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 第151章:杨烔与卢照邻……(求订阅)

第151章:杨烔与卢照邻……(求订阅)



  “各位,大家好,我是导游陈凡……”



  又是一期新的直播。



  陈凡再一次来到了大唐不夜城。



  之所以没再去茶楼,主要是陈凡也不会每天都去茶楼那里说书。



  陈凡也想照顾到一众普通游客,以及普通市民。



  当然,今天这一期节目说是直播,但今天这场直播的内容也将放到电视台。



  所以。



  要展现大唐旳风采,大唐的文化,大唐不夜城是必需拍摄的景致。



  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一次陈凡直播不再是一个人,陕秦电视台派了一位助手给陈凡当摄影师。



  “凡哥,凡哥,哟哟哟……一直在等您呢。那个啥,您没去挖皇陵?”



  “噗……能不能好好说话。”



  “凡哥,我错了,您没带着大家去考古?”



  “我要是去考古,那怎么给大家直播呢?”



  果然啊。



  还是少露点技能的好。



  这不,现在一大堆人都以为陈凡是所谓的挖皇陵爱好者。



  最不挤,也是发丘中郎将。



  估计陈凡背后,还有一大堆摸金校尉。



  事实上。



  皇陵哪有这么好挖。



  一个是你也不一定能找得到。



  第二个,就算是找得到,也轮不到你插手



  第三个,陈凡真只是一个导游啊。



  不过此前讲的武媚娘,却是让大家一直都不断的念叨着千古女帝,为此,陈凡又小小的透露了一个有关于武则天的故事:“传说武则天称帝之后,前往了嵩山封禅。”



  这时便有人问道:“凡哥,封禅不是泰山吗,怎么去嵩山?”



  “一般来说确实是在泰山,但在李治唐高宗执政时期,李治曾经在泰山封禅。武媚娘称帝之后,因杀了无数李唐子孙,感觉有愧于李治,于是便没有前往泰山,而是选择了嵩山。据说,她还在嵩山封禅的时候,亲笔写下了一篇除罪金简,意思是乞求上天替其赎罪。考古界的朋友们,不仿前往嵩山看看……”



  陈凡话因刚落,瞬间,直播间内粉丝少了1000。



  “多谢陈凡老师,我去嵩山了。”



  “陈凡老师,我们嵩山见。”



  “凡哥,我也准备去嵩山看看。”



  这搞得陈凡都有一些懵逼。



  敢情进直播间的粉丝,竟然有这么多考古界的朋友啊?



  或者不是考古界,还是摸金界的?



  “好吧,看来大家对于武则天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虽然心里知道,但陈凡却是打着哈哈:“既然如此,那今天我就与大家再度聊聊武则天,聊聊武则天时期的初唐四杰。”



  “凡哥,什么是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就是初唐时期四位表现突出的青年杰出人物,他们分别是杨烔,卢照邻,骆宾王,王勃。”



  其实按排序上来说,是王杨卢骆。



  但千年过去,按千年之后大家的看法,以及对于这一些人的物的熟悉程度。



  那应该是王骆卢杨。



  不过,陈凡向来讲人物都是从低到高,要讲的话,自然是先从初唐四杰当中最名不经传的杨烔开始讲起。



  准确的说,其实杨烔也不见得是四位当中实力最低的一位。



  前世有史书记载,相对于其他的三人,杨烔则是更为低调得多,懂得藏锋。



  其他三位,都太过于表现自己的文采。



  所以其他三位最后的结局都不怎么样,而杨烔则是稍好一些。



  “我们先讲杨烔。”



  对着摄像头,陈凡开始了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烔篇。



  “杨烔所出身的杨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杨烔从小就是神童,在十岁的时候,他就待制弘文馆。待制的意思就是等待昭命,意思是以后等待提拔你做官。只是虽然杨烔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但却没想到,这一个待制就在弘文馆待了十六年。这让原本是神童的杨烔,一下子变成了二十六岁的青年。”



  “这让杨烔有些郁闷,三年之后,他在京参加特制科考试,终于出仕,但这个官很小,只是雠校典籍,相当于九品,也就是九品芝麻官。四年之后,经他人推荐,杨烔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他提拔进了东宫,成为了东宫太子李显的庶务,相当于当了李显的管家。这个李显,就是武媚娘的第三个儿子。”



  “原本这是一个好的差事,不想,后来他的堂哥竟然跟随李敬业讨伐武媚娘,结果杨烔也遭受到了株连,被贬四川。被贬四川之后的杨烔性格开始变得沉稳,不再是以前那位锋芒必露的少年。6年之后,杨烔受奉武媚娘昭回到京都,掌管教习官人书算的工作。这也让杨烔对于武媚娘更为的崇敬,毕竟,他的堂哥曾经讨伐过武媚娘,换成是一般的君主,就算他没参与,一般也被灭了,哪里只是贬官这么简单。两年之后,杨烔出任盈川县令,不想死在了上任的途中……”



  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杨烔的生平,陈凡继续说道:“初唐时期的诗歌还没有形成盛朝时期的那种文风,当时整个初唐比较流行宫体诗,以及上官体。所谓的宫体诗,也就是六朝两晋时期流传的宫庭体。这种诗体都是歌功颂德,展现的只是宫庭当中的事情,而且像最开始的曲子词一样,比较艳情。而上官体则是上官仪进一步发展的宫体诗。这个上官仪,就是上官婉儿的爷爷……当时上官仪曾经任唐朝初期的宰相。”



  如果此前没有讲武媚娘的话,那估计大家对于杨烔可能听得有一些懵。



  但因为之前讲过武媚娘,以及上官婉儿,李显,上官仪……这一些人。



  所以在讲杨烔的时候,大家对于整个的唐初背景也比较熟悉了。



  一时对于杨烔这个人物,也一下子便能够接受,以及更为的了解。



  “初唐四杰,他们都比较反感两晋六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宫体诗。他们觉得诗歌不仅仅应该只局限于宫庭,也不只局限于艳情。如此,他们便将自己的才情,赋诸于更多美好的地方。杨烔就是初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从军行》,就是初唐时期诗歌的代表作。”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歌相比盛唐时期的诗歌自然不算特别的知名。



  但在初唐时期,相比之宫体诗以及上官体,杨烔的《从军行》却是一下子给唐朝诗歌带来了一股新的空气。



  他让世人知道,原来诗歌还能更为雄厚大气,这也为盛唐时期的唐诗指明了方向。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句其实还是不错的。”



  “嗯,整首诗歌虽然比不上盛唐时期这么成熟,但气势雄劲有力,在唐初时期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说完杨烔,不少网友也是对杨炯进行了点评。



  这也让众人对于唐诗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更为清楚的了解。



  至少。



  他们知道。



  唐朝诗歌的起源,他可不是一出来就是盛唐那般灿烂。



  他在开始的时候,也经历过许多时间的积累与摸索。



  杨炯,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杨烔之后,我们再讲另一位人物,卢照邻。相比之烔,卢照邻的故事就更为有意思的多了。”



  陈凡继续讲道:“卢照邻与杨烔一样,都出身于当时的名门望家。他小时候也是天资聪慧,后来还被唐高宗的叔叔,唐太宗的弟弟邓王李元裕看中,并在其府中任职。在任职期间,他写出了许多与当时宫庭艳丽不一样的诗歌。比如,他与邓王出使西北时写的边塞诗,他与友人分别时写的赠别诗,以及他写的咏物写景诗……这一些诗歌都非常的新鲜别致。而他的作品,《长安古意》,更是气势辉煌,让人赞不绝口。”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此诗歌是七言古体诗。



  全篇不只是这几句,而是有400多个字的大长篇。



  整个的诗歌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写的是长安街头的风景。



  第二个部分,写的是长安的生活情况……



  第三个部分,写的是长安上层社会特权阶级的权力追逐。



  第四个部个,则是借长安与自己的心性进行对比。



  整篇诗歌,堪称唐初期七言古诗当中的精品。



  “当时写《长安古意》之前,卢照邻在蜀地结识了一位姓郭的歌妓。卢照邻很喜欢这位歌妓,并与她同居,还怀孕了。他在前往长安之时向郭姓女子保证,说是他在长安求得官后很快就会回来。可是,卢照邻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不久,郭姓歌妓生下的孩子很快就夭折了。有一次,这位女子在酒楼碰到了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她就向骆宾王述说卢照邻的事情,骆宾王听后悲愤交加,认为不屑与卢照邻为友。然后写下了一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意思就是代郭美女质问卢照邻,我在蜀地孤苦无依,你竟然跑到长安就不再回来,这难道不是忘恩负义吗?”



  当陈凡讲到这里的时候,直播间内一众人士亦是纷纷刷屏。



  “我草,这还初唐四杰,这不是渣男吗?”



  “人家怀了你的孩子,你丢下就走,再也不回来了。”



  “陈凡老师,您是不是讲错人了,卢照邻这样的人就算是再有才华又怎么样,还不是妥妥的人渣。”



  不得不说。



  卢照邻扔下怀孕的郭美女再也不回来一事,实在是无比的败卢照邻人品。



  但陈凡却说道:“也许卢照邻确实人渣,但可能大家不知道,卢照邻并不是真的不想回来。他这一去长安原本看上去能求得一官半职,可事实上在最后并没有求得。但这还没什么,在他准备返回蜀地的时候,他写的那一首《长安古意》一时轰动了整个唐安。而此时,恰好被武媚娘的侄子武三思看到了。”



  “大家都知道,武三思这家伙虽然帮助武媚娘称帝有功,但这家伙真不是什么好人。在他看到《长安古意》之后,其中有一句写着,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他就起了别样的心思。因为武三思被武媚娘封为梁王,他就觉得这一句话说的就是武三思自己。他认为卢照邻这王八蛋写这句话就是讽刺他因为自己的姑姑而得到的权贵,于是马上就派人将他给抓了起来。”



  “虽然后面卢家托各种关系,卢照邻从牢房中释放,但不知道是因为受到了惊吓还是其他,从狱中出来之后,卢照邻就患了重病,据说是麻风病。这个病有多重呢,重到连走都有些困难。接着这还不算,他父亲突然之间又去世了。一下子,为了守孝,他就在长安呆了三年。可三年孝满,可惜卢照邻的病情却更为严重。到了最后,基本上只能卧在床上,什么也做不了。再后来,因为病情实在是太重,对于身心是一个无比的折磨。卢照邻与亲属告别,投颍水自尽死了,年仅40岁……”



  这就是卢照邻的一生。



  如果你对这个故事感到伤痛,那可以再欣赏欣赏他的《长安古意》。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http://www.ccfang.cc/novel/VKp84bG8pnG.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