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 二百七十五 志大者步步为营,才高者惺惺相惜

二百七十五 志大者步步为营,才高者惺惺相惜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等程远志将大改过的九品中正制定为国策后,贾诩出列进言道:


 “魏王,想要看到这项制度的成效,还需数年时间,如今孙权虽称臣,其对江东诸郡仍旧贼心不死,此事不可不防!”


 “臣以为,西川地远道险,不易攻取。相比之下,荆州和交州更易攻取。是以,应将扫灭孙权作为首要大事。”


 程远志点了点头,环顾四下道:“此事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齐声道:“臣等无异议!”


 程远志叹了口气道:“时不我待啊,可惜最近几年要休兵蓄锐,否则,此时正是席卷天下的良机。”


 话音刚落,忽见一名近侍急匆匆地走进殿来,禀道:“不好了,十五日前,刘备亲率十万大军,沿金牛道而进,来攻阳平关,张合将军请求支援!”


 闻言,大殿上一片哗然,众文武议论纷纷,心下默默盘算道:这刘备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刚得西川,立足未稳,就想要图谋东川?!


 胆子也太肥了点!


 程远志也大感意外,觉得刘备此举过于着急了点,原时空里,刘备214年占据西川,筹备了五年才积蓄够实力,在219年进攻汉中。


 而这个时空,刘备虽然提前得了西川,也不过才刚占据西川一年,益州内部状况都还没理顺,就着急上火来攻打汉中了?


 如此仓促北伐,万一失败了,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刘备难道真的毫不担忧?


 纵观两国实力对比,刘备胜的机会太渺茫了。


 思及此处,程远志长眉一蹙:“如今不战也得战了,刘备兵发阳平关,汉中告急,诸位且议一议,我当如何应敌?”


 田丰出列献策道:“阳平关关高城险,当年大王率二十万大军八个多月方才攻克此关。今刘备只有十万军马,骤然之间根本不可能破关。”


 闻言,殿上众人纷纷颌首,大为赞同。


 田丰继续说道:“况且,我汉中兵马足有五万,更由名将张合坐镇,据关而守,刘备岂能与我军久峙于关前?我军若坚守不出,不出三月,刘备必然因战损过大而退走,汉中此危不救自解。”


 程远志颌首道:“话虽如此,还是应派兵增援,以助守军之势。”


 “徐盛、潘璋、陆逊、朱灵、蒋奇、高干、袁买,你等六人统军五万前往汉中增援!”


 “末将得令!”


 六将应声而出,拱手领命。


 程远志继续调兵遣将:“审荣、焦触、张南、孟岱、严敬、何茂,你等六人统兵五万,自陇右兵临祁山古道,做出断刘备后路的架势,我看他如何来取汉中!”


 “诺!”


 又有六将出列领命。


 “另外,传我将令,令汉中将士深沟高垒,坚守待敌!”


 殿上所有人齐声应道:“遵王令!”


 点完将,程远志下意识的往左手第二位的空位上看了一眼,纳闷道:“杨修何在?”


 这家伙不会又旷工了吧?


 审配拱手道:“大王怎么不记得了,杨修因殿上失言,被大王逐出堂外去了。”


 程远志一拍脑门,恍然道:“这方才所发生之事,我都竟给忘了,岁月不饶人啊,看来是老了……”


 贾诩闻言,连忙出列道:“魏王操劳国事,日理万机,这等些许小事,哪能尽数放在心上,记不得也属正常。”


 “况且,大王贵庚方过五十,比老臣的年岁还小了近二十载,臣犹不服老,何况大王乎!”


 这个马屁的角度拍得太舒服,程远志心下大悦,手指虚点贾诩,笑道:“听君一席话,开怀好几天啊!”


 殿上众臣眼看两个加起来岁数都超过一百二十岁的老家伙,竟然在公堂之上,公然互相吹捧起来,纷纷撇了撇嘴,识趣告退。


 目视众人鱼贯而出,程远志自言自语道:“刘备啊刘备,但愿你这次攻打汉中不是心血来潮,头脑一热就做出的决定……”


 “西防南攻……还是南防西攻……究竟哪一个策略更好呢?”


 程远志喃喃说着,陷入了沉思。


 另一边。


 阳平关前,汉王军营。


 刘备在大帐内来回踱着步,心烦意乱。


 他着急攻打汉中是有原因的,自从涿郡起兵以来,三十年间,他吃了无数个败仗,丢了无数个地盘,各方面成就都被同龄的程远志给远远甩开,并压得抬不起头来。


 如今好不容易又拥有了一洲之地,若不把握住魏国休养生息的空当,夺回汉中,扎紧益州门户,一旦等到魏国休养过来,那益州面临的压力可就太大了。


 而这,这只是此时来攻汉中的其中一利,另外两利是:以战立威,转移川中各个阶层的矛盾;通过战争甄别人才,清除隐患。


 蜀地来投靠他的人才有很多,骤然之间,很难分辨出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


 而一场战争下来,就可以令贤才庸才显露无遗。


 为了能迅速把控住西川局面,加快与麾下文武大臣的磨合进度,此次汉中之战非打不可。


 是以,刘备便不顾诸葛亮等众文武的反对,当即拍板决定,出兵汉中,夺回益州门户。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一仓促的决定,直接引爆一场规模更大,波及范围更广的战争。


 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驻守武陵的关羽得知刘备进军汉中,同时又得知孙权派鲁肃从交州出兵,领军攻打南野,将荆南防务交给了吕蒙,顿时放下心来,筹谋北伐襄阳,以策应刘备。


 八月,关羽留三万兵马守武陵,亲提三万精兵过江,来攻襄阳。


 其时,襄阳守将司马懿闻报,召集诸将于城上议事。


 司马懿居高临下目视着来势汹汹的关羽军队,微微一笑道:“诸位,今关羽来攻,我当以何策应之?”


 部将郝昭沉思片刻,进言道:“关羽不自量力,犯我疆域,将军宜率精兵出城,挫其军威,建立功名的同时,也叫其知道我军的厉害!”


 司马懿摇了摇头,道:“关羽此人,勇武非常,据说还日夜拜读《春秋》,颇知兵法韬略,非一时可胜。”


 说罢,司马懿侧头目视郝昭,笑道:“我当据守城池,等其师老军疲,再一鼓作气击之。”


 郝昭却道:“以将军之能,关羽纵是读过兵书,又如何是将军的对手?今我若拒而不战,他若分兵去取樊城、新野,将襄阳孤立起来,又当如何?”


 司马懿笑道:“他若如此做,却正合我意。关羽兵少,占据的城池越多,兵力越分散,他的破绽也就越大,到时候,我可任选一处薄弱环节击之,可获全胜!”


 “再者,诸葛亮入川之时,独留此人镇守武陵,必有深意,我当慎之又慎,不可贸然出战!”


 郝昭闻言一怔:“诸葛亮名过其实,将军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司马懿摆手道:“不可小觑此人,大王十年前攻占江东时,就曾于军中夸赞诸葛亮乃世间奇才,国士无双。”


 “况且徐元直之言,大王重金招揽之事,犹在眼前,诸葛亮绝非泛泛之辈,他所倚重之人,我当谨慎应对才是。”


 郝昭颇不以为然,仍认为诸葛亮言过其实,辩道:“他的才智比将军如何?”


 司马懿摇头叹道:“未知也,我与其亦是神交已久,但愿有生之年,可以与其对决疆场,一见高下,如此方不负平生所学。”


 郝昭与司马懿相处日久,深知后者的本事,听闻后者居然如此夸奖农夫出身的诸葛亮,不禁愣住,讷讷不语。


 过了半晌,方道:“诸葛亮真有这般本事?让将军佩服到如此地步?那刘备十万大军进攻汉中,为何不带其随军而行,反留其在蜀地?”


 司马懿没好气瞥了郝昭一眼:“相比于攻城掠地,看守西川的责任更大,刘备此举正合时宜。”


 顿了顿,司马懿又语重心长说道:“你也不想想,刘备若带诸葛亮一起北征汉中,川中一旦生乱,到那时,刘备是不是就无家可归了!”


 郝昭一拍额头,恍然道:“原来如此,将军,末将受教了。”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最新章节地址: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全文阅读地址: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地址: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手机阅读:  

(http://www.ccfang.cc/novel/ZY18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