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 一百零八章 这是个反杀的时代

一百零八章 这是个反杀的时代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一般人自然是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看见机会就会勇于尝试,成功了是惊喜,失败了是经验。


 而身局高位者不同,因为试错的成本太大,大到他们不愿意尝试。


 都说袁绍好谋无断,在曹操东征徐州时竟然没有背刺后者。


 但要知道,当时的背景是袁术还活着,公孙瓒也活着,且前者还称帝了。


 此时的袁术对于袁绍来说,是竞争者、更是对手――甚至是最大的竞争对手,而曹操才是袁绍的盟友。


 袁绍不可能在此时做出南北两线同时开战的决定,不可能在此时拉袁术一把。


 他只有在摆平公孙瓒,扫清后患与确认袁术不再是对手之后,才能与曹操翻脸开战。


 就像船小好掉头一样,当人手少、规模小的时候,任何势力调整起来都很方便,没有牵制和顾虑。


 大不了,失败了从头再来。


 当一个势力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掌权者就会顾虑重重,就越不会轻易冒险。


 他只会按照既定目标,一步一步前行。


 纵然在这个过程中,会丧失许多机会,也在所不惜。


 因为此时,对于掌权者来说,维持稳定才是头等大事。由于自身体量比较大,而贸然行险所带来的收益很难超过失败后的后果。


 所以行险是下下之策。


 就拿前世的袁绍来说,坐拥河北四州,哪怕是在官渡败于曹操之后,强弱之势依旧没有改变,仍旧是袁绍强、曹操弱的局面。


 若非袁绍在202年突然离世,河北四州骤然一分为四,三个儿子和外甥高干各据一洲,相互内斗。曹操根本没机会各个击破,一统河北。


 但即使是如此有利的局面,曹操依然花了四年,才逐一消灭袁绍的儿子们。


 只要袁绍不死或河北没有一分为四,曹操断然不可能以弱胜强。


 历史上,所有强大的堡垒和强敌,往往都是先从内部开始崩坏,之后才给了外来者机会。


 所以后世人觉得曹操牛逼、司马懿厉害。一个以弱胜强击败了袁绍、一个以稳制敏熬死了诸葛亮。


 其实这都是片面之词,太过于武断了。


 两个人之所以厉害,关键是因为他们活得更久,而非他们能力碾压了对手。


 假如袁绍没有病死,可以活到220年、而曹操在202年就病死,天下会归于谁,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


 假如诸葛亮可以活到73岁(254年),而司马懿只能活到54岁(233年),那么诸葛亮克复中原的梦想,在接下来没有司马懿的二十年里,未必就不能实现!


 所以,对于程远志来说,能力、眼界、名声、地位、影响力这些比不上曹操,都没关系。


 就算曹操如原历史一样顺利成长为中原第一诸侯,也没关系。


 只要程远志成功坐拥河北四州,内修政理、外扫羌胡、注重养生,活到个七老八十,自然就不战而胜了。


 因为那时候最少都是240年了,曹操的孙子曹叡都死了,


 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滚滚黄河都是沙,只有活着才能一统天下。


 以上,就是程远志的终极战略。


 为了活得更久一些,他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平时几乎不饮酒,甚至都三十岁了还没娶妻。


 纳妾不算。


 他牢记着酒是穿肠毒药、色乃刮骨钢刀的古训。


 当然,在此期间,如果有机会消灭曹操,他是不会手软的。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占据整个冀州。


 程远志收拢思绪,对麾下各个人才逐一任命。


 以田丰、沮授为别驾,审配为治中,其余人等,各有重用。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按照另一个时空里袁绍对他们的任命而任命。


 这却不表。


 职务安排完毕,田丰进言道:“鞠义曾与袁绍私下结盟,对抗韩馥,如今两人皆亡,主公可派一能言善辩之人,说其来降。”


 “此计甚好!”


 程远志眼神大亮,虽然田丰这话很直,甚至有教他做事的嫌疑,但无疑是个好计。


 正要答应,却见审配出列道:“主公,此举不可!”


 “哦,为何?”程远志问他:“你且说说,为何不可?”


 难道十大谋士内讧,这时候就开始了么?


 不过我可不是袁绍啊,你们说你们的,我就挑其中最好的那个计策就行了,


 何难之有?


 审配沉吟道:“鞠义此人,自恃勇武、傲而犯上,并因此反了韩馥,今冀州三强并立,若说其来降,恐为居功自傲,成为后患。”


 “窃以为,不若大兵压城,生擒于他,届时再去招降,必使其循规蹈矩。”


 “有理!”


 程远志赞了审配一句,心说你看人可真准啊,鞠义前世可不就是因为傲而犯上被处死的嘛。


 正好吞并了韩馥和袁绍部众后,麾下部众瞬间达到十二万,兵多将广。


 膨胀的不行,急需发泄……


 而鞠义才一万多人马,驻守在冀州东南。


 正是一个不错的发泄……练兵对象。


 就在程远志举起手,打算采取审配计谋的时候,又有人站了出来。


 见田丰审配进言被赞,大出风头,沮授坐不住了,他出列道:


 “主公,此举不妥!”


 “哦,为何?”程远志的手僵在半空,忽然有点体会到前世袁绍的难处了。


 这么多谋国之士,每个人给出的计谋都有理有据,还真特么难以决断啊。


 沮授不慌不忙道:“今公孙瓒已按照与袁绍的约定,得到冀州东北部三个郡,此刻正发兵攻打青州黄巾,势力增长极快。”


 “授以为,此时不宜与鞠义开战,若逼迫甚急,恐他用公孙瓒联手。”


 “故而,应先派说客一试,若其不降,再发兵不迟。”


 不错,考虑得面面俱到!程远志缓缓放下手,觉得三个计策各有所长,正犹豫不决,许攸站了出来。


 看样子有话要说。


 好家伙,你嫌我这里不够乱?程远志脸色顿时一黑,勉强忍耐住暴脾气,听听许攸都说些啥。


 许攸仿佛没看到程远志的臭脸色,拱了拱手道:“主公,我愿再往鞠义营中一行,说其来投!”


 一个“再”字,透露了很多信息。


 言下之意,前次袁绍与鞠义结盟,也是他去联络的。


 程远志当场拍板决定,就由许攸去说降。


 许攸大喜,当即整了整衣衫,拱手而出。


 临走时,他很得意的瞥了一眼沮授、田丰、审配,眼神透露出意思分明就是:


 “你们三个人的计策再牛逼,总得有人去执行吧,而区区在下,正是那个执行者,这说降鞠义的大功劳,我就笑纳了啊。”


 “承让,承让啊……”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三个人气得各自冷哼一声。


 程远志揉了揉太阳穴,头痛不已,假装没看到他们斗心斗角。


 此时此刻,他终于体会到屁股底下这个位子想要坐稳的难度了。


 人麾下才太多,其实并不全是好事啊!


 看来得学一学曹操,设立专门的谋士职务了。


 否则一旦遇到大事,你一言我一语,各有各的理。那可怎么办?


 现在倒还好,有历史大势可以借鉴。等到将来没有大势可以借鉴的时候,恐怕……


 恐怕自己的表现,未必会比袁绍强多少。


 与袁绍相比,曹操为何显得那么果断!


 还不是因为他实力弱小,别无选择。


 就好比陈宫引吕布偷袭兖州这件事,曹操除了撤兵回救,还有其他选择么?


 其实还是有的――认输送上自己的人头。


 包括后来的收编青州黄巾,三讨徐州,平吕布,灭袁术,其实都是被逼着前进的。


 讨伐徐州是因为他爹先死在徐州,为人子岂能不报父仇?


 平定吕布是因为被吕布先偷了家,老窝都险些被端了,他怎么可能不还手?


 谁知道吕布那么不抗揍,一次反杀就就被打退了。


 灭袁术是因为袁术先称帝,让曹操手中皇帝成了摆设。


 虽然皇帝一直都是摆设,但这种高贵的职位,全天下只能有一个,所以曹操必须要必须保证自己手里这张牌的正统性。


 所以,曹操第三次反杀。


 甚至后来的官渡之战,都是袁绍先动的手!


 按照曹操的想法,是断然不敢招惹袁绍的,连正面看袁绍一眼都不敢!


 谁知道许攸临阵反叛来投,助他摆脱生死危机。


 然后很不巧,袁绍死了,冀州裂开了。


 这是曹操第四次――哦,第五次反杀。在这之前,他又一次反杀了投降后反叛的张绣。


 等到曹操摆平一切麻烦后,回头一看,好家伙,自己居然成了中原最大的、唯一的诸侯。


 被迫成了王者!


 更有甚者,整个三国都是一部反杀集锦!


 譬如公孙瓒挑衅袁绍,被反杀了。


 曹操当上天下最大诸侯后,驻马长江,挑起赤壁之战,然后被反杀了。


 孙权率军十万攻合肥,被反杀了。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被反杀了。


 刘备率兵七十万顺江而下,被反杀了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无论你有多强,先动手的一方输的概率接近百分之百。


 这简直是个魔咒。


 太恐怖了。


 所以,程远志此刻想的是,无论将来自己走到那一步,能不先动手都决不先动手!


 就像自己以前对乌桓做的那样,挑起他们的怒火,让他们先动手,然后反杀!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最新章节地址: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全文阅读地址: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地址: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手机阅读:  

(http://www.ccfang.cc/novel/ZY18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