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 第59章 第五十九章

第59章 第五十九章


 找不到北, 此时不仅仅是一句形容语。


 狂风骤雨,海船颠簸不停。


 胤禛突然被换入身体中,完全没有获得一丝武拂衣留下的记忆, 也就无从得知眼前的具体情况。


 这是在哪一片海域?原本该往哪个方向进行?海船还能行驶多久?


 在电闪雷鸣的暴风雨中, 没有办法以天上星宿定位所在方向与前进方向。


 胤禛更不知道老鬼究竟做了点什么, 引得一船人似看海神化身一般对他报以期待。


 明明一问三不知,但还要表现得无比镇定。仿佛事态没到十万火急的地步,仍旧能给胤禟提问。


 “九弟, 读了那些书,你觉得接下去会如何?”


 胤禛无从得知互换前老鬼对众人讲了什么,但至少能确定一点, 此行东瀛老鬼肯定打发老九闲着没事就读书。


 为什么能肯定?


 在京城时,一堆人或主动或被动地被老鬼劝学了。


 在海上的空闲时间一抓一大把,胤禟岂能逃过学海无涯苦作舟。


 此时,抛出此问最不易穿帮。


 胤禛等着老九的回答,以而判断眼前的局面。


 “啊?”


 胤禟没想到四哥竟然把没说完的话抛给了他。


 他前几天念的那些书能有什么用, 也没一本提过遇到海上特大风暴怎么办啊!


 四哥啊,他的好四哥, 怎么在这时候考验他。


 之前,四哥可不是这样的。


 在靠近长崎港时, 遇上巨型章鱼突袭。他劝着四哥别以身试险,书里都讲了海怪难缠。可四哥从头到尾都没听他说的,直接就抄家伙去船下杀鱼。


 眼下, 胤禟被海浪翻涌搞得头晕, 听了四哥的提问是晕上加晕,更觉得四哥的性格是真变化不定。


 不等胤禟想出所以然,船长先一步开口了。


 “四爷说得极是, 这妖风让船只无法靠岸四国岛,让船只偏向了东南方位,倒也不全是坏事。”


 船长也顾不上什么主仆尊卑,有什么话就要及时说出来。他是戴罪之身,身上背着为索额图走私的罪名,此行东瀛是戴罪立功的机会必须把握住。


 由于常年跑东瀛航线,多少会说几句东瀛话。主子们在江户城应酬,他也没闲着。


 在市井之中也能打听到一些消息,像是东瀛周围的海洋行船情况,是不是有海盗?最常出现风浪的时节?渔民们在海上风浪偏航时,意外去过哪些鲜为人知的岛屿?


 船长把所知情况讲了出来,“俺和东瀛的渔民们打听过,在东瀛的南边似乎有一群无名岛,岛上四季如春。现在,大伙只要坚持别被甩出船就好。”


 胤禛闻言瞬间明白目前处境,他抓住船长话里的重点,四国岛、东南方向的无名小岛。


 尽管海风、海浪、暴雨组合拳似的朝他脑袋上哐哐哐砸,而且船只摇晃不停到让人想吐也吐不出来,但他的思考判断力没有停止。


 由于熟读老鬼编撰的海难自救指南千百遍,把那些内容早就烂熟于心,立刻把现状对应到老鬼在书中画出的地图。


 如果海船再一路向东南行驶,就会遇上一串位于东瀛域外的南方岛屿群。这些岛屿都不大,有的遍布硫磺,有的是火山岛,有的则充满珍禽异兽。


 “大家都打起精神来,挺过这一段风浪。”


 胤禛先叫到船长的名字,既然确定了大致情况,那就要争分夺秒地行动起来。“林大元,你先注意着船底有无损坏漏水。”


 风浪忽然来袭,一群人猝不及防地滞留在甲板上。


 现在要做有序安排,留意看守船体的各处情况。


 万一船只解体,人们不得不随波逐流,最好也携带一二必备自救物品跳海逃生。


 胤禛语气坚定,开始逐一安排工作。


 众人瞧着四爷有条不紊的模样,尽管突袭的暴风雨很可怕,但多少都是找到了主心骨,也没有那般慌乱了。


 事实上,胤禛心里到底有没有不安与无措,这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


 话分两头。


 地狱到仙界,仿佛也就是一瞬间。


 武拂衣回到了武氏的身体。


 狂风暴雨,瞬间变成了鸟语花香。


 窗外,阳光明媚,十月午后的阳光让人昏昏欲睡。


 这会恰意地靠坐在摇椅内,一侧放着茶几,六安瓜片的茶香从杯中飘散而出。


 手中正握有一本手札,正是海难自救指南。瞧着连书页都翻烂了,而书上遍布着胤禛密密麻麻的批注。


 比如,没星星的夜晚要怎么确定海上的位置?除了海员的经验,就没有准确工具吗?


 比如,发出灵魂担忧,学猴子攀爬椰树搞椰子当水喝的过程,真能确保不摔下来吗?对他而言,没有淡水渴死与从汲水途中摔死,哪种死亡方式会更痛快一些?


 武拂衣瞧着这些近似吐槽的批注,不由笑了出来。


 是她失误了,时间紧促,只顾得上训练胤禛游泳,没顾得上训练他爬树。


 尽管八旗野外作战也有攀爬这一点,但胤禛应该早还给老师了。哪怕他曾经随军出征噶尔丹,也轮不到他勇攀高处刺探军情。


 荒岛求生却对爬树很有要求。


 海岛上汲取水源,不能错过老天赐予的椰子。但是椰树很高,想摘椰子要爬大约二十米左右的高度。那要是摔下来,可以直接与阎王去喝茶聊天了。


 “佛祖保佑,胤禛渡过此劫。”


 武拂衣不走心地念叨了一句,没多替胤禛操心。


 如今相隔两地,她即便有心,但对旁的事也是爱莫能助。只愿胤禛认清现实别乱逞能,该服输的时候别赶着上。


 伸了一个懒腰,唤来观霜,叫后厨上两份甜点。


 出海在外,虽有美味海鲜可以食之不尽,但总有部分食物是吃不到的。


 比如牛乳糕点、比如涮羊肉锅子、比如各式水灵灵的蔬菜,从今天开始就能一顿顿安排起来。


 不知道此次互换会持续多久,如果以四阿哥身体要受苦为计时标准,少说有十天半个月。


 好消息是这段时间自己能休闲放松,但也从侧面验证令人不爽的一点。


 哪怕出了国境,两人的灵魂牵绊也不曾停止,地理距离阻止不了互穿。


 独善其身的自由是别想了,只能期盼某天四阿哥与武氏都能无限制地出入京城。


 不过,武拂衣很快就调整了心情。祸福相依,她从不贪求把好事全都占了。


 这段休闲时间,也不会颓废到无所事事,不妨寻一件趣事。从胤禛的那一堆吐槽式批注中获得了一二灵感。


 胤禛提出问题,有没有什么能准确定位船只位置?


 虽然GPS导航尚且遥不可及,但在这个时代并非别无他法。


 经度与纬度,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确定它们的数值。


 有经验的海员白天观测太阳,晚上观察北极星就能通过高度与夹角换算推测出纬度。如果认为这样得出的纬度不够精准,还可以利用象限仪。


 这种观测纬度的象限仪,据说最早出现与古希腊时期。


 武拂衣在京城钦天监里也看到过实物。


 康熙十几岁年轻的时候,他在南怀仁的辅助下制造出来象限仪。据说这东西的制作初衷,是用来辅助计算火炮的射击精密角度。


 用到海船上的象限仪就更进一步。


 十六世纪末,英吉利人,约翰·戴维斯搞出了竿式投影仪。不必再直视太阳,通过观测影子就能计算纬度。


 然而,纬度易得,经度难测。


 从大航海时代开启至今,仍旧没有一款精密经度测量工具。


 武拂衣在松江府不只拆了一艘船,也询问过经常出海的船员们,如今他们怎么定位经度。


 虽然大清的船员们没怎么听闻经度这个专业词汇,但也知道东南西北的不同方向行驶。


 目前由于没有经度测量仪器,主要还是根据海图与控制航速来确定方位。


 老海员掌舵时能凭手感,大概知道手速多少,能会开出多远的距离。新海员吃不准速度,就通过在海中放绳结长度来计算走得快慢,但是这种估算都不精准。


 如果这一条航线没有前人留下的海图,未免迷失方位,最好就是顺着同一纬度行驶。地球是圆的,理论上绕一圈总能回来。


 理论,毕竟只是理论。


 航海过程中,天气变化引发的突发状况其实才是常态,一时半刻偏离航线是常有的。


 因此,想要实现航海相对安全,经度测量刻不容缓。


 武拂衣决定,航海钟可以搞起来了。


 这东西的原理对于后世学过地理的学生都不算难懂。


 地球自转一周是360°,耗时24小时。也就是说经度每隔15°,地方时差相差1小时。


 假设知道某地是上午八点,而京城是上午七点,则能知道某地在京城东边,经度相差15°。


 一个人身某地可以通过太阳或星辰估算当地时间,目前的难点就在于怎么准确知道京城是几点了?


 答案看上起很简单。


 携带一种准确运行的钟表,准时显示京城时间。


 航海钟,就是一种在海上能不受风浪、温度、湿度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精密测量仪器。


 可能有人认为说到底它就是一种钟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却是要说不能以后人的眼光来判断此时的计时工艺。精密测量,知难行易,西方诸国尚未研制出海上钟。


 如今摆在地上的西洋钟也不够精准,而且非常笨重。


 清朝境内是有钟的,不是自己研制,而是从西洋进口的自鸣钟。


 其实,康熙也设立了自鸣钟处。


 这地方也隶属于养心殿造办处,但自鸣钟处比玻璃厂还要名不见经传。没听说它搞出什么新花样,里面的人最多只能搞维修,修一下为数不多的几口西洋钟。


 武拂衣想着就手痒了。


 去年折腾了玻璃厂,今年是换个地方折腾了。


 与玻璃拿出配方不同,研制钟,还要先上手瞧一瞧现在的工艺具体发展到哪个程度。


 可惜了,现在是顶着武氏身份,没办法立刻进宫找康熙聊一聊。她没想搞破坏,就是想“借”几台自鸣钟拆拆,找一找制作精密钟表的感觉。


 哎,果然是忙到习惯了。


 哪怕这会难得闲下来,还有点闲不住,技痒了。


 *


 *


 乾清宫。


 “铛铛铛……”


 申时,下午三点,自鸣钟敲响了三下。


 康熙瞧了一眼通体鎏金的西洋自鸣钟。


 这东西笨重到有半人高,镶满各类珠宝,从广州港一路小心翼翼送来京城。


 此刻,他没怎么在意钟,而是想着老四与老九的情况。


 前几天,江海关来了折子,运送真金白银货款的船先一步靠岸入境。


 老四做的决定,让货款先回,落袋为安。至于人还要迟一段日子,要好好探查东瀛。


 康熙获知货船的往返都较为顺利,希望老四与老九亦能如此。


 等人回来,不论查到东瀛多少情况,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让他们自行选一些奖励。


 此时此刻,康熙哪能想到只要老四一回京城,他拥有的价格不菲的自鸣钟就离“五马分尸”不远了。  

(http://www.ccfang.cc/novel/SefE6IJJFR.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