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牛吏 > 第558章 557.我自己拆

第558章 557.我自己拆


 荥阳魏氏是当地大族,战乱之时聚同宗同乡千余人,在当地筑坞自保。后来刘秀定了关东,本以为能过安生日子了,没想到两汉战争又起,荥阳是两汉相争之地,难得安宁。魏氏便加固了坞壁,引得周边乡人纷纷投奔,致使魏氏坞壁墙壁越垒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到后来简直成了个小型城池,比之县城也不惶多让。


 坞壁分为两重,外一重方圆十里,高墙壁垒,两面开门,四角有箭楼,城上有乡勇守卫。入门之后,有农舍深宅,树林农田,四周有陂渠水塘,坞内牛羊牲畜成群,俨然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王国。这一重住的都是依附魏氏乡邻故旧,而魏氏族人则在内一重,那里的墙壁更高,防守更严,有层楼高阁,富丽堂皇。


 魏太公今年六十岁了,已执掌魏氏三十多年,经营这坞壁也有三十年了,几乎把一生的心血都在魏家坞堡上,现在官府一声令下就要拆除,他哪里舍得?


 这座坞壁就是魏氏的城池,是他魏太公的王国,关上门谁都管不着,他可以埋头在里面做土皇帝,连郡县长官也不放在魏太公的眼里。只要在这坞壁之内,魏太公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即便出了这坞壁,他魏太公也是个跺跺脚荥阳就要抖三抖的人物。


 魏太公是第一批反叛刘秀响应河间王刘茂的豪强之一,为此得到了刘茂的亲自接见,河间王拉着他的手,说他“德高望重”,为“一郡之表率”,对他大加赞赏,为此魏氏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家中子弟为官吏者很多。


 魏太公的长子由刘茂推荐去了长安,为礼官大夫,次子在陈留郡为县令,一个侄子在洛阳为官,一个侄子在郡里做督邮,除这些人外,魏家中在郡县为吏者亦不在少数。


 这样的当地豪门,地方官上任时必定要倾心结纳。荥阳令新到任便派县中吏员来访,邀请魏太公去县中议事,连着请了两次,魏太公都以有病为由拒绝了。荥阳令只好借口巡视乡里,亲自登门,才见到了魏太公,可见他的架子之大。


 县令传达了天子的旨意,要求魏太公拆除魏氏坞壁,魏太公当然不能拒绝,否则便是抗旨了。


 同意是同意了,但是魏太公根本就没想过要拆,反正坞壁不只他一家有,想必别的豪门也不会拆,法不责众,最后大概率会不了了之。因此一直等到过了官府限期,魏氏坞壁还是岿然不动。


 县令几次派人送信,说是再不拆除官府便要强拆,魏太公只当他是虚张声势,丝毫不为所动,该吃吃该喝喝,对官府命令置之不理。


 这一天,魏太公刚刚吃过早饭,他的孙子魏行便气喘吁吁地跑来,大声叫道:“大父,常县令又派人来了!”


 魏太公眼皮都没抬,只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来就来,又不是第一次来,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魏行又道:“来人说今天官府要强拆坞壁,马上就要到了,大父,您赶紧想想法子吧!”


 魏太公抬起了头,“强拆?他敢!”


 “是真的,孙儿差人骑马去探过了,来了足有一千人,全是官兵!”


 魏太公有些动容了,常县令居然请来了军队,一千官兵,那可不是小数目!


 不过那又如何?当年上万流民来攻打魏氏坞壁,不是也兵败退走么?难道常县令如此胆大包天,竟然和魏氏来硬的?


 魏太公霍地站起身,喝道:“敲响锣鼓,召集青壮,全都给我上城守卫!我就不信了,他区区一千人,能拿我魏氏怎么样!”


 魏行响亮地答应了一声,转身就走,刚走出几步,忽然又被叫了回来。


 魏太公慢慢坐了下去,说道:“不必去了。。。朝廷官兵既然来了,我等岂有起兵对抗之理?那不成了谋反了么?常县令正好据此上报朝廷,请朝廷另发大军来灭我魏氏。”


 魏行却有些不服,说道:“当年赤眉军来攻,也未奈何得了魏氏,刘秀也只是抚慰,不敢拿我魏氏开刀,他刘钰又能怎样?大军来就来,谁还怕了他不成?大不了真的反了!”


 “胡说!”魏太公已完全冷静下来,反倒斥责起了孙子,“刘秀要和刘钰相争,自然要笼络天下豪强,如今天下一统,刘钰再没了敌手,说不定要对我等下黑手,魏氏还是不要出头的好。”


 魏行急道:“难道就任他们强拆?这可是经营了几十年的坞壁,大父就舍得吗?”


 魏太公摆手止住了他,“他们既然来了,自然不能空手而归。。。让你三伯去与常县令商量,多许他些好处,先把官兵打发走,拖一拖再看。”


 魏行的堂伯是郡里的督邮,是太守的属吏,平时常县令去郡里办事,与郡吏都是有交往的,魏太公以为常县令多少会给几分薄面,不过是让他魏氏破些财而已。


 万没想到这常县令竟是油盐不进,没多久就回话说:“陛下严旨令拆坞壁,若此事不行,不只是我的官帽子保不住,便是太守也要受责,干系太大,实在通融不得。何况此次来强拆的不是郡兵,而是朝廷在此地的驻军,我怎么做得了主?”


 魏太公听了,虽然恼怒,却也无法。这时官兵已经到了,正在坞壁之外准备器械,马上要开始强拆。


 魏太公只让别人出去应付,他自己却没有出坞,举步上楼,一直爬到最高处,将外面情景尽收眼底。


 只见官兵忙而不乱,正从一辆辆车上卸东西,车上却没有拆墙常用的锤斧等工具,全是些木头架子。


 魏太公正不解其意,却见他们将木架子摆在墙外几十步,有工匠过来,指挥着众人将架子支起,不一会便装出一辆投石车。


 魏太公吓了一跳,颤声道:“这,这是拆墙还是攻城,竟然用投石车!”


 等他继续看下去,心里更加吃惊。因为官兵带来的不仅有普通的投石车,还有几辆连环霹雳车,传说一次可发射数十块巨石,连最坚固的城墙也敌不住连环霹雳车的轰击。


 这强拆队的阵仗实在是太大,把魏太公吓到了,他两手扶着栏杆,苍老的手青筋暴起,面上的胡须在微微抖动。


 他的孙子魏行年轻气盛,还在生气地叫嚣,“大父,何必受官府的窝囊气?不过是一千官兵,还及不上我们一半人多,孙儿这就召集人,将他们赶走!”


 “站住!”魏太公止住孙子,故做镇静地道:“不过是四面墙壁,拆就拆了,为这些小事,还真要造反不成?官府来拆也说,省得咱们自己拆,还要费许多银钱。”


 话音刚落,就听见外面轰地一声,魏太公吓得一抖,回头去看,却见尘土飞起,坞墙已塌了一角。


 紧接着轰隆隆连响,硕大的石块不断飞至,砸得墙倒屋塌,坞内居民奔走呼号,四处躲避。


 石块不长眼,有的砸在坞墙之上,有的却越过坞墙落在坞堡之内,甚至是有人居住的屋顶。


 一块巨石砸倒了牛圈的围栏,砸死了一条黄牛,圈内的牛马受惊,没头没脑地疾奔乱走,一头牛冲进人群,连着顶翻了几人。一块大石落入水塘之内,激起高高的水花。


 连环霹雳车开动,石块的轰击声连成了一片,好像是密集的鼓点,震得魏太公心胆俱裂。


 只一会儿的功夫,魏氏坞壁内已是墙倒屋塌,一片断壁颓垣,等到这一轮石块发射完毕,轰击暂停,官兵们重新在车上装石块,魏太公再看,见坞壁北面外重坞墙被砸塌了多处,这没有什么,官府就是要拆除这四面围墙,使其失去防御能力。可是坞内的设施也倒塌了许多,房屋、农田、牲畜圈,全都一片狼藉,好像官府拆的不是外墙,而是要荡平这魏家坞堡。


 “再拆下去,魏氏就要毁了,一会拆到内坞,还不得把我这把老骨头埋了?”魏太公哆嗦着嘴唇,忽地向着孙子失声大叫:“去!快去!叫,请官府万万不可再拆了,我,我自己来拆,五日,不,三日之内,一定全部拆除,一寸坞墙也不留!”


 魏行无奈,答应着去了。


 等到魏太公一点点挪下了楼,正见到常县令被魏行引了进来,常县令远远地拱着手,笑道:“魏公深明大义,要带头自毁坞壁,实在是本县楷模,乡里表率,常某佩服之至,佩服之至啊!”


 魏太公脸色灰白,强颜欢笑。常县令忽地皱眉道:“魏公,有一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


 魏太公没说话,心道该不该不说你也是要说的,还装什么相?


 果然常县令毫不迟疑地说道:“官兵一动,日费千金,回去必得有所交待,此次出去官兵两千人,若是拆了这内外两重坞壁还好,如今只毁了半面外重坞墙,可是报上去这坞壁还算是魏氏自毁,带兵的张司马回去不好交差。。。”


 魏太公当然知道他的意思,忙道:“张司马此番辛苦,魏氏无以为报,这两千人一天的钱粮就由我魏氏负担。”


 “哪有两千人,顶多就一。。。”魏行话没说完,便被魏太公喝住,吓得不敢再说话。


 这一天余下的时间非常和谐,魏太公设宴招待了常县令和张司马一行,宾主尽欢,临走时魏氏又送上两千官兵的“钱粮”,据说装了好几车,官兵才浩浩荡荡地回去了。


 魏太公大病一场,根本爬不起来炕,可是就算躺在炕上,他也追着儿孙们将内坞墙、外坞墙、箭楼等设施拆除殆尽,三天后,远近闻名的魏家坞堡便烟消云散了。


 有了魏氏的前车之鉴,荥阳县豪强格外听话,纷纷自毁坞壁,没几天的功夫,荥阳一县除了县城和官方的军寨之外,再不见一处私人堡垒。


 远在长安的皇帝刘钰对于全国坞壁拆除进度表示满意,虽然仍有个别不怕死的顽固分子妄图对抗官府,但是数量太少,不成气候,毕竟拆墙的事涉及不到生死存亡,豪强们还是有这个承受能力的。


 对于那些妄图反抗的人,刘钰的原则就是:谁敢强硬就让谁灭亡。


 河东周氏、清河韦氏等顽固分子因暴力抗拒拆坞,以谋反大罪被灭了族,这两桩拆墙引发的血案震动天下,让天下豪强们听话了许多。


 “没想到豪强们还真能忍,一场全国强拆运动就灭了这么两家。”刘钰箕坐榻上,两腿伸得长长的,咋着嘴,好像还有点遗憾。


 牛头为他捏肩,马面为他捶腿,两个太监一边伺候着一边拍着马屁,无非是些皇帝英明仁德之类的废话。


 “闭嘴!”皇帝早听腻了这些,不耐烦地斥道:“拍马屁都拍的没创意,死太监就是没水平。”


 正捏得舒服,忽然有人来报,尚书令郑深和汝南太守杨延寿来了。刘钰立即把牛头马面拨拉到一边去,整了整衣服,正襟危坐,说道:“请郑尚书进来。”


 对待不同的人,皇帝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对死太监可以连打带骂,对着班登乌盖可以随便乱说话,可是对着郑老头,刘钰虽然常在心里也偶尔吐槽,但是面上还是比较尊重的。


 汝南太守杨延寿最近回长安述职,皇帝想听他具体讲一讲汝南的情况,约了郑深一道听。


 汝南、颍川、南阳三郡都是大郡,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豪强遍地,最是难以治理。汝南经历了几年战乱,打得比较残破,但也多亏了那些豪强,在乱时能起到一定的庇佑百姓、保持经济发展的作用。当然,这样做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只是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陛下,汝南全郡的坞壁已按期拆除,那些原本依附豪门的农户,有田的不多,大都回家耕作了。度闲田不是很顺利,阻力远远大过拆坞壁,度出的闲田数量远不及预期,没有多少田可用来安置流民。眼下汝南隐户太多,许多人依附豪强,为奴为婢,官府根本不能控制他们。”


 皇帝冷笑了一声,“这些豪门大姓,居然敢贪朕的田,抢朕的人,朕要让他们全都吐出来!”  

(http://www.ccfang.cc/novel/SZMG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