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不负娇宠 > 第103章 人不轻狂枉少年

第103章 人不轻狂枉少年



  赵氏恨杨姨娘,不待见小万氏,却不会跟个孩子计较。



  “嗯,起来吧!”



  小万氏站到腿都有些哆嗦了,听到这句话,不管是不是对自己说的,她也赶忙站了起来。



  王令佩也跟着站了起来,脸上难掩愤恨。



  她虽然极力掩饰,但到底年纪小,明眼人一眼就瞧出来了。



  赵氏和唐元贞不由得暗暗摇头,这孩子真是被养歪了。



  小万氏捏着帕子,有了方才的下马威,她知道,赵氏对她依然不待见。



  她不由得心里打起了鼓,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她不说话,赵氏也不询问,气氛顿时又尴尬起来。



  还是王令慧,站直身子后,一双眼睛滴溜溜在堂屋里转了一圈,最后落在唐宓身上。



  她哒哒的跑到唐宓近前,扬着小脑袋,甜糯糯的问:“猫儿妹妹,听说今年你们要去学堂上课?”



  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这样一张天真的笑脸,唐宓还真说不出难听的话。



  哪怕她心里极为讨厌王怀恩一家。



  唇角微微上扬,唐宓好声好气的回道:“是呀。”



  再多的话,她却也不肯说了。



  王令慧仿佛没有感觉到唐宓有意的疏离,主动拉起唐宓的手,撒娇道:“猫儿妹妹,我和阿姊也想去听课,可以吗?”



  唐宓没有答应,而是扭头去看赵氏和唐元贞。



  赵氏依然是沉静淡然的表情,似乎并不意外王令慧的要求。



  唐元贞却细细打量起王令慧来。



  唔,这个孩子,果然很聪明。



  而唐元贞也比较喜欢王令慧的这种态度:既然是求人,那就该拿出求人的样子。



  而不是像王令佩那般,明明是来求人的,却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若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王令佩的眼神中夹杂着怨恨、不忿等等许多负面情绪。



  这样阴沉的孩子,唐元贞着实不喜欢。



  跟她比起来,王令慧简直就是个可爱的天使。



  王令慧用力摇着唐宓的手,继续撒娇:“好不好,好不好嘛。猫儿妹妹!”



  唐宓还是第一次被人如此恳求,整个人也被摇得跟着晃起来。



  她无助的看向唐元贞,阿娘,救命!



  唐元贞却笑了,扭头去看赵氏。



  赵氏眼中闪过一抹笑意,冲着唐元贞微微颔首。



  唐元贞知道赵氏的底线了:她厌烦王怀恩一家,却没有迁怒到无辜孩子身上。如果王令慧真是个好的,培养一下也无妨。



  报了仇,出了心底的怨气,赵氏这个王家大家长,考虑得更多的则是王家的兴盛与发展。



  王令慧到底姓王,如果她能不像其父母、长姊那般对王怀瑾一家、乃至整个王家心存怨恨,那么好好培养一下,长大后亦能给家族做贡献。



  想到这里,唐元贞笑着说道:“既然阿慧想去读书,那就一起吧。”



  她没提王令佩,因为她实在不喜欢这个孩子。



  王令佩看到妹妹冲着唐宓撒娇的时候,很是生气,觉得妹妹没骨气,丢了他们一家的脸。



  若不是小万氏在旁边拽着,她早就上去把王令慧拉回来了。



  但紧接着,听到唐元贞的话之后,她的连立刻涨红了:唐氏什么意思?只提王令慧的名字,难道不想让她王令佩一起去学堂?还是说,她王令佩也要像妹妹那般对唐宓卑躬屈膝才能达成目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她、她宁、宁愿——



  可,可那四位先生都是极好的,且以王怀恩目前的状态来说,根本没有能力、也不愿意费心去给两个丫头片子去请先生。



  要知道,连王令茂这个嫡长子,如今还在王家的家学里蹲着呢。



  倘若错过了这四位先生,以后,王令佩再难有机会了。



  王令佩的内心无比纠结,想低头,可她的骄傲又不许。



  就此作罢吧,她、她又舍不得。



  就在王令佩左右为难的时候,王令慧又甜甜的开口了,这次是对着唐元贞说的:“阿婶,还有我阿姊呢。”



  唐元贞定定的看了王令慧一眼,小丫头眼睛没有闪躲。



  片刻后,唐元贞方道:“对,你们两姐妹一起去吧。”



  说罢,唐元贞又看向小万氏,“阿嫂,可有准备孩子们的学具?另外,今天上午有音律课,需要准备古琴。”



  小万氏赶忙点头,“有、有、有,我都准备好了。”



  她可是仔细打听了好久,确定了四位先生的学识、来历,以及要教授的课程,才想着要把女儿们也塞进来的。



  至于学具和古琴什么的,她也早早的备好了。



  虽然小万氏自己大字不识几个,更不懂什么琴棋书画,但对于子女的教育,却是非常上心。



  再者,他们现在还住在国公府里,一切开支,都有公中负责,根本花不到自己的钱。



  所以小万氏也非常大方的给女儿们准备了上好的笔墨纸砚和琴、棋等学具。



  唐元贞笑意加深,看来人家是有备而来啊。



  也罢,反正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多几个孩子陪陪猫儿也好。



  正好也让猫儿多接触不同性格的人,如此对她的成长也有好处。



  唐元贞这个出钱的金主同意了,赵氏自然不会反对。



  就这样,唐宓和柳氏姐妹,以及新加入进来的王令佩姐妹一起去了学堂。



  所谓学堂,不过是个单独的小院。



  院子里一排五间屋,教室便选在了光线、通风最好的堂屋。



  负责教授书画的柳先生已经到了,三十左右的年纪,许是早些年的坎坷,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上几岁。



  但气质很好!



  沉静,娴雅,整个人都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



  举手抬足间,更是透着她极好的教养。



  唐宓一眼便喜欢上了柳先生。



  柳先生见到来了五位小娘子,眸光中闪过一抹意外:说好只有三位小娘子,怎么多了两位?



  不过她也没有问询,三个孩子是教,五个孩子也是教。



  只要主家愿意,多教几个孩子对她而言并没有区别。



  “先生好!”



  五个小萝莉恭敬的跟柳先生见礼。



  柳先生让她们入座,并开始检测几个孩子的基础如何。



  柳先生最善书画,却不只教授书画,还要指点几个孩子读书。



  一番询问之后,柳先生发现,五人中,唐宓的基础最好。虽然只有七岁,却早已读完了五经,如今已经开始读史了。



  其次便是柳佩玉,当初在赏荷宴上,柳佩玖并没有吹牛,柳佩玉的功课确实很好。



  在没有先生指点的情况下,柳佩玉已经读完了四书。诗词歌赋也多有涉猎。



  排在第三名的是柳佩玖,别看她性子跳脱,整天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其实学习还是很不错的。



  再加上她有“外挂”,前世的记忆让她的起跑线远比同龄土著要高很多。



  王令佩姐妹很光荣的排在了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尤其是王令佩,已经十岁了,却只读了些蒙学的书。



  就这样,还是她死缠烂打的磨着长兄学来的。



  王令慧的基础最差,居然只略略认得几个字,连正经的蒙学都没有读过。



  柳先生倒也不急,摸清了学生们的情况后,便开始有针对性的教授。



  唐宓和柳佩玉基础好,上课最开始那两刻钟的晨读就不用参加了,柳先生给每人一份自己珍藏的字帖,让她们先去西厢房临摹。



  柳佩玖、王令佩和王令慧三个,则跟着柳先生从太公家教、三字经、千字文读起。



  望着唐宓和柳佩玉离开的背影,王令佩暗暗咬牙:哼,得意什么,不就是比我多读几本书嘛。哼,你们得意什么,等我学会了,定会把你们踩下去!



  柳佩玖摇头晃脑的跟着先生诵读,不经意间,扑捉到了王令佩的眼神,心中不由得暗生警觉:这人,不太对劲呢。



  上完了书画课,唐宓等五人休息了一刻钟,吃茶的吃茶、用点心的用点心、如厕的如厕。



  不多时,便是音律课。



  上课的许先生二十来岁的模样,明明是守望门寡的寡妇,却活得十分恣意,看着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她没有像许多抚琴的才女那般身着宽袖飘逸的裙装,而是一身靛青色的胡服。



  头上没有戴过多的首饰,脸上也没有涂脂粉,整个人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甚至还带着几分英姿飒爽。



  她并没有像柳先生那般,一上课就摸查学生的底,而是豪迈的盘膝坐在主位上,跟学生们谈起了音乐、舞蹈。



  没错,舞蹈!许先生不止琴弹得好,舞跳得也好。



  她一直未婚,却没有拘泥于内宅,而是跟着父兄走南闯北,见识了不少地方的风土人情。



  也学会了很多地域的舞蹈。



  胡旋舞、剑舞、鼓舞……许先生都十分擅长。



  她说话也风趣,讲的内容更是小姑娘们最喜欢的,所以一堂课下来,哪怕没有拨弄一根琴弦、跳一步舞,也让唐宓等人听得津津有味。



  待到下课的时候,几个小娘子仍意犹未尽。



  许先生却似没看到学生们眼中的渴望,干脆利索的站起身,说了句:“下课”,便大步出了课堂。



  “猫儿姐姐,许先生真的是为未婚夫守寡的望门寡?”



  柳佩玖凑到唐宓跟前,好奇的问道。



  话说后世的时候,她也看过一些小说里提到过望门寡。在那些小说里,守望门寡的女子个个无比可怜,有坚强自立的,也是强作坚强,其实内心无比凄苦。



  可这位许先生,柳佩玖实在看不出她有一丝一毫的“苦”啊。



  柳佩玖甚至可以从她的言谈中,感受到她的生活是多么的恣意、潇洒。



  呃,难道大梁的女子彪悍,连守望门寡的寡妇也活得自在?



  “许先生的未婚夫确实死了,而许先生也确实一直没嫁人。”但许先生是不是因为给未婚夫守节而不愿嫁人,就、就不好说了。



  唐宓说得很是含蓄。



  柳佩玖这个小机灵瞬间明白了。



  在大梁待了好几年,她也听闻了不少奇闻异事,她惊讶的发现,原来古代也有这么多个性鲜明的女子。



  不婚主义者,真心不是后世才有的。



  只不过没有像后世那般,明晃晃的打出了旗号。



  ……许先生,没准儿就是以“望门寡”为借口而选择不婚的奇女子哩。



  一天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



  下午的魏先生和梁先生也是各有特色,课上得也非常好,让五个小娘子既新奇又欢喜。



  放学后,各自讨论不提。



  唐宓回到揽月阁,将一路叽喳不停的柳佩玖打发出去,先去净房洗漱一番,换了家常的衣裙,这才舒心的坐在榻上吃茶。



  “三娘,郑家小娘子又给您写信了。”阿苏拿着一封信从外面进来。



  唐宓抬手接过信,撕开信封,抽出信纸。



  郑家小娘子,也就是郑勉,郑相公(相公:也就是宰相)的孙女,是唐宓在赏荷宴上结识的朋友。



  赏荷宴那日,唐宓的一心二用,着实惊艳了不少人。



  而她那骂人不吐脏字的利口,也引来了好几个脾气相投的世家小娘子。



  郑勉便是其中一位。



  赏荷宴后,两人书信不断。



  原本两人还约定去彼此的家中做客,奈何王家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这个约定最终没有实现。



  但两人的通信却从未中断。



  尤其郑勉是个小八卦,经常在信中给唐宓分享一些世家圈子里的新闻。



  唐宓热爱听八卦,最重要的是,她嘴严,不管郑勉跟她说什么,她都不会外传。



  所以,郑勉更加愿意跟唐宓说“悄悄话”。



  今天也不例外。



  唐宓展开信纸,细细的读起来。



  嘿,果然有新闻。而且这事跟二九兄有关。



  原来,今天是世家圈子里有个聚会,规模不大,参加的都是年轻一辈。



  李寿,以及李家的几个同辈子弟也都去了。



  面对寒门土鳖的时候,世家是同一利益体。但世家内部却也不是铁板一块,彼此之间的竞争很多,甚至还有彼此结仇的。



  聚会上,便有一个世家的子弟,因着祖上跟李家有些不睦,便故意挑衅李家的子弟。



  其实他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赵郡李氏名头很响,但事实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李家得罪了当朝皇族,族中也无人做宰相,连九卿都没出一个。



  如果再继续下去,很快李家就会跌落甲等。



  掐这样一个注定要没落的家族,那个世家子弟毫无鸭梨。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李寿会站出来给李家撑腰,并放话:你丫瞧不上李家,那就索性跟我比一比。



  比什么?



  当然是比才学。诗词歌赋、文章书法,乃至经史杂学……统统没有问题。



  李寿甚至狂妄的给在场所有世家的子弟都下了“战书”——我李氏是名副其实的甲等世家,尔等若有不服者,只管来战!



  郑勉仿佛打了鸡血,在信里很是描述了一番李寿的“英姿”,最后更是无比感慨的说了句:果然是人不轻狂枉少年啊。



  

 

(http://www.ccfang.cc/novel/UR7d69K1Ud.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