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 一百七十二 原来战争可以这么打

一百七十二 原来战争可以这么打


 翌日。


 号角长鸣鼓声催,胡天八月鸟惊飞。


 烟尘弥空铁蹄卷,沙场赴死士不悔。


 鉴于第一天的斗将浪费了太多时间,双方默契的不再斗将,而是选择直接冲阵决胜。


 一方为十万西凉军的前部――三万长枪兵;另一方是二十万河北军的先锋――五万精锐骑兵。


 西凉军率先起势,大军齐头并进,黑压压一片冲杀而来,兵士们高举着长枪,催动骏马,如狂风掠地般极速向前推进。


 河北军不甘示弱,万马奔腾而出,如铁浪漫山,一往无前迎面而上。


 行进中,双方兵士引颈呐喝,喊声震寰宇,杀气冲云霄。


 地面微微颤动着,两股洪流迎头撞在一处,战马交错、互相冲杀、交接处的士兵犹如烈日下的冰雪,迅速消弥。


 两支同样兵种,装备仿佛,战力相近的军队,瞬间激烈的厮杀起来。


 金铁交鸣,血肉横飞,惨烈的厮杀场面摄人心魄。


 所有未参战的人都看得心下凛然。


 这就是战争,无情又冷血的绞肉机。


 得益于枪长马快,西凉军骁勇异常。


 尽管程远志不断用添兵战术,又令飞枪兵在侧翼助战。半个时辰后,河北军仍是渐渐落入了下风。


 幸好河北军此次带来了上百名武将,士兵们以每个武将为核心,聚团而战,才不致于溃败。


 否则必定会像原时空的曹操一样,十数万大军被西凉军一冲即散,溃不成军,被迫割须弃袍,仓皇逃窜。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天,程远志就是以北方铁骑为第一假象敌而操练兵马的。是以,河北军虽处下风,却不露败相。


 惨烈的激战从上午打到下午,又从下午打到黄昏,整整持续了一天方停歇。


 双方参战的兵士从一开始的三万对五万,到后来的五万对十万。


 可以说除了后方留守的兵士,几乎已经投入了所有兵力。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刀光剑影远去,鼓角声也消失不闻。


 人和马匹的残肢断臂、尸体,铺满了两军士兵交战过的每一个地方,无尽的血水渗透进地面,将土层都染成了血红色。


 半夜时分,伤亡初步盘点了出来。


 河北军阵亡了两万一千人!


 西凉军的阵亡数目未知,预估最少也在一万五左右。


 双方各损失了十分之一以上的兵力。


 而这,仅仅只是第一次交战的战损。


 太惨烈了!


 大帐内,程远志眉头紧锁。


 这样的损耗,没有任何一个势力愿意承担。


 虽然战损巨大,令人触目惊心,但如果没有发生意外,双必须硬着头皮,将这场仗继续打下去。


 无法退缩。


 此时正值初秋,酷热仍在。


 夜色深沉,大帐里烛火通明,程远志仍毫无睡意,神色凝重的背着手,来回踱着步。


 睡不着不是因为热,而是在思索破敌之策。


 来之前,他雄心万丈,认为马腾、韩遂不过尔尔,有勇无谋、弹指可平。


 交过手后,他有点想退兵。


 对方战斗力太强了,这样的仗,打起来有点儿不划算。


 郭嘉摇动着薄扇进了营帐,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奉孝,不必吞吞吐吐,有话就说。”


 程远志看了郭嘉一眼,抬手示意后者有话就说。


 郭嘉停下摇扇子的动作,沉吟道:“主公,此间地势开阔,许多计谋都用不上,唯有死战和消耗战,方能破敌。”


 “不知主公决心有多少?”


 郭嘉的意思是,只要决心够大,肯舍得了这二十万兵马。光靠消耗,也能把西凉军给消耗殆尽了。


 程远志先点点头,赞同郭嘉所说,而后摇头道:“我欲罢兵言和,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闻言大惊,“战局焦灼,牵一发而动全身,主公何故退兵?”


 当初难道不是您力排众议,誓要与西凉军决一死战,怎么才打了两天,就要撤军了?


 这场战争,在没分出胜负前,不是想退就能退的。


 双方此时就像两个壮汉在角力,谁先撤走力道,另一方就能趁势将先撤力之人怼成飞灰。


 更何况,安定郡往东是八百里关中平原,旷野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若我军退去途中,对方九万西凉铁骑来追,战马高速冲起来的时候,谁人能挡?


 用河北将士的血肉之躯吗?那二十万兵马岂不是要被乱杀一通。


 不同于郭嘉的震惊,程远志很淡定。


 虽然此次西征主要对手是马腾和韩遂,但是战争并非只有械斗一种形式。


 打不过就谈判嘛,依靠谈判,也可以把战场上没拿到的胜利给拿回来,这种方式俗称“外交讹诈”。


 外交讹诈,也是战争的一种表现。


 历史上,不乏正面打不过,或者觉得损失太大了不想打,而通过外交手段达成目的的案例。


 北宋真宗在位期间,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约定双方为兄弟之国,哪国君主年长就为兄、年幼则为弟。


 这本来算是一个平等协定,可是辽国一向对宋朝虎视眈眈,无时不刻想从南方啃下来一块肉。


 到了宋仁宗时,辽国趁宋朝与西夏发生了军事冲突,辽国看到了机会,立即趁火打劫,讹诈宋朝。


 首先,辽国认为边界划分有异议,借口重新议定国界,增兵边境,作出武力威胁。


 而后要求宋朝派出使者来谈判。


 虽然两国边界早就议定,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可宋朝还是迫于无奈,派遣使者前往辽国谈判。


 谈判过程中,大学者沈括准备了大量文献资料,以充足的论据将辽方给驳斥的哑口无言。


 可是辽国皇帝仍坚持以武力为后盾进行要挟。双方对话如下:


 宋使:“这边界协议,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你们的要求不合理,我大宋不同意!”


 辽主:“那我不管,我就要重新议定边界,我要交界处靠近我方的六个郡县,不然我就立刻发兵捶你!”


 宋使:“我们有澶渊之盟,是兄弟友邦,你这么做不讲道义。”


 辽主:“道义值多少钱?值六个郡县吗?反正你也看到了,大辽十万铁骑已经摆在边界了,你不给,我就打你!”


 宋使:“你如果遵守道义,我们可以给钱。”


 辽主:“给多少?”


 宋使:“十万两。”


 辽主:“数目太少了,你这是在打发叫花子,是在羞辱我,我要打你!”


 宋使:“二十万两,再多真没有了,地主家一年也挣不了这么多。”


 辽主:“成交!”


 最终,宋仁宗采取了花钱买和平的政策给辽国增加岁币二十万了事。


 辽国不费一兵一卒,甚至连屁股都没动(宋朝使者亲至辽国),只动了动嘴皮子,就顺利达到了战争能够达到的目的。


 这与后世,有原子弹的国家欺负没有原子弹的国家,开口闭口便是“你再不听话,我可要往你家丢原子弹了”的核讹诈。


 程远志此刻想的就是,给马腾韩遂来一场战争讹诈。


 我是打不过你西凉兵,但没关系,我有的是人,有的是兵马,打不过,我添兵就是了。


 你整个西凉才多少人?顶天不过几十万人口,有十万兵马已经是极致了。


 我河北六州有多少人?千万人口!兵马足有百万。


 就算马腾、韩遂花费十万兵马的代价,把河北二十万兵马全给消灭,河北仍然还有八十万兵马。


 但是,你马腾、韩遂没有兵马了。


 到时候,哼哼……


 程远志打算让阿古朵去当这个说客,说服马腾、韩遂认输,乖乖送上人质,以后就老老实实待在西凉。


 郭嘉听完通盘计划,整个人都傻了。目瞪口呆,羽扇失手落地。


 原来,战争还可以这么打。  

(http://www.ccfang.cc/novel/ZY18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