝棚那里,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再热热就行了。”



  还有社员问,“罗旋在你们正兴大队那边吃的好,还是咱小老君身吃的好?”



  罗旋回道,“当然是这里面吃的好了。乡亲们的腊肉香肠多,现在你们把这些好东西统统都捐出来了,那我也能跟着沾沾光,开开油荤。”



  “唉,只是不知道这种吃法,究竟能够吃多久啊?”



  生产队里,负责做饭的伙夫叹口气,“咱第一天开伙,足足干掉了300来斤粮食!



  现在这几天每天,乡亲们的饭量,比前几天要少了一些。



  但每天消耗掉的粮食,也有230来斤...唉,就这么吃下去,咋得了哟!”



  小老君4生产队的人口,加上妇孺老弱,才一百八十来号人。



  大食堂开伙的第一天,竟然就干掉了300斤粮食!



  难怪做饭的伙夫头,都看得胆战心惊...



  但其中有社员道,“我说你咋就这么点胆量呢?我可是在乡公所的报纸上,看见了外地大丰收、粮食吃的吃不完呢!



  知道不,人家的稻穗上面,都能坐住人!你想想,那亩产得多少斤?”



  另一个人也点头附和,“就是就是,别的省,人家一亩粮食的产量,高的能够吓死你!



  一颗红薯,都有30斤重呢!放心吃,咱这里没有粮了,上边会调粮食过来,怕什么?”



  那边伙夫和社员们正在闲聊。



  伙夫头担忧照这样发展下去,不是个办法。



  但大多数的人,却是很乐观放心:上面肯定不会不管我们的!



  外面的粮食,一火车皮一火车皮的拉哩,还怕大家吃不了呢,哪会缺粮?



  到处都是高产、处处都是大丰收...



  还怕大家没粮食吃?



  到处都洋溢着一种乐观情绪,大家都相信:吃!使劲吃。



  反正外面到处都是丰收,不靠咱生产队这点仨瓜俩枣的粮食!



  人家会从外面调粮来,怕什么?



  这边,



  卜耀明和杜仲闲聊的内容,却又和伙夫头那边有所不同。



  杜仲端着饭碗,也懒得回家再吃了,就站在灶房外面的小小院子里,不停的往他嘴里扒拉大米饭。



  一边吃,



  杜仲一边问卜耀明,“咱生产队的保管室里,究竟还有多少粮食?”



  卜耀明开口道,“保管室里除了3600斤的战备粮。



  还有400多斤的种子。



  然后共给饲养室里留出来的杂粮,还有5000来斤。



  至于供大伙儿吃的粮食,目前玉米、小麦、稻子,红薯干...加起来,大概还有21000斤吧。”



  卜耀明嘴里说的这21000斤粮食,都是没有去壳的。



  要是稻谷、小麦再去掉稻壳和麸皮的话,仓库保管室里的粮食,最多也就在18000斤左右。



  杜仲眉头一皱,“那也就是说,咱们生产队里的粮食,顶大也就只能支撑三个月。



  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咱全部都得断粮?”



  “咦,前一阵子,你们干部去外地生产队参观、学习。”



  杜仲问卜耀明:“他们那些生产队,是不是真的大丰收了?你们去学习到了啥先进经验?”



  卜耀明嘿嘿一笑,“确实是大丰收了,田里的稻穗,密集的都能躺人!



  不过,我问他们,为啥稻穗下面都有绳子绑着?”



  杜仲问,“那是为啥?绑住秧苗杆子,庄稼需要的营养成分咋输送上去?



  也不怕它不扬花?把小树捆着,它还会受影响呢。”



  卜耀明摇摇头,“我也搞不懂。反正那些生产队里的干部们,说那是为了防止稻穗倒伏,才不得不把禾苗杆绑起来。”



  “曰了个鬼了!”



  杜仲唾了一口唾沫星子,“老子活了几十岁,咋还没听说过,一亩稻田的产量,能够超过800斤的?



  看看人家,那是咋重出来的庄稼?那一亩,还不得产2000斤?”



  卜耀明哼了一声:“胆子再放大点,那是10个2000斤的亩产!”



  杜仲叹口气,“我也不管他几千,还是几万斤了。我只知道,咱生产队这样吃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断粮了...”



  一位社员插话道,“或许...上面会从外面,给我们调粮食进来吧。”



  卜耀明瞪他一眼,“你想得到美!你也不想想几年前,咱生产队遇到野猪破坏庄稼、又遇到10年不遇的雪灾的时候。



  咱们向上申请的“返销粮”,拢共才弄过来多少?



  300斤!



  也就够咱全生产队的人,熬两顿稀粥吃。”



  “那等到这些粮食,都吃完了怎么办?”



  做饭的伙夫头开口问道,“听大队部的干部们说,别地生产队的那些社员,他们也有这种担忧。



  可大队部里的干部,他们也说不出一个章程来,就说让我们先吃着,到时候上面会想办法。”



  伙夫抽着旱烟,满脸的疑惑,“我就想不明白了,这想办法,还能把粮食给想出来不成?”



  生产队里的社员们,平常他们吃饭都是相当克制的。



  如果一个人的饭量有1斤米的量,大伙儿通常也只会吃个6成饱。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



  不是特别忙的时候,就吃不干不稀。



  家里主要劳动力的粮食,要给他保足。



  至于其他的老人、小孩儿,多半就得往饭里面,多掺杂一点野菜或者是玉米碴、整颗的小麦之类的粗粮,以节约一点粮食。



  但现在有了大食堂。



  平时只有半斤饭量的人,此时也会顿顿往自己肚皮里塞进去8两。



  任何人吃大食堂的饭,都会将自己往死里撑!



  个个不把自己撑到直翻白眼,是不会停止到甑子里去舀饭的。



  杜仲、卜耀明,还有伙夫头三人。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就照这么个吃法,怎么可能支撑的住?

 

(http://www.ccfang.cc/novel/RmYZo9j68EQk.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