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弃妇的极致重生 > 第157章 喜事来一

第157章 喜事来一

韦源是国子监的学生,这曾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身份,但此刻,他却因此而感到异常郁闷。


 原因无他,实在是……唉,要说起来,国子监是当下的最高学府,亦是通往官场的捷径,能进入这里读书,基本上已经有一只脚踏上仕途了。


 而韦源现在要面临的问题是,他的另一只脚总也迈不进来。


 说到这里,就有人纳闷了,前头你不是还说,进了国子监,功名俯拾可取吗。怎么放到人韦源身上就不管用了,是不是作者故意为难人家呀。


 答案当然不是啦,为难韦源的是国子监的‘规定’。


 为了督促监内学生努力读书,朝廷规定:一,监生不得贪图享乐、品行不端,倘或‘游处非类,樗蒲六博,酗酒宣争,凌慢有司,不修法度’者一律开除;二,成绩不好的,‘又有文章、帖义,不及格限,频经五年,不堪申送者,亦请解退’,或者九年应试落第者,也要出监,或者调换专业。


 也就是说,进了国子监,并不是完全有了官身,只要品性差、学习不好,照样会被开回家吃自己。


 韦源,此刻就遇到了这样的难关,去岁国子监内的考核,他未能过关,非但没能被举荐为官,反而面临被开除的危险。


 为了能留在国子监,他不得不跑来参加科举。


 唉声叹气的来到考场,看到一排排的应试举子,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唯一感到庆幸的是,韦源是士族,娘子又是郡主,所以他可以进入正堂考试,并不必同普通举子那般,在都堂的廊庑下应考。


 只是,当韦源坐好后。他惊讶的发现了一个奇人,目瞪口呆的看着人家悠闲的煎茶、热饭……你妹呀,你确定你是来考试,而不是在曲江游玩?!


 崔八并不知道右侧正有个人灼灼的望着他,此刻,铜釜里的泉水已经滚开,他正小心的将火盆并铜釜挪到书案旁。


 好容易将一釜咕嘟嘟的开水挪到一旁,崔八忙将单席扯回原处铺好。接着姿态优雅的跪坐在单席上。


 唔~~好暖和呀,整个单席下面仿佛放了个烧得热热的石头,烘得他一双腿都暖暖的。


 刚坐好,考功员外郎已经缓步走入正堂。


 见到主考官来了,堂内和廊庑下的举子皆起身,整好衣冠,与主考官相对躬身行礼。


 行礼毕,主考官命人将试题发下。


 今天是进士科的第一场,考的是帖经,也就是古代版的填空。


 基本上考的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对于经、文功底扎实的崔八来说并不困难。


 拿到试题,崔八并不急着展开。而是将笔墨砚台准备好,磨好墨,将毛笔蘸满墨放好,这才小心的拆了纸卷上的细绳,将试卷展开。


 大体浏览了一番,崔八紧张的心情顿时一松,嘿嘿。太好了,这些考题涉及到的经书,大部分他都背过。估计能完成七七八八。


 抄起毛笔,崔八开始奋笔疾书的答题。


 其它的考生也开始动笔,堂内、廊庑下一片唰唰的磨墨、写字的声音。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正午。


 考题却还很多,许多举子已经开始放下笔,拿起提前备好的吃食,讲究些的用自己带来的炭火和炊具热一热,不讲究的直接抱着又冷又硬的蒸饼或者馂馅吃了起来。


 大唐的科举并不似后世那般严苛,考场内甚至可以小声谈论、起身走动,倘若对试题有异议或者不理解的,还可以当场向考官发问。


 只要不是太出格,明目张胆的交流考题、公开作弊,主考官和巡场的官吏都不会阻止、训斥。


 此刻又是昼食时分,举子们用餐的时候,也开始跟左右的同考举子小声交流。


 忙活了一上午,崔八的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


 放下笔,小心的将答好的试卷卷起来,放进卷筒,崔八打开他那个硕大的考箱,拉开抽屉,看了看丰盛的吃食,想了想,他还是选择了简便些的团油饭。


 书案旁火盆里的木炭还在噼噼啵啵的燃烧着,崔八又加了几块木炭进去,而铜釜里的水已经烧干了一大半,此刻还剩下一个锅底儿。


 崔八用粗麻巾子垫好两边的提柄,小心的将滚烫的铜釜端到堂外,找了个僻静的墙角,把剩余的热水倒掉。


 回到位子上,崔八又从青釉四系盖罐里倒了些清泉水,用银长柄茶匙在银茶屉里舀了一勺碎好的团茶,把茶叶加到铜釜里,又加了盐、姜、葱等调料若干,随后才放上甑。


 甑的蒸笼上则早已摆好了团油饭和一碗防风粥。


 想了想,崔八又端出一小碟鹿脯,一块儿放进甑里。


 炭火极旺,不一会儿甑的小孔就有热气冒出,茶香混合着米饭、鲜虾、鸡羹以及各种调味料的香味慢慢飘散出来,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尤其是早就关注崔八的韦源。


 “敢问郎君贵姓?”


 忍了又忍,韦源实在对这位神奇的‘邻居’太好奇了,特别在问道一股浓郁的饭香、茶香后,他更是忍不住了,客气的寒暄道。


 崔八抬头,循声望去,见对方是个相貌英俊的少年郎,顿时心生好感。


 又见他虽也是一身麻衣,但腰间的配饰极为精美,书案上摆放的笔墨砚台也都不是凡品,料他定是京中勋贵子弟,便笑着说:“某姓崔,亲仁坊崔曲崔八。不知郎君如何称呼?”


 韦源一愣,这就是传说当中的崔家玉郎崔幼伯,那个娶了萧家悍妇的倒霉蛋?!


 不过,韦源也不愧是京兆韦氏的子弟,做擅长表面功夫,愣神也只是一折的功夫,很快便恢复了惯常的浅笑,道:“原来是崔家玉郎,失敬失敬。说起来,咱们还是姻亲,某乃京兆韦氏子,妻安同郡主,与贵府八娘子是表姐妹。”


 崔八研究过谱学,背过氏族志,自然知道京兆韦氏是什么门第。


 只是这安同郡主?


 仔细回想了一番,崔八猛然想起,这不就是太子舅舅的庶长女,比萧南小四岁的皇家贵女?


 “没错,安同郡主是拙荆的表妹,某托大,唤韦郎一声表妹夫,可好?”


 崔八温文一笑,缓声说道。


 韦源正等这句话呢,他忙直起身子偮手,道:“理该如此。我字守规,表姐夫叫我守规即可。”


 崔八也忙回礼,“我尚未弱冠,是以无字∝规是举子还是监生?”


 “守规现在国子监就读,”韦源寒暄了几句,鼻端的香味越来越浓,他不由自主的把话题引过来:“表姐夫准备得好生齐全。”


 崔八察觉到对方过于炽烈的眼神,顿时明白过来,忙招呼道,“守规若是不弃,一起用吧。”


 韦源还真不客气,收好考卷,顺手把自己的食盒也挪到崔八身边,虚让了一番:“表姐夫也不要客气,咱们一起!”


 崔八瞟了眼韦源那精致的食盒,不免心生可怜,啧啧,这韦守规好歹也是世家子,娘子又是郡主,贡举这般重要的事,竟戴了这简单的吃食。


 再比比自家娘子叮嘱下人准备的丰富饭菜,崔八根本看不上韦源食盒里那几个蒸饼、一碟用羊、豕、牛、熊、鹿等肉碎做成的冷菜(又称五生盘),以及几样肉鲊和虾炙——大冷天吃凉菜,还、还真够省事儿的。


 暗自摇摇头,崔八用自己都不曾察觉的怜悯语气说道,“守规,只管食用,我这里还有。”


 这时,釜、甑冒出的热气越来越多,崔八算了算时间,觉得差不多了,这才垫着麻布巾子,小心的把甑取下来,将蒸笼里的吃食都一一摆放出来。


 韦源很有眼力见儿,忙递上自己的茶盏。


 崔八也没二话,先给韦源舀了一盏茶汤,又给自己添了一碗…釜并不大,除去两碗,釜里的茶汤也就只剩下一小半儿了。


 崔八又加了些泉水,复又从考箱里取了几样吃食放在甑的蒸笼上,后将甑放回铜釜上。


 期间,韦源颇为积极的帮忙加了一把木炭。


 就这样,两个初次见面的姻亲,在考场上相对而坐,一起用昼食。


 “呼~~好香的茶,崔郎真不愧是博陵崔氏的子弟,这煎茶的功夫果然了得。”


 抱着茶盏,小口小口喝着热茶,韦源觉得凉透的身子又暖了过来。


 他不是没喝过上好的茶汤,只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他喝着崔八煎的茶格外香浓,总有一种隐隐的甘甜萦绕齿喉间,回味无穷啊。


 “是泉水好。”


 崔八知道自己煎茶的水平,只算得上一般,能有如此美味,他盘算了一圈,最后还是把功劳归到‘水’上,“这是我娘子专门从田庄运来的山泉水,水质甘甜清澈,用它来煎茶,才能将茶的醇香彻底诱发出来。”


 “襄城郡主?”她有这么贤惠?韦源俊俏的脸上写满不相信。


 崔八见状,忙替娘子说好话,“是呀,我今日备考之物全都是娘子一手准备的《,对了,还有,你可知刚才我为何将火盆至于单席处?”


 韦源摇头。


 崔八放下茶盏,起身,“你来我这里坐!”


 韦源不解,但还是顺从的走过来,一摆衣袖,跪坐下来。


 他的膝盖刚接触地面,便‘咦’了一声,“这、这……崔郎这里竟是热的?


 > ,  

(http://www.ccfang.cc/novel/UIaK0DLaBW.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