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文学 > 逆行我的1997 > 235 小狐狸

235 小狐狸


 尽管已经猜到了李文秀这个所谓的学弟对自己有一种莫名的敌意,但是张耀还是低估了即将成为自己对手的这个年轻人。


 但是张耀并不知道,其实李文秀并没有给他下套。


 像张耀这种人,李文秀其实见过不少。


 当然了。


 他也不可能没脑子似的,稀里糊涂就对人家有意见,之所以不看好张耀,就是因为李文秀已经事先去调查过这个人的信息。


 这就有些类似乎在另外一个时空里,那些蜚声国际的风险巨头们对中国的企业,总是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


 心里总是有这样一种想法。


 中国人做的企业,不行!


 但是事实是,结果总是打完了他们的右脸又会打左脸。


 “你想听真话还是听假话?”


 张耀沉默了一下。


 似乎并没有介意李文秀之前的不礼貌。


 “假话怎么讲?”


 “假话嘛,无非就是前途无量或者潜力巨大,类似乎你将来可能会成为东方的比尔盖茨之类的说法。”


 笑了笑。


 李文秀也没接着问真话到底是什么,很显然,既然这是假话,那真话自然是相向而行的。


 见李文秀没有说话。


 张耀顿时就有一种一拳头打到棉花里的感觉。


 眼里不经意地闪过一丝怒色,这还是他张耀出道以来,首次被一个比自己小了将近一个年代的小家伙说的无言以对。


 “你不想听听真话?”


 忍不住问了一句。


 边上刘宝生自然皱了皱眉头。


 虽然跟李文秀接触了不下十次,但是这还是他头一次发现自己中意的这个学生竟然如此难缠,甚至有些锋芒毕露。


 即使他并不是圈子里的人,但是作为旁观者,他也看出来张耀这句话一问出来就有些落入下风了。


 作为一个顶级投资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耀已经在这一轮的谈话中完完全全地败给了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竟然连主动权都不得不落到了对方手里。


 心里顿时就有一种很古怪的感觉,在他看来,安静地坐在身侧的这个年轻人,竟然仿佛有一种他才是投资人的错觉。


 “既然学长连假话都说出来了,那真话肯定不是什么好话,我又不是自虐狂,肯定不用听。


 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适不适合问。”


 李文秀一句话刚说完。


 刘宝生突然就插嘴说了一句。


 “张波这小子怎么还不回来,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李文秀,你去把他叫过来。”


 刘宝生很清楚。


 要是再让这个家伙口无遮拦地说下去。


 那估计今天这一趟,张耀头上的光环估计要消耗一空了。


 于情于理。


 这种局面也不应该在他面前发生。


 刘宝生越发地觉得自己看中的这个学生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了。


 谁知道张耀反而笑了笑。


 话谈到这一步。


 他也没什么好遮掩的,既然他能被称为顶级投资人,自然不会被这种小闹剧轻易激怒。


 “你说说是什么问题。”


 “很简单,如果是20年前让你投资比尔盖茨的企业,你会不会想到20年后的今天,人人都在谈比尔盖茨。”


 好大的口气。


 竟然把自己当成了20年前的比尔盖茨。


 张耀顿时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进入投资圈以来。


 张耀也见过不少的青年才俊,像李文秀这样自信心爆表的年轻人他不是没见过。


 但是敢把自己比作比尔盖茨的人,他还真的是头一次见到。


 不得不说。


 李文秀的这句话完全刷新了他对这个学弟的认识。


 投资自然是谈不成了,甚至压根就没谈到投资的问题,两个人在理念上首先就有着完全相反的两种看法。


 对于张耀把cbook贬低到一个年轻人因为偶然才做出的成绩,李文秀是极不认同的。


 同样。


 对于李文秀把自己比作比尔盖茨,把那个什么cbook网站比作微软的想法。


 张耀也是嗤之以鼻。


 接下里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虽然还没有到不欢而散的程度,但是也彻底杜绝了合作的可能。


 架子高高扬起,又轻轻落下。


 等到尘埃落定。


 会客室里一片安静,但是在会场之外,有些人却早就已经新潮难以自抑了。


 把张耀送上车。


 刘宝生叹了口气。


 一个是十年前东财的风云人物,一个是十年后东财的后起之秀。


 李文秀跟张耀之间,两个人的交锋既不热烈也不动荡,但是偏偏让人举得紧张又刺激。


 做了一辈子的教书研究工作,刘宝生突然觉得自己真是小看了这些年轻人。


 等张耀走了。


 刘宝生立马就把李文秀交到办公室里。


 “你小子还挺有想法嘛?张耀可被你气得不轻。”


 “嘿嘿,刘老师,做生意嘛,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张耀有他张耀的想法,我也有我的想法。


 想法不同,自然不消谈了,再说了,我们现在还谈不上什么合作,cbook离盈利的时间还早着呢。


 真要到了那一步,他肯定也没胆子上来,再说了,他来了我看不看得上还是另一回事。


 就是让您难做了。”


 知道自己的做法极有可能惹恼了张耀,甚至连带着刘宝生都可能会被对方记恨上,李文秀还是说了句软话。


 刘宝生也是笑了笑没说什么。


 他到不在意张耀的想法。


 东财作为国内知名的财经类大学,他一个学者,跟着些人也没什么交集。


 就是可惜了李文秀的那个网站。


 从这一点上来讲,刘宝生的确算的上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就你小子主义多,真要没有人投资你,我看你怎么把这个网站撑下去,花了不少钱吧?”


 大抵上也猜出来李文秀的家底不错,毕竟做网站是要花钱的,而且花的钱还不在少数。


 刘宝生虽然不是业内的人,但是稍稍打听一下就清楚,别的不说,光是服务器就价格不菲,就更不用说技术人员的钱。


 cbook的创始人都是东财的学生,目前这个阶段还花不了什么人力上的酬劳,凭着以前热情去做事情,但是热情也有消耗完的一天。


 等到那些学生毕业,总要为了生计去考虑很多事情,梦想这个东西,多了不一定会成事,少了也不一定会不成事,但是梦想终究还是当不了饭吃的。


 总不可能一直靠梦想活下去,如果想继续把网站做下去,甚至做大的话,投资还是少不了的。


 “嘿嘿,也没花多少钱,就几万块钱吧!”


 漫不经心地一句话。


 刘宝生一时间还没听明白,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口水喝到嘴里差点就呛得透不过气来。


 “多少?几万块钱,这是把人当傻子呢!光是那服务器,几万块钱连个壳子都买不起。”


 点了点头。


 李文秀也知道自己这句话连自己都骗不住,更别说刘宝生了。


 “嘿嘿,主要是买服务器花了不少钱,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又得买新服务器了,目前注册用户还在快速增长,现有的服务器已经快要饱和了。”


 刘宝生这一次是真的没话可说了。


 到了这会儿。


 他总算是明白为什么李文秀看不上张耀那点小家子手笔了。


 哪怕是几万块钱,这家伙说掏就掏了出来,难怪他一副貌不惊人但是说话寸步不让的样子。


 这还是在没有任何盈利的情况下就已经砸下不少钱,没有点家底肯定是不可能的。


 “你小子,还真不差他那点钱,家里同意你这么干了?”


 说完这句话,刘宝生立马就意识到自己问了句废话。


 要是家里不同意,这小子怎么可能拿得出这么多钱。


 “刘老师,这您就真猜错了,我家里还不知道我搞着东西,不过钱目前还真不缺。”


 点了点头。


 刘宝生也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好奇下去,虽然心里有些冲动,不过毕竟是私事,不好多问。


 再说下去未免就有点俗气了。


 他堂堂一个院长教授,总不好问学生钱是哪里来的,有多少身家之类的话。


 不过李文秀似乎并不介意把自己创业的身份透露出来。


 24小时便利店目前在上海已经开了将近60多家分店,去年年末的时候,东财校门正对面的一家小型超市关门之后。


 李文秀立马让杨彪在这边把店面盘下来开了一家分店,除此之外,几乎各大高校附近都有一家分店。


 这种快速扩张的结果就是,几乎出门就能看到便利店的广告牌,人都是感官性的动物,见的多了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习惯性。


 加上便利店24小时全天候营业,方便性肯定是无可取代的,而且店里面也都是卖一些日常用品和小食品,花钱也不在多数。


 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为了方便也经常光顾,一来二去的,自然就成了店里的常客。


 时间更长一点,这些人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便利店的忠实客户,习惯总是可怕得像一头猛兽。


 一旦形成了,要想改掉就不是那么简单的。


 刘宝生虽然是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但是出国留学的经历还是让他一直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


 虽然说不上有多么浮夸,但是对于互联网,便利店这类的新鲜东西,他还是极有兴趣的。


 自从去年年底去便利店买过几次东西之后,刘宝生也成了便利店的客户。


 最近还专门花心思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研究了一下这个方面的课题,尤其是对国内这家叫做24小时的便利店进行了重点。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刘宝生的市场感知力还是极为敏感的,而且眼光也不差。


 所以猛地听到李文秀说起这个名字,立马就意识到什么地方有些不对劲。


 “看来你小子知道的东西还不少,便利店国内还不是很流行,在国外比较多,你说说你有什么看法?”


 嘿嘿笑了笑,李文秀也是被刘宝生一  

(http://www.ccfang.cc/novel/b98J48IKL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cfang.cc。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cfang.cc/